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产池塘水质如何调控

池塘水质如何调控

时间2023-01-17 04:51:02发布中国社会科学网分类水产浏览84
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都是影响小龙虾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因此保证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节至关重要。要明白如何调节小龙虾养殖环境中的水质调节的方法和思路,这样才能够确保养殖水体水藻和浮游动物充足,这里简单介绍几种调节水质的方法一、定期加注新水在...

池塘水质如何调控,养龙虾怎么调水质?

养殖小龙虾怎么调节水质?

小龙虾养殖是水产养殖项目的代表性项目,到现在基本上大部分地区都有人工养殖,而且养殖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比较流行的养殖模式主要包括稻虾田养殖模式,精养塘养殖模式,还有没有大规模普及的反季节养殖模式,更有各种各样的混养模式。

无论是那种养殖模式,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都是影响小龙虾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因此保证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节至关重要。要明白如何调节小龙虾养殖环境中的水质调节的方法和思路,必须首先要清楚适合小龙虾生长的水质标准是什么。

适合人工养殖小龙虾生长繁殖的标准:

养殖水体溶氧量充足,水质清新。养殖水体透明度适中,要有一定的肥力,这样才能够确保养殖水体水藻和浮游动物充足,可以一方面给水体制造充足的溶解氧,同时还可以保持藻相和菌相平衡。同时还要保持水草移栽合理充足,这样可以加大水体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增加小龙虾活动空间。水质的好坏是养好小龙虾的关键,虾塘水质管理,直接影响小龙虾的效益。

这里简单介绍几种调节水质的方法

一、定期加注新水

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养殖水体里面的饵料残渣,排泄物以及有机质的分解物大量聚集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滋生大量的有害病菌和细菌,寄生虫,进而污染水质。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加注新水是改善水质的好办法。简单经济实惠,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定期持续更换新水,可以稀释水体里面的有毒物质,而且可以给水体补充一定量的溶解氧,有助于改善水质。一般来说,在加注新水的时候,坚持进水可放水同时进行,而且还要坚持缓慢多次的原则,尽量减少加注新水给小龙虾带来的应激反应和应激伤害。加注新水的时间最好是选择晴天的商务时候进行,这样可以避免温差过大影响小龙虾的正常活动。

二、适当肥水

适当肥水可以给养殖水体提供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可以使水藻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浮游动物以及小龙虾食用,同时养殖水体里面大量的水藻还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氮磷等元素,形成良性的微生物和营养物质循环,并通过水藻的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提高了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

三、增氧

无论是稻虾田还是精养塘养殖模式,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给水体增加氧气,除了正常的培育水藻移栽水草等等增氧生物之外。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给养殖水体增加溶解氧,你如特殊的阴雨天气可以铜鼓偶给水体使用增氧片等等药品来给水体在短时间之内增加溶解氧,防止养殖水体出现倒藻现象。另外对于专门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户来说,还要专门配备增氧机,包括常见的轮叶式增氧机以及专业的微孔增氧设备。增氧机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你如暗器和硫化氢等等。

四、使用生物制剂

很多养殖户朋友对于自己的稻虾田以及塘口经常是几年不清底。这样就会导致底层淤泥过多,导致有机质大量聚集,温度一高,有害病菌和寄生虫就会大量繁殖,底层缺氧严重,有机质酸化现象严重,这样很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在这里我建议养殖户最好使用相关的生物菌剂来改底调水,这里我推荐用芽孢杆菌配合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生物产品,促进有机质有氧分解,改善水质,然后有利于培育合适的水藻来改良菌相,进而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五、种植水草

水草作为养殖水体的初级“生产力”,通过吸收水体里面的各种氮磷钾元素以及其他有机质的降解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控制养殖水体里面的水草生长繁殖。因为水藻也需要吸收这些物质来实现自身的生长繁殖,特别是对于蓝藻的过量繁殖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这里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稻虾田或者塘口的实际情况来规划,有计划地移栽繁殖。坚持立体化和多样化的管理,我们一般在稻虾田养殖模式里面的组合搭配是伊乐藻为主,搭配水花生水荇草,水葫芦或者浮萍还有野生的水马齿苋。这样可以保证四季都有草,水体上中下都有水草存在,可以用来净化水质,可以诶小龙虾栖息蜕壳提供活动空间。

综上所述:

通过人工干预手段来实现养殖水体的改良和控制,可以为小龙虾的生长繁殖提供一个比较不错的生态环境。对于我们稻虾田养殖模式来说,管理好水质可以尽量让小龙虾快速生长,少生病,提高产量同时还可以改良小龙虾的生长品质,有利于出大虾出好虾,特别是在如今温度逐渐升高的5月份的来临,水质管理坏尤其显得重要,因此不得不引起养殖户的注意和重视。

鱼塘怎么改底?

谢谢相邀,根据题主的描述,鱼塘荒废了十年,而淤泥有80cm厚。我想这样的鱼塘虽然淤泥较厚,但其有机质应该是相对较少的。因为荒废的鱼塘肯定就没有养鱼,或者鱼很少,那么肯定就不存在投喂饲料这些情况,也就是说不会有大量的鱼粪,残饵等有机质沉积。因此我认为不必太担心水中有机质的问题。

题主看到的连续大气泡,应该是鱼类活动形成的,不太像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气泡。池塘底部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气泡,一般是全池都有,均匀分布,且为小气泡,在气温,气压改变时最为明显。

另外题主提到在鱼池中投放螺蛳调节水质,倒是一个新想法。不过个人认为不妥,因为螺蛳虽然能吃一些藻类,但这也是在和滤食性的鲢鳙抢食呀。而且起到调节水质能力很小,因为藻类是能够通过光和作用,向水体释放出氧气的。而且螺蛳自己也要排泄,还要增加鱼塘的耗氧,并且螺蛳还是携带很多鱼类致病源的宿主。因此建议清除。

而如果题主觉得鱼塘有机质太多,或者说水体太肥。可考虑增加一些滤食性鱼类的投放量。也可在池塘中套种一些水生植物(蔬菜),来消耗水体中的有机质。当然平时也可以施用生石灰(30Kg/亩左右),对鱼塘进行调节水质。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鱼塘中的淤泥过深。的确不是什么好现象,它不但妨害渔业操作,更有可能是滋生各种鱼类致病源的场所。当然,解决的办法只有是在年底清塘后,对其进行清淤工作了。

一亩鱼塘水面要用多少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也叫灰锰氧或者过锰酸钾。由于高锰酸钾,遇有机物时会放出初生态氧和二氧化锰。而初生态氧有杀菌,杀虫,解毒等作用。 因此,它广泛被用于医疗、化工生产活动中,常被当作防腐剂,除臭剂,消毒剂和解毒剂等。当然,在我们水产养殖中,高锰酸钾也会被经常使用,它常常作为水质净化剂,消毒剂,杀虫剂等使用。

高锰酸钾在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是用于鱼苗鱼种投放时,对鱼苗鱼种进行浸泡消毒。使用时一般将高锰酸钾兑水,制成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将鱼苗鱼种放入其中浸泡即可。由于其药理作用较强,所以其使用量较小。正常情况下,每升水放入10~50mg高锰酸钾,即可用于鱼种浸泡消毒。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

之所以高锰酸钾用量的弹性较大,其原因是因为,每一种鱼苗鱼种,对药物的忍耐力不一样。比如鱼苗大一些,可能它对高锰酸钾的忍耐力,就要强一些,这样使用时浓度就可以提高一点。当然,溶液浓度较大时,浸泡的时间可以短一点。而浓度小一点时,浸泡的时间尽量长一点。

由于高锰酸钾对鱼,有较强的毒性。所以在现实生产过程中,一般很少用高锰酸钾,全池泼洒来治疗和预防鱼病。实践证明,每立方米水体,用4~5g高锰酸钾对鱼体安全性有保障,且也能达到杀灭病菌及病虫的作用。

那么这样算下来,如果水深1m的鱼池,每亩只需用高锰酸钾3Kg多一点儿就行了。当然,如果水深两米,那么每亩需用6~7K克,以此类推。

鱼塘水质变棕红色是什么原因?

鱼塘水质变棕红色,浮游植物中硅藻门种类为优势种群,并有部分绿藻,如新月藻、舟形藻、褐指藻、甲藻为主。这些藻类中的色素呈褐色或棕红色。这种水色是鱼、虾、蟹养殖中的最佳水色。这种水色中的藻类易于鱼类消化吸收,且营养丰富,富含钙、镁、铁等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水中溶氧丰富,有毒有害物质稀少,宜于鱼类生长发育,且病害发生率低。在苗种养殖阶段,这种水色水质为最佳水质。但是,这种水色的缺点是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0~15天后,易于转换成其他水色。调控技术: ①适时添注新水,在养殖旺期,每2~3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量为养殖水体总量的1/10左右。②适时追肥,追肥可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和含磷、镁、钙成份的化肥,如磷酸氢钙等。由于硅藻需要的营养元素得到补充,促进了硅藻的生长发育,故可使该水色持续较长时间。

增氧颗粒使用方法?

一、使用时机

1、天气闷热,鱼浮头,不开口,

2、天气寒冷,鱼体活性差,

3、水质肥,鱼不开口,

4、黑坑钓鱼时,左右钓位有口狂拉,自身窝点无鱼进窝,

5、其它特定环境下您认为需要使用的环境。

二、使用方式

1、打窝时与窝料混合使用,

2、开饵时与饵料混合使用,

3、在窝点直接抛投。

三、注意事项

1、不是所有环境下都需要使用。比如野钓环境中,气压气温正合适,水深刚好,不建议使用。

2、在窝料中直接投放不宜过于频繁,否则过犹不及,会影响鱼进窝觅食。

3、野钓环境下使用可能会招致过多的小杂鱼进窝,反而不利于守钓大鱼。

池塘水质
雏鹅怎么分公母小球玫瑰怎么养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