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底排污怎么建
鱼塘底排污怎么建,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对策有哪些?
农村水处理几大举措,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加快建设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按照市场导向建立多元投融资体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作机制。对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营运可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官建民营,即政府出资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利用环保企业的技术优势,实行第三方运营管理;二是合作建设,政府出让农村污水处理厂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吸引投资,由投资者进行建设经营,政府花钱购买服务。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式。
2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调动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3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药和化肥安全管理,加快研发高产、高抵抗力的作物,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逐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鼓励使用天然农家肥料。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采取秸秆还田、作物倒茬轮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能、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既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又注重经济效益,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鱼池有绿藻怎么处理?
鱼池有绿藻一般情况下,是由于池内肥水中氮磷钾含量较高,池水太肥,而且池水平时不流动腐臭所致,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5一6份的时候,是鱼池绿藻高发的季节。
如果你鱼池内绿藻生长少的话,还可以用来作为鱼池中水生动物们的饲料。
如果你鱼池内绿藻过多的话,就会容易造成鱼池水中缺乏氧气,导致鱼类死亡的。
鱼池有绿藻,用什么办法清除一般情况下来说,鱼池内生长绿藻是由于池水中含氮磷钾过高,池水过肥所致,解决办法就是用硫酸铜泡水溶解,或者是用新鲜的生石灰,漂白粉兑水,每隔一个月对鱼池进行泼洒,定期消毒杀菌,消灭绿藻,也还可以除藻剂兑水泼洒来改良鱼池水质。
同时你还需要用微流量活动的水,对鱼池里的水进行循环流动,增加池内水中含氧量,清洁水质,可以防止鱼池绿藻重发。
当然,你如果鱼池中绿藻较少,才刚开始生长的话,你也可以采取人工清除,那就用尼龙网漏斗从水中把绿藻捞起来喂猪,喂鸡鸭去,只不过人工清除绿藻既费力,而又不彻底,所以你采取人工清除绿藻同时,还可以在鱼池放一些水鸭子,黑壳虾来捕食绿藻吃,达到控制绿藻大面积繁殖的作用。
所以,七星老农个人认为,鱼池中有绿藻,你可以采取用生石灰,硫酸铜,漂白粉兑水进行泼洒杀灭藻类,净化水质,也可以采取引水循环微灌溉,降低鱼池肥水的程度,防止绿藻丛生。
如果你鱼池绿藻刚刚开始生长,量少的话,也可以采取人工清除,同时在鱼池内养殖少量的水鸭子与黑壳虾来捕食它们,也可以达到控制清除绿藻的目的。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发表评论!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我想建一个瘦身鱼鱼塘?
鱼池建造时一般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建设好注、排水系统凡是用于养冷水鱼的鱼池都必须同时具备注水口、排水口、闸口、防逃栅或网、排污渠等。
注水口需高出鱼池水面一定的高度,使水能顺利注入鱼池,且有一定的落差让水流跌入鱼池。
注水口的宽度视鱼池宽度而定,一般采用喇叭形,以增加入池水的断面,有利于增氧。
当注水口和鱼池没有落差时可使整个侧面过水,放置拦逃网,防止鱼逃逸。
注水口需设置闸板,用以调解供水量,在闸板上游设一拦污网,防止野杂鱼和污物进入鱼池。
排水口分上层排水和底层排水,兼有排污的功能。
有的鱼池还设有专门的排污闸。
排水口的大小应视鱼池的大小而定,尽可能宽些,以利于残饵、粪便等污物的排出。
排水口一般设置2~3层,如果是上层排水,则第一层为拦鱼栅,第二层为控制水位的闸板,水从板上流过,这种排污方法效果不好;比较科学的方法是排出底部的水,以有利于污物的排出。
第一层设拦鱼栅,第二层是上部挡水、下部排水的闸板,第三层是控制水位的闸板。
实践证明,底层排水比上层排水要好,排污彻底,速度快;而上层排水速度慢,水交换不彻底,池水容易浑浊。
在建造鱼池时可根据地理位置和条件而定。
(2)防逃措施用于防逃的拦鱼栅的孔眼大小应视养鱼的规格大小而定,在避免逃鱼的前提下,孔眼尽可能大些为好。
大规格鱼的拦鱼栅可用8~12毫米的钢筋焊制,饲养稚鱼和鱼种用的拦鱼栅可用带孔的硬塑板或铁筛网制成。
应当注意的是,稚鱼拦鱼栅的安装必须要严实,在闸口两侧和下方用泡沫或软布等挤严,以防鱼苗从缝隙逃逸。
(3)养鱼池的总体布局和合理排列养鱼池的建造应根据水流量、地势地形和养殖计划综合布局。
由于稚鱼比较幼嫩、抗病力差,所以稚鱼池应设置在靠近水源处。
鱼池的排列有串联式和平行式两种,采取哪种方式要根据周年的水量变化和地形而定。
如果水量充沛,采取平行池效果最好。
一般,养殖场的鱼池排列均采用串联池和平行池相结合的布局,串联池以两个为宜,最多不超过三个。
若鱼池串连过多,则后部池水质易污染变坏,养鱼效果差。
虾塘翻底该怎么处理?
“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底”,由于塘底是小龙虾的栖息场所,并且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底部。塘底的环境又是整个虾塘环境的基础,塘底的好坏对水质造成直接的影响,而小龙虾对生活的水质要求比较高。从这里能够看出底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龙虾能否健康生长。
因此在养殖小龙虾的时候,应当改善虾塘的底质。虾塘底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小龙虾的健康生长,更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情况下需要改底:
1、酸碱值早晚检测后的数值区别不大。
2、虾塘内水体能见度在15厘米以下,那就明说水体过肥。水体太肥后,浮游生物生长速度加快,吃掉大量藻类,导致水中缺氧。
3、塘内水体呈红褐色。水质发红是由于虾塘老化和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当,导致水体过早呈富营养化,红胞藻大量繁殖。在红胞藻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会导致水体代谢能力下降和净化力不足,使有害病菌大量繁殖。
4、打开增氧机以后,产生的泡沫颜色发黄、发黑,不易消散,能闻到臭鸡蛋的味道,这种情况就是塘内硫化氢超标了。
5、小龙虾大量爬边,死亡。因为水质的原因造成藻类死亡或老化,造成塘内水体含氧不足,需要及时打捞有问题的藻类。
6、亚硝酸盐超标。水体酸碱度低于7高于8.5的时候,虾塘里的有机质无法正常分解。水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害成分超标,病茵大量繁殖,藻类烂根,造成水体缺氧,引起小龙虾生病或死亡。
有上面这这些情况的时候,就需要对虾塘进行改底。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以后,虾塘底部积累的残留饵料、小龙虾的排泄物,使水体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如果塘底长期不清理,会造成水体营养化,引发有害藻类和病菌的大量繁殖,引起虾塘水体中溶氧量下降,导致小龙虾的病变或死亡。根据查询到的信息显示,塘底的有机物会消耗水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溶氧。
养水先养底: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通常人们是通过水质的变化再知道底的变化,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病原通过塘底的有机污染物生长繁殖,再通过水体扩散传播,因此,养水先养底。
通常情况下,养殖户会认为网络或别人介绍的底改产品非常好。但经过调查,大部分(70%--80%)的改底产品都与宣传不符,有很大的欺骗性。在使用这些改底产品以后,看上去水质是变好了,其实塘底没有改善;这些化学药剂使用后,会造成小龙虾的不良反应。
一般是定期使用微生物型底质养护剂,够补充有益细菌,保持虾塘的生态平衡,还可以减少有害细菌的滋生。建议定期使用复合型微生物底质养护剂,可以将剩余的饵料、排泄物等影响底质变差的物质分解,不但起到了养护底质和水质,还控制了病菌的繁殖与扩散。
这里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养底,护底”而不是“改底”,应将上述产品少量多次地合理使用,使底质由坏慢慢变好。
间接护底: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微生态制剂,因为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动物正常的肠胃菌群配制而成,在肠道内定植,利用益生菌代谢的生物酶补充对虾体内的内源酶不足,促进饲料营养的吸收转化,降低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不仅能降低投放饵料的数量,而且还能从源头上解决,小龙虾的排泄物对底质和水质的污染,减少养殖成本。
添加增氧机:增氧机不仅能够起到增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排污口起到排污的作用;安装增氧机时,尽量让水流带动污染物,将污物通过排污口排出。
希望上述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养殖南美白对虾?
行话说,“肥水培藻,保健养苗”。肥水培藻工作做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到苗的成活率,苗的健康状况,更关系到中后期的养殖健康乃至养殖成败
1。滥用禽畜粪便发酵的生物有机肥。畜禽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疫苗、抗生素、消毒杀虫药,致使粪便含有高抗性的致病菌与高残留的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其中的致病菌容易趁虾苗蜕壳时活力弱、免疫力低侵入虾体,引发病害;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残留污染饵料,会抑制对虾的生长或破坏肝脏肠胃。抗生素残留杀灭塘底有益菌,使塘底变成“死底"。蓄禽粪便促进腐败菌的繁殖,加速底质腐败(耗氧、泛酸、发热、发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生成超标),容易滋生泥皮、青苔、蓝藻和丝状藻。2。滥用化肥肥水。使用化肥肥水,所培藻类单一,营养不全,细胞壁厚,适口性差,不利于虾苗消化。受池塘溶氧影响容易使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还会导致底质板结,滋生青苔、泥皮,蓝藻、甲藻等。3。用劣质肥料。价格低廉但质量没保证,原料简单,加工粗糙,有效成份含量低,造成甲藻、蓝藻、鞭毛藻、青苔、泥等有害藻类大量滋生。4。清水放苗:虾苗场育苗,需培养藻类和丰年虫等供虾苗摄食;如在养成池清水放苗(或只投放活菌产品),水体中缺乏浮游动物和藻类,加上阳光直射塘底,虾苗会同时面临“饵料应激”和“环境应激”,极易致病。
【风险控制】
1。水体解毒。按3亩用净水王1瓶泼洒,优化藻类的生长环境。2·慎选优质肥水产品,培养优良的藻相。按4-6亩用酵素
钙肥1包+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施基肥,第三天或第四天,用六抗培藻膏+新活菌王或乳酸宝(发酵后)稳定水质。3。勤追
肥保水色。在投苗1个月内,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用六抗培藻膏+特力钙+乳酸宝追施肥,为虾苗提供稳定可口的鲜活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