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用什么药杀虫
夏花用什么药杀虫,刚出生的草鱼苗多久开始治病好?
依你提问的原意应该是说草鱼苗孵化后过多长时间可以治病,动物生病其实与人类生病是一样一样的,只要有病不分年龄,有3㎝具备鱼的
特征就行。
初出孵化的鱼苗,无游泳能力,只能吸附在鱼巣或池壁上,还不能从外界吸取食物,管理上切勿乱动孵化缸以免小鱼苗掉到水底后被杂质覆盖后死亡。3到5天后发育比较健全,下颚已形成并能活动觅食。由于鱼苗个体小,活动能力差以及饲养管理条件和环境因子的作用,常受到一些病害与虫害的危害,直接影响到鱼苗的成活率。故介绍几种对鱼苗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害。
一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草鱼均能感染,但危害最大的是鱼苗和夏花鱼种,此病流行季节为每年5到8月。该虫体寄生于鱼体表与鳃部,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出现“红头白嘴”现象。鱼苗患此病会烦躁不安,成群沿池边狂游,俗称“跑马病”
二小瓜虫病
小瓜虫寄生处形成小白点,故又称白头病。当病情严重时,病鱼的躯干、头部、鳍、鳃、tub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有时眼角膜上有小白点,并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虫体多时易致鱼死亡
三白头白嘴病
此病主要危害鱼苗和夏花雨鱼种,尤其对草鱼危害最大,五月下旬开始出现持续到六月上旬是发病高峰,七月鱼体长至5到6厘米,比较少见。该病属急性病,发病迅速,一日间能使大量夏花草鱼死亡
病鱼的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褪变成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周围皮肤糜烂有絮状物黏附其上,放在池边观察,在水面游动的病鱼可见“白头白嘴”症状。但将病鱼离开水观察则往往不明显,个别病鱼的颅顶充血,呈现“红头白嘴”症状。病鱼反应迟钝,有气无力的漂游在下风处近岸水面间浅,不久即死亡
鱼苗的养殖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管理好鱼苗的质量对第二年成鱼的养殖非常关键。建议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
温馨提示以下注意事项
着重水质的调控,养鱼先养水,水质在养殖过程中是关键,一般来说,鱼苗池子的水质不会有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鱼苗耗氧少,水中溶氧足,另一方面是因为饲料投喂少,对水质的影响不大。但是密度需把控好
防止寄生虫病
所有杀虫之前,应该先用“强效底净+水博士”
改底调水,减少杀虫的风险。杀虫之后应该在池塘边观察一段时间再走开同时打开增氧机搅动水体。
提高鱼的体质
建议在鱼苗训食后就用“肝胆泰乐+高稳维西+黄金多糖”,保肝护胆,提高鱼苗的抵抗力。
野生蔷薇会开花吗?
(亲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我,谢谢!)
野生蔷薇会开花吗?会,开花的颜色,艳丽,但是受环境影响花盘的尺寸大小不同。
野生蔷薇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具体分布于:长江以北的丘陵、山间谷地、灌木从中、河流岸边、路旁是比较多见的。但是由于野生蔷薇的抗病能力、根系发达等等原因,现在已经被人们广泛引种。野生蔷薇多为直立、蔓延或攀援灌木,多数被有皮刺、针刺或刺毛,稀无刺,有毛、无毛或有腺毛等等特色。
1、多花蔷薇(野蔷薇)圆锥状聚伞花序单瓣或重瓣有白粉等色每年开花一次花期5~6月常见。生于山地丘陵沟旁林缘灌丛田埂或路。
2、粉团蔷薇是攀援灌木;小枝圆柱形,通常无毛,有短、粗稍弯曲皮束。花多朵,排成圆锥状花序。花有红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
3、生于山坡、山脚下或灌丛中,海拔750-4000米。分布于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花单生于叶腋,无苞片,花瓣4,白色等等。
4、金樱子常绿攀援灌木,高可达5米,花单生侧枝顶端,花瓣白色,宽倒卵形。生于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海拔200-1600米。
5、木香花攀援小灌木,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白色,倒卵形,分布在中国四川、云南。生溪边、路旁或山坡灌丛中。
怎么防控指环虫保护鱼种?
指环虫是鱼苗、鱼种阶段常见的一种鱼鳃部寄生虫,就鱼的品种而言草鱼最易发病,鳙、鲢、鲤、鲫次之,主要流行季节在夏、秋两季(水温在20~24度时)。
指环虫主要是寄生于鱼的鳃部,病鱼通常鳃丝粘液较多,且出现鳃丝发白的现象,并伴有呼吸困难,鳃部浮肿症状;大量寄生时会引起呼吸上皮细胞完全脱落于毛细血管,以致鳃小片坏死一大片形成烂鳃症状,这种病如不及时用药对鱼苗危害很大。那么在生产中如何来防控呢?
1、清塘消毒,在放鱼苗前对鱼塘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以减少鱼塘中的病源体。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漂白水等。前两者适合大面积的泥塘消毒,后者适合小面积的水泥池消毒。消毒用量以生石灰为例:带水清塘(水深1m)每667m2用150kg,生石灰,加水化开后全池泼洒;干法清塘(水深250px)每667m2用75kg,生石灰,加水化开后全池泼洒。
2、管理好水质,只有为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降低鱼的生病机率。如果是鱼塘培育苗种,建议用嫩绿色的水来养殖,这种水的缓冲力大,水质会相对稳定些,过清、过瘦的水体,因昼夜温差和水质变化大,容易刺激鱼从而引起鱼抗病力下降,同时这种水更利于各种寄生虫的生长;鱼苗前期因大多是喂高蛋白质的饲料,因鱼小抢食弱,这种情况下会有很大一部分沉入水中,易引起水质变坏,因此要适时用药改底或调水,最好一周用一次益生菌或用益生菌拌料也行。这样不仅利于水质也能提高鱼的抗病力。
3、把好鱼的消毒关做到不交叉感染,这一点很重要,但往往会让人忽视。最好做到每个塘的生产用具是专用的不要去共用,每次操作完后要对工具和操作人员(接触过该鱼塘的鱼和水的部位)消毒后再去下一个塘操作。对于鱼而言在夏花或鱼种下塘前要进行浸泡消毒后才下塘,一般的方法可用粗盐3-5%的浓度浸泡10-15分钟或高锰酸钾每方水用20克左右浸泡15-25分钟,具体时间要看鱼当时的状态情况,如状态好可适当久泡些,否则不要免强去泡。
4、药物预防,在鱼病季节可用敌百虫在食场周边和进水口处挂袋、挂篓,这样在鱼吃食时可杀死鱼体表部分寄生虫和部分水体中的虫,对虫病的预防有一定帮助。
5、对于已发生虫害之鱼,可用药物来杀,以晶体敌百虫为例,每方水用量为0.2-0.3克,化水后全池洒均匀。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希望对您有帮助,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您继续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锦鲤鱼烂尾是什么原因?
锦鲤鱼烂尾,就是由于锦鲤感染了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发的鱼类烂尾病所致。事实上,只要是鱼体有外伤,如不有效处理,各种对鱼体有危害的细菌都能引起鱼体受伤处的发炎,溃烂。而如果受伤的是尾部,那么就引起烂尾。
鱼类的这类烂尾病基本上所有的淡水鱼类都易发生。它常表现为病鱼尾部,鳍条以及肌肉等部腐烂。由其以夏花鱼苗等最易感染,而且该病常伴随烂鳃,赤皮,白头白嘴病以及水霉病等一同发生,但这类疾病一般传染性小,且不遗传。
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鱼体受伤,并感染了各种细菌。引起鱼体受伤的原因主要有:人工捕捞等过程操作不当,使用网具不合理,以及敌害伤害,寄生虫伤害等。而水体受污染,水体富氧化,养殖密度过大等都易造成细菌滋生。
值得注意的是,鱼类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或者营养不良,也会引起烂尾烂鳍等疾病。如长期缺乏维维生素B族,就有可能导致其鱼鳍,鱼鳃,以及皮肤尾部等地方的血管扩张,充血求淤血现象,长期得不到缓解就可能引起溃烂。
预防鱼类烂尾病,主要是保持池水水质卫生,拉网操作时要选用合适的网具,操作要轻快仔细,不要弄伤鱼体。进行捕捞等作业后应用漂白粉,消毒灵等制剂对水体进行消毒。此外还要做好寄生虫的防治。值得注意的是合理放养密度,加强饲养,饲料营养全面等也有助于预防烂尾病的发生。
治疗烂尾病的有效方法很多,如用亩用30~60Kg生石灰对鱼池消毒,内服磺胺噻唑10g/10Kg鱼的用量,拌料饲喂。或者外用强氯精,漂白粉等含氯制剂对水体消毒,使用量为使水体达到1~2ppm的浓度,内服磺胺嘧啶5~10g对应50Kg鱼的用量,拌料饲喂。当然如果是鱼缸饲养的锦鲤,则可以用双氧水,碘酊或高锰酸钾等对病处消毒。当然可以除去腐烂部位并涂上抗菌药膏。
总结,锦鲤鱼烂尾是由于锦鲤患上了烂尾病,是由于锦鲤受伤后感染细菌所造成的。良好的水质环境,以及优质的饲养管理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草鱼怎么养殖长的快?
“草鱼”是我国传统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也是现在池塘养鱼的主要品种,市场的销售情况也比较好。自然界中的草鱼,以天然水草为主食,生长较为迅速,在大江大河中,草鱼当年的体重就能达到1.5斤左右,2龄鱼能达到7斤左右,可见其生长是非常迅速的。草鱼的养殖既可进行网箱养殖,流水养殖等形式的,高密度的养殖。也可将其投放于湖泊,水库等大面积的水域进行粗放式的放养。接下来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池塘养殖草鱼,如何才能长得更快?(一)池塘的选择养殖草鱼的池塘,首先应该要水源良好,鱼塘修建规范,设有进排水设施,池硬以条石或混凝土构成为好。交通便利,电设施齐备。另外养殖草鱼的鱼塘,应配备一定的青饲料种植基地,或者保证能提供优质的青草资源。养殖草鱼苗的池塘,一般要求水质肥沃,水深在1m~1.5m,面积3~5亩左右为宜。而养殖商品草鱼的池塘,则要求池塘水深在2.5m~3.5m,面积在10~30亩为宜。(二)苗种的选择优质的苗种是保证草鱼生长快的首要保障。优质的苗种不但抗病力强,成活率高,而且放养后生长迅速。
①优质草鱼苗的选择
判断草鱼苗是否优质,可以通过“四看”来确定。“第一看”,看苗种的规格,优质的鱼苗出塘的规格一致,个体肥壮,体质均匀。“第二看”,看苗种的体色,优质的草鱼苗鱼体淡金色,灰黑色网纹鳞片明显,鱼体越健壮,淡黄色越明显。“第三看”,看苗种的黏液及光泽。优质的苗种体表有一薄层黏液,用以保护鳞片和皮肤,免受病菌侵入,因此体表呈现一定的光泽,而当鱼受伤或生病时,要么体液分泌少,要么分泌过多,那么鱼体就会使去光泽。“第四看”,看苗种的活动情况,优质的苗种,游动活泼,逆水性强,采食力强,易受惊吓等。②优质鱼苗种的来源
除了通过上述直观的判断选择优质苗种外,我们还应了解苗种的遗传性能。如繁殖亲鱼有没有遗传性疾病,缺陷或者是否存在近亲繁殖等情况。而这些情况往往无法直观判断,因此只能通过询问等方式获知。不过在选购苗种时,最好还是在有正规生产资质的鱼种场购买为好,这样所有购买的苗种质量才可能有保证。(三)放养前的消毒放养前对池塘的消毒清塘,是养鱼必不可少的功课。清塘一般釆用生石灰进行,每亩用量为50~100公斤。清塘时应将池塘保持3~5厘米的水位,然后将生石灰溶解成石灰乳,趁其温度较高时,全池均匀泼洒。为提高其消毒的效果,次日可用铁耙等耙动池底,使石灰与淤泥充分融合。生石灰清塘消毒后一般5~7天即可注水放鱼。放养鱼种前,还应对鱼种进行浸泡消毒,浸泡鱼种,能有效杀死鱼体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等。浸泡鱼种最常用的就是3%的食盐溶液,当然也用0.5g/升的聚维酮碘溶液,或者10g/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溶液,浸泡鱼种10~15分钟。(四)合理的放养密度与品种搭配鱼塘的放养密度,一般取决鱼塘的基本条件,如水源状况,池塘的深度,设施配备,放养鱼种的规格,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等。举个例子,要想草鱼长得快,如果放养150g左右的大规格鱼种,那么其亩放养量应保持在1000尾左右。草鱼比较喜欢清新的水质,水质太肥,草鱼的采食生长,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草鱼的食量较大,每天都会排泄大量的粪便,而草鱼的粪便,很容易被水里的浮游生物利用,这样往往就会形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体过肥的情况。因此应搭配一些能净化水质,而又不和草鱼抢食的品种,如鲢鱼和鳙鱼。这些鱼不但可以利用浮游生物加速自身的生长,还能起到净化水质,达到促进草鱼生长的作用。(五)科学的饲喂与管理要想草鱼长的快,肯定就必须让它吃好,吃饱。首先草鱼的饲料一定要配方科学,能满足草鱼各个阶段的生长需求。投喂应实行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此外投喂还应根据天气情况,鱼的采食情况等做出相应的调整。草鱼能很好的利用青草资源,投喂优质的青草,不但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单喂配合饲料的鱼。另外投喂青草养出的鱼,抗病力也明显优于单喂配合饲料的鱼,并且其肉质也优于单喂配合饲料的鱼,因此应增加青饲料的投放量。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中,应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鱼的情况,特别是早上鱼池容易缺氧,更应密切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打开增氧机增氧。此外在巡塘的过程中还应做好,清除池边杂草,池塘内的异物,残渣剩饵,以及病死鱼等。同时在平时的管理中,还应观察水质,水位情况,及时根据池塘的需求加注新水等。(六)做好疾病的预防草鱼是比较容易发生病害的品种,发生病害轻者影响其生长,重者可能导致大量的鱼死亡,给我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鱼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预防除了做好清塘和放养前对鱼种浸泡清毒外,平时的预防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例如半月一次对池塘进行消毒,消毒用药则应以生石灰,聚维酮碘,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等交替使用,或者有针对性的使用。此外,草鱼目前一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如“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等。因此可针对这些鱼病,在放养前进行相应的疫苗注射,或者选择投放,经过选育的有较好抗病力的草鱼品种。草鱼最常见的就是“烂鳃”“肠炎”和“赤皮”三病,这三病的危害对草鱼影响较大,因此应重点预防。这三病都是由细菌引发的,因此应做好杀菌工作,如在饲料投喂台四周加挂漂白粉笼(袋),对食场做好消毒。以及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大蒜汁或抗生素等。总结,养殖草鱼要想长得快,除了提供良好的鱼塘以及水质条件外,还应做到,选择优质的鱼苗鱼种,进行合理的搭配放养。并做好科学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等。关注“天数茫茫A”,给大家分享更多的三农技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