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网养殖如何清塘
围网养殖如何清塘,一亩塘可以养多少箱鳝鱼?
你好一亩田能出多少斤黄鳝主要还是和你的养殖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一亩地667平方,以下几种方式和产量供您参考!
一:一亩田直接在四面围网养殖,可以模仿生态养殖,平均方苗1公斤每平方米,如果生长好的话,一亩田放苗667公斤,翻1-2倍的话就可以出1334公斤--2001公斤。
二:如果网箱面积有一亩田的话,每平方米2公斤,可以投放苗种1334公斤
三:如果改用水泥池无土养殖的话,可以按照每平方米2.5公斤来投放苗种,即可投放1667公斤。
具体能出多少,还跟你喂得苗种以及生长情况,时间长短有直接的关系,给不出你具体的数据,祝好!
青蟹大闸蟹养殖条件?
1、投苗准备
用拉网拦住防逃,杀菌消毒清塘时,清除过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以达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杂除野,杀灭病菌,改善底质的目的。药后7天,即过水1次,以排除污物,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2、种好水草
养殖大闸蟹,首先要种好水草,水草是大闸蟹的天然饵料之一,并能起到良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是大闸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主要以藻类为主。也可放入适量田螺。
3、合理放养
投放前要对蟹苗消毒,按大小均匀分开,投放时用围网投放在水域内,让蟹适应环境1个月后才能撤掉围网。一般蟹种放养要做到“三适”,“一暂养”原则。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适中规格与先暂养后放养。
4、日常巡塘
早上巡塘主要是检查有无残饵,以便安排好当天的饵料,中午巡塘主要是测水温,观察水色状况和池水变化,傍晚和夜间巡塘主要是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和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养大闸蟹需要什么条件
大闸蟹白天隐居或穴居,夜间出来四处觅食。喜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水草丰盛的水体;厌恶肥水、污水,怕缺氧,对不良水质回避性十分明显。喜弱光、怕强光,喜安静、怕惊动。当水温达10℃以上时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盛期。水温过高对河蟹摄食、生长、蜕壳均有抑制作用。
成蟹养殖池塘应力求符合上述河蟹的生活习性要求,让大闸蟹生活在与自然条件相似的环境里。成蟹养殖池墉要求如下条件:
1、交通方便,环境安静,背风向阳。
2、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排灌方便。
3、面积一般以5-10亩为宜。面积过小,水质不易稳定,过大管理不便。
4、水深池深1.5米,水深1-1.2米。
5、池塘坡度1:3。可大大减少河蟹穴居的数量。
6、池塘形状东西长南北狭的长方形,长宽比为5:3。
7、土质池埂较宽,土质紧密,以壤土为好。池塘不漏水,池底淤泥不超过5厘米。
大闸蟹劣质蟹苗的辨别方法
1、药害苗
人工育苗时反复使用土霉素等抗菌素药物,可造成蟹苗蜕壳变态为子蟹后,身体无法吸收钙质,甲壳无法变硬,常游至池边大批死亡。
2、蜕壳苗
如果蟹苗中已有部分蜕壳变态为一期子蟹,不能购买,否则在运输后,蟹苗会大量死亡。
3、花色苗
蟹苗体色有深有浅,个体有大有小。这种蟹苗,如果是天然苗,可能混杂了其它种类的蟹苗,这种情况常见于天然苗中。如果是人工繁殖苗,是蟹苗发育不整齐,在蜕壳时极易自相残杀。
4、海水苗
蟹苗淡化不彻底,苗体呈深黑色,如果将它们直接移入淡水中培育,无论是天然苗还是人工苗都会昏迷致死。
鲈鱼水花怎样引食?
1、池塘条件
培育鲈鱼苗种的池塘以池较好,要求长方形,东西向,背风向阳最好。水源充足,水质好,不受污染,面积以1-3亩较为理想。池塘具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池高2米,水深1.0米-1.5米,池底淤泥控制在10厘米以内。除了水泥池塘之外,还可在玻璃钢水槽、帆布水槽或在网箱中进行苗种的培育工作。
2、清塘消毒
鱼苗下塘前15天,排干池水,平整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每亩使用150-250千克生石灰,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彻底杀灭病原菌、寄生虫、杂鱼等敌害生物。
3、苗种投放
投放时间:池塘经消毒培水后约15天-20天后,池塘饵料生物达到高峰,且水质的各项指标后即可投放鱼苗。同时水温要严格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上。
投放密度:每亩放养密度约为15万-30万尾,具体视鱼塘的肥瘦程度而定。
4、投饵驯化
鱼苗下塘后停食1天,第二天开始用鱼浆少量投喂。按池塘面积设置1-2个饵料台,每次投喂前用塑料瓶敲击池边发出声音,吸引鱼苗前来摄食,让其形成条件反射,经过几天驯化。当鱼苗全部在饵料台抢食鱼浆时,即可在鱼浆内添加饲料粉料,并配合肥鱼美,并逐天增加添加量,经一周后改粉料为适口膨化饲料,注意要慢慢过渡。
5、过筛分级
大约15-20天左右(具体要看天气、水温、鱼的摄食生长)、鱼苗大多已长至5厘米左右时,应及时过筛分池培育,以减少大鱼苗吞食小鱼苗、小鱼苗抢食不到而出现大小差异明显的现象。待鱼苗大多数生长到10厘米上、已经驯化到习惯集中抢食后,可拆去围网,放入大塘养殖。
6、水质调节
适时加注新水,扩大水体空间。每隔5天左右施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2-4小时,避免鱼苗出现气泡病死亡。
鲈鱼上浮什么情况?
一、缺氧引起的海鲈“游水”
由缺氧引起的“游水”主要发生在连绵阴雨天或夜晚闷热无风天气的次日早晨,以及突然“倒藻”池水变清后,有时拉网以后次日也会发生;不同养殖阶段的不同规格海鲈都会发生,养殖中、后期规格在250克以上,池塘负载量增大、增氧能力不足时更容易发生。
预防:在阴雨、闷热、无风等异常天气必须打开全部增氧机,适当减料或停料,并及时巡塘;天天使用“速解安”8-10亩/包。
控制:停料2-3天,打开全部增氧机,外用“速解安+ 营养快线”增氧、助消化。

二、气泡病引起的海鲈 “游水”
海鲈对气体代谢的调节能力比其它海水养殖鱼类低,养殖海鲈既容易发生缺氧,也容易发生气泡病,气泡病是池塘养殖海鲈一个重要的疾病,发生气泡病的海鲈也上浮“游水”。海鲈气泡病主要发生在鱼苗培育阶段和养殖前期,规格越小的海鲈对气泡病的敏感性越强,规格达到500克以上之后发病率很低。雨后晴天、艳阳高照的天气,或者连续晴天忽然发生“白撞雨”前闷热无风,以及苗种阶段杀完虫以后的2、3天左右都是气泡病的高发期。根据经验,池塘养殖海鲈水质pH值达到8.5,就会发生气泡病而“游水”。
预防:晴天中午、雨后晴天及发生“白撞雨”闷热天气时加开增氧机曝气。3-5天使用一次“速解安”、“底加氧1kg”+“底居安1kg”,各产品用量均为4-5亩/包;内服抗应激、抗低氧的保健药(如“LY-生命素+营养快线+利多精”)。
控制:发生气泡病上浮“游水”时,马上打开所有增氧机曝气,使用“速解安”2-4包/亩,半小时后再用“虫藻易克+清塘修复安”(缺氧慎用)。

三、虹彩病毒引起的海鲈 “游水”
虹彩病毒引起的“游水”除部分鱼有体色发黑的症状外,肉眼也看不出发病鱼有其它明显的疾病症状,但与缺氧、气泡病及其它水质原因引起的“游水”发病规律有明显的不同。由虹彩病毒引起的“游水”发病时间长,“游水”时间都在1周以上,有时甚至持续1个月;有明显的日死亡数量变化规律,开始发病时每天死亡数量少,死亡上升到高峰后每天死亡数量缓慢下降;发病时水温都在20℃以上;使用各种药物都无明显效果,甚至加重“游水”、死亡;解剖“游水”鱼可见脾脏明显肿大、发黑,内脏脂肪也有出血点;投喂饲料后“游水”、死亡数量迅速增多。
防治方法:海鲈的虹彩病毒病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停止投喂仍然是减少上浮“游水”、减少死亡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减少应激,不要大量注水和使用刺激性大的外用药物,否则会出现更大的死亡高峰。
四、寄生虫引起的海鲈 “游水”
海鲈的常见寄生虫有斜管虫、车轮虫和指环虫,鱼苗和成鱼阶段都可发生。鱼苗培育阶段以斜管虫、车轮虫等纤毛虫为主,寄生在鳃丝和体表,发病鱼苗“游水”、体色发黑,不吃料,瘦弱,直至死亡。鱼苗培育一般采用以池塘内围网培育的形式,密度大,投喂鱼浆水质污染重,纤毛虫容易发生。成鱼养殖阶段纤毛虫和指环虫都有发生,主要鳃丝寄生,患病鱼“游水”,体色发黑,继发细菌感染烂鳃、死亡。
防治方法:鱼苗培育阶段减小放养密度,尽量缩短鱼浆投喂时间,可用“LY-生态康”替代,减少鱼浆对水质的有机污染,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调水和用氧化性底质改良剂改底。成鱼养殖阶段定期用氧化性底质改良剂“福地安”(5-7亩/瓶)改底,减小底部有机质污染,不给寄生虫创造滋生条件,可以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发生寄生虫病后,在调水改底的同时,可以选择低毒杀虫药物“指环易克”(3亩/瓶)杀灭,使用杀虫药物过程中和杀虫后注意防止池塘缺氧。
五、氨氮、亚硝酸过高引起的海鲈 “游水”
池塘氨氮或亚硝酸盐过高引起的海鲈“游水”,养殖前期发病较少,主要在养殖后期,经过长时间投喂以后,池塘粪便、残饵等有机质大量积累,水质富营养化严重,如果遇连续阴雨天水体氨氮很容易升高。连续晴天后,亚硝酸盐也经常突然升高。氨氮、亚硝酸盐升高引起海鲈中毒,上浮“游水”,慢性中毒海鲈在水面下缓慢“游水”,当突然快速升高时呈急性中毒症状,海鲈在水面侧身急速快游,有时身体颤抖,病鱼之后马上下沉死亡。
爱吃小龙虾的人越来越多?
最近几年鱼类养殖效益越来越低,农村很多鱼塘都被荒废处于闲置状态,受小龙虾火爆市场影响很多鱼类养殖户也想从事小龙虾养殖,因此鱼塘改造成小龙虾池塘逐渐成为趋势,那么,养殖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的养殖方法呢?
池塘科学养殖小龙虾有哪些标准?(1)池埂施工技术要求;
由于小龙虾具有攀爬、夜间活动及打洞的基本生物特性,因此要求小龙虾池塘池埂建设需要具有一定高度与宽度,能够防止小龙虾逃逸,同时需要在池埂四周安装防逃网。对于池埂建设技术要求也是整个小龙虾池塘建设的重点,需要养殖户重视。池埂建设技术要求:池埂高度不低于1.2米,上口宽度不低于1.2米,下口宽度至少2.5米以上。同时池埂具有一定坡度,池埂建设时需要夯实,以避免后续养殖中池埂坍塌、漏水等影响小龙虾正常养殖。
(2)池塘建设施工标准;
由于小龙虾养殖存在不同模式,相应对于小龙虾池塘要求也不同。但基本需要满足池塘池底平整,没有过度有机物或淤泥堆积等会对养殖产生影响的因素。小龙虾混养模式;目前小龙虾混养主要为虾稻养殖与虾藕养殖。虾藕养殖可以直接利用藕塘条件做好相信池埂基础与防逃即可以正常养殖。而虾稻由于水稻栽种因素影响,需要相信对养殖池塘做技术改造。主要技术要点为在保留原土地面貌时,在稻田四周挖深度为1.2-1.5米的“回”字形暂养沟,沟宽依据种植田块可以适当调整,当至少保持4-6米宽,坡度采取1:2比例建设。以方便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可以正常生存。
小龙虾池塘精养;
小龙虾池塘精养模式多采取不挖暂养沟的模式,直接讲池埂建设满足养殖条件即可,能够确保养殖池塘能够保持1.2-1.5米水深。即使精养池塘需要留取暂养沟也只是留取70厘米左右的宽沟即可。
3.进排水渠道施工标准;
小龙虾养殖为了便于管理与水质更换等形成独立环境,需要采取独立进排水设施。一般才用一定直径的PVC管埋设于池塘池埂的上下游。小龙虾池塘建设主要技术要求为以上三方面,具体项目施工需要充分结合当地土地情况做必要调整。在小龙虾养殖前对于池塘选取就应该考虑施工所要求的因素,选择水源灌溉便利的土地。
池塘养殖小龙虾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第一,成虾池的选择首先要满足三个条件:路通、电通和水通。其次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土质坚实,排灌水便利。此外,虾池周围的环境要相对安静。想要提高小龙虾的商品价值,多余的淤泥必须清除,底泥不宜过深。
第二,小龙虾成虾养殖阶段需要较大的空间,此时它们生长最快,一般面积需6-10亩,水深1.5至2米。
第三,虾池的进、排水系统要完善。池塘要保证不渗漏水,池梗宽度在1.5米以上,池梗要有一定的坡度,坡比相对大些最好。第四,要在池中分别设立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面积要占到2/3左右,深水区的水位可达1.5米以上,可在池梗内侧留出宽0.8-1米的平台,既满足了小龙虾喜欢打洞穴居的习性,同时也可作为投喂饵料的食台。
第五,小龙虾掘洞栖息需要一定的场所,可在每个池中留出2-3个露出水面的土堆和土埂,这些区域要占池面的2%-5%。
稻田养殖小龙虾如何科学的清塘?
1.药物清除:使用清塘类药物如清塘2008对小龙虾养殖池塘进行全池泼洒。药物使用机理为阻碍鱼类血红细胞携带氧气,导致鱼类因窒息死亡。使用药物进行清塘必须用水进行勾兑,并全池均匀泼洒,在小龙虾幼苗较多的养殖池塘慎用或减量使用。清塘后死亡的鱼类需要及时清除并掩埋。
2.茶籽饼清塘;这种清塘方式为目前小龙虾养殖中相对安全的清塘方式。将茶籽饼浸泡后均匀泼洒至养殖池塘,通过茶皂素的作用使鱼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