养鸡怎么预防(小鸡养殖技术要点)
养鸡怎么预防,小鸡怎么养成活率高?
要想提高小鸡的成活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选择健康活泼的鸡苗;
二是购回后及时用疫苗滴鼻;
三是及时供凉开水给小鸡自饮;
四是采取保温箱集中饲养15-20天,并以全价饲料为主;
五是时常以药物预防疾病;
六是严防鼠害和蚊咬。
鸡苗养殖技术基本要点:
一、注意饮水:初生雏鸡首次饮水叫初饮,初饮水最好用18℃的糖开水或温开水,初饮应在第一次喂料之前进行;饮水可防止刚出壳后的小鸡虚弱或缺水,促进体内卵黄的消化吸收;有条件的,每50只小鸡配备1个4.5升自动饮水器,饮水器应常消毒,水要卫生,可在每0.5kg的水里加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让小鸡饮服,可预防疾病。
二、注意温度:温度是育雏的关键。刚出壳雏鸡一般要求环境温度为32—35℃,而后每星期下降2℃,温度是否适宜,除通过温度计测量外,还要观察小鸡的精神、活动表现,若小鸡堆在热源中心,发生“唧唧”声、不安、行动慢、羽毛蓬乱,说明温度过低;若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大量饮水,说明温度过高;若小鸡分布均匀、精神活泼、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说明温度适中。
三、注意喂料:出壳后雏鸡第一次喂料叫开食;一般在出壳后12—24小时开食为好,出壳后12小时内,鸡体内有5克蛋黄足够自身能量;用玉米粉、小碎米混和拌湿或干料开食;开始几天一般以“少喂勤添八成饱”为原则,将饲料撒在深色的塑料布上,以后逐渐改为食槽饲喂;第5天可在喂料中添加1%的砂砾,以帮助消化,并在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青绿饲料。
四、注湿意度:育雏初期,湿度应大一些,有利于腹内蛋黄吸收,以防体内水分散发;10日龄前湿度一般为60—65%,10日龄后为50—60%;因高温高湿环境下,微生物易生长繁殖,小鸡蒸发散热受阻而导致体温过高,使鸡群发病,特别易发球虫病,因此平时应注意通风换气,地面少洒水、勤换垫草。
五、注意光照:随着雏鸡日龄增加,每天的光照时间应保持一定或稍减,不能增加;1—3日龄因雏鸡视力弱,为保证采食和饮水,每天采用22—23小时光照,以后每周逐渐减少20分钟,直到每天光照9小时为止,持续到20周龄;为使室 内照明均匀,灯宜挂在饮水器与食槽上方,育雏6宜的光照强度可按30瓦/10m2计算。
六、注意通风:通风换气才能保证育雏室空气新鲜,鸡舍内的细菌、病毒、尘埃通过换气可以排出;一般采用自然通风,利用内外温度差,敞开部分门窗,使室 内外空气得以交换。
七、注意分群:依雏鸡大小、强弱进行分群,每半月调整一次;若鸡群密度过大,小鸡生长缓慢、且易发生啄癖。
八、注意防病:“防重于治”是农家养好鸡的有效措施;接种疫苗是预防鸡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常用小鸡免疫程序为:1日龄注射马立克氏疫苗;10日龄接种鸡法氏囊疫苗饮水;15日龄用鸡Ⅱ系苗滴鼻或滴眼或饮水;21日龄进行鸡痘刺种;35日龄用鸡法氏囊疫苗饮水;40日龄用鸡Ⅱ系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混合饮水。
只要做好以上八点,既可避免鸡场的疾病繁衍,又可以提高鸡群的成活率,从而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对于初次养鸡的新手来说,更应该做到以上几点,不仅能让你获得高利润,还能增强自己养殖的自信心,为以后养殖打下基础。
林中养鸡怎样预防天敌?
山林中养鸡是养殖模式比好的一种,相较于传统养鸡模式来说,山林养鸡能够节约饲料费、肥料费和病虫害防治费,是非常好的生态养殖项目。同时,通过山林放养养出来的鸡,更为绿色无公害,因此深受城里人的青睐,也成为许多养鸡户选择的养鸡模式,下面让我这个老农说说林中养鸡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一是防止鸡丢失,山上养鸡一般地方会比较大,如何不让鸡弄丢了就必须得考虑周全,有的山林大,全部围起来的话成本不小,可如果不围起来,弄不好隔三差五的就会丢。鸡在山上觅食过程中是活动的,一旦规模大了,难免鸡会到处找食,会在它认为栖息的地方过夜,鸡本身也是一个会飞的动物,虽然它平时不经常飞,一旦遇到特殊的情况,受到惊吓的时候,它们就会满山遍野地乱飞乱跑,造成养殖户很难进行管理。然而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用铁丝围起来一个栅栏,而且高度需要足够高,才能防止鸡丢失,即使丢了也比较好找。
把鸡放养在山林中,难免会遇到蛇虫鼠蚁,最害怕的还是黄鼠狼了。俗话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专门吃鸡,我们还是需要做好必要的准备。虽然野外的环境很好,可以让鸡吃到大自然的虫子,同时又有足够多的运动量,一旦遇到天敌了,它们的抵抗能力还是比较弱的,这就需要我们时刻观察他们的生存的环境。
老鼠、野猫、黄鼠狼、山獾、狐狸、老鹰、蛇都是鸡的天敌。在野外放养,鸡舍不能过分简陋,最好用砖彻,鸡舍门窗用铁丝网、尼龙网或不锈钢网封好,每晚鸡群进栏后,应及时堵塞墙体上的大小洞口,晚上可以在鸡舍附近栓一条土狗。同时要经常检查养殖场的情况,同时扎好栅栏,不要让天敌进来。
林中养鸡要注意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不像我们那样采用家养的方式管理方便,但是只要农户用心地管理照顾它们,这些问题还是可以避免的。
如何防止鸡死亡?
为什么鸡死亡率高呢?因为现在大多鸡群感染了大肠杆菌感染、慢性呼吸道感等疾病,其次是沙门氏菌病、传染性肾传支。沙门氏杆菌多发生在育雏期的1—12日龄,大肠杆菌多发在17日龄以后,慢性呼吸道疾病及肾传支多发生在21日龄以后,死亡多以大肠杆菌与慢性呼吸道病为多,约占总死亡率的80%。
雏鸡死亡率高的六大原因
目前,养殖业在迅猛发展,但鸡的饲养越来越难,往往一批鸡养下来到最后伤亡率很高,剩不了多少鸡。育雏期雏鸡死亡率高是困扰广大养殖户的一大难题。现就雏鸡的饲养发表几点看法。
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
“有钱买药,没钱买煤”是许多养殖户的一大误区。很多养殖户怕烧煤,从而温度很难掌握,导致雏鸡得病用许多药物。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
二、密度过大 相互挤压
由于密度过大,饲槽和饮水器数量少,放置的位置不当或环境突变,有异物刺激等,常导致鸡群互相挤压。每平方米可饲养30只~40只,随着日龄的增加,每周可递减5只左右。还应根据鸡的品种、大小、强弱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以免互相挤压。
三、疾病预防不到位
养殖户很少注意育雏的保温设备、料槽、饮水器等日常用具的消毒,不能及时对雏鸡进行鸡新城疫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法氏囊、鸡痘疫苗等接种也不及时。雏鸡白痢和球虫病是育雏阶段两大疾病,养殖户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时间和方法,等到病鸡出现症状后才采取有关措施,为时已晚。
四、饲料种类单调 营养不全面
雏鸡营养最为重要,一旦动物蛋白、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不能满足雏鸡的营养需要,就会严重阻碍雏鸡的生长发育,表现体质瘦弱、生长速度缓慢,甚至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症。要根据雏鸡的营养需要和当地饲料来源、种类,因地制宜地配制全价饲料。
五、鸡舍的卫生差
养殖户一般不太注意鸡舍卫生,鸡舍地面的垫料长期不更换,不经常打扫,舍内温度过高,湿度大,鸡粪成堆,病原体和寄生虫卵长期生存,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容易传播,从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要搞好鸡舍卫生,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和垫料,保持鸡舍干燥,定期对鸡舍、用具进行消毒,再给予药物预防和治疗,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
六、不注意鸡舍通风
育雏室的空气要保持新鲜。由于雏鸡新城代谢旺盛,鸡群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另外鸡排出的粪便蒸发出大量氨气,浓度过高也会引发疾病。育雏舍要注意通风换气,但不应使空气直接吹入鸡舍,尤其外界气温低时更要防止冷风吹入,以免雏鸡着凉感冒。
广大养殖户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才会有效地减少雏鸡的死亡。降低了死亡率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预防方案:使用感康多肽,感康多肽主治家禽家畜的病毒性疾病,对抗体难以控制的病毒性,细菌性和免疫缺陷性疾病有显著而独特的疗效。用于防治鸡、鸭、鹅、鸽、珍禽类动物疫病;尤其是禽的强毒性新城疫、禽流行性感冒、传支、传喉、减蛋综合症、鸡痘、鸡伤寒。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白点病、鸭流行性感冒、小鹅瘟、鹅副粘、鹅流行性感冒等病毒病的治疗。能迅速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动物的抗病力!
散养鸡如何防治寄生虫线虫等?
散养鸡驱虫这个一定要重视。新场地污染少,鸡发病会晚点,老场地污染严重的轻下,有的鸡在30多日龄,体内都会出现成虫虫体。
当鸡出现体内寄生虫,不会直接导致鸡死亡。虫是活的,在鸡体活动,会造成机械性损伤,当鸡体出现损伤后,球虫卵更容易附着生长,同时给魏氏梭菌等的生长也创造出有利环境,从而导致鸡肠炎球虫频繁。同时,体内寄生虫,不但争夺营养,造成鸡体消瘦,寄生虫还会分泌毒素,这些毒素会让鸡出现神经症状,有的鸡走路跟喝醉酒一样,就需要考虑体内寄生虫问题。
其实不论是霉菌,还是体内寄生虫,因为发病周期长,同时会有并发症产生,这些并发症会让我们治疗过程中,注意力受到转移,从而没有从根本上处理鸡病。
对于霉菌控制,很多人都说在使用脱霉剂,脱霉剂的作用是吸附部分霉菌,并不是所有霉菌,而这些进入鸡体的霉菌,我们需要进一步杀灭,减少体内霉菌数量,保证鸡安全出栏。对于霉菌的控制,除了脱霉剂,还需要定期使用真菌净,来清除体内霉菌。
驱虫的话,根据场地新旧不同,从40~50日龄开始进行驱虫,每个月驱虫一次,保证鸡体的健康。
当霉菌和寄生虫定期进行控制,散养鸡本身抵抗力比较高,整体的均匀度好,大小不均的情况减少,同时肠道病发病率也会大大降低。投药次数也会降低,鸡群更容易管理。
怎么自己饲养鸡?
1、饲养鸡种类的选择。
鸡一般有四个种类,蛋用鸡,肉用鸡,药用鸡和欣赏鸡。
一般来说,自己家养的小鸡是为了吃蛋吃肉,是蛋用肉用兼备的鸡。假如是这种类型的鸡,能够挑选抗逆性强,肉质饱满,骨头细而皮薄的中小型鸡种类。
种类确认了之后,就是挑选雏鸡。首要要看雏鸡的外形,他的大小是否满足该种类的一般标准,羽毛是否干净有序有光泽,其次就要摸摸雏鸡,看看有没有弹性,没有弹性的小鸡或许不太健康。便是要听小鸡的叫声,叫声需要清脆响亮。眼睛炯炯有神,羽毛干净,叫声响亮均属于健康的雏鸡。
2、养殖鸡的环境。
一只鸡好不好吃,健不健康,重要的一点便是是否散养。
雏鸡,刚刚开始不能放出去,喂吃精细的小粮食和小虫子渐渐育雏。在夏天,小鸡要养满30天才能够放牧散养,在春秋时节则要45天,在冬天由于天气寒冷,小鸡的抗寒能力不强,简单冻死,需要养到60天才能够放牧散养。
好的雏鸡,不能一开始就放出去,刚刚开始能够吃精细的小粮食和小虫子渐渐育雏。在夏天,小鸡要养满30天才能够放牧散养,在春秋时节则要45天,在冬天由于天气寒冷,小鸡的抗寒能力不强,简单冻死,需要养到60天才能够放牧散养。放牧散养的牧园并不是往门口一放就能够的。
3、防疫的严格。
严格防疫是养好散养放牧鸡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讲,野生的放养鸡本身的防病能力较强,但是他们往常触摸病原菌的时机也更多。防疫是很重要的,由于一旦感染,不仅自己的鸡场会出问题,还会感染其它人家的,死鸡要及时整理。雏鸡养育是必定要有满足的抗体摄入,否则长大之后简单成为病鸡。必定要进行及时日常查看。
4、喂食控制,营养补充
严格控制饲料,霉变或不好的饲料不用。
根据生长特点和特殊时期,定期不定期做好特殊营养物质、维生素、抗应激营养物质和矿物质的添加。
综合控制环境、科学育雏、辩证预防、适时分群,根据生长、产蛋情况合理搭配营养,合理控制开产时间,避免滥用药物,是稳产高产的前提,是控制疾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