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什么时候增氧
养虾什么时候增氧,养虾姑的温度?
虾姑以新鲜的杂鱼、杂虾等高蛋白性饵料为主。大个体饵料一般加工成1cm小段儿后进行投喂。水温在11-13℃时,每尾虾的日摄食量控制在体重的2%-4%,是维持虾姑越冬正常生存所需营养物质的最佳摄食率。每日投饵一次,天黑后亮灯投饵。投饵应控制在第二天稍有剩余。
虾姑刚入池时每日换水一次,每日1-2个循环量。待虾姑体质恢复,死亡率降低后,隔日换水一次,每日1-2个循环量。越冬前期每日清池1次,后期隔日清池。清池一般伴随换水进行。清池时及时捞除死虾及残饵并将粪便及泥沙清理干净以防止疾病发生。虾姑正常越冬需要无污染的新鲜砂滤海水或较清的自然海水。
正常海水盐度(30‰左右)对虾姑越冬成活率无明显影响,但低盐度不利于虾姑的摄食,进而影响其成活率。氨氮的含量不高于0。1×10E6。pH值一般控制在8左右。虾姑越冬期间采用鼓风机连续性充气。充气量一般不大,以每分钟供水体的0。3%的空气、水面微冒泡为宜,溶解氧量在6-8mg/L。
在水质、饵料、增氧有保障的前提下,放养量一般控制在3-5kg/立方米。光照对于虾姑越冬成活率影响并不明显,因此越冬室没有必要用过多精力进行调光、遮光处理。但强光会引起池中藻类的大量繁殖而附生于虾姑体表,所以光线不能太强。晚上一般采用日光灯照明处理。
随着越冬养殖面积的扩大,虾病的预防应引起重视。首先保证越冬池水质条件,加大水循环量,及时清扫池底、清除死虾、捞出残饵;其次保证饵料营养搭配及鲜度,定期在饵料中加入抗生素及维生素类药物,同时外用消毒药物也应定期泼洒。
养虾最忌讳什么?
一、忌雨天施肥
雨天施肥一是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功能差,二是随雨水流进池塘的有机物较多且池塘体积加大,导致施肥的有效浓度降低影响肥效。
二、忌闷热天施肥
天气闷热时,气压较低,水中溶氧较低,施肥后水中有机质含氧量增加,容易造成池塘因缺氧而引起浮头翻塘。
三、忌浑水施肥
水体过于浑浊时,池塘水体的黏土粒过多,氮肥中的铵离子和磷肥及其他肥料的部分离子易被固定、沉淀,不能释放肥效,造成肥效流失。
四、忌化肥单施
如果单施某种化肥,营养元素比较单一,其他的营养元素会成为限制因子制约肥效的充分发挥。
五、忌盲目混施
某些酸性肥料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时,易产生气体挥发或沉淀于淤泥中而损失肥效;某些无机盐类肥料的部分离子与其他肥料的部分离子产生化学反应会丧失肥效;有些离子被土壤胶粒吸附,也会丧失肥效。因此,并不是每种肥料都可以混合使用的。
六、忌高温季节施肥
根据浮游生物的生长规律,养殖塘施肥的季节在每年的4~10月,水温在25℃~30℃的晴天中午进行,但并非温度越高越好,因为在7~8月份超过30℃是施肥,会引起水体溶氧降低,如果仍一味地施肥,不但浪费肥料,还会败坏水质引起浮头翻塘。
七、忌固态化肥干施
一般使用固态氮磷钾肥,溶解兑水全池泼洒为最好。固态的氮磷钾,由于自身重力因素在水表层停留时间短,容易沉入水底而影响肥效。
八、忌养殖体摄食不旺或爆发性疾病时施肥
养殖体摄食不旺时施肥,施肥培育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利用,容易形成蓝绿藻,败坏水质;而在疾病爆发时,养殖体抵抗力减弱,使用刺激性化肥易使养殖体中毒死亡。
九、忌一次施肥过量
一般施追肥要求5~7天使用一次。如果池塘施肥过量,氮积累过多,水体中有机物耗氧增大,容易造成池塘缺氧翻塘。所以施肥千万不要图省事,一次将肥料施足,要遵循“少量多次,少施勤时”的施肥方针。
十、忌施肥后放走表层水
肥料施入水体后,经过一系列的理化反应,3~5天后才转化成浮游生物的种群,一般均匀分布在水体表面的1~1.5米处,如果施肥后放走表层水,培育的浮游生物数量明显减少,造成肥效下降,如果确因农业用水需要,最好是从底部放水。
培藻养虾用什么光照好?
1、天气,我们想做好培藻的工作,第一必须考虑天气的问题,根据藻类生长的规律,需要在有光照的地方,才能顺利成长。所以培藻工作最好选择在天气比较好的情况下进行。
2、虾塘的水位太浅也不利于培藻,一般水位应该在一点米以上,太浅的水位藻类生长空间有限,且增氧机也会把水搅混,影响藻类生长环境。所以培藻的时候,我们应该适量的增加水位,同时防止虾塘渗漏。
3、药物残留严重,也是导致陪藻工作难于继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比如我们刚开始清塘的时候,消毒剂、杀虫剂、除草剂等等可能使用过量了,这时候,我们必须先充分曝气。什么是曝气呢?是把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水体体中转移的一个过程,目的就是给水体增加溶解氧,从而保证水体的有害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加速其分解。(曝气其实有几种办法1、可以将污染水体空气中喷洒,是一种最简单的曝气方法2、采用空气气泡通过液体扩散,如鼓风曝气。)同时虾塘有余氯可以使用硫代硫酸钠、重金属超标可以采用有机酸或EDTA,再进行培藻的工作。
4、水体PH不正常也会影响培藻的工作,这种情况在常年养殖土塘比较常见,藻类的生长对PH也是有要求的,当PH过低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添加石灰,PH过高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适量的增加新水,EM菌搭配红糖来降低PH,为什么EM菌要搭配红塘来使用呢?因为红塘是EM菌主要营养源。但是在这里告诉大家的是市场上有些EM菌是不需要搭配红塘来使用的。有些是靠蛋白分解类的益生菌,所以不需要红塘,所以我们购买每个产品的时候,请咨询清楚。
5、矿物质含量低,也不利于我们的培藻工作。我们可以采取添加微量元素、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碳源是藻类十分重要的营养元素,决定藻类是否生长最重要条件。在培藻工作中,因为缺碳而藻类生长不起来很常见。我们可以采取添加适量的红塘解决。
6、虾塘的青苔、泥皮的存在也会影响藻类的生长。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们的生长特点,1、虾塘的营养充足;2、水体透光性很强。知道了他们的生长特点,我们就好处理了。1、断绝其营养来源:我们可以采取工具,局部多次(请注意是局部多次)的刮青苔、泥皮,把它连根拔起,那它还有什么营养来源。2、适量的加深水位,并追施一些肥料培育浮游生物以降低池水透明度。没有阳光,青苔、泥皮的问题就能轻易的解决。若青苔偏多时也可以采取人工捞除、药物灭杀的方法加以清除.,须注意对虾的应激即可。
7、虾塘水体敌害生物过多,也会导致培藻工作难以继续,因为这些敌害生物会摄取藻类,造成藻类的大量减少。水母可以适量的增加淡水抑制;杂鱼可以选择茶麸来杀。
8、虾塘的水总硬度小于10毫克/升(0.2 毫摩尔/升)也会影响到培藻的工作,可以使用白云石粉或石灰石补充水体硬度,确保培藻工作能进行下去。
9、浮游生物过多。有很多的人会担心,放苗的时候,浮游生物太多会大量的摄取藻类,不利于于藻类的生长。考虑是否杀掉浮游生物,确保藻类的生长。其实你没有必要这样做,在浮游生物生长的旺盛的生活,选择放苗即可。这样浮游生物变成虾苗口中的美餐,这样既经济又利于虾苗的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养虾池的水变红怎么办?
第一种红水:
成因:池塘水发红是由于池塘营养失衡,氮和有机物的富营养造成水中多甲藻、裸甲藻、血红裸藻、囊裸藻等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这些藻类富含叶绿素a、叶绿素b、p一胡萝卜素、多甲藻素和硅甲藻黄素等色素,对红光吸收效果差,其反射而使水体呈现红色。
危害:此类红水对环境敏感,天气突变易倒藻;对池塘营养消耗快,营养耗尽倒藻,死藻后部分藻类释放藻毒素,造成缺氧和中毒引发泛塘,所以出现水体发红现象应及早处理。
处理方法:形成初期,先用应激解毒灵解毒,然后用绿源多肽+磷肥或绿康源+磷肥进行培藻改水。形成中后期,视情况在下风口杀灭部分藻类,每天换水10%,连换4天,然后解毒重新培藻。整个过程注意增氧。
第二种红水:
成因:池塘倒藻后,水体透明度高,池底物质(死藻等)反射出来红色。
危害:倒藻后池塘溶氧极低,同时会有藻毒素,非常危险。
处理方法:增氧机全开,大量换水,白天用应激解毒灵+净水解毒剂解毒,晚上撒速生氧。选择晴天用绿源多肽+磷肥重新培藻。
第三种红水:
成因:水体原生动物、枝角类、剑水蚤等数量严重超标,水质恶化后其体色也会应激发赤,致使养殖水体呈现红色。
危害:浮游动物形成的红色水水质清瘦,耗氧快,特别是阴雨天浮头更为严重,应及时科学杀灭。
处理方法:因为浮游动物在日出前后有爬边的生态习性,故可在黎明时用0.7ppm硫酸铜化水后用喷雾器沿水边0.3m- 0.4m范围内喷雾杀灭,用后注意增氧。虫杀后重新培藻。
分析讨论:藻类引起的红水具有渔产力高,易形成毒水的特点,发病后损失大,形成红水水华后很难处理,养殖户谈虎色变,故要遵守“预防为主,治疗为副”的原则。
好润大鳌王:
真假水色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藻类和测水质早上和下午的ph值变化大不大来诊断。
贾全红:
水红常见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第一,水体鞭毛藻大量,这种水体最明显表征是水色发红、水体杂质多、水表面泡沫多,可通过调水解决;
第二种可能是起了大量的虫类,当虫类或其尸体大量聚集的时候也会呈现出红色;
第三种可能是水体重金属含量多,络合到塘底部呈现出的红色,这种水体需采用有机酸与硫代硫酸钠结合的方式解毒;
第四种可能是塘底反酸或者底部酸性过大,这种现象最常见的是一些新挖的塘。以上几种都可以通过检测PH变化和藻类检测加以验证。
四月如何调节小龙虾的养殖水质?
四月份气温开始缓慢回升,水中动植物均开始生长,养殖小龙虾必须保持“洁净”的水体,才能保证小龙虾健康成长,顺利完成脱壳。怎样才能保证“洁净”的水体,要注意以下几点:1、密切注意小龙虾的饵料投放,因为四月份小龙虾进食量增大,如果饲料投放不足,会造成小龙虾四处游动寻找食物,导致水体浑浊,水质下降。
2、注意水中水草生长情况,水草密度过高时容易造成烂根,影响水质。
3、可适当使用药物杀灭水中病菌和有害微生物,但是建议尽量少使用,因为药物会引起水质污染,同时对小龙虾也会产生一定的毒性,造成小龙虾体质下降,抗病力减弱。
4、注意观察水中杂鱼生长情况,如果杂鱼过多也会造成水体浑浊,应适当进行诱捕,保持水体的洁净。
5、如果是稻虾养殖模式,尽量清除水中残余秸秆,防止气温升高导致秸秆在水中腐烂,影响水质。
6、注意及时清理未吃完饲料,如果剩余饲料过多,由于水温高饲料容易腐败变质,影响水体,同时预防小龙虾二次食用,造成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