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畜牧鸡猝死用什么药

鸡猝死用什么药

时间2023-01-23 21:44:03发布历史有点儿冷分类畜牧浏览74
雏鸡死亡的常见原因分析及育雏鸡的注意事项雏鸡死亡的常见原因一、急性传染性疾病雏鸡采取大群的饲养方式,二、鸡白痢杆菌病和球虫病雏鸡群发生死亡的原因中,超过15日龄的雏鸡应该预防球虫病的发生,三、呼吸道感染育雏阶段如果保温效果差,开门窗进行通风...

鸡猝死用什么药,如何降低雏鸡死亡?

雏鸡死亡的常见原因分析及育雏鸡的注意事项

雏鸡死亡的常见原因

一、急性传染性疾病

雏鸡采取大群的饲养方式,而且是在密闭的条件下,雏鸡很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临床中比较难以控制的传染病,如马立克氏病、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目前在实际生产中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能够治疗这类烈性传染病,所以比较有效的方式是给鸡群进行疫苗免疫。不同的鸡场必须针对自场或本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和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制订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在引入鸡苗的时候,要求供种单位提供免疫程序而且是有效的免疫程序。引种地区如果不存在某种传染病的流行,暂时可以不给鸡群接种此种疫苗。 二、鸡白痢杆菌病和球虫病 雏鸡群发生死亡的原因中,鸡白痢杆菌病和球虫病属于比较主要的影响因素。 21日龄以下的雏鸡可在其饲料中添加0.05%的土霉素,对于白痢杆菌病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超过15日龄的雏鸡应该预防球虫病的发生,特别是雏鸡群的饲养密度大而且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一定要给鸡群进行药物预防,可在其饲料中添加马杜霉素或氯苯肌适量。 药物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准确进行称量并且均匀搅拌,避免导致雏鸡发生药物中毒的情况。一种药物在使用1~2月以后应更换另一种新的药物,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三、呼吸道感染 育雏阶段如果保温效果差,室温不高,雏鸡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维持体温的平衡,容易受凉而感染呼吸道疾病。如果育雏室内的温度太高,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也容易导致雏鸡感染呼吸道疾病。 育雏室内的空气不清新、通风换气条件差、温度不恒定、采用潮湿且被污染的垫料和发霉变质的饲料给雏鸡,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育雏期的温度会受到季节、气候、育雏器种类、雏鸡体质、日龄的影响,所以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舍温要保证,同时还要注意通风换气,切忌贼风和穿堂风,避免雏鸡直接被风吹。 湿度对于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明显,育雏前10d育雏室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中后期要注意防潮。

育雏鸡的注意事项

防感冒 气温突然降低或舍温不稳,寒风侵入,雏鸡最易感冒。病雏鸡羽毛蓬乱,畏寒,流泪和鼻液,呼吸困难,打喷嚏。防治:保持舍温稳定,避免贼风侵入;改善鸡群的饲养管理,用0.3%的金霉素拌料,连喂3天。

防炎症 主要是防脐炎和卵黄囊炎。病雏鸡精神委顿,畏寒,腹部胀大,皮下胶样浸润。脐部发炎,呈紫红色;卵黄囊发炎、肿大,继发腹膜炎,卵黄囊和腹壁粘连,死亡率在50%~10%。平时应严格消毒,保持育雏室清洁卫生。治疗时要挑出病雏鸡单独饲养,并给其肌肉注射青、链霉素,每只用1万国际单位。其他鸡用0.3%的过氧乙酸溶液带鸡消毒,并在饮水中加禽用电解多维进行预防。中药用生姜(每只鸡用0.4克)与白酒(每只鸡用0.2毫克)混合后拌料,连用3天。

防白痢 鸡白痢是雏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经种蛋垂直传播。温度多变、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以及饲料营养缺乏等均易诱发此病。病鸡畏寒、群聚、昏睡、呼吸困难,肛周有白色糊样粪便,肛门频频伸缩。预防:尽量避免从白痢病严重的种鸡场引入种蛋,加强种蛋及孵化设备的消毒。治疗:降低鸡群密度,改善卫生条件,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带鸡消毒,用大蒜 (每只鸡用0.3克)、马齿苋(每只鸡用2.5克)捣汁,混在饲料中,连喂2天。

防慢性呼吸道病 4~8周龄鸡最易感染慢性呼吸道病。病鸡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流黏性至黄色脓样鼻汁,眼睑肿胀,眼角内有干酪样渗出物,呼吸困难,可听见气管呼噜声,渐渐消瘦,死亡率在30%左右。预防:尽量避免从感染本病的种鸡场引进雏鸡,加强饲养管理,用链霉素滴鼻,每只2000国际单位,或用0.2%的土霉素拌料,连喂5天。治疗:用0.05%的禽喘灵拌料,连喂5天,或用0.3%金荞麦制剂拌料,连喂7天。

防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初春繁育的雏鸡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病鸡精神萎靡,怕冷,流泪和鼻液,喘气,咳嗽,死亡率在30%左右。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7日龄雏鸡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饮水免疫;60日龄用H52弱毒疫苗加强免疫。治疗:应用倍量H120弱毒疫苗饮水,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也可用中药伸筋草(每只用0.5克)煎水饮用3~5天。

防脱水 雏鸡因开水或开食时间过迟、体内水分得不到及时补给,轻则造成雏鸡精神不振,体重减轻;重则瘫软、衰竭而死,死亡率在10%左右。治疗:立即降低饲养密度,给病鸡滴服5%的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混合液,连服3天。

关注中国农林科技网,在主界面下方点击官网申请注册会员,免费发布供求信息。关注公众号:中农科技网,浏览海量农林资讯,实用技术!

雏鸡聚堆挤压而死的原因是什么?

放养鸡经常发生堆压死亡现象,实际生产中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不然可能引起大批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一、原因分析

(1) 温度不当

鸡舍温度过高或过低,舍内供温不均,尤其是潮湿低温等原因最容易出现鸡群堆压死亡现象。

(2) 疫病影响

鸡群发生疾病时,可能出现扎堆现象,尤其是受寒感冒,诱发支气管炎,禽流感,法氏囊炎等疾病。

(3) 空气污染

部分养鸡户为了防寒保暖,尤其在育雏期大多关闭门窗,甚至生火取暖,空气污浊,引起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因缺氧而导致鸡群堆压死亡。

(4) 突然应激

鸡只胆小,遇有突如其来的刺激,听到导常声音,都会惊慌失措,尤其是遇到鼠、猫、狗、鹰等兽害侵袭,就会受惊扎堆引起窒息死亡。

二、防治措施

(1) 创造适宜环境

一是温度。饲养放养鸡(30日龄以上)的适宜温度为 18~20 ℃。1~7日龄雏鸡刚从孵化温度 (37~38 ℃) 出来,要保温,1周龄内的育雏温度应控制在 34~36 ℃,以后每周下降 2~3 ℃,到 6 周龄时降至 18~20 ℃。温度过高过低都可能引起堆压。二是湿度。饲养放养鸡的适宜湿度为 60%~65%。雏鸡刚从高湿度的出雏器转到育雏舍,要有一个过渡期。育雏第 1 周要求湿度为 70%~75%,第 2 周为 65%~70%,以后保持在 60%~65%。三是通风。通风的目的是排除舍内污浊空气,换入新鲜空气,且可有效降低舍内湿度。自然通风主要靠开闭窗户来完成,机械通风则利用风机来完成。生产中要特别注意冬季舍内的通风换气。四是光照。放养鸡大多采用自然光照。育雏期的前 3天,应采用 24小时的连续光照制度,光线强度为 50 勒克斯 (相当于 1 平方米 15~20 瓦白炽灯光线),便于雏鸡熟悉环境,采食、饮水和有利于保温。4~7日龄,每天光照 20小时;8~14日龄,每天光照 16小时;以后采用自然光照,光照强度可逐渐减弱。

(2) 控制饲养密度

0~2 周龄雏鸡平面育雏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 30 羽,3~4 周龄为 25羽,5~6周龄为 15羽左右。在合理的饲养密度下,雏鸡采食正常,生长均匀。密度过大,影响生长,且易发生啄癖,死亡率较高。密度过少,体温难以保证。实际生产中应防止因密度不均造成的扎堆现象。

(3)适宜放养时间

雏鸡脱温后,一般于4周龄后,白天温度在15 ℃以上则可开始第一次放养。气温较低季节,宜适当延迟到40~50日龄开始放养。每天放养时间为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4) 设立栖架设施

鸡有高栖过夜的习性,每到天黑前,总想寻找高处栖息,如无栖息架,多数鸡只则拥挤一角栖伏地面,容易造成扎堆,对健康不利。因此舍内应设有栖架。栖架有两种:一种是将栖架做成梯子形靠立鸡舍内,为收立式栖架;另一种是将栖架钉在墙上,为固定式栖架。据笔者试验,设有栖架的试验鸡 30至50日龄组扎堆鸡 245羽,占 6.9%,比无栖架的对照组扎堆鸡 694羽,占 15.3%,减少 8.4个百分点;试验组 50 日龄以上扎堆鸡 228 羽,占3.2%;无栖架的对照组扎堆鸡778羽,占14. 9%, 减少 11.7个百分点。因此,设立栖架可有效防止扎堆,减少鸡群损失。

(5) 预防鸡群疫病

防控放养鸡疫病应以预防为主。7 日龄应滴眼或滴鼻免疫预防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14日龄饮水免疫预防法氏囊炎;21日龄滴眼或滴鼻预防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28 日龄饮水免疫预防法氏囊炎。对肠道细菌性感染(如白痢、霍乱等)要定期进行药物预防。特别是 20日龄前后,一定要预防球虫病,尤其是地面垫料散养鸡群。1~4 日龄,应预防鸡白痢和大肠杆菌,可用氧氟沙星等药。6~9 日龄,预防呼吸道疾病,可用酒石酸泰乐菌素等药。12~15 日龄,再次预防鸡白痢和大肠杆菌,可用硫酸新霉素等药。18~20 日龄,再次预防球虫病,可用三字球虫粉,或饲料中添加尼卡巴嗪,或乙氧酰胺苯甲酯预混剂。26~29日龄,应预防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交叉感染,可用氟苯尼考等药。

(6) 防止受惊应激

放养鸡群,要随时注意天气预报,如遇暴雨或大风,应及时赶回鸡舍,防止在野外淋雨扎堆死亡。还要注意野兽伤鸡,特别是蛇、黄鼠狼、老鹰等。开始放养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维生素 C或复合维生素B等,以预防各种应激。

杀灭鸡体外寄生虫的药物有哪些?

寄生虫病是威胁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体外寄生虫病 (如蜱、蟥、虱、蚤、蝇、蚊等)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它们把鸡体当 做宿主,吸食鸡的血液,嚼食鸡的羽毛、皮屑,有的终生寄生在鸡 体,有的短时间寄生在鸡体,这些寄生虫在损害鸡体的同时,又是 各种传染病直接或间接的传播媒介,因此,杀灭鸡体外寄生虫对鸡 病具有重要的防治意义。

生产上可选择适宜的杀虫药,采取喷雾、 药浴、砂浴、水浴、撒粉及烟雾等方法,及时进行治疗。

(1)杀灭菊酯(速灭菊酯、敌虫菊酯)为接触性杀虫剂,对 体外多种寄生虫如螨、虱、蚤、蜱、蚊等均有杀灭作用。本品杀虫 力强、杀虫谱广、价廉、使用方便、毒性低。 可用药浴法、喷雾法、 直接涂擦法或熏烟法治疗。如用20%的杀灭菊酯油乳剂,可稀释至 1 000〜5 000倍使用,稀释用水的温度以12℃左右为宜。

(2)敌杀死(溴氰菊酯)对鸡蜱、螨、虱有作用,还可杀灭 蟑螂、蚂蚁。常用剂量为50~80ml即100l水中加人2。 5%的溴 氰菊酯200 ~350mL,直接喷洒或药浴。(3)烷基苯磺酸钠洗衣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水溶液有脱去 寄生虫体体表蜡质、堵塞气孔的作用,可使寄生虫体迅速窒息死亡。(4)其他常见药物有马拉硫磷、硫酸烟碱、伊维菌素、硫黄 软膏等,可用喷雾、浸渍、砂浴、涂擦等,使用剂量参照说明书。

鸡闭眼缩头精神不振是什么病?

鸡闭目縮颈精神不振,这肯定得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该病主要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鸡法氏囊的急性传染性病。

一、发病途径。本病对各种品种的鸡都可以感染发病。该病是突然发病,来势凶猛,犹如滔滔江水,漫淹全群。一旦鸡群发病,无一鸡例外,全部感染发病,达100%,但是该病有个特点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维持时间短。发病后3~5天达到死亡高峰,致死亡率为5~60%不等。其病主要以3~6周龄的雏鸡最容易感染。全年每个季节均可发病。本病的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呼吸道高度接触相互传染的。眼結膜也可感染。

二、表现症状:鸡感染本病后,潜伏期短。本病的最典型症状是突如其来的发病。好好的鸡,天降临一般,全场鸡集中发病。病鸡少食或拒食。体温增高,饮水量增加。闭目縮颈,萎靡不振。鸡羽毛松乱无光,呆立。排出的粪便呈黄白色水样或粘稠的灰白色粪便。

三、治疗目前没有有效治疗药物和方法。主要是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手段,缓解病情,减少死亡,①在发病初期对所有鸡用加倍剂量的鸡传染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的疫苗肌肉注射或饮水。②在发病初期注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卵黄抗体1毫升,也可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③每只鸡注射0.2~0.5毫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或者是患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痊愈的鸡血清。痊愈的鸡产生的抗体进行治疗,效果不错。

对本病的有效方法是进行接种疫苗。1~3龄用1/2或1/3中等毒力疫苗进行首次免疫。10~14日龄进行二次免疫。其方法比发病用药效果好。

该病毒对大多数消毒药物不太敏感,消毒药物要选择对。首选0.5%的氯胺或0.2~0.3%的过氧乙酸对全场鸡舍内外彻底消毒。阻断病源传播。

不怎么吃食请问用什么药?

病初体温升高,一般可达43—44℃减食或废食,渴饮增加。精神不振,不愿走动,全身无力,羽毛松乱,闭目缩颈,离群呆立,反应迟钝,头下垂或伸进翅膀下,尾羽下垂。腿轻瘫。冠垂呈暗红色或紫黑色,偶见头部水肿。口腔和鼻腔内分泌物增多,常流出口腔或鼻腔外,病鸡常摇头,不断作埂咽动作。病鸡呼吸困难,伸头张口作呼吸动作、嗦囊胀气,积有粘液。常拉黄色、绿色和灰白色恶臭稀粪。母鸡患病后产蛋迅速下降或停止。发病后期体温下降至常温以下,不久即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预防这两种疾病时必须要使用比较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预防,这两种疾病的病原体其实一直在被饲养的鸡群当中,饲养人员应该从根本上实时监视病原体的传播情况,将病原体传播的各种途径都断绝在最初阶段,另外,有关工作人员也不可忽视养殖场环境的卫生消毒相关工作,有关的消毒政策一定要严格的落实执行。而针对鸡瘟跟禽流感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最为有效的途径也就是对鸡群进行容易的防止疫苗接种。在一般情况之下,五到十天的小鸡仔应该接种新城疫IV系疫苗,10~17d的鸡群应该接种油乳剂灭活疫苗。而针对禽流感的防治措施,饲养人员一般都会使用鸡禽流感多价灭活苗,这也是为进一步提升被饲养鸡群的整体免疫能力。

禽流感无特效治疗药物。据报道,若处于感染早期时,亦可使用新城疫Ⅰ系进行紧急接种,其原理是NDⅠ系接种后,可产生干扰素,干扰AIV的繁殖。肉仔鸡,配合使用安乃近或阿司匹林制剂,可降低死亡率。同时对症选用一定的抗菌药,以防止细菌、霉形体等的继发感染。

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全面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对30周龄以内的蛋鸡和后备鸡,必须保证营养全面供给,定时补给电解多维或速补。根据气候变化在饲料中添加1%鲜大蒜,每月最少1周,其次在季节交替及易感季节可选用大青叶、板蓝根、黄连等中草药及清瘟败毒散、荆防败毒散、黄连解毒散等制剂进行预防。

怎么养多肉植物长得快什么地可以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