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发病怎么办(临床误诊与病因分析)
鸡发病怎么办,秋冬季节怎样预防鸡群发病?
每天喂食时多观察鸡群的进食情况,鸡舍通风良好,无异味,经常打扫,增加鸡体免疫力,维生素c加入饮水中,其他预防类药物也可以适当投喂!注意一定要多观察鸡群的进食情况,因为从进食情况能看出很多隐藏问题!养鸡也需要用心啊,不管养什么,它们不会说话,只能从它们的精神状态上多下功夫,还有预防疾病主要还得从各项细节入手,如果不注意细节,那么再好再健康的鸡群也会出问题!
蛋鸡球虫绦虫反复发病?
蛋鸡绦虫病的症状,蛋鸡绦虫病如何防治近几年来,绦虫病在蛋鸡生产中发病颇多,由于对寄生虫病的防范意识较低和对生产性能的危害认识不足,容易忽视寄生虫的问题,临床中常造成误诊,延误了治疗时机,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给养殖场和兽医工作者带来很大困惑。
蛋鸡绦虫病的症状
一、临床症状与生产中的信号
1、初产蛋鸡产蛋率上升缓慢或停止上升,产蛋率多在80%左右徘徊不前,采食量不高。
2、刚到产蛋高峰期90%以上,产蛋率即开始缓慢下降、蛋重偏轻,鸡蛋个体小。约有10-15%鸡冠发白,倒冠。
3、高产蛋鸡,蛋壳颜色发浅。褐壳蛋变白(明显)约占10-30%不等。
4、产蛋鸡群中,少部分鸡拉稀,先脱肛,后啄肛,致死增多。
5、鸡群粪便稀薄,发红,料便,按肠炎、小肠球虫,肠毒综合症治疗,多次用药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感到十分困惑。
二、临床误诊与病因分析
由于绦虫感染鸡群发病过程较慢,临床症状出现缓慢,以6-11月份多发,特别是10-11月份气温下降,产蛋性能下降,临床中常与降温联系造成误诊,多按病毒病、温和型流感治疗,反复投药无效。
绦虫寄生于肠道,头节吸附于肠道粘膜,破坏肠壁完整,引起出血性肠炎,粪便症状类似肠毒综合症症状,多按肠炎,肠毒综合症治疗不能根治。细心观察粪便,绦虫致病特征性粪便:颜色呈红色或铁锈色呈“高粱样粪便”,粪便上有白色“芝麻粒样”绦虫节片。有效驱绦虫后7-10天,高粱样粪便和产蛋性能即可恢复正常,再无反复。
三、绦虫感染的症状
青年鸡,采食下降、饮水增加,体重增加减缓,鸡群发育迟缓,均匀度差。病鸡表现呆滞、羽毛蓬乱,冠髯苍白,消瘦死亡。
产蛋鸡,呈现消化障碍,消瘦贫血,鸡群互喙和啄肛现象增多。蛋壳颜色、硬度以及蛋黄颜色都变差,蛋也变小。产蛋量停止增长或明显下降。
出血性肠炎,绦虫头节深入到肠黏膜下层,破坏肠黏膜形成结节样病变,引起出血性肠炎,粪便稀薄呈淡黄白色血样黏液,粪便成型呈高粱样红褐相间粪便。
粪便检查,粪便中发现孕节,节片芝麻粒至大米粒大小,乳白色,有时可见节片蠕动。
神经症状,虫体的代谢产物可引起病鸡自体中毒,呈现神经症状如痉挛等。
剖检症状,小肠粘膜肥厚,充血,可发现成虫。寄生部位呈针尖大结节样病变,中央凹陷。大量虫体聚集时,引起肠堵塞,可造成肠破裂和腹膜炎。严重时导致死亡。
蛋鸡绦虫病如何防治
一、绦虫防控
定期驱虫:60日龄青年鸡,120日龄初产蛋鸡,各驱虫一次。成年产蛋鸡,5月、8月各预防驱虫一次。由于夏秋季节是中间宿主苍蝇和甲虫大量繁殖季节,是蛋鸡感染绦虫的阶段,所以8月份驱虫尤为重要。
生物安全:经常清除鸡粪,进行发酵处理,以杀死孕卵节片中的虫卵。苍蝇开始繁殖季节,饲料中加入环丙氨嗪,抑制蝇蛆繁殖,鸡舍外定期杀灭蚂蚁、金龟子等甲虫。减少中间宿主。
二、鸡绦虫病的防治现状与用药误区
近年来家禽绦虫病多以苯并咪唑类驱虫药: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作为定期预防驱虫药物。治疗时需要一周后重再复用药一次,而且不能彻底驱除虫体头节,这与绦虫产生耐药性有关。
还有一部分养殖场使用大环内酯双糖类驱虫药:阿维菌素、伊维菌素作为定期驱虫或治疗驱虫药物,但这一类药物对绦虫无驱虫作用,所以预防性驱虫后,忽视绦虫问题,不注意观察而引起绦虫发病。
吡喹酮在部分地区已使用多年,加大用量和耐药性现象多见。驱虫效果不确实。选用驱虫药物要考虑能否完全驱除虫体头节及幼虫,药物对成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以上就是蛋鸡绦虫病的症状,蛋鸡绦虫病如何防治的具体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要慎重选择驱绦虫的组方药物,单一的驱虫药无法达到很好的疗效!
是实现蛋鸡无抗的关键?
朋友是养鸡场嘛?怎么让鸡不发病,生产无抗鸡蛋,首先或唯一的选择是——让鸡不发病。让外面的病原传入本场
1、鸡场规划适合没有建设或正在建设的鸡场。按照总体养殖规模,划分场区设计。比如总设计规模是100万只,分3个场养殖,每个场33万;或划分2个场,每个场50万。
分多个场区饲养,方便运作鸡蛋的市场销售和规避疾病风险。
每个场直线距离至少5公里,方便场区之间疾病隔离。
每个场都要设计为全进全出,方便阻断上下批次之间疾病的传播
2、隔离
每个场区要封闭管理,进出车辆、物品、人员都要有相应的消毒设备和设施。如车辆要喷洒消毒,物品要熏蒸、喷洒、紫外线等消毒,人员要气雾消毒、更衣、淋浴等方法。
特别是蛋筐、蛋箱、蛋托、蛋车、料车等的消毒和隔离,是阻止外来病原进入场区的有效方法。
很多的病原是通过这些传播媒介进入养殖场,切断传播途径至关重要。
控制场区内部病原的数量
有些微生物在鸡体或环境中是固有存在的,只要保持微生物数量和平衡,鸡群是不会发病的。
但如果平衡被打破,鸡群就会发病。所以控制场区微生物数量很重要。
1、场区设计
考虑当地风向、水流方向进行设计,同时净道、污道分开,生活区、生产区分开,防止场区病原的交叉污染。
如果建场时设计出问题,随着场区饲养时间的增加,就会出现内部环境的污染,发病频次会明显增加。
2、消毒
场区内要有消毒程序,按照程序进行定期消毒,杀灭场区内部的病原微生物,防止交叉感染。
必须带鸡消毒,鸡舍内要按照程序进行消毒,杀灭鸡舍内病原微生物,控制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3、卫生
一些养殖户往往忽略卫生对鸡群健康的影响,鸡舍内粉尘、鸡毛、鸡粪、料渣等都成了疾病的传播媒介。
蚊蝇乱飞,体内外寄生虫病频发,这些都是造成鸡群发病不得不用药的重要因素
保护鸡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1、环控
要满足鸡群对氧气的需求,体感温度的适宜、稳定,粉尘、有害气体的不超标,减少风冷应激,热应激等。
只有把环控做好了,才能很好的保护鸡的第一道防线——黏膜的非特异性的固有免疫。
只有减少鸡群的冷、热等环境应激,才能很好的发挥鸡只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及吞噬细胞、NK细胞等先天获得性免疫。
通过保护好这两道防线,鸡群遇到的80%以上的病原体都会被拒绝或吞噬掉,从而保证鸡群的健康。
2、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会直接影响鸡只的免疫功能,也可以破坏鸡的黏膜,造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失败。
科学筑牢特异性免疫
鸡只防病的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脾脏、淋巴结等)和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APC)组成的后天获得性免疫,是通过有效的免疫来完成的。
但过度的免疫(包括频繁用药)会影响鸡群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特异性免疫好会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效果,两者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密不可分,共同担负机体免疫功能。
鉴于目前普遍存在过度依赖免疫来防病的现象,提出并落实“科学减负”的理念,使鸡群更健康。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饲养出健康的鸡群,产出安全鸡蛋,彻底告别药残对养殖者的困扰。
希望对你有帮助。
鸡为什么会得球虫病?
鸡得了球虫病是因为吃了球虫卵而引起的肠道疾病,饲养场养殖久了都会有这种病,为了避免这种病,首先要定期对鸡肠进行消毒,再就是用药物治疗。而球虫有好几种,巨型,堆积,柔韧等对应的症状不一样,但主要症状还是血便
接二连三的遭到黄鼠狼的偷袭咬死?
农村家里养的鸡,如何防黄鼠狼偷鸡有什么办法?有什么办法?俗话说"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意思是说家里养鸡遇到了黄鼠狼的光临,就要严重伤亡。黄鼠狼因毛黄而得名,别名叫"黄大仙",是野生动物,个头不大重达两斤左右,机灵尖嘴牙齿和脚爪峰利。2015年3月中旬我村养鸡户刘大奎,在荒山上建起了两间房子,用竹子竖柱用尼龙网围着场地养了两千只雏鸡,不到半个月两千只少了两百只,刘老汉纳闷,鸡场养了三只土狗,每天晚上这些狗也在鸡场巡视,鸡怎么少了?刘老汉百思不得其解。他就在鸡场检查尼龙网,尼龙网完好无损,在鸡场外发现了许多鸡毛,他顺着鸡毛寻找,发现周边洞穴边有许多被咬死的小鸡。刘老汉得知鸡是被黄鼠狼咬死了,他把气生在三条狗的身上,说狗没有尽到责任,其实狗是尽责的,它日夜在鸡舍边来回走动,尼龙网稀而不密,黄鼠狼身材小见狗不在就钻进了鸡舍,黄鼠狼咬了鸡吸了血就从尼龙网中跃出跑得快,藏入树丛杂草中,狗就难寻找了。那么黄鼠狼偷鸡有什么方法防止呢?黄鼠狼的天敌就是大白鹅。黄鼠狼身材弱小,大白鹅身材高大,黄鼠狼见到大白鹅会避让远离,鹅的粪便能散发一种气味可让黄鼠狼气绝身亡,养鸡场养大白鹅活动,黄鼠狼不敢侵犯,养鸡安全有保障。文中的刘老汉,仍然用尼龙网围着鸡舍,他养了20只大白鹅和三只土狗,黄鼠狼再也不敢来偷咬鸡了。(文中均化名,网上下图配文,原创问答,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