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注意什么
黄鳝养殖注意什么,白鳝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养殖场地
养殖场地是鳗鱼养殖最基础的一个条件,如果没有适合的养殖场地,那么就不要谈养殖鳗鱼了。鳗鱼养殖的场地一般至少都需要五十亩左右的规格,其次就是养殖场中要配有注水系统、排水系统、增温和降温系统、增氧机等,同时还要规划好鳗鱼池。还有就是养殖场附近水之源要丰富、水质无污染,电利和交通便利。
2、水质要求
水质对鳗鱼的养殖至关重要的,而水质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水温,一般情况下水温最好是二十五到二十八度,但温度在十五到三十度之间也是可以的。其次就是水质最好是微酸性,这样鳗鱼的生产力更强。然后就是水体中的氧气含量要充足,最好是在五到十二毫克每升。还有就是水体重钙元素、硝酸盐以及这期、硫化氢、氨气以及铁元素等含量都要合理,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否则也会影响鳗鱼的正常生长。
3、饵料要求
鳗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那么我们在养殖鳗鱼的时候,对饵料也是有要求的,如果饵料不合理,也会导致养殖失败。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有充足的蚯蚓或者是小型的昆虫和小鱼之类的饲料供给。其次就是可以用人工养殖的新鲜的鱼类通过绞肉机绞碎后进行投喂。还有就是可以使用加工型饵料,也就是加工人颗粒状或粉状的动物饲料进行饲喂。
4、养殖技术
鳗鱼的养殖技术是高产、高收益的一个重要条件,很多养殖户养殖失败的原因就是养殖的技术不专业,在养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最终导致鳗鱼大量死亡,损失惨重。那么我们在养殖鳗鱼前,最好是进行专业的养殖技术培育和实践操作之后,如果没有问题再进行养殖。
黄鳝防逃该怎么管理?
黄鳝防逃方法
黄鳝喜欢逃跑,而逃跑又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关系。晴朗天气鳝鱼一般不逃跑,但遇到天气突然发生变化,雨水猛涨时,只要池壁或池底有小指头大小的空隙,或者出水口外未加设拦网,或池的两侧栽有永生植物,即为黄鳝逃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时,黄鳝野性复苏,就想外逃,又加条件具备,最容易逃跑,尤其在夜间逃跑的可能性更大,有时一池黄鳝在一夜间全部逃完。黄鳝不仅有钻洞逃跑的技能,也有爬池壁登高峰的特技。有时遇到大雨涨水时,黄鳝会趁此机会,用尽全身力气跃起,头部向上昂,一个纵身逃出池外。如果池壁过高,有时出现数十尾黄鳝相互协作,拥挤在池壁的某一侧角,或者把尾巴伸出壁外,用力跃出外逃。掌握了鳝鱼逃跑习性,人工养殖黄鳝就可做好防逃准备,防止黄鳝逃跑。
①鳝池要求:为了防止黄鳝逃跑,首先必须坚固池壁,确保鳝池周围和底部不漏水。池壁最好用大块石板,池底用砖,砖上用水泥抹面。每年可利用冬季农闲时,把池子的壁裂以及缝洞加以修补,防止开春灌水后黄鳝逃跑。
②加水要求:炎夏气温较高,池水消耗较快,应该适时加注新水。但要注意一次加水量不要过多,一般保持水面离池壁最上端25~ 30厘米,尽量避免黄鳝爬壁逃跑。
③排水要求:建黄鳝池最好采取半落地式,池壁高出地面30- 35厘米,以防地面雨水流入池内而猛增池内水位。排灌水口平时要堵塞住,但遇到讯期要在水口加设网罩,固定水位,做到随排随灌。
④巡池要求:每天要坚持早、中、晚各1次巡池,如遇到天气反常或者阴雨天,应不分昼夜地进行巡池。发现池水上涨,应立即排放;遇到特大洪水,可把池中的黄鳝暂时移养在室内池或大水缸中,尽量避免黄鳝外逃,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黄鳝苗怎样喂养?
1.放养前的准备
鳝种培育池一般不超过10m2。在放苗前10-15天,培育鳝种的土池必须进行清整,即清除塘底淤泥,修补漏洞,疏通进排水道,并用生石灰消毒。每平方米用量为100-150 g,杀灭青蛙、蝌蚪及野杂鱼类,放苗前3-5天注入新水备用。鳝种培育池宜选用小型水泥池。
2.放养
刚孵化出的仔鱼苗不能摄食,主要靠吸收卵黄囊的营养来维持生命。经7天左右,卵黄囊消失后即可自由摄食,此时应用煮熟的蛋黄用纱布包好,浸在水中轻轻搓揉,鳝苗可取食流出的蛋黄液。在容器内培养2-3天后,将鳝苗移入培育池。培育池的放养密度为300-450 尾m。
3.饲养管理
鳝苗入池开始2天,用丝蚯蚓碎片喂食,3天后,可投喂整条丝蚯蚓。投喂地点应固定,蚯蚓最好投在池子遮荫的一侧,逐渐形成固定食场。投喂量占鳝苗总体重的10%-15%,每日喂4-5 次。鳝苗在开食训练阶段,一定要吃足丝蚯蚓,这对以后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黄鳝
黄鳝
苗种培育是黄鳝养殖成功的关键阶段。要求水质清爽、肥沃溶氧丰富。因此,要经常更换池水,春秋季每周换水1次,夏季每 3^4天换水1次。水深保持10 cm左石,不宜超过15 cm。另外在池内适当放养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梢物,既可净化水质,又可在夏季降低水温,使池水温度保持在20-30(由于泥鳅与黄鳝不争食,因此,可在鳝池中放些泥鳅. 它的上下窜动,防止黄鳝相互缠绕。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及时捞除池内污物,观察摄食动态。每当阴雨、天气闷热时,注意观察鳝苗活动情况,如发现鳝苗出穴将头伸出水面,应及时加注新水增氧。
夏季黄鳝在家如何养?
黄鳝养殖到了夏季,需要注意管理的问题比较多,比起其他季节来说,会发生的不利情况会比较多。所以我们把养殖黄鳝安全的度过夏天称为越夏。夏季养殖黄鳝的方法涉及到以下各方面内容。马上来具体的介绍一些夏季养殖方法的相关内容。
1、调节水温
夏季外界高温,虽然水温会低一些,但是还是受到了影响,水温会随着外界升温而增加温度。水温在将近30度时,黄鳝基本很少取食。28度左右开始有不取食的现象。所以水温必须控制在18度到24之间最适合黄鳝取食。降温方法主要就是,搭盖遮阳网,效果明显;或者水中种植一些阔叶水草,可以荫蔽。
2、保持水质
夏季黄鳝活动量大,加上排泄,容易滋生细菌,喂食的食物残渣遗留,容易变质,污染水质,水质的保持时间变短一些。需要定时换水,或者具体看情况换水。一般水的颜色是淡绿色最好,浅褐色,半透明的最好。可以用试纸测试水质酸碱性,测得成酸性,可以撒石灰调节。
3、合理喂食
夏季食物不耐存放,容易变质,喂食要注意食物质量,有些需要清洁以后喂食。喂食螺师、小鱼虾、等小动物,要喂食鲜活的,喂食时刻再清理干净切碎喂食。一些粮食饲料,在水中容易分散,有些不好打捞,容易污染水质。尽量成团喂食。喂食不要剩下,剩下同样浪费食物,污染水质。
4、增加氧气
夏季水中缺氧是常态,看到有不少鱼浮头,靠岸了,估计就是缺氧了。要开始使用增氧机,给水中增加氧气。缺氧了有可能也是水中水藻之类的太多了,阻碍氧气进入,一般要在池中打捞水藻,水草。种植草最好是靠边种植,中间不要种植。混养泥鳅,活力好,水流动加快增加氧气。
5、预防病害
夏季高温最常见发生的病害是梅花斑病,发病主要就是背生病斑,要及时使用药剂治疗。还有就是昏迷病,高温下容易昏迷,这感觉像中暑似的。大面积发生,要及时遮阳,然后投放蚌肉。少量昏迷,可以捞出来装到凉水里,放到室内。
黄鳝夏季是要小心度过的季节,一不注就会有所损失,所以最好要调节生长环境,避免出现一些夏季常见问题
黄鳝不死的秘诀?
首先需要一个有点高度的塑料桶,黄鳝放在里面,不容易窜出来。另外水位在十公分以下为宜,要每天换一次水,防止水质变坏,导致黄鳝死亡。水位不能太高,因为黄鳝也要透气,太高的水位会闷死黄鳝。
有了高塑料桶还不够保险,黄鳝烦燥起来,身体有多长,就能窜多高。可以放一黑色塑料袋在水面,遮光,黄鳝喜暗,安定黄鳝情绪,也可以放一些水草,但水草容易腐烂,要和水一样,每天一换。当然,如果桶口用东西盖上也行,但一定要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