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产如何增加水体溶氧

如何增加水体溶氧

时间2023-01-15 14:04:03发布中国农民合作社分类水产浏览55
主要从肥水、换水、增氧机的开启等方面去着手,将溶氧更高的外河水放入池塘中,而合理的开启增氧机可以直接给水体增氧。这样的池塘需要加大水体的换水力度,水体的透明度反映出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含量多少。很容易造成池塘上下层水体溶氧出现大的断层。...

如何增加水体溶氧,如何改善鱼塘水质?

我们都知道“新塘旺三年”,这主要是因为新的池塘水质好,池塘中的有机质少,有害细菌、病毒都很少,水产在池塘中有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所以在新塘的环境下水产都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好的产量。

对于老塘来说,要获得好的产量,搞好池塘的生态环境就很重要。其中水质管理是重中之重。那如何搞好池塘水质呢?

清水塘认为,池塘水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溶氧。这是保证水产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前提。有了充足的氧气,水产的食欲也会更好,产量自然也会上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增氧机能够提升产量的原因所在。要搞好溶氧,主要从肥水、换水、增氧机的开启等方面去着手。

肥水可以培养大量的浮游植物,能够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而制造氧气,进而提升水体的溶氧。换水也就是直接排掉池塘中的老水,降低池塘中有害物质含量,将溶氧更高的外河水放入池塘中,这样也可以直接提升水体的溶氧。而合理的开启增氧机可以直接给水体增氧。在给水体增氧这一工作方面,这几项工作都要注重,不要厚此薄彼。

二,水色。水色是池塘水体质量好坏最为直观的一个评判依据。一般来说,水体呈豆绿色或者红褐色的水是比较好的水色,而且如果水色在一天之中的颜色变化也比较多,这也充分的说明水体中的藻类活动强,是非常好的活水。如果水色太绿,比如是油绿色或者是深绿色,说明水体太肥,应当注意多换水,并配合追肥来调节水体中的藻相。如果水体浅绿色或者是灰白色,这样的池塘需要加大水体的换水力度,而且勤施肥,以量少次多来进行追肥,有进行肥水。

三,透明度。水体的透明度反映出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含量多少。水体透明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不同。一般我们维持水体的透明度在30-40公分就好,具体来判断就是将手伸20公分进入水中,如果看见若隐若现的手指就说明透明度是在这个标准范围。如果透明度太小,说明水体中浮游生物过多,也有可能是有机质过多,池塘中耗氧的东西也多,很容易造成池塘上下层水体溶氧出现大的断层。这时候需要勤换水,勤底改。而如果水体的透明度过大,很明显水体就太瘦,这时候需要根据季节不同来进行追肥肥水。

整体来说,鱼塘水质的调节主要包括换水、追肥、增氧、底改这四个主要方面。这几个方面都需要协同进行,不可只做一方面而不做其它的,否则水质也难以调理好。

水泵供氧原理?

水产养殖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的机械,比如最常用的增氧机、水泵等。很多人对增氧机的认识欠缺,不喜欢用增氧机,也有些人觉得使用增氧机的成本较高,希望使用水泵来代替增氧机,那么这到底可行吗?

水泵的作用

水泵我们在日常中也是比较常用,其主要是用来抽水用。在水产养殖中水泵的种类也非常多,有潜水泵、扬水泵以及浮式水泵,那么它们的主要目的还是抽水。当然,很多朋友也会利用抽水泵来增加水体的溶氧,其原理就是将水泵的出水口抬高,让水射向空中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增氧。

水泵并不节约成本

很多人在养殖过程中希望可以节约成本,但是溶解氧的成本千万不要去省。很多人觉得利用水泵可以增氧,这个不假,但是相比增氧机来讲,效率相差很多。

我们可以想一下,水泵的动能主要消耗在抽水上,即便我们将出水口抬高,水体可以与空气接触,但是相对于增氧机与空气的接触面要小很多。同样功率的增氧机和水泵,增氧机的增氧效率要远远大于水泵。正所谓,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专业的机械也是用来干专业的事。

水泵增氧机选择

由于在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户养殖模式相差较大,那么选择增氧机还是水泵增氧要根据养殖户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养殖密度较低,在不使用机械情况下溶解氧都能保证养殖鱼虾最低需求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利用水泵来增氧,但是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最好采用增氧机,除非你是用大水泵来制造流水养殖。

水库全亮水怎么搞?

水库亮水有以下搞法(1)发光弧菌引起一般发生在虾类养殖的中后期。水体、虾体均发出荧光,发光虾摄食减少,触须断裂,反应迟钝,常缓游于池塘浅水处,陆续死亡。(2)夜光虫(藻)引起主要发生在高水温的夏季夜间水体有点荧光,夜光虫(藻)附着于虾的鳃丝上,会妨碍虾的呼吸,并消耗水中溶氧。

【处理方法】如果是发光细菌引起的,采用以下处理方法:

(1)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清除水体中的发光细菌。

(2)及时施用加有益菌,消毒剂药效消失后泼洒有益菌,形成有益菌优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得使用禁用药,并要注意休药期问题。

如果是夜光藻引起的,采用以下处理方法:

(1)夜光藻数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施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对夜光藻有一定抑制效果,同时可改善水质。

(2)出现夜光藻较多时,有条件的话要及时进行换水,同时增开增氧机,增加水体溶解氧。

(3)换水效果不明显时,使用含铜杀藻剂,最好是使用络合铜,同时注意增氧,并使用有益菌以分解藻类的尸体。

养鮰鱼的溶氧低怎么解决?

养鮰鱼提高水体溶氧量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造氧能力,二是减少耗氧因素。

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保持水面充足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施足肥料。促进浮游植物繁殖,经常加注新水,及时使用增氧机,同时,每年对养殖水体底部的淤泥进行清除,投放苗种时做到合理密养,对达到上市规格的品种应及时捕获出售,降低水体的载存量。

特别是投饵施肥时应根据不同季节,天气变化,水色和动物吃食情况做到合理合适,灵活应变,防止水体过肥,减少氧气消耗,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和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

池塘藻类过浓怎么处理?

水中藻类浓度越高,密度越大,那么白天的光合作用也就越强,尤其是午后产氧就越足。有些安装了溶氧监测探头的就可以发现,午后一两钟时,养殖水体表层溶氧会出现过饱和,此时还不得不进行曝气,以防发生过饱和的气体引起气泡病,或是引起鱼的皮肤受伤。

水中有机质耗氧严重,一亩塘几百斤载鱼量还缺氧浮头

没有装溶氧监测的也可以采用以下办法检测,侧面反映水体溶氧。

早上起来测养殖水体的酸碱度,到了下午四五点再测一下同一水体的酸碱性。如果发现差异较大,如早上酸碱度在7.5至8.5,到了下午四五点,就变成8.5到9.5了,那说明藻类密度很大。

为什么说酸碱的变化会反映出藻类在水体中的密度呢?其原理来源于藻类光合作用会消耗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白天在光合作用下,藻类就像陆地上的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二氧化碳属于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在减少,那养殖水体的碱性自然就升高了。所以通过碱性升高的幅度判断,幅度越大,说明养于水体的藻类浓度越大。

处理这类由藻类引起的透明度过低,可以向水体中补充发酵碳源与干酪乳杆菌,发酵碳源一亩用到两到三公斤,乳干菌5升一桶用到15亩水面,通过促进水体中轮虫等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对水体藻类的消耗,最终再通过花白鲢的滤食浮游动物,转变为花白鲢,尤其是花鲢的产量,然后离开养殖水体,达到投入与排出的平衡,保持水体和自净能力,防止藻类过剩,出现倒藻死鱼的风险。

如何
菥蓂的功效与作用怎么看羊的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