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产如东哪里可以养虾

如东哪里可以养虾

时间2023-01-18 16:11:03发布黄河新闻网分类水产浏览57
吓的品种不一样有淡水养殖深海养殖的总体做到下面就可以体长达到7-8厘米以后的中后期对虾池塘,部分虾池出现对虾生长慢,更有部分虾池发生对虾游塘、浮头、软壳、红腿、烂眼、甲壳溃疡等症状。对虾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色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绿藻繁殖生长所...

如东哪里可以养虾,但是它长不大什么原因?

吓的品种不一样 有淡水养殖 深海养殖的总体做到下面就可以

体长达到7-8厘米以后的中后期对虾池塘,由于投料量增加,对虾排泄物逐渐积累,加上死亡的藻类,以及残饵、池底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等共同影响,使池塘水质、底质、微生物等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养虾中后期水环境和对虾的具体变化为:ph值逐渐升高,水色由清绿色、黄绿色变成褐色、茶绿色,透明度降低,混浊度增大;池底发黑,有臭味,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增加;对虾的尾扇、触须发红,甚至出现烂尾、断须现象,部分虾池出现对虾生长慢,体质弱,灵敏性差,脱壳不遂,纤毛虫寄生,吃食不旺,有肠炎、黄鳃病出现;更有部分虾池发生对虾游塘、浮头、软壳、红腿、烂眼、甲壳溃疡等症状。笔者根据多年养殖对虾的体会,总结了对虾养殖中后期的管理要点。

稳定水色,降低水体混浊度。对虾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色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绿藻繁殖生长所需的镁离子不足所致。可泼洒白云石粉20-25×10-6,每7-10天使用1次即可稳定水色。为了降低水体混浊度,应用光合细菌10-15×10-6,全池泼酒,每7天使用1次。同时,坚持定期消毒养殖水体,每10-15天全池消毒2次。第一次,按治疗浓度在上午用二溴海因消毒剂全池泼洒,第二次在第二天上午用有机碘、季胺盐0.2×10-6全池泼洒,若水中悬浮有机物多混浊度大时,可适当增大消毒剂的浓度。

调节养殖水环境营养盐类的平衡,补充水体中钙、镁、磷的含量。每10-15天全池泼洒2-3×10-6磷酸氢钙1次,20×10-6白云石粉1次。

改善池塘底质环境,控制ph值。每10-15天泼洒1次有益微生物制剂0.3×10-6,或每5天泼洒以沸石粉为主要原料的底质改良剂1次,每次用量为10-15×10-6,若突降暴雨或持续阴天引发ph值降低至7.5以下,则全池泼洒生石灰每667平方米5-8公斤。

合理加水换水。第一天换水量控制在10厘米左右,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可逐渐增加换水量到20厘米、30厘米、50厘米。这样,既能改良水质,又能促进对虾脱壳生长。对水位不足的要及时加深水位,购置增氧设备,以便提高养殖产量和规模。事实证明,对虾养殖产量愈高,规格愈大,经济效益愈明显。

合理投料,降低饵料系数。一般每日投料4次。上午投料时间必须安排在太阳升起1-2小时后,水中溶氧达到4毫克每升以上时最佳。以后间隔6个小时投喂1次。控制好投料量,一般对虾在45分钟至1小时内吃完饲料为宜。

提高对虾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1‰,生物酶活性添加剂2‰,维生素c1‰-2‰,维生素b10.5‰,每周连续喂2天,每天喂2餐;高温季节添加大蒜素0.5‰-1‰。

定期抽检对虾的健康状况。若发现对虾少吃饵料或有病虾浮头靠边时,一般虾池内对虾病害感染率已达20%以上。因此,发现已感染病害但正常吃料,不浮头靠边的病虾,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虾养殖中后期,一般每3-5天必须用较密网目的旋网在池塘的四周随机抽样200-300尾对虾观察是否正常。在对虾突然增料或减料,气候突变时期如下大雨、刮风后,进水、换水之后等有可以诱发虾病的情况下,要尽快用旋网抽检。

如东养虾小棚能抗台风时吗?

这要看你用的是什么材料,如果是平时用的那些材料,能抗九级台风。

农民单亩收益可增加5倍?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关于鱼菜共生我已经讲了很多次了,今天再和大家分享一下。

鱼菜共生系统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它可以提高养殖密度,同时鱼类产生的生活垃圾粪便残饵经水排放到菜系统,在硝化细菌恩作用下生成菜生长所需氨氮被菜利用,不施肥不浇水,鱼长的好菜长的也好,绿色有机,经济效益好,水循环是闭环,不产生污染,对环境也很友好。原理图如下:

闭循环相对于开环来说用水少,环境污染小,鱼类用药量少作用快,是一个朝阳产业,国内现在还很少应用。

具体到如何做到我觉的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习好技术。鱼菜共生系统是一个新的系统,肯定有这样那样的技术,不懂技术就想搞好养殖取得很好的收益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你聘请技术员另说。

二:筹措好资金。资金是每一个创业人必须考虑的问题,筹集资金的方法大多是银行贷款,贷多少要根据需要而定,最好长期贷款和短期相结合,长期多短期少,整体上债务率不超过总资产的30%,太多就会债务压力过大。最好把规划分期实施,就像房地产一样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这样用挣的钱来扩大投资风险会小些,也符合决策树理论。

三:选择好场地。选场地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全面、长久。至少考虑到20年后场地会不会被征用,不然刚建好就要拆迁会有很大损失。再一个还要考虑光照,交通,电力,对居民区的影响等等。

四:建设好设备。建设备前要做好规划,最好画出规划图,反复研究论证修改。也可以去做的不错的厂子考察,借鉴经验后优化设计后再建设。

五:管理好生产。一切都搞定后就要搞生产了,生产一定要做好,没有产品再好的项目也无法变现,投资那么多资金还又那么多债务,只有搞出好产品才能实现盈利目的。

六:打通好销路。产品生产中就要跑销路,做农业很不容易,好多时候丰产不丰收就是销路没跟上。做好市场调查即使调整好品种,减少产品滞销的概率。

七:优化好结构。优化结构是降低成本的过程,成本低了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可以延伸一下产业。比如饲料加工个产品加工等等。

八:掌控好规模。这个是告诫大家不要盲目扩大规模,到底多大规模合适是市场需求和个人管理能力决定的。盲目的扩张会债务缠身弱化抗风险的能力。如果挣钱了要做留好风险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

九:把握好创新。新兴产业肯定有不足之处。共生系统肯定有可以改进优化的地方,要积极总结经验改进设备,争取获得更多利润。

在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过程中?

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与外塘、高位池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就目前来看,其成功率高于外塘和高位池养殖。说到如何稳水,这里还是从温棚的几个特点说起。

一、温棚养殖水体的特点

1、水体小,变化快。一般每个小温棚的养殖水面都不大。以如东为例,大多棚为40~50米长,9米宽,水深多控制在60~80厘米范围。按这样的规格,一个养殖池塘也就300立方米的养殖水体。

这么小的养殖水体,只要一个指标发生变化,其它指标也会迅速发生变化,其缓冲能力要比大养殖水体弱。因此,好处是“调水”反应快;不利之处也体现在“水质”稳定性弱。

2、水体浅,变温快。由于池塘里水浅,整个养殖水体的温差分层不明显。因此,对温度变化的缓冲能力也较弱。

与外塘、高温池相比,整个池塘水表面温度与底层温度差异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也就高一些。这个特点导致养殖水体的“转水”很快,其养殖水体中的含氧量变化也明显。

一般来说,南美白对虾在水温降至20°C以下时,采食速度、生长速度都会放缓;水温超过35°C,则机体消耗增大,饵料系数增大。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降至18°C时,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脏结构会明显受损。白对虾可以通过使用蛋白质和脂质抵抗水温下降的压力。同时,由于水温下降而产生的压力会损害胰脏,降低血液再生功能,降低免疫力。

因此,为了高效地养虾,有必要养虾过程当中,保持在适当的水温,并避免水温的波动过大,特别是避免水温降得太低,以确保虾的顺利生长。

3、密度大,消耗大。温棚养殖,一般小温棚养殖池的放苗量在4万尾左右。相当于每立方米120尾以上,这个密度比一般池塘的放养量要大很多。

虾密度大,对水体的各种物质消耗也就增大。同时,要求养殖水体内藻、菌的总量也要相应增大。由此,导致整个养殖水体内生物量“过载”,如氧消耗在大量耗氧因素的作用下,需求量很大。在温棚养殖过程中,从放苗开始,池塘需要24小时不间断增氧。

温棚南美白对虾养殖,确实与外塘、高位池有所不同。这里暂时列出以上几个,供讨论用。总的来说,温棚养殖,隔绝了一些自然界的不利影响,使养殖过程中的“可控因素”增加了。因此,经过认真总结、小心操作的养殖户,可以获得很好的回报,其产量、养殖成功率都高于外塘养殖。尽管投入较大,但利润回报也较高,如果反季节上市,则利润更高。

二、温棚稳水的几个建议

1、前期不需强调“肥水”。

一般来说,刚放苗时,不需要“肥水”。经验表明,肥水放苗,不利于苗的成活。所以,一般温棚放苗,基本是第一天消毒,第二天解毒,第三天泼洒有益菌,之后即可放苗。放苗的同时,需要泼洒复合维生素电解质。

根据不同养殖者的体会,有人投苗后第二天即开始喂料,这时一般是虾片与粉状饵料混合使用;有人投苗后,3~5天,基本不喂料。总之,温棚养殖的程序还真没有一个“权威”的程序。

随着喂料逐渐增加,池塘内养殖水体内藻类、菌类等增加,水色开始变化,一般一周后,水色即可趋于正常,出现硅藻水、黄绿水等水色。

2、坚持定期改底培藻。

由前面讨论的温棚特点可知,养殖水体中生物量很大,消耗大,同时产生的“废弃物”量也就大。特别是进入“快速冲料”阶段,残饵量与粪污量在底部迅速累积。所有这些因素,会带来几个重要影响:

耗氧量急剧增加。虾越大,耗氧量也就越大;底部有机质累积,COD将显著增加;藻类旺盛,可在晴好的天气带来充足的水体中溶解氧,但遇到阴天、晚上无阳光时,耗氧量也是巨大的。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极易引起养殖水体内缺氧,特别是凌晨时段。所以,温棚养殖,增氧机是24小时不停的,每个池塘一般保持在0.7千瓦的供气量。

底部氧化还原电位快速降低。一般养殖户不会测这个指标,但会凭观察底泥厚度,判断底部情况。如果底部黑泥厚度超过5厘米以上,则表明底部恶化严重了。如何养殖,都是预防为主,温棚养殖也不例外。一般都采取每周改底的方法。前期是生物改底与化学改底结合,中后期则以化学改底为主。

3、40天以后要“浑水”。

一般养到40天以后,喂料时开始出现池塘内水“浑浊”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虾的密度大、数量多,所以喂料后争抢吃料,虾快速游动,搅起底泥,使水变“浑浊”。但喂料1~1.5小时后,养殖水体即恢复原来的正常水色。这种状况,是温棚养殖水体最稳定的时候。

出现这种现象,是养虾人“最喜欢”看到的。这说明虾活力好,吃料猛,数量多,是获得高产的好兆头。如果50天后都没这种现象,需要好好查一下了。

4、后期综合技术稳水。

由于温棚水体小,一般到中后期藻类的生长已经无法弥补消耗的数量了。这个时候,需要采取的几个必要措施是:

定期化学改底:一般一周投高效改底产品,现在以过硫酸氢钾为多。请注意含量与真假。

定期泼洒菌类:重点注意的是弧菌防控,建议每周一次预防;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控制,定期与不定期结合使用,建议使用生物制剂控制;保肝护肠,增加对虾采食保肝、增加消化吸收的有益菌,减轻肝胰腺负担,提高营养消化吸收率。

保持足量溶氧:由于温棚虾一直是处于塑料棚内养殖,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如阴天下雨、天气降温等,都要关闭棚门,使之与自然界的不良气候交换尽量小。这种方式的一个不利影响是,棚内空气与外界交换量小,溶氧低造成缺氧。所以,保证足量的溶氧,是温棚更要注重的关键。一般中后期,除了增氧机24小时不间断供氧,将风机开到最大,还要补充长效增氧剂。特别是高产塘,出虾前一个月开始,每天晚上要撒长效增氧剂,确保晚上溶氧充足。

适当换水辅助:春节放苗的虾,一般都在6月上市。这个时候,气温快速上升。由于温棚养殖水体小而浅,水温经常超出虾的舒适温度,这个时候需要采取棚内降温措施,换水则是一项简单有效的方法。

总之,需要采取多种技术集成,才能在中后期稳住水,实现养殖成功和“高产”的目标。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今年南美白对虾养殖重创?

近年,华东的对虾养殖快速发展,但暴发性发展之后,养殖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亩产下降、偷死严重、成功率低。例如,江苏南通如东县南美白对虾露天池养殖,出现大面积的亏损,亏损面高达85%以上。

据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协会统计长沙镇富盐村670户养殖户,养殖面积2万亩,95%的养殖户养殖亏本,差点全军覆没。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虾生长速度极慢、大小极不均匀、偷死严重,虾很难度过70支/斤的规格。

鉴于养殖形势的严峻,2015年10月19日海南禄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海悦花园大酒店举行“2015长三角地区对虾养殖技术交流会暨禄泰十周年庆典”,邀请海内外对虾专家面对面分享养殖技术,交流对虾养殖疾病防控,为当地对虾养殖业把脉问诊。此次会议有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黄倢、泰国syaqua种苗公司亲虾选育专家James Collins、广东海洋大学专家杜国平、台湾国立澎湖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骏志博士分别作了演讲,吸引长三角地区以及华北、福建等对虾养殖区域的养殖户、经销商近850人。

杜国平介绍,近年的对虾养殖病害主要表现为:水中硫化物、亚硝酸、氨升高,鱼虾生长慢,慢性、亚急性死亡 (“偷死”),严重时急速死亡。同时、藻类衰败,弧菌等有害微生物激增,次生危害。另外,高温、闷热低压或阴雨,加剧缺氧。严重时会引起泛底,缺氧、中毒,环境恶化,对虾急性大量死亡。

针对这些情况,杜国平建议,第一增强体质(种苗质量、营养和环境影响),第二改善环境:提高溶解氧,维持藻类等微生物生态相对稳定,避免底部恶化(水体水质——包括“水”和“底”,尤其“薄薄的底层”——底部几厘米水层及沉积物、底质),第三有效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微生物环境)。

在培水方面,杜国平建议少量多次,避免藻类暴起暴死,防菌、藻过度耗氧。夏季初始水位要加深,防底栖藻类。提前1~2周,增值浮游动物作为虾苗活体饵料。施肥——化肥、有机肥、菌肥溶解后泼洒。一般首次施肥可用复合肥等1~2斤/亩,每3~7天(天气好3天左右)酌情追肥,藻类活嫩又不过浓。天气(温度、光照),阴雨天少用肥,适量使用发酵料等增殖浮游动物。鸡粪发酵须充分,发水,防沉积。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在40~80厘米(藻靓水清,但不长底栖藻),以硅藻或绿藻水色为宜。进水后及早施肥,白天开机避免水体静止使蓝藻成优势。

哪里
盱眙哪里有龙虾苗幸福树树干怎么能变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