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产老虾池如何除青苔

老虾池如何除青苔

时间2023-01-15 14:12:03发布中国农村网分类水产浏览53
所谓倒藻就是养殖水体中藻类大量死亡,都会导致水体分层、养殖水体中理化指标骤然改变,养殖水体pH值变化、喜温性藻类快速繁殖丰度超常等,再次是养殖水体中营养元素缺乏。很容易导致藻类繁殖速度变慢,二、倒藻的养殖水体变化1、溶解氧急剧降低我们都知道...

老虾池如何除青苔,冬天虾塘里的水草如何管理?

冬天虾塘里的水草如何管理?

这个问题是涉及到我们养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核心问题。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其实在虾当中,也可以这样的来认为。在目前的虾当中,我们常规养殖需要水草的,龙虾和青虾。这两个品种对水草的要求基本没有差异。

水草的重要作用大家都能够知道。

1净化水环境,水草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而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投喂的大量饵料,排出的粪便转化为水草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负担,降低水体富营养化。

2给养殖动物提供栖息躲避的环境。虾在蜕壳的时候,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同时可以躲避同类的自相残杀,这是水草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3提供充足的溶氧。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给虾提供溶氧。当然这是一个互相的过程,白天释放氧气,晚上是消耗氧气的,所以水草不是越多越好,通常最多占我们养殖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4可以提供饵料,水草的一些根茎等是虾的适口饵料,具有丰富的营养。我们通常种植的水草有伊乐藻,轮叶黑藻,水韭菜,水花生,大麦黄等水草。其中伊乐藻是低温藻,适合冬天载种!

在龙虾塘口冬季塘口上水前,通常秋天时候,就需要塘口栽种伊乐藻,进行水草管理,栽种后就需要进行水草的壮根生长管理,壮根肥切记使用一些化肥等快速肥,应该以使用有机肥,矿物肥为主,避免出现烂根现象,促进根系繁殖!

冬季,包括入冬前先要进行肥水,包括冬季的肥水工作,防止青苔的繁殖,对水草造成的伤害!

细节决定成败,水产养殖特别虾类养殖更需要一个精细化管理!

欢迎互相交流!老常水产技术二十年!

倒藻是怎么一回事?

解释倒藻这个术语不难,所谓倒藻就是养殖水体中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变浊(有黄浊、白浊和粉绿色的混浊之分),甚至变红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无论在自然条件下,还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都会发生。对于发生倒藻的水域,那就是一场灾难;对于养殖池塘内的鱼虾,就是最大的应激。

一、诱发倒藻的原因

首先是气温突变。连续高温、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突变,都会导致水体分层、养殖水体中理化指标骤然改变,从而导致藻类大量死亡。

例如,最常见的,6、7、8月份高温,倒藻情况经常发生。其原因可能是我们忽视的,日照时间长、日照强度大,反而抑制了藻类、微藻的生长,引起倒藻。当然,我们都知道的原因,养殖水体pH值变化、喜温性藻类快速繁殖丰度超常等,也都会引起倒藻。

其次是管理因素。水产养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生产系统,一个细节的忽略,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施肥时机掌握不好,池塘换水加水时间及水量不足,消毒药用量和时间不适宜等,都可能诱发“倒藻”。

我们知道,浮游生物都有生命周期。养殖水体内藻类也是一样,一直重复着快速增长、数量顶峰、生长缓慢、群体老化,藻类衰退这样一个“生命周期”过程。培藻,就是施肥,促进藻类快速增长。而随着浮游生物丰度的提高,水中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大,当营养物质消耗完,藻类繁殖开始速度下降,群体不断老化。此时水体透明度较低,水面无光泽,如果不采取预防,藻类会出现大量死亡,发生倒藻现象。

再次是养殖水体中营养元素缺乏。现代水产养殖,不断追求高密度、“高产”,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回报。高密度、集约化生产,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但也可能带来生态平衡失调,最终导致亏损。因为,高密度会使养殖水体内 “生物总量过载”,各种营养物质消耗巨大而不足、或单一。这样,很容易导致藻类繁殖速度变慢,水体老化。新生藻类跟不上,无法补充、替代老化的藻类,于是就会出现藻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二、倒藻的养殖水体变化

1、溶解氧急剧降低

我们都知道,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所以,一旦发生倒藻,水体中少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藻类,重要的溶解氧来源障碍,直接导致缺氧。

倒藻不但切断了主要溶解氧的来源,同时,大量死藻被氧化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溶氧,这两者会造成池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

2、氨氮和亚硝酸盐升高

第一,藻类充足时自身可以吸收利用氨氮和亚硝酸盐,但藻类死亡后不仅不能利用氨氮,而且还会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和亚硝酸盐。

第二,倒藻后由于水体中的溶氧不足,导致水体中的硝化作用速度下降,影响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转化。

由于藻类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死亡之后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氨化反应,生成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正常情况下,游离氨通过硝化反应先被氧化成亚硝酸,再进一步被氧化成硝酸。但是,溶氧不足时,第二步的硝化反应就会受阻难以进行,最终导致亚硝酸根离子大量积累。阴雨天、光照不足的天气更明显。

因此,发生倒藻的池塘,往往会造成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3、水体变浑浊

藻类不足,无法沉降水中悬浮物,如微尘、有机碎屑、粪便、死藻、腐生蛋白等,因此,养殖水体容易出现浑浊现象。倒藻后,水体中各项指标发生变化,pH值降低,水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害菌增多,水色变黑、变红或变清,水体变浑浊。

4、底栖青苔滋生

倒藻后水体透明度变大,蟹塘等水浅的池塘底部在高温天气容易滋生青苔。青苔光合作用较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又会限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引起有害菌大量繁殖。一般养殖水体会出现溶解氧急剧下降,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而且池水清澈见底,不利于鱼虾的栖息,会导致鱼虾藻类毒素中毒、缺氧、发病、死亡等 。

三、倒藻的危害

1、产生毒素,同时池塘内有毒有害物质升高

池塘当中的藻类大量的死亡之后,一方面没有吸收分解氨氮、亚硝酸盐的藻类的存在,另一方面死亡的藻类也会大量的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更严重的是,一些藻类的死亡,其细胞破裂后,会释放大量藻毒素,危害鱼虾。

2、造成缺氧

藻类死亡之后,不仅不能产生溶解氧,反而会增加池塘当中溶解氧的消耗。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池塘倒藻后,会出现鱼虾类浮头,小龙虾、河蟹上草趴边,甚至直接死亡的原因。

3、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当池塘当中的藻类大量的死亡之后,整个水体的环境遭到破坏,池塘内养殖水体生态系统趋于崩溃的边缘。这将导致池塘当中的有害细菌大量的繁殖,最终引发鱼虾蟹被有害细菌感染,引起发病死亡。

四、预防与倒藻处理

1、预防为主。既然我们知道倒藻的原因及危害,则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必须的。例如,高温季节应保持每天加少量水,注意加水的时间和换水量;适当补充少量的肥(使用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定期补充有益菌、微量元素;多开氧机,预防水分层等日常管理措施。

2、加强巡塘的次数,尤其是夜间

夏季的高温天气一定要加大巡塘的力度,尤其是夜间。在没有白天阳光的干扰下,将能够清楚的看清水体的变化趋势。一旦发现水色变差,就要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使水体能够保持稳定的水色。

3、一旦出现倒藻苗头或发生倒藻

换水,是一项简单、有效的办法。

一旦倒藻,解毒是首要的。一般是改底 + 解毒同时进行。市面上的有机酸林林总总,建议大家仔细选择。

抗应激是必须的。复合维生素电解质是经常考虑的选择,但要注意含量、多元性。

注意增氧,特别是对虾规格较大或密度较大时,晚上投放长效增氧片。

补充有益菌是必要的,调整好养殖水体的菌相,是建立良好藻相的最好辅助方法。注意尽量不要使用芽孢杆菌,避免在溶氧不足的情况下增大耗氧,造成缺氧泛塘。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如何控制小龙虾池子里的水草疯长?

在小龙虾的养殖中,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塘口水草封塘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水草过多。水草过多,指水草占到水面的80%以上。

一:水草过多的危害

(一)底层毒气重

由于底层大面积长期得不到光照,基本处于厌氧分解状况,分解产物均为有毒物质,对小龙虾的危害极大,尤其对小苗的危害有时是致命的。

(二)晚间严重缺氧

水草白天有光时进行光合作用为水中提供氧气,但到了晚上,则只耗氧不产氧,因此,水草过多时,水中晚上是缺氧的,尤其是阴雨天时,缺氧更为明显,往往小龙虾直接就上草上坡了,体质差的甚至直接就挂了。往往是大规格、高龄小龙虾先死。

(三)与小龙虾竞争养份

小龙虾补钙、氨基酸类、水溶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泼到水中后,本指望小龙虾表皮及鳃吸收,但水草太多时,水草也会吸收这类物质,因此水草直接抢了小龙虾的营养物质。

(四)占了小龙虾的活动空间

所谓“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小龙虾为爬行动物,游泳能力极差,水草占了水中的绝大部分空间,自然小龙虾的活动空间就少了很多。正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水草过多,正是这种写照。

(五)酸碱度一天变化太大

晴天,由于水草的光合作用强烈,PH值(酸碱度)往往达到9.6以上,到了次日凌晨,由于晚上全是呼吸作用,水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PH甚至达6以下。剧烈的PH值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长都是不利因素,尤其不利于小龙虾生长和脱壳,往往出现脱壳不逐致死。对水草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时间一长,根部易腐烂,导致水草断根而上浮。

(六)净化能力减弱

当长时间水草过多时,水草受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将会停止生长,不再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而池中腐烂物、粪便、残饵等不断被分解后的养分释放到水中,由于没有被利用势必会形成污染,往往水就变肥了,透明度降低了,形成不利于小龙虾的生长环境。

(七)耗工费时,环境改变

已出现过水草太多的人深有体会,请工割草捞草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耗工费时,劳命伤财不说,若是大面积,第一道水草还没捞完,最先割的水草又长起来了,看着心里都烦!除了上面的烦心事,还有捞草带来的环境变化,水变浑浊,导致水草挂脏。小龙虾昼伏夜出,白天喜静,而水草只能在大白天捞,由此影响小龙虾休息,从而产生应激,甚至脱壳不逐死亡,对刚脱壳的小龙虾而言几乎是致命的。

二:导致水草太多的原因

(一)栽种量太大

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新手,新手最担心水草长不起来,水草不能达到放苗的覆盖率要求,总担心放苗后,水草被虾子吃光了,因此行颗距1米x1米,甚至更密。也有第一年养虾因水草被小龙虾搞光后留下的后遗症,生怕次年再发生水草不足的问题。

(二)冬季未晒塘

对喂过小龙虾的老塘,吃不败到11月份已开始旺发,此时不晒塘,又不作任何处理,任由其生长,次年吃不败必然会有过多的结局。

(三)施肥太多

为了促进吃不败生长,在低温期(1~3月份)大量施肥,低温时不见长,温度一起来,吃不败就开始疯长。在控制青苔时,超量施肥。青苔被控制后,吃不败疯长。

(四)未及时控制

初春时,温度低,吃不败的存塘量不起眼,往往没有预计到后期会封塘,因此对其不闻不问,任由其自由生长。及至看到有封塘的趋势时,又犹豫不决,一拖再拖不予处理,最终结果自然会是水草过多。五月底的灯笼草也与吃不败类似。

三:水草过多的解决办法

不论什么问题,预防都是最主要的手段,水草过多同样重在预防,要在出现结果之前,提前清除隐患。当然,一旦发生了水草太多的情况,也同样要用平常心对待,必须勇敢地去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提前布局

吃不败:新池栽草时,如果不想抢5月1日之前的上市,不妨安排在3月初栽草,行颗距8米x6米,单窝直径30公分。想进3月份早苗的,在12月份栽草,行颗距10米x6米。

老塘池,尽量初冬起晒塘,晒塘前将水草用药物杀灭。生产安排同上。

在水草覆盖面积达到50%左右时,及时割头,并连根扯除部分吃不败。割草后的残草一定要及时捞出池外。

灯笼草:一般是原生塘容易在五月份起就会形成水草过多,当年移栽的在6月份后才会出现水草过多。

原生草需在3月份开始捞出部分芽孢,主要是开出3米左右的行沟。在后期仍需关注,一旦有封行趋势,及时捞出。高温季节更要常割草头。

移栽池要及时割草头并抽出行沟。

(二)及时处理

一旦发生了水草过多事故,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处理,且越早越好。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人工连根扯起,其次是割草工具割掉。应采取先抽行沟,再普割的顺序。为防止再次疯长,须用控草类药物一至二次,让其缓慢横向生长。

(三)控制肥量

吃不败:在低温季节,水草本来生长缓慢,不会因为你过量施肥它就能快速生长。有的人为了防控青苔,低温期大量施用有机粪肥。不论是以上哪种情况,一旦温度高起来,均会导致水草疯长。低温季节控制施肥量是关键,少施勤施是手段。不建议使用大量有机粪肥。

灯笼草:前期少施勤施,高温少施甚至不施。

(四)生物调控

水草是很多动物的可口食物,包括小龙虾、草食及杂食性鱼类,所以,我们可利用这一特性来控制水草。有小龙虾的,不妨停食几天,让小龙虾直接采食水草。池中无虾的,可大密度放虾,且不投人工饲料,让其吃掉过多的水草。当然,被小龙虾剪断漂浮在水面上的草,一定要及时捞出。

另一种极端做法是直接放草鱼或鳊鱼将水草吃掉,等到水草吃完后将鱼卖掉,干池再重新栽草,搞好下一批小龙虾的养殖。

以上方法,可考虑综合进行。

(温馨提示:养虾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建议仅为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虾塘水质很肥?

虾塘水质很肥,需要补钙吗?要怎么补钙?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虾塘水质很肥,不能代表不缺钙。小龙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需要脱壳的。小龙虾每脱一次壳要消耗大量的钙质,就要重新在水体环境中吸收大量的钙质营养,增补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小龙虾养殖,补充钙质是非常关键的。

虾塘水质太肥,不一定钙质含量高。水质过肥,会给小龙虾生长发育带来病害和有毒物质增多的风险,要通过消毒灭菌来缓解和降低风险存在的状况。水质太肥的虾塘,可以使用生石灰粉来消毒灭菌,降低风险的存在,还可以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钙质。因为,生石灰洒在小龙虾池塘里,有许多游离钙元素,能被小龙虾吸收利用。这样使用生石灰粉,既能起到消毒灭菌作用,又能达到补充钙质的功效,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效果。

总之,小龙虾池塘水质过肥,可以通过撒洒生石灰粉,既能消毒灭菌,减少病害和毒性物质的产量,降低风险,又给长期需钙的小龙虾提供丰富的钙质营养。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三十多度虾池长青苔是怎么回事?

池塘里长的青苔是水生清苔,一般是在冬末春初的时候开始生长。开春以后,池塘里有积水没有排干,未进行清底消毒处理,大量的青苔孢子存在池底,到了温度适宜的时候就开始萌发。

4~5月份放苗的时候,肥水工作没有做好,水质过于清瘦,阳光照射到池底,青苔孢子回温以后就会开始爆发。

有时外面的水源里面含有青苔,进水时没有过滤将青苔带入到池中,营养充足的情况下青苔就会疯长。

虾池如何
洗碗布丢盆底,花呼呼长爆盆,养10年都不烂根!柿子的嫁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