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保育多久(面临的几个应激)
仔猪保育多久,保育猪一天喂几顿?
一般情况下,保育猪每天喂五顿,中猪喂四顿,大猪喂三顿,怀孕母猪喂二顿。
保育猪:40日龄小猪每天喂8两-1斤每天还是喂5次,50日龄小猪每天喂1.3-1.5斤料,每天喂5次,60日龄小猪每天喂1.7-2斤料,每天喂5次,70日龄猪每天2.2-2.5斤料,每天喂5次,80日龄猪2.6-3斤料,每天喂4次,猪这个时候也不容出现拉稀问题也可以自由采食。
仔猪保育舍温度多少合适?
仔猪对温度的要求要高于成年猪,正常成年猪最佳生长温度是21度左右,那么小猪要高于21度才能保证仔猪的生长速度,室温在25度为合适!
什么是保育猪和产房猪?
吃其它奶长大的猪仔是保育猪,产房长大的猪是产房猪。
寒冷冬季如何使保育猪增重快不生病?
集约化养猪生产中,通常把断乳至60-75日龄的仔猪称为保育仔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另一重要生产阶段。同等条件下,随断乳时间的缩短(21-28天),保育仔猪的育成率也随之降低。而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速度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那么,在冬季,病毒感染非常严重的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保育猪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减少保育猪的发病几率呢?
二、保育猪面临的几个应激
1、断乳应激
集约化生产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母猪由分娩舍转入配种或妊娠舍待配,仔猪直接或原圈饲养一周后进入保育舍。仔猪离开母体、转群、调群等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无疑给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巨大应激。
2、消化机能的应激
仔猪由原来靠液体的母乳和少量的开口料供给营养,转变为全部以固态饲料来供给,由于其消化机能尚未完善,能否适应现有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其中一些特殊过敏因子,对仔猪来讲,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3、环境变化的应激
集约化猪场的分娩舍和保育舍内的环境通常有区别。这包括:围栏结构和面积、供料系统、供水系统、温度、通风、光照条件等。
4、管理变化的应激
分娩哺乳管理与保育管理是不同的,这包括:饲养操作制度、环境条件控制、群体大小、饲养密度、组群方式、调教方法、免疫、治疗等。人为管理条件上的变更,对保育猪群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三、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
1、三个维持
保育仔猪在母猪离开后,维持原圈饲养1周;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原有饲料1-2周;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
2、三个过渡
对2-3周的保育仔猪,哺乳期饲料要逐渐过渡到饲喂断乳仔猪料,这可以通过逐渐改变饲料的营养成分或前后两种饲料的混合比例来完成平稳换料;饲喂制度要逐渐过渡,这包括饲料的种类和形态,采用顿饲时喂的次数、时间和给料量,饲养操作方法和时间;操作制度要逐渐过渡,这包括保育舍内的光照措施、保温通风措施、饲养工人操作习惯等。
3、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清洗猪舍: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的保育舍,清洗消毒圈栏和地面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但非清洗愈多愈好,因为不洁或较凉的地下水对仔猪不利,对舍内保温也不利,尤其在寒冷地区。生产中,清洗猪舍的一般原则是:转群前(后)空舍时进行清洗消毒,夏季高温可适当增加清洗次数,但避免水流直射仔猪,需要降温最好采用淋浴或喷雾。
4、做好分群与“三点定位”的调教工作
仔猪进保育舍时,后期要按大、小、强、弱分群,如是种猪还应按公、母分群,日龄不要相差太大,如有条件,原窝转群更好。饲养密度不能太大,每栏以20-25头为宜,一定要保证每头仔猪有0.3-0.4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对仔猪“三点定位”的调教主要是训练仔猪定点排便、采食和睡卧,这有利于保持圈内干燥和清洁卫生。
5、重视保温和降低湿度
保育舍内的环境温度是影响仔猪生长和饲料消耗的重要因素,仔猪转群到保育舍后,保育栏内温度在2~3天内升高到28~30℃,3天后即调节至26℃,以后控制的最适合温度为25℃左右,上下不要超过2℃。保育舍内要保持干燥,在保证保育舍温度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最好打开窗户和门通风换气。尽量保持舍内干燥(湿度应在50%~ 75%)。
6、保证舍内空气质量
通风是降低保育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和增加新鲜空气含量的有效措施。有害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仔猪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升高。但无限制的通风和换气对仔猪也不适合,特别在寒冷季节或寒冷地区,过量的通风会使保育舍内的温度急剧下降。在生产中,保温和换气应跟据猪群的实际情况来调节,两者兼顾,高温时多换气,低温时升温再换气。
7、逐渐过渡,少喂勤添
新转入保育舍仔猪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消化机能发育不完善,仔猪容易因食得太饱而发生营养性腹泻。所以仔猪转入保育舍后要维持原饲料3—5天,然后慢慢过渡到保育料。在饲喂上要做到多餐少喂;在饲料量上,一般采用勤添多观察,多添加几次,做到仔猪吃后不再叫,而食槽中无饲料。
8、做好预防保健
仔猪转入保育舍一周内,可在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和电解多维。如果保育舍细菌性疾病情况比较严重,可以采用肌肉注射长效抗菌素的方法来进行药物预防治疗。预防转群腹泻和掉膘,断奶前3天到断奶后7天,饲料中添加调节肠道健康的保健产品,猪猪乐优选——美壮安。
9、做好猪群免疫工作
疫苗的免疫注射是保育舍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断奶仔猪55~60 日龄要进行猪瘟疫苗注射等,70~75 日龄应进行口蹄疫疫苗注射,在注射过程中要确认有效的注射部位,不可打飞针;每栏保育猪要求配备免疫卡,记录转栏日期、注射疫苗剂量,生产厂家与批号,免疫卡随猪群移动而移动,不同日龄的猪群不能随意调换,以防引起免疫工作混乱。
10、重视驱虫,提高饲料报酬
疥螨、蛔虫等体内外寄生虫对仔猪饲料报酬影响明显,并能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使猪群抵抗力下降,因此必须做好保育舍的驱虫工作,应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2-3周,选择对体内外寄生虫效果明显的高效、不伤胃的驱虫药物进行集体驱虫。
11、及时淘汰无饲养价值的猪
对经诊断无治疗价值的仔猪应及时淘汰,因病猪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治疗和护理,而且病猪对于健康猪群也是危险的传染源,严重的病猪治愈希望不大,治愈代价高,经济上不合算。
12、料槽的设计与饲料的过渡
料槽的设计应该让猪容易的吃到饲料,不能让猪爬进料槽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避免被料槽卡住。饲料的过渡应该循循渐进,转舍第一周仍用教槽料,一周后开始换保育料,第一天替代25%,第二天替代50%,第三天替代75%,第四天全部替代。
从仔猪到保育猪要注意哪些方面?
您好!我是创新农牧我来回答您这个问题!
【摘要】 首先-我们要知道,从仔猪到保育猪,中间养护过程比较复杂,其中包括有(仔猪接生前后的管理工作、仔猪饲养阶段注意事项、进入保育阶段的养护工作)然而-想提高仔猪成活率,还是要先从母猪的免疫、和配种后的饲喂入手。接下来,我就对以上几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根据小农牧的养猪经验,来给出一些综合建议。
●提高仔猪成活率,母猪才是关键●
有句话叫做(万物皆有根本),母猪-作为猪场生产机器,给猪场陆续提供新生命。而仔猪的健康和成活率,大部分都是依赖于母猪的有效免疫。母猪配种前后,若是未按照程序接种免疫,很有可能导致:母猪难配种,配种后流产或死胎,和产后仔猪带毒体弱等。所以免疫工作做好,才能防患于未然。免疫程序建议:根据动物防疫要求,进行科学免疫,在最佳免疫时间,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接种。接种时要注意: 严格规范接种,做到一针、一猪、一消毒。下方配图,是小农牧自己猪场的,母猪免疫方案。具体使用剂量根据商品使用说明来定夺。
●饲喂管理●
母猪配种后的饲养管理,是决定仔猪出生后体质强弱的关键。如果仔猪在母体内,得不到相应的营养,出生后就会表现得体质脆弱,抗体差,多病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才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注意事项: 刚接种配种后的母猪,如果喂料过多会导致母猪子宫内环境温度较高,对受精卵的成活十分不利,直接导致产仔数下降。
配种后饲养建议:
1)在配种后7天内母猪喂料量,只能控制在每头1.5到1.7kg,可防止母猪摄入高热量,影响到母猪的受孕率,同时也能为母猪提高授精率,使母猪达到多产的最大化。 2)在配种后8~85天内给母猪喂料量为每头2~2.5千克/天,此阶段是用于生长和肌体储备的恢复。母猪在妊娠前65天完全恢复体况做好储备可提高仔猪初生重。 3)在妊娠期86~108天要增加母猪饲喂量,一来可增加仔猪的初生重量,二来可提高仔猪的成活率,由于仔猪在这一阶段快速生长的,因此对产前4周的妊娠母猪应加强营养,促进胎儿快速生长,并为产乳作一些储备。4) 在母猪产后30天要停止加料,一直到断奶。该期是母猪生产过程最后的一个环节,既关系到母猪一年产仔潜力的发挥,也关系到仔猪的生长发育。 母猪管理总结将母猪的免疫,以及配种后的饲养管理,做到精细化,是保证仔猪,多产和健康的基本条件,正所谓,好的基因-孕育一代好的生命,提高仔猪成活率,入门工作是必备。
●仔猪出生前后的管理工作●
仔猪出生前后,接生工作至关重要,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常见仔猪被母猪压死、冷死或母猪难产,而胎死腹中等情况出现,所以有序的接生工作,可大大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产前工作◆产房消毒◆:产前1周清扫产房,并用高锰酸钾或2—3%火碱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猪体消毒◆:使用温水先对母猪全身清洗,然后用百毒杀或无刺激性消毒液,对妊娠母猪全身消毒。切记:对于母猪而言,无论什么气候都要使用温水。
◆工具◆:产前准备好剪齿钳、断尾钳,剪刀,结扎线、碘酒、毛巾、照明用灯,冬季还应准备仔猪保温箱等。个人认为,麦麸比毛巾好用。
接生工作◆剪脐带◆:仔猪脐带,是胎儿获得营养与排泄尿液的通路,仔猪出生后,脐带断开,如果卫生不好,会给仔猪造成细菌感染。操作时,用手握住脐带的根部,留3~56厘米长剪断,然后使用碘酒消毒,最后用线绳将脐带扎紧。
◆剪牙齿◆:剪牙齿是为了防止仔猪吃奶是咬伤母猪乳头,而导致母猪不畏奶等情况出现,所以出生后5-6小时内,将上下颚两旁边四个尖锐的犬齿剪掉。切记:不要剪到仔猪的牙床与舌头,也不要剪得太短,避免引起颚部发炎等。
◆断尾◆:断尾-目的是为了,提高日后仔猪生长的速度。因为仔猪有初乳抗体保护,分娩区环境干净,有利于断尾后的恢复,所以建议出生后24小内进行断尾。操作时;使用消毒过的剪尾钳,于猪尾4-5公分处剪断,并用碘酒擦伤口,通常6~10天愈合。
产后工作◆哺乳◆:母猪分娩完成后,将仔猪放出,让其吸吮母猪初乳,帮助仔猪快速获得免疫球蛋白抗体,提高抗病力。.母猪第一次哺乳时,首先要给仔猪做乳头固定,将体质弱小的仔猪,排在母猪胸部前端乳头,因其泌乳量较多,可使弱小仔猪增重较大。
仔猪接生前后总结接生工作大有学问,有序的接生,不仅可防止母猪难产,同时能最大程度保证仔猪成活,也能给仔猪进入下一阶段,打好扎实的基础。
●仔猪饲养阶段●
仔猪饲养阶段,营养和免疫是该阶段,需要重视的,合理的投喂饲料,才能够帮助仔猪,及时获得所需要的营养,严格的免疫才能防止仔猪因患病而损失。
◆仔猪各阶段饲料搭配◆
1)7-15日龄教槽料;
使用教槽料可提高仔猪断奶体重,还可以帮助乳猪克服断奶应激,通常我们都是选择,购买品牌成品饲料,如果没有相关的技术,小农牧个人不太建议自配教槽料。2)15-30日龄仔猪料搭配:
这时的仔猪,体重已达到10-35斤,正直长体格的时候,需要摄入更多营养,我们通常使用;【玉米面50;小米(高粱米)10斤;麦麸5斤;豆粉20斤;白糖4斤;食盐3两;浓缩饲料20斤】,直至吃到断奶。3)断奶后仔猪料搭配:
进入保育阶段, 也是正直仔猪长骨头的阶段,饲料要求则更高一些,搭配时需要: 【玉米面60斤;高梁米10斤;麦麸8斤;豆粉20斤;鱼粉3斤;食盐5两;浓缩饲料22斤】◆仔猪免疫工作◆
根据动物防疫要求,进行科学免疫,在最佳免疫时间,选择相应的疫苗,杜绝无效免疫,接种时要注意: 严格规范接种,做到一针、一猪、一消毒。下方配图是,小农牧自己猪场的,仔猪各阶段免疫方案。具体使用剂量根据商品使用说明来定夺。
仔猪饲养阶段总结饲养仔猪从饲料入手,给足合理的营养,满足仔猪身体发育的需求,不仅能够帮助其快速增长,也能增强其自身抵抗力,严格执行免疫接种,是降低仔猪损失的最佳途径,也是提高仔猪成活的通途。
●顺利进入保育阶段●
度过哺乳期,进入保育阶段,保育阶段是,仔猪独立生活的开始,那么保育阶段相对来说,成活率更高一些,就没那么复杂,但也并非简单, 我们更要注意日常管理, 保育阶段注意事项:严格做好保育舍的卫生、消毒、控制饲养密度等相关工作。◆卫生◆ 打扫好保育舍的卫生,保持猪舍干燥,给猪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也可以防患病毒、细菌的繁衍和滋生。
◆消毒◆ 定期执行全场消毒,防止病毒入侵,有毒杀毒,无毒预防,可根据猪场情况选择不同的消毒液,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类消毒液,以防造成猪呼吸道伤害的可能。
◆饲养密度◆ 保育猪生长速度快,舍栏饲养密度不宜过紧凑,要保证保育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一般每头保育猪,有0.5平方米的空间就足够了,同时也要保证舍栏的空气质量。
总结想要提高仔猪成活率,首先要考虑到根本的问题,如果母猪带病毒,那么产仔后,仔猪也同样会被垂直传播,导致仔猪先天性感染病毒,而降低成活率。做好母猪的免疫,精心管理妊娠母猪,细心对待母猪产前产后的工作,专心对待仔猪阶段的饲养和管理,平安度过最危险哺乳期,方能进入保育阶段,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仔猪的成活率。养猪不仅是投喂饲料那么简单,一切生产工作,要科学化,有序的进行,才是养猪之道。结束语小农牧养猪闲暇之余,喜欢总结一些,日常养猪的经历和体会, 以上内容,是小农牧的根据这些年的经验所写,怎奈资历平平,写作之时恐有纰漏之处,还望读者指正,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学识。
内容: 创新农牧原创(今日头条独家首发)
图片: 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