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鹅怎么养
野外养鹅的技术和方法?
放养场地是林地生态养鹅的生活场所,选择得当与否,对养殖的效率和效益有很大影响。在放养场地选择方面应考虑以下内容。
(1)濒临水源 鹅是水禽,具有喜水的天性,如果每天能下水1~2小时,有利于鹅的生长和体质的提高。放养场不宜离水源太远,附近最好有河流、水塘、沟渠和湖泊等水源,水面尽量宽阔,水流要缓慢,水深1~2米最好,以供鹅群在水上活动和配种。水源的水如果过浅,在炎热的夏季烈日照射后水温会过高,雏鹅、种鹅都不愿在水中活动,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种鹅的配种;过深则不便觅食水中饲料。
(2)牧草资源 鹅是以草食为主的水禽,能很好地利用牧地,采食消化大量的青草,草质柔嫩,生长茂盛,有利于鹅的放牧饲养。林地生态养鹅是为了让鹅群能够从自然环境中多采食天然的野生饲料资源。一般育肥仔鹅或种鹅1天可以吃青草1~1.5千克。丰富的草源是林地养鹅成功的关键。如果养鹅场地上植被条件好,就能够为鹅群提供充足的野生饲料,可以降低饲养成本并能够提高鹅产品的质量。决定林地养鹅前要考察林地植被的密度和牧草的覆盖率和植被的种类。单位面积的林地生长的植被越多、地块覆盖率越高越好。
鹅生性喜食青草特别是鲜嫩的青绿草料,林地、果园中的天然生长的青草和野生植物等在放养一段时间后有时会来不及再生,造成青草短缺。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林间、果园空地种植优质牧草,种草养鹅。
(3)场地面积要大 林地对鹅的承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林地、果园里鹅的放养量不能过大。如果场地小,饲养的鹅数量大,鹅活动空间狭小,不久就会把树林里的青草和昆虫啄食干净,此后单靠人工喂料则会失去生态养鹅的实际意义。
养肉鹅还用水坑吗?
首先需要弄明白,养鹅用水坑的目的是什么?
鹅是水禽,洗澡是鹅的天性,所以,在鹅的习性中,喜水性和食草性是排在最前面的两大习性,正是基于鹅的喜水性,人们在养殖肉鹅的过程中,才配置了水坑,供鹅洗浴用。
常养鹅的人会发现,经常洗浴的鹅的羽毛明显要好于旱养的鹅,疾病也少于旱养的鹅,特别是在夏季,天热的时候,经常洗浴的鹅的生长速度也略优于旱养的鹅。
南方人养鹅多养水鹅,而北方人多养旱鹅,所以南方的鹅价高于北方的鹅价。
有水的地方养出来的鹅羽毛整齐、发亮,光泽度好,鹅的精神头也好一些,没水的地方养出来的鹅羽毛残缺不全、暗淡,无光泽,甚至污秽不堪。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鹅的尾椎部位,有一个油壶,这个油壶是鹅用来洗浴过擦拭羽毛用的,同时也是能量的储备库,在饲料摄入不足的时候,可以作为能量的补给,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
如果在没有水洗浴的情况下,鹅的这个油壶的作用就不能得以发挥,同时,也会影响羽毛的生长,从而降低肉鹅的品质,在出栏的销售价位上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养肉鹅可以不用水坑,但养优质的肉鹅必须要有水坑供鹅洗浴用。
聊聊三农的人和事,分享种植养殖的实操经验,欢迎关注@我和我的小农庄。什么是旱天的鹅?
到了元朝,固始鹅已经成为光州著名的特产之一。那时,人们都把首领或大人物叫做“可汗”(kè hán),因此,当地人也便称这种健硕结实的鹅为“鹅可汗”,以此来形容固始鹅的威武和大个头。
到后来,这种“汗(hán)鹅”逐渐变成了“汗(hàn)鹅”。
再后来,大鹅由信阳固始的水网沼泽区传到浅山丘陵地带,人们又叫大鹅为“旱鹅”。而在当时养这种大鹅的人多是汉族人,所以又把这种鹅称作“汉鹅”。
下雨鹅会被淋死吗?
会,要提前做好预防。
1、及时更换垫料,清除排泄物。
连日阴雨造成长时间的潮湿,鸭鹅舍内的垫料湿润、发霉,极易诱发鸭鹅群患曲霉病。因此,阴雨天要及时清理鸭鹅粪、更换垫料。保管好饲料,防治潮湿发霉。
2、保证通风,及时排出鸭鹅舍内水气。
多雨天气,鸭鹅舍内要保持空气清新,应加强通风。通过排气扇,将鸭鹅舍内的饱和水汽及时排出,并适当地采取保温措施。
3、控制鸭鹅群的饮水量。
接连不断的阴雨,由于鸭鹅舍内湿度过大,容易抑制机体的水的代谢。如饮水量过大,容易引发肠炎的发生,并继而不断地加大鸭鹅舍内的湿度。散养鸭鹅则应该关早放晚点,早晚地上泥泞,鸭鹅会大量喝脏水,污染的草饲料等,易生病。此时料量增加,给予充足清洁饮水,长期天气下雨的要在饲料中加入新牧霉菌速治。
4、做好消毒工作。
下雨潮湿,病毒活跃,细菌增多。鸭鹅抵抗力弱,所以说定期消毒也是关键的一个地方。(可使用新牧消毒王中王来交叉使用,交替进行场内场外消毒工作)
5、加强营养,科学管理,消除应激反应。
建议在用黄芪维它或鱼肝油钙粉,可提高机体抵抗力,消除应激反应。在日常管理中,应注意雷电或大风断电时,棚舍中更要有人从事管理活动,这是人为消除家禽应激的有效办法。针对于散养鸭鹅,如果是暴雨,应尽早让鸭鹅回到鸭鹅舍内,以免暴雨冲击致使鸭鹅死亡。如果来不及躲避,鸭鹅会成群挤压一起死亡或受冻或致息,要及时找到鸭鹅群,收集保温,能挽救一些小鸭鹅。如果打雷会使鸭鹅应激打堆压死,特别是夜间停电又打雷,更要及时照明和现场看管。,正确养殖,观察行情,等待时机。
6、及时投药来做预防
养殖朋友们一定要牢记,防始终大于治,为什么一遇到恶劣天气鸭鹅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说遇到持续阴雨天气,一定要做好预防,现在这个季节可使用双黄连+新牧特效药来预防感冒,大肠杆菌,浆膜炎。
养鹅技巧大全?
1、雏鹅保温
鹅雏绒毛稀少,调节体温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要做好保温育雏工作。育雏室温度1~5日龄为27~28℃,6~10日龄25~26℃,11~20日龄20~24℃,以后逐步降至常温。
2、雏鹅防湿
潮湿对鹅雏健康和生长影响很大,湿度高易发生下痢或感冒,湿度过低易引起拉稀,羽毛生长减慢。育雏室宜保持相对湿度50~60%。10日龄后,相对湿度为50~55%。
3、饮水开食
鹅雏出壳24小时后,先饮水后喂食,水盘中备好2%的葡萄糖水,0.03%高锰酸钾水溶液和复合维生素水溶液,为缓解运输进程中带来的应激,可在水中加入抗菌素、恩诺沙星等。鹅苗进舍后,1—2小时内应先饮水,2小时后,把准备好的小鹅专用饲料、切碎的嫩黑麦草、苦荬菜放入料槽,任其采食,对个别不会食料的雏鹅,人工驯食1—2次。
4、防疫管理
如果种母鹅未注射过小鹅瘟疫苗,所产的鹅雏易患小鹅瘟,必须进行防疫。出壳3~5天后,注射1∶10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1毫升,1~2周后再注射1∶50倍的小鹅瘟疫苗0.5毫升,以预防小鹅瘟的发生。同时,在饲料中加入喹乙醇或复方敌菌净等抗菌素,以预防禽出败的发生。
5、鹅舍卫生
如果没有水上活动场,饮水器内要不断清水,每天清洗2次。生长鹅舍每天扫除1次,勤换垫草,遇晴天,可在活动场上加喂牧草,吃完了就添加,维持环境干净、卫生、安全,让鹅充分生长。
6、调整密度
1周龄内鹅雏每平方米养25羽;2周龄内每平方米养20羽,3周龄内每平方米养15羽,1月龄鹅雏每平方米养10羽。同时在管理上,要将强、弱雏,大、小雏,健、病雏分开饲养,使鹅雏生长均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