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塘高温用什么菌
虾塘高温用什么菌,ym菌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
YM 菌超高温发酵技术的流程是:YM菌与有机固废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堆肥至污泥发酵仓,在底部布有供气管向堆体鼓入空气,保证发酵所需氧气,经3-5 天便可自然升温至90℃以上,每5-7 天翻堆一次,用装载车将发酵仓内的污泥重新混合,并移至下一发酵仓继续发酵,如此循环,一般发酵时间30-50 天,完成整个发酵过程。发酵完成后的产物含水率低于30%,达到完全腐熟的程度,产物可作为YM菌原菌再次与原料返混进行发酵。
YM 菌属于芽孢杆菌属的一种特殊微生物,能在90℃以上(最高可达120℃)的超高温好氧条件下活跃工作,发酵分解有机废弃物,从而产生有经济效益的有机肥。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处理市政污泥、餐厨垃圾、禽畜粪便、制药废弃物、农林废物等可腐性有机废弃物,发酵产物有机肥可用于农肥(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土壤改良、园林绿化(景观林、花卉和草坪的肥料、基质或营养土)、林地利用等。
虾塘高温水倒藻怎么办?
么是倒藻 在养殖生产上,池塘水体藻类繁殖过旺难免会有老化死亡,新老交替本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因连续高温或气温、水温骤变、暴雨引起,水体分层和盐度骤变等,引发的藻类大批死亡,我们俗称为倒藻。所谓倒藻是指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或全部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甚至变浊。发生倒藻的池塘往往水面上会漂浮一层死藻(一般呈黄色漂浮物状,也有部分塘在下风口形成一层“油膜状”)。水体往往粘稠度会增大,泡沫多、大,且长时间不易散,有些甚至泡沫呈比较脏的土黄色…… 发生倒藻后,很多养殖户看到水变清或变浑,都会有意识地去“调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先使用有机酸解毒保藻(有条件的引进新水或含优良藻类的藻水),然后使用腐植酸+EM菌+红糖调水,然后视水体情况补充一些水溶性好的氨基酸或肥水膏类的产品。经过这几步处理,大部分的塘水色会有好转。 但是虾工要强调的是,池塘一旦发生倒藻,我们看到的只是水体的某些变化,比如看到死藻、油膜、泡沫等表象,但是实际上底部的危机要远远大于水体的,因为一旦倒藻,浮在水面上的死藻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大量的死藻,有机碎屑会沉积在底部,腐败、发黑、发臭。弧菌也会附着在死藻、有机碎屑等上面繁殖滋生…… 一旦倒藻,底部有机物、腐败物质累积加上水体的氧气特别是底部氧气不足,容易引起底部大量厌氧型、异养型的有害细菌滋生,很有可能引起池塘“翻底”现象…… 因此,在倒藻时我们不但要进行调水,还要注重底改。比较适合的底改方式为:过硫酸氢钾消毒改底(也可以选用一些其它氧化性底改),如果池塘的增氧条件完善,建议在放过硫酸氢钾24小时后的晴天上午投放芽孢菌,利用芽孢菌分解能力强的特点来分解底部的死藻等有机物,注意要多开增氧机; 如果池塘的增氧条件不佳,可将芽孢菌改为厌氧型的乳酸菌+沸石粉拌匀直接沉底来处理底部的有害物质,在下风口、坑洼区域,池塘中央等比较脏的地方可适当多放…… 之前好几期虾聊讲到了“优良藻类”和“不良藻类”,所谓的“优良藻类”的判断较真起来貌似其实都是人看起来觉得“好看”的水:绿色、茶色(普洱熟茶的淡褐色)、黄绿色; 所谓的“不良藻类”较真起来貌似其实也仅是人看起来觉得“不好看”的水:红色水、酱油色水、老绿水、蓝绿色水、白浊水、泥浆水、清到底的水、青苔水、死藻、油膜、泡沫、分层水等等…… 其实水好不好,并不是简单的人看起来觉得好的水就是好水,养虾就要“以虾为本”,要虾说好才是真的好。但虾会“说话”么?! 其实只要水、底各项指标适合其生长,虾就用吃料、体色、活力、长速等来“说话”;一旦水、底指标不适,虾不但会用吃料、体色、活力、长速等来说话,还会用病害来“说话”甚至死给你看…… 无论是观水察虾、判藻断菌……还是仅靠一些肉眼可见的现象结合过往的经验,这些仅仅可作为直观的参考。 要做出合理的判断,还是要对水体的常规指标进行具体的检测、监控:各水层、底表水的溶解氧、酸碱度早晚变化、总碱度(硬度)、氨氮、亚硝酸盐、(用含氯的消毒剂过后可测下余氯)等等常规指标数据。 用数据说话,再结合肉眼可见的现象及过往的经验,才能对我们的处理方案提供更靠谱的支撑… 上面虾工讲了水质判断除了肉眼可见的表象及判断经验之外,对水体的常规指标进行具体的检测的重要性。 同理池塘藻类的判断除了肉眼可见的表象及判断经验之外,对水体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镜检,从而辨别藻类的种类、数量、生长、老化状况等也显得很重要。 但在实际生产上,其实不缺检测设备、仪器,而是缺少会使用这些设备、仪器的人,更缺少能将检测的数值结果、影响与生产结合起来分析、将检测结果为生产所用的人。 曾经有一个大养殖场的大老板在他的养殖场里建了一个实验室,弄了一套高大上的水化指标检测设备、显微镜、细菌培养设备、冰箱、恒温箱一应俱全,连离心机、病毒检测仪都已经在采购计划表上。 该老板曾雄心勃勃地要把池塘水体那点事弄个明白,拜托虾工代为寻找一个专门帮他做水样、藻类分析的技术人员,要求不高,能定得下来,耐心地对照图谱将池塘水样的水化指标、主要藻类分类鉴别就行…… 虾工也曾提供了一份藻类图谱以供对照……但说来汗颜,数年过去,一直都未曾有能胜任的人选(据说有人前来面试,看到那份图谱调头就走的,有试用不满一个星期就主动投降拜拜的…..),现在该养殖场还算可以勉强维持正常运作,但那一整套设备连同整个实验室已经尘封已久,唯一派上作用的是哪台冰箱,华丽变身为食堂的收纳神器……. 现在每每念及,常嘘唏不已……或许养殖就像那句台词:“人生,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倒藻”原来是指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或全部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甚至变浊的现象,但是现在“倒藻”这个词已经被严重滥用了,不少人整天把“倒藻”这个词挂在嘴边,见到有部分藻类老化、死亡就迫不及待地吐出“倒藻”这个词…… 我曾见过一个大神级的技术员张口“倒藻”、闭口“倒藻”的,他最常说的口头禅就是:现在高温,同一个池塘天天都会倒藻,有些池塘还会一天倒几次藻,要特别注意……艾玛!......“天天倒、一天倒几次……”问苍天,藻为何物,能天天有那么多藻来倒?!…… 藻类在池塘里面的生长繁殖自然会有新老交替,天天都会有老化的藻死去,也有新生的藻生长更替,那是自然的现象,所以拜托不要在风尾一看到死藻就拿出“倒藻”这个大杀器来吓人…… 养殖池塘常见的微藻,生长的周期比较短,据虾工了解大多数微藻的生长周期仅为几天。 比如虾苗场常用的中肋骨条藻,在常温的室外条件下,一般接种后2天就达到繁殖的高峰期,2-3天就可以观察到藻体开始老化、死亡,所以每2-3天就要重新接种到新池进行扩培。 大型的藻类比如青苔生长的周期就相对比较长,所以养殖池塘里面的微藻是一个动态平衡的,不断地有藻类老化死亡,不断地有新藻繁殖生长。
袜子上的真菌被开水烫死吗?
开水烫袜子能杀真菌吗
1.开水能杀死部分真菌。
但真菌的种类有很多种,每一类真菌又有很多种感染方式,烫袜子并不是隔绝的唯一方式,还有就是不是所以的真菌都能用高温杀死,病源是在人的身上,仅仅用开水烫袜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2.烫袜子要注意方法
将已经用洗涤剂清洗过的袜子放在专门洗袜子的盆里,然后倒入刚刚烧开的开水在盆中,水位淹没袜子的位置,待水凉后即可晾晒。
3.开水烫袜子应该注意什么
每次烫过的袜子要晒出去,一定要拿到太阳底下晒,来进行第二次消毒,不过这样处理过的袜子使用周期比较短,所有建议定期更换袜子。
4.如果真菌引起脚气了要泡脚彻底杀菌
方法:用100克生姜切片,加50克食盐煮沸10分钟后倒入泡脚盆中冷却到45℃左右,加入100毫升陈醋,泡脚30分钟。3~7次后足部患处痊愈,坚持泡脚1~2周左右足部肌肤可以恢复光滑,坚持4周左右即可根治脚气。这是因为三者单用,灭菌效果不明显,合用杀菌效果好。
5.养生小贴士
如果有脚气的人一定要避免足部出汗,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辣椒、大蒜、生姜等食物,减少脚部出汗,从而保持足部的干燥,才能避免足部真菌滋生。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洗衣机高温自洁里面加什么好?
洗衣机高温自洁里面加一些白醋去菌最好。
耐高温细菌排名?
常见的耐热菌如下。3.2.1芽孢菌属芽孢菌属是乳中污染的主要的耐热菌种,常见于乳中的芽孢杆菌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
最耐热的是火叶菌属的延胡索酸火叶菌(Pyrolobus fumarii),一种生活在113℃大西洋热液喷口的古菌。
超嗜热生物指能在极热的环境(60℃以上)中生活的生物。其生长最适温度通常在80~110℃,而2003年发现的一株古菌“菌株121”1甚至能在和灭菌锅相同的温度,即121℃下,24个小时内,细胞数目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