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多久上笼(怎样挑选和运输雏鸡)
雏鸡多久上笼,红头孔雀好养吗?
孔雀是否好养,主要是看个人的养殖技巧,一般技巧掌握的好,孔雀还是很好养殖的,如果技巧掌握的不好,那么在养殖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麻烦,会觉得不好养。
育雏设备:育雏期为2个月,初生蓝孔雀为黄褐色绒羽,头顶及背部略深,腹部色浅,飞羽为黑褐色。一般都采用人工育雏法,1~20日龄采用网养或笼养。每个网架长250厘米,宽200厘米,底网高60厘米,室内外均设栖架,应提倡笼育,可利用雏鸡用笼。
温度湿度:1~10日龄34~38℃,11~20日龄28~26℃,21~30日龄26~24℃。以后羽毛增多,可以与室温相同。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怎么样挑选和运输雏鸡?
规模养鸡,怎样挑选和运输雏鸡?
近几年由于养鸡业的迅猛发展,规模化鸡场也是越来越多。而规模养鸡不同于农村的散养模式,在养鸡上也要严格的按照科学的管理程序进行,不能出现一丝的马虎。而好的鸡苗是养鸡生产一个良好的开始,所以在规模化养鸡下,挑选和运输雏鸡就成了养好雏鸡的关键因素。怎样挑选和运输雏鸡呢?李子作为一名鸡场的技术员把工作经验带给大家:
雏鸡的挑选工作【1】雏鸡选择的重要性
挑选优质健康的雏鸡,是剔除病弱雏、提高育雏率的关键一环。而挑选出好的雏鸡直接影响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也影响到成年鸡的生产性能,和养鸡效益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来说,只有把雏鸡选择好了,才能关系着下一步的育雏成功率。
【2】如何挑选优质健康的雏鸡
查雏鸡的出壳时间和体重:
在种鸡孵化厂由于种蛋的大小不一,因此雏鸡的出壳时间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以21天出壳的雏鸡最好,而晚出壳的雏鸡发育则不好,其特征是体质软弱、卵黄吸收不好、有的则是大肚子、脐带愈合不好。而这样的雏鸡则是先天不足,成活率很低。在雏鸡的体重挑选上,肉鸡的出生体重在50~60克左右,而蛋鸡的出生体重不能低于40克。
根据雏鸡的外表形态挑选雏鸡:
1、看雏鸡的精神状态:用肉眼看雏鸡的动态,颈部的注射药物时要求要准确,有无出血现象;绒毛整洁部有光泽,腹部柔软;脐带收缩要良好,可带有小段干枯的尿囊柄;肛门部位绒毛柔软,清洁无污物。
一般来说,健康的雏鸡活泼好动,眼大有神,羽毛整洁而有光泽,卵黄吸收良好,鸡嘴、翅膀、脚趾正常。而弱雏则眼小无神或缩头闭眼,不爱活动或呆立不动,羽毛无光泽,脐带收缩不良,鸡嘴、翅膀和脚趾不正常。
2、听雏鸡的叫声:健康的雏鸡叫声响亮而清脆,并发出吱吱的叫声。而弱雏叫声微弱而沙哑,或者鸣叫不休,有的不健康的雏鸡喘气困难,并发出疼痛的怪叫声。对此在挑选雏鸡的时候,一定把叫声沙哑的弱雏给挑选出来。
3、摸雏鸡的膘情和体温:在检查雏鸡的时候,用手将雏鸡握在手里,并触摸雏鸡的大小。如果雏鸡手感温暖,并长得非常的饱满、有弹性、挣扎有力、脐带愈合较好、有绒毛覆盖则是健康的雏鸡。如果发现有雏鸡体重较轻,松软无力,腹部膨大,脐带愈合不好,没有绒毛覆盖则是不健康的雏鸡,一定要剔除出来。
【3】注意事项
规模化养鸡,在引进雏鸡的时候,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鸡舍设备以及养殖条件来选择适宜饲养的雏鸡品种。并要有相关种鸡场的生产档案,这其中包括雏鸡的免疫程序和用药规则,以及1日龄的鸡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预防等。
雏鸡的运输工作【1】雏鸡运输的重要性
雏鸡的运输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环节,这需要运输人员要有跟强的责任心,并掌握一定运输雏鸡的技术。而在运输雏鸡过程,要做好通风和保温工作,一定不要因为运输雏鸡过程中因为缺氧,而造成的雏鸡损失。
【2】如何对雏鸡进行运输
1、运输雏鸡的时间:在运输雏鸡的时候,应在雏鸡羽毛干燥后开始到出壳36小时后结束,如果长途运输雏鸡,也不能超过48小时。在冬天等寒冷的季节运输雏鸡时,应选择中午气温较高的时间运输,在夏天的时候应选择早晚天气凉爽的时间运输雏鸡。
2、运输工具:在运输雏鸡的时候,应选择一些专门的运输箱子,其规格在长50~60厘米,宽40~45厘米,高20厘米左右就可以。而雏鸡箱子里面,分为4个小格,每个小格子当25个雏鸡。运输箱子下面要平而且柔软,且保证箱子不变形。在运输雏鸡前,要注意运输箱子的清洗和消毒工作。而运输的工具可选择汽车、火车等,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开车运输。
3、如何运输雏鸡:运输雏鸡主要防止运输车里面的缺氧闷热或者寒冷而造成雏鸡的冷热应激。因此在运输雏鸡时要掌握好雏鸡的保温和通风,运雏箱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5~29℃,并注意观察雏鸡的动态。当雏鸡出现张口呼吸,说明温度过高,这就需要打开通风口适当降低运雏箱的温度。如果发现雏鸡发出叽叽的声音,则表示温度偏低,应打开运输车里面的空调适当升温。
注意事项:运输雏鸡的过程中,车辆要注意行车的平稳,避免造成雏鸡的拥挤,而造成雏鸡的二次伤害。
【3】运输到家的雏鸡安置工作
当雏鸡到达养殖场后,在搬运雏鸡的时候要做饭轻拿轻放,并把雏鸡放入育雏室内,以保证育雏室内的温度达到雏鸡的生长要求。而雏鸡进舍后应按照体质强弱进行分群饲养,这样运输雏鸡的过程就完成了。
小结规模养鸡下,雏鸡的挑选和运输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也是一项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这需要饲养员掌握一定的挑选雏鸡的专业知识和运输雏鸡的经验。在挑选雏鸡的时候要剔除一些体弱、伤残等不合格的雏鸡。在运输雏鸡方面要做到及时、卫生、并安全的把雏鸡运回目的地。而这样才能完成挑选和运输雏鸡的整个过程。
蛋鸡雏鸡适合怎样的饲养环境?
蛋鸡育雏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在鸡进舍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及加温准备而且加温一定在48小时左右,以手摸育雏笼发热为准鸡舍温度达36度特别是现在的冬季。
鸡舍温度不宜大幅波动,3日龄后每日下0.5--1度。过大的波动宜诱发支原体,保温同时一定要注意通风,特别是冬季内外温差大,舍内墙壁和薄膜上不能出现水珠,湿度过大鸡同样易生病。
前期的光照对后期蛋率有一定性影响。有观点认为鸡和人一样只有睡好才能长好,所以从3日龄就开始关灯,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若有病鸡切记要隔离,不能让它成为传染源。
再者,鸡舍卫生很重要。鸡肥要及时处理鸡舍不能有氨气味。
最后,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没用完的疫苗、针具也要及时处理不能放鸡舍。
怎么为雏鸡笼保温和通风?
雏鸡代谢旺盛,群居密集,由于呼吸、排泄散发出大量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超过一定浓度会刺激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影响生长,引起疾病。
因此,在育雏过程中要加强通风,及时排除室内污浊气体,引进室外新鲜空气,保持育雏室空气新鲜,为雏鸡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创造良好的条件。
但是,育雏室通风与保温之间常常是矛盾的。
为了强调保温,特别是寒冷季节,就要尽可能控制通风,结果育雏室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导致雏鸡体弱多病,死亡率增加;相反,若通风过度,育雏室内温度大幅度波动,同样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雏鸡的死亡率也会明显提高。
因此,在生产中应该正确解决育雏室通风与保温之间的矛盾,防止顾此失彼。
具体方法是:对于开放式鸡舍,常常依靠开窗进行自然通风。一般在通风之前,首先将育雏室内温度提高1~2℃,待通风完毕后基本上降低到原来的温度。
通风最好在晴天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时进行,通风换气应缓慢进行,门窗开启度应从小到大直到半开状态。
为了缓解气流,还可在换气窗上装纱布。
切忌突然将门窗打开,让冷风直吹,使舍温突然下降。
而密闭式鸡舍及笼养密度大的鸡舍,通常利用风机强制通风,对通风量的要求是:冬季为每分钟0.03~0.06立方米/只,夏季为每分钟0.12立方米/只。
苍蝇的正确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苍蝇蝇房设计。种蝇应在室内饲养,新建蝇房最好是半地下室。蝇房的饲养室不直接对外开门,屋内设封闭式走道,由工作室后门通向走道进入,门上应挂黑色布帘,防止苍蝇外逃。窗上要安装纱窗和升温设备,室温应保持在20~30℃,最低不低于15℃,最高不超过35℃。
2、苍蝇主要设备。有蝇笼、食盘、产卵盘、羽化盘。蝇笼可用粗铁丝做成60~80厘米的正方体,外用白纱网罩住,其中一面留有操作口,口径大小以放食盘、卵盘方便为宜。留口处用黑布做一个套袖,以防苍蝇外逃。食盘每笼配3~4个中盘,让蝇舔料。每笼放一小水杯,杯内放海绵垫。产卵盘内放产卵引子,诱雌蝇产卵。羽化盘用于换代时盛快羽化的种蝇蛹。
3、苍蝇饲养管理。①种蝇饲料:取无菌培养的4日龄蛆磨浆,加60%红糖、2%酵母粉及适量水调成糊状,另加0.1%苯甲酸钠。②产卵引子:取麸皮加0.03%碳酸氢铵拌匀,或用雏鸡粪便更好。③饲养密度:蝇笼每立方米可养5万~8万只,一般1万~2万只。④管理方法:当发现种蝇雌雄交配后2天就放入产卵盘,产卵引子要疏松均匀散开,厚度1~2厘米。种蝇每天8~15时产卵最多,应及时更换产卵盘。⑤越冬保种:可把经去劣选优的蝇蛹保存在适当温度、湿度和疏松粪土容器内,放在室内盖上稻草保温保湿。
苍蝇的养殖繁殖要点
采用塑料大棚养苍蝇很容易满足苍蝇在繁殖过程中的这些特征要求,其优越性有以下几点:
1、饲养温度显著提高 苍蝇不用专设采暖设施,在春、夏、秋棚内温度很容易保持在27~30℃,用棚顶的草帘的卷起和遮盖,增温降温措施简便易行,几乎不增加饲养成本。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棚内温度也能平均达到20℃左右。
2、 湿度稳定易保持 在普通民房中养苍蝇,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需不断向地面洒水,而在塑料大棚中,因密闭性好,在没用水泥硬化的地面上,不需洒水,不用专门调节湿度。
3、光照充足 在塑料大棚中,掀开棚顶草帘,经塑料薄膜过滤的阳光映亮在整个大棚中,光照保持简便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