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产虾池怎么预防倒藻

虾池怎么预防倒藻

时间2023-01-06 01:02:04发布平凉日报分类水产浏览97
都会引起养殖水体中藻类、菌类、水质、底部环境等发生变化,雨后池塘养殖水体的pH值往往会降低,造成养殖水体pH值降低;造成虾塘pH剧烈降低。养殖水体的pH值剧烈变化,都会引起养殖水体中的藻相、菌相、水质、底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容易引起养殖水体...

虾池怎么预防倒藻,虾池水有黏膜和水泡?

虾池水有黏膜和水泡,有2种可能,一是有蓝藻爆发的可能行,二是水体粘度过大,是要倒藻的前奏。可以取水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确定有蓝藻的情况下,建议使用芽孢杆菌原粉,可以有效抑制蓝藻的发生;在没有蓝藻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有机酸和抗激VC泼洒,少量添加部分氨基酸,可以有效预防倒藻。也可以使用增加水体通过性的调水产品,效果也很好。

连续下雨天如何处理对虾养殖池塘水?

下雨天,是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者的一个考验。好多养殖场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还不是很了解,这无疑增大了养殖风险。

雨天的影响普遍存在

首先南美白对虾养殖,除了工厂化养殖受天气影响很小外,其它养殖模式都会受到雨天的影响。

其次,雨天可分为暴雨(台风雨)和连续阴雨两大类。无论是哪种类型,都会引起养殖水体中藻类、菌类、水质、底部环境等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影响到白对虾的健康、生长等。

下雨天可能造成的影响

1、pH下降:

雨后池塘养殖水体的pH值往往会降低,其原因主要是:

由于工农业的污染的存在和增加,往往会出现酸雨,造成养殖水体pH值降低;

暴雨后,地下淡水水位升高,酸性的地下水渗入池塘,造成虾塘pH剧烈降低。

养殖水体的pH值剧烈变化,会引起对虾应激。如,pH值下降,对虾携氧能力也下降,造成对虾体内亚缺氧,影响动物健康与生长,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会易感疾病,或生长受阻。

2、弧菌增加:

我们必须知道,弧菌其实是“条件致病菌”。也就是说,弧菌是养殖水体中的一种常在菌,无论你采取什么措施,在开放的池塘中,要“完全清除”弧菌,是不可能的。但弧菌是在一定条件下,弧菌数量得以快速、大量繁殖,在养殖水体中达到一定的浓度以上,才可以致病。 例如,

养殖水体温度剧烈变化,会出现利于弧菌等条件致病菌的繁殖;

倒藻,藻类分泌的弧菌等致病菌抑制物减少或消失;

养殖水体内菌相失衡,有益菌数量剧减,弧菌等致病菌竞争性抑制菌减少,......等等。

以上条件出现,都会诱导弧菌等条件致病菌快速、大量繁殖,达到致病浓度。 暴雨或连续阴雨天,都会引起养殖水体中的藻相、菌相、水质、底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造成有利于弧菌等形成菌群优势的条件,进而引发疾病。

3、突然倒藻:

阴雨连绵,容易引起养殖水体内藻类变化,如甲藻类增加,形成不利于白对虾的水体环境;

台风暴雨,不良气候因素,容易引起藻类大量死亡(倒藻),导致池水变清。倒藻所带来的藻毒素中毒、养殖水体中缺氧、清水塘环境等等,都会造成不利于白对虾生长的环境,甚至引起浮头、偷死等。

例如,雨后容易发生的倒藻,引起底部青苔滋生。由于青苔光合作用较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限制了其它浮游藻类的生长,使得养殖水体“瘦”而不易“肥”。池塘养殖水体清澈见底,不利于虾的栖息。

雨天本身就光合作用弱,养殖水体内容易缺氧。倒藻的发生,使光合作用更少,虽然雨水会带来一些溶氧,但养殖水体整体上比晴天更缺氧。

4、盐度变化:

暴雨或连续大雨,会引起养殖水体的盐度变化,特别是大量周边淡水的流入,使池塘内养殖水体的盐度被稀释的变化更快。 在有一定盐度的池塘中,如果盐度变化很大,则对南美白对虾的水环境渗透压造成剧烈变化,白对虾的应激会非常大。特别容易引起应激性脱壳和脱壳不遂,大量偷死。

5、塘水浑浊:

雨水带来的污染物质造成水浑浊;养殖水体内各种生物、化学物质等的构成变化,引起水浑浊;雨水冲刷引起的池底有机质泛起,造成水浑浊。

6、水质剧变: 下雨可能造成的底层氨氮、亚硝酸盐上升; 雨天养殖水体中相对缺氧,氧化作用减弱,无氧状态下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增加; 雨水的注入,引起养殖水体pH值的降低,水质在短时间内恶化。 一般雨水温度比塘水低,夏季时两者的温差更大。雨水比重较低,降雨时,与池水混合,致使表层池水温度降低,导致光合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都会减弱。

7、水体分层: 晴天突然下大雨、暴雨,表层水突然降温,密度变大,引起上下层水体剧烈对流。下层水的有机污染物大量消耗了该层水的溶解氧而得不到补充,往往容易造成鱼虾严重缺氧; 遇到连续下雨,中到大雨,连续的下雨过程中,雨水本身带来溶氧比较多,雨水本身温度低,比重大,会有上下层对流; 连续的小雨,毛毛雨,则藻类光合作用变弱,下雨带入的溶氧少,上下层对流不强。 大雨或阴雨连绵会造成这么多的养殖环境变化,会对养虾产生很大的危害。

因此,做好雨前预防和雨后及时处理工作,对提高养虾的成功率极为关键。

雨天影响的后果

雨后对虾出现各种异常现象,是由于阴雨天、雷阵雨或暴雨后,池塘内养殖水体的水质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水中溶解氧含量和pH降低,是导致虾产生应激反应、诱发虾病的主要因素。 因此,雨后池塘的水质如果不进行及时地调整,白对虾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轻者缺氧浮头发生病害,重者出现大量死虾。例如

1、水分层与暗浮头、虾跳:暴雨期间或台风前夕,多数天气闷热无风,降雨后若无强力搅动水体,容易造成水体盐度、温度及氧气分层。往往出现底层氧气不足,会出现对虾暗浮头,常见对虾潜游在池水的中上层一有惊动就出现虾跳现象,甚至出现无氧偷死、应激性脱壳缺氧死亡等。

2、底部氧化还原弱、泛塘:对虾养殖到中、后期,生物总量快速增大,积累在塘底的残饵和粪便有机物多。如果水温突变,会引起水体发生对流,导致塘底的腐殖质翻动,进而带动塘底的有害物质充斥水体中,造成池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忽然升高。甚至超标,发生急、慢性中毒,导致对虾体质衰弱、活力不好或者出现偷死等现象。

3、红体病易发:连续阴雨天,容易引起养殖水体的弧菌或其他病原菌大量繁殖。导致对虾感染细菌、虾病发生。雨后对虾常出现红须,体色微红,严重时游泳足也变红,出现应激性肠炎、肝脏萎缩或糜烂、厌食,甚至发生死亡现象。脱壳不遂而出现的病虾甲壳软或硬壳、体色棕红或鲜红,在水中顺水流方向缓慢游动,若捕捞离水后很快死亡。

4、黄黑鳃病多发:雨后,由于水体出现温差,造成泛底,加上藻类大量死亡,导致虾池水中有机颗粒较多。这些悬浮颗粒容易粘附、堵塞在对虾的鳃部,加上溶解氧、pH值的下降,造成虾鰓功能性损伤(肿鰓)。此外,还有细菌、寄生虫等附着。所以,雨后对虾经常出现黄鳃或黑鳃,引起对虾呼吸困难,机体中毒、体质差而出现脱壳不遂,偷死不断。

雨天影响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雨天影响就是一种应激反应。对不良刺激产生的反应大小,是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稳定性、虾体健康程度决定的。

良好的水质、健康的虾体,可以较好的抵御突如其来的暴雨、台风雨、连绵阴雨。这是养殖者一贯注重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藻相、菌相和生物化学指标,水质稳定、良好。在这种水体中生长的白对虾体质好,抗病力、抗逆性强。一句话,基础比别人好。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预防重于治疗”。比如定期泼洒有益菌,建立良好的有益菌优势的菌相,快速消纳水体内过多的有机质;培植稳定的优良藻相,维持水质稳定。等等,都会有效稳定水质,降低不良外界刺激所造成的虾应激反应过大。

雨天前后的一般性措施

1、注意天气变化。每天注意天气预报,特别要注重天气趋势预报。尽管有时天气趋势预报不是那么准确,但会对我们的养殖生产管理有指导性意义。提前安排相应的预防措施。天气不变坏,是你的运气;天气变坏,则有备无患了。

2、老生常谈,预防重于治疗;常规处理优于应激处理。建立良好的水质保持程序,定期改底、培藻、补菌;保持健康的对虾体质,及时调整日粮、调整肝肠,使白对虾的体质健康,抗逆性、抗病力较强。如果养殖的虾总处于健康临界状态、或亚健康状态,则一般的应激,都会造成很大的反应,甚至导致疾病或死亡。

3、建议的正常程序,“定期改底 + 有益菌补充”模式。养殖前期,生物改底 + 化学改底;中后期化学改底。补菌方法为:定期使用 + 特殊阶段使用的模式,注意选择高效有益菌。一般采用泼塘、拌料相结合的方法。稳水、调整肝肠相互配合。

4、雨前预防:大雨、暴雨前,塘内泼洒抗应激的电解质产品,泼洒有益菌。

5、雨中加强:如果是连续阴雨天,应在阴雨间隙,哪怕的短暂的几个小时,也要及时泼洒抗应激电解质产品、有益菌等。阴雨天持续时间长,注意开增氧机,晚上使用长效氧。

6、雨后处理:雨后藻类减少,立即改底,解毒,补电解质,肥水,补菌。如水质不佳,可停料,采用高效生物菌发酵物(如用麸皮发酵)沿料线泼洒,调整对虾肝肠,增强对虾的抗应激能力。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龙虾池里有蓝藻怎么办?

虾塘蓝藻最佳的处理方法是怎样的?

首先,蓝藻是水产养殖活动中少有的几个没有任何益处的有害藻类,这与绿藻有些区别,适量的绿藻形成的青苔孢子也能给小龙虾做饵料,而且还能遮风避雨。但是蓝藻一方面由于颗粒比较大,小龙虾无法吞食,而且蓝藻在繁殖老化和死亡腐烂的过程中还会释放神经毒素,能够毒死鱼虾,过量的也能够使人中毒,蓝藻爆发的最高境界就是水华,不过水华现象在我们这边虾田里还是没有见过,但是太湖和西湖每年夏季都会有水华现象发生。看上去就是绿油油的一片漆。

蓝藻爆发的条件:

1.高温天气:蓝藻在温度达到25°以上时,它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加快,明显要快于其他藻类。温度越高,速度越快。这样客观上也挤压了有益藻类的生存空间。所以,低温天气下基本上是不会出现蓝藻爆发的情况。这与青苔正好相反。

2.水体富营养化:作为浮游植物,蓝藻在有机质丰富,尤其是氮磷元素超标的环境下,会疯狂生长。

3.水污染:生活污水,雨水,以及工业污水,被农药化肥污染的田间水。这些水都是过肥的水尤其是被农药化肥污染的田间水,流入虾田对小龙虾有害,让蓝藻吸收后会爆塘。

解决办法:

1.立即换水,前提是必须保证外来水源安全无污染。稀释掉虾田里的蓝藻浓度。

2.建议多种植合适的水草,建议种植吸污能力强的轮叶黑藻和毛蜡烛,这样足量的水草一方面可以吸收虾塘过量的磷和氮,另一方面还可以吸附有毒的重金属残留物。最后水草覆盖还能为虾田水体增氧降温,客观上也能多少抑制蓝藻爆发。

3.化学改底+生物改底:由于蓝藻爆发一般在高温天气下,这个时间一般在五六月份之间,正是小龙虾活动的时候,不建议用生石灰改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可以作为消毒剂使用,但是它是酸性药剂,不适合富营养化的酸性环境底改,建议用碱性氧化剂改底,可以选择硫酸钠和次氯酸钠。

化学改底毕竟只是权宜之计,治本还是要用有益菌来营造正常的微生物循环,推荐em菌和芽杆孢菌,分解转化过剩的有机质。

结束语:等到温度降低,蓝藻也就渐渐消失了,因为它在低温环境下不适宜生存,所以只要做好平时虾田(塘口)管理工作,在高温来临时,就不会发生蓝藻爆塘的现象了。毕竟我们这里,藻类爆塘一般也就是绿藻中的青苔。

.

南美白对虾养殖需要注意什么?

南美白对虾是营养极丰富的水产,而且很受消费者喜欢,具有很好的养殖前景,目前市场需求大,市场价格高,下面是关于它详细的科学养殖方法及病害防治技巧,大家可以参考。

一、放苗前准备工作

1. 选址: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池塘最适宜。

2. 放苗前一年的9月份之前,把池塘老水排干,然后清淤(一般留8~10cm),堵上水门,然后曝晒池塘。

3. 放苗当年3月份,开始整塘,先加20cm左右水,全塘均匀泼洒“清塘修复安”塘底消毒,最后进1~1.2m的水。

4. 进水三天后,打茶麸(10~15kg/亩)杀野杂鱼,根据塘水的情况,用“新威灭”水体消毒,测量盐度,然后试苗,在塘里扎一个1m深的小网笼,然后随机放100尾试水苗,2天后看 成活率,九成以上就可以放苗。

二、放苗

1 . 苗种选择:选择大厂家、口碑好的一代苗(价格在180~260元/万苗)。

2. 放苗天气:选择晴天,上午10点钟以前。

3. 放苗前的工作:放苗前一天用“碧水安”解毒,测量水质,放苗前两个小时泼洒“激活” + “活力钙”,减少虾苗的应激,而且可以让应激蜕壳后虾壳迅速地硬起来。

4. 记录数据:每天溶氧变化(尤其是晚上和凌晨)、早晚总碱度、pH值、亚硝酸盐含量、氨氮含量、投喂次数、投喂质量、投喂料号、吃完时间、开增氧机的瓦数及时间。

三、投喂次数、质量、料号

放苗前3天,每天一餐,第1天500g/10万苗,每天10%递加,第3天投喂700g料/10万苗。

放苗4~18天(18天左右上料台),每天两餐,承接第3天喂料质量,每天10%递加,第18天1.3kg料/10万苗·餐。

放苗18~45天,每天三餐,承接第18天喂料质量,每天10%递加。第45天12kg料/10万苗·餐。

45天后,每天每餐都按照45天的投料量投喂(塘的自净能力有限,不能再加料,一个半小时看料台,视吃料情况,具体操作)。

3cm以下,投喂开口料;3~5cm,投喂零号料;5~7cm,投喂一号破碎料;7~9cm,投喂一号颗粒料;9~11cm,投喂二号1.2料;11cm以上,投喂二号1.6料(换料的时候两种料要掺在一起喂2~3天)。

四、开氧机时间及溶氧指标

傍晚溶氧最高,早上六点溶氧最低,增氧机要多开勤开,要求一亩地配备一台增氧机,每时每刻溶氧均在5~8mg/L最好。养殖后期50天左右的时候,要用药物增氧,每天晚上撒“底加氧”增加塘底底部溶氧。

五、基本用药情况

每一周左右,(前20天“底居安”,20天后“福底安”)改底一次,“活力钙”补钙一次,“碧水安”水体解毒一次,(前30天“优肽”)稳定水体,防弧菌感染一次。天气剧变,“激活” + “活力钙”减少虾的应激,且能 让应激蜕壳后虾壳迅速硬起来。

虾苗上料台(一般20天左右)后,虾进入转肝期,用“肝胆 ”+ “黄连”泼水(营养护肝,中药辅助转肝),一周后,看转肝情况,再次泼水。

看塘水的情况,时时肥塘(藻安生),打菌补碳(活力碳 + 利菌多 + 利苗多),稳定水质。

六、常见问题原因及处理方法

1.放苗后不下沉

原因:水浓,一般以小型绿藻为主,溶氧过高,虾苗不下沉。

处理:放苗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放苗前加开增氧机曝气,泼洒“速解安” + “活力钙”1亩/包。

2.放苗后第二天突然水变清

原因:多数养殖户在水刚肥之后就急于放苗,此时水质尚不稳定,处于小藻类高峰期,此时放苗后浮游动物(轮虫)大量繁殖,吃掉水中藻类使水变清。

处理:(1)推迟放苗。(2)如水已变清,慎用肥水产品,此时应多解毒、增氧、改底,待浮游动物减少后,适当补充藻种,使用“藻安生+三环活力源+利菌多”,此时水肥起后生物种群较为多样性,水质比较稳定。

3.缺氧现象(1)测量溶氧偏低。(2)早晨吃料明显比中午晚上吃料慢。

处理:(1)加开增氧机。(2)药物增氧,每天晚上泼洒“底加氧”。(3)如果水质过瘦,可以用“藻安生”适当肥塘。

七、常见病症及处理方法

1.气泡病

原因:多出现于放苗前40天的虾,主要由于此时小型藻类或蓝藻大量繁殖,浮游动物少,藻类光合作用过强,溶氧过饱和。

处理:(1)多开氧机曝气,降低水中氧气含量。(2)泼洒“速解安 + 活力钙”,打破水表面张力,加速曝气,可以让因刺激蜕壳的虾,虾壳迅速硬起来。

2.纤毛虫

原因:(1)长时间不改底,底脏底差。(2)长期营养不良,对虾体质弱。处理:(1)“福地安 + 底虫净 + 氧速宝”隔天晚上用一次,连用两次,以后每隔五天定期改底。(2)适当加料,补充营养,增强对虾体质。

3.肠炎

原因:肠炎大部分为细菌感染,肠道有害菌过多导致。摄食死藻,藻毒素中毒。

症状:对虾肠炎时一般会出现拖便、肠道发红,吃料减慢,严重时会出现白便、空肠空胃。

防治:(1)前期喂料拌“大蒜粉”减少有害菌,后期拌“利肠安”,补充有益菌。(2)喂料时,适当拌“肝胆 ”+ “黄连”,防止细菌感染。(3)勤改底勤解毒,减少细菌毒素的滋生。(4)增强对虾体质,减少细菌感染 的可能。

4.肝萎缩

原因:(1)营养不足。(2)细菌病。

症状:(1)营养不良肝萎缩,肝黄、肝白。(2)细菌性肝萎缩,肝红、红须红尾、红身。

预防与治疗:(1)营养不良的肝萎缩,“营养快线”先泼水后拌料,适当加料。(2)细菌性肝萎缩,“肝胆” + “弗多利”拌料。(3)细菌性肝萎缩,放杂食性或肉食性鱼类,吃掉病虾。

南美白对虾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人工养殖时需注意加强池塘管理,并且掌握好一定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上是关于它科学养殖的详细方法,大家赶紧了解一下吧。

虾池里面的水气泡多怎么办?

虾池里面的水气泡多怎么办?

虾田(塘口)气泡多,是因为塘底有机质过剩,腐殖质过多引起的。这些气泡主要组成部分是油脂以及各种生物腐烂分解之后形成的氨气和硫化氢以及二氧化碳等气体。

所以,朋友们应该能够发现,解决这些气泡治本的方法是改底,转化分解这些过量的有机质。

哪么究竟应该如何操作呢?

1.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换水,换水可以稀释问题水质里的有害物质,气泡当然也能够适量清除。但是这个不是治本的方法。

2.尽量保证水藻丰富,水草茂盛,一方面它们可以生产足够的氧气,让塘口溶氧量充足,充足的氧气能够有效分解有机物,另一方面,适量的水藻和水草具有净化水质,吸收有害物质的能力,因此,一定要保证水藻和水草适量。

3.利用生物菌的微生物循环来解决有机物过剩的难题,这个是治本的方法,利用光合菌来生产氧气,然后利用硝化菌以及em菌来将氨氮和亚硝酸盐生成无毒的分子铵以及硝酸和氨基酸,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氨氮超标和亚硝酸盐的生成,最终减少甚至消除各种气体的产生。

总结:

在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水面气泡多绝对不是好事,这是水质出现了问题,不过出现气泡表明水质恶化还不是很严重,改善水质还来的急,一般这个时候七月份,温度还比较高,而且水位比较低,这种情况水面下容易出现气泡现象,提前预防是最好的思路。

虾池怎么
怎么帮牛助产生态养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