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鱼塘怎么排污
新建鱼塘怎么排污,是等混凝土彻底干了之后再放水好?
大家好,我是专注家居和装修知识分享的家居杂坛。喜欢的就点击一下关注吧!
对于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在浇筑完成以后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去对对其进行养护,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钢筋混凝土达到其正常的强度值。来延长它的使用寿命。那么对于钢筋混凝土的一些构筑物的养护有什么要求呢?家居杂坛以下面的问题为例来给大家解答钢筋混凝土水池的问题。
用钢筋混凝土做了一个鱼池,是等混凝土彻底干了之后再放水好,还是不用等干了,为什么?关于使用钢筋混凝土做了一个鱼池,是等混凝土彻底干了之后再放水,还是不用等干了就放水?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方面的因素是混凝土的养护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水质调节的问题。这就是由于这个水池是养鱼池,所以家居杂坛就从这两个方面来给大家进行解答这个养鱼池的具体放水的问题。
(一):从混凝土养护角度,钢筋混凝土养鱼池是做完就放水?还是等一段时间再放水?养鱼池,大家都知道是一个池子,然后中间是需要放水的。那么在放水以后的养鱼池的侧壁和底板就要承受水的重力。而只要有作用力的存在,就是对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为此,个人给出的建议就是钢筋混凝土的养鱼池应该养护一周以上的时间在放水。具体的原因如下。
①:钢筋混凝土的养鱼池可以正常受力的前提是其混凝土的强度大概都达到了强度要求的80%以上。如果钢筋混凝土的养鱼池的混凝土强度要想达到80%以上,那么个人给出的建议就少要养护七天左右。在七天内是不能够直接放水的,否则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受力,可能会导致开裂。
②:钢筋混凝土的养鱼池没有干透,直接放水,会导致混凝土达到强度变慢,而导致混凝土最终实现接强度的时间变长。大家都知道,混凝土泡在水中的时候,其强度的实现的时间要比在空气中实现极强的时间延长很多的。所以说如果没有干了就直接放水,会延长我们的养护的时间。
提示建议:①、对于钢筋混凝土的养鱼池,在浇筑完混凝土以后,不建议大家直接放水,而应采取浇水的方式来进行养护。也就是说,每天保证混凝土表面是湿润的,这样养护一周以上的时间。②、钢筋混凝土的养鱼池在放水的时候不要一次放满,个人建议大家一次放水1/3,然后再观察段时间,再接着进行注水。③、钢筋混凝土的养鱼池在正式放水以后,要记得检查渗漏的情况。因为混凝土容易出现收缩裂缝而导致渗漏,所以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和处理,以免水池漏水而无法养鱼。
(二):从水质处理角度,钢筋混凝土的养鱼池是干透放水?还是直接放水?所谓从水质处理的角度来讲,就是指我们在混凝土的养鱼池中放水的目的会是为了养鱼。而对于养鱼的水的酸碱度都是有要求的。如果水中的PH值过高或者是过低,否可能导致于鱼法存活。为此个人给出以下的观点。
①:个人建议大家不要在混凝土没有干透就直接放水。因为在这个时候钢筋混凝土中的PH值是不稳定的,因为,钢筋混凝土还是处在一定的化学变化中,所以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很多,这样会造成水质的污染。一般来说这个时候放水放鱼是养不活的。
②:如果是我们等混凝土干透了以后再放水,这是也要检查水中的具体的PH值。虽然说混凝土在凝固以后,各种指标的数值都是稳定了,但是并不能保证我们在水池中所放的水是能够满足养鱼的条件的。所以这个时候大家也要慎重。个人建议大家对放的水放置一段时间,然后检测,如果合格了再向里面放入鱼。如果不合格,要把这些水放出去,再重新的放水。
提示建议:①、如果我们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养鱼池,个人建议大家要把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放置两周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让混凝土中的一些挥发物尽量的挥发出来,不要混凝土没有干透就放水。②、我们在混凝土的养鱼池中放水以后,不能立即放入鱼苗,而是应该停置一段时间,然后去检测水质。只有合格以后才能放入鱼苗。③、我们可以如果无法检测水质的话,可以采取试放入鱼苗的方式,也就是少放入几条鱼来观察鱼的状态。看是不是会生病或者是死亡,以此来判断水质的情况。
结束语对于使用钢筋混凝土来制作养鱼池,我们不仅要关注混凝土的强度来保证混凝土养鱼池不出现渗水漏水,还要保证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污染物。我们所保证的就是水质是合格的,能够满足鱼生存的条件,这样才去正式的放水养鱼。
【个人原创,头条首发,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即删!】
室内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
水循环排污助推室内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近几年来,采用传统的各种模式养殖南美白对虾,对虾病害日趋严重,以偷死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各种对虾病害暴发和流行已经成为发展对虾养殖业的制约因素。如今,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区,采用室内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模式,取得了不错的养殖效益,该养殖方式不仅最大限度的切断病原,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和质量,而且通过反季节销售,可以在市场上全年销售新鲜对虾,既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又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益。
但是,由于工厂化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密度高,养殖期间大量的粪便、残余饵料、代谢物等沉在池底,这些沉积物如不及时排出池外,不仅水体中的各项理化因子超标,而且水体中容易大量滋生致病微生物,通过培养菌相或藻相形成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养殖的对虾的产量和质量很不稳定。通过传统的人工虹吸方式排污或人工换水也存有诸多弊病,如排污不彻底、水泥池换水多,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养殖对虾产量低,对虾养殖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水循环排污是一种半自动化的养虾水泥池排污方式,不仅节省人工,同时也克服了人工虹吸方式排污或人工换水方式等存在得诸多弊病。下面,笔者就本地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案例,浅谈一下水循环排污助推室内健康高效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1 水循环排污原理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一般采用微管(或纳米管)增氧。在排污前,关掉或部分关掉微管(或纳米管)增氧,开动架设在池口水面四边角的水车,让水车同向运动,利用水循环产生涡流,从而将池底沉积物旋到排污口附近,通过排污口将池底沉积物排出池外。在水泥池中,在池底设计坡比,即池底的四底角及四底边高,而排污口处最低。为了增加沉积物的下滑速度,减少摩擦力,池底要光滑。但坡比太大反而影响其他的生产操作,具体的坡比要根据池口、工作需要等灵活掌握。
环境的变化,形成生态环境不稳定,容易引起南美白对虾的应激与机械损伤,这就要求水流的冲力及坡比产生的下滑力要恰到好处。排污间隔时间及每次排污持续时间要控制好,如果每次排污持续时间偏短或偏长,排污间隔时间偏长或偏短,水环境都可能会出现相对大的变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可能因此而失败。标准的排污,既能保证池底沉积物顺利排出池外,又同时避免整个吸污操作过程对健康对虾产生不利影响。
2 水循环排污设施
排污设施示意图见图 1。
设施俯视图
设施断面图
图 1 室内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循环排污设施示意图
注:1.弧型角;2.坡降方向;3.水车;4.隔离网;5.隔离框;6.池壁;7.池内排污口竖管;8.水平管;9.进排水阀门;10.池外活动竖管;11.微
管设施断面(设施俯视)
2.1 养殖池
养殖车间通常采用塑料大棚或者玻璃钢瓦大棚封顶,养殖池口面积一般为 80~200 m 2 ,水深 1.2~1.5m,池口不宜太大或太小,否则产生涡流排污效果不好,圆形池口最好。池壁与池底:垂直的池壁的四角不宜采用直角,要用水泥将其做成弧形,既防止出现残存污物的死角,同时避免对虾出现可能的机械损伤。池底排污口最好设在中间,池底的四底角及四底边与排污口的坡降为 1%~2%。如果排污口设在养殖池一端的中间,池底的四底角及四底边与排污口的坡降为 2%~3%。池底及池壁要光滑,最好养殖前喷漆,喷漆可以减少致病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喷漆时间为养殖进水前 1 个月进行,一般喷漆 1~2 遍。
2.2 隔离网与隔离框
网目大小以隔离网破损 1 目,最小规格对虾无逃离或无卡住对虾为标准。如果可能的话,养殖期间可以一次或多次更换隔离网,以调整网目大小,增加排污效果,对虾规格小于 7 cm 时,每月更换 1次隔离网;对虾 7~10 cm 时,每半月更换 1 次隔离网;对虾规格大于 10 cm,每月更换 4 次隔离网。将隔离网镶嵌在隔离框内,隔离网为圆形或方形,半径或边长为 10 cm 或 15 cm。将隔离框通过螺丝或其他形式盖在排污口上,要求排污口水平边缘与隔离框卡紧并固定,且接触面平滑,避免出现缝隙而残存沉积物。如果隔离框做成凸形并增加隔离框的半径或边长,排污效果会更好。
在实际生产操作中,使用圆形竹制罩帘作为隔离框,罩帘上口半径为 15 cm,高低为 12 cm,根据需要外套适宜网目的纱网,纱网紧贴罩帘外部并固定在罩帘上,罩帘边口紧贴池底,必要时用纱网等填塞罩帘边口与池底间的间隙,一般使用重物压在罩帘上。在没有适宜排污口的情况下,可以将水泵放在排污位置,水管穿过罩帘与纱网,通过水泵电动排污,多使用 0.75 kW 潜水泵,按照排污技术要点进行排污。
2.3 充气与水循环
池底设置微管(或纳米管)增氧,微管(或纳米管)离池底高度为 1~2 cm。养殖期间最高水位离池口水平面 30 cm,防止对虾跳出养殖池,在养殖池口水面的四边角安放四台水车,水车运转方向相同,一般 100 m 2 池口安装 4 台 1.5 kW 的水车。
2.4 排污管
整个外型近似“L”型,排污管直径 15~20 cm,PVC 管;池内短管为排污进水管,长 3~5 cm,垂直,埋在池底且通过接头接水平管一端;水平管为埋在池底并略向下倾斜的水平排污管,水平倾斜角度为 5°,水平管另一端接池外带三通的进排水阀门;进排水阀门上端开口接 PVC 管但接口为活动接口,该 PVC管与水平面垂直,高度与养殖期间最高水位持平。
3 水循环排污操作方法
3.1 养殖对虾前进行的试验
当初次在一个养殖车间养殖南美白对虾时,不能局限于一些理论数字或者经验,要进行试验,以便能够更好的设计和利用水循环排污设施(方法)。将养殖池进水达到养殖对虾时的水位,并安装水车,在水泥池内全池均匀泼洒粉状配合饲料,待饲料完全沉入池底,开动水车,然后进行观察,在 5~15 min 内,沉底的配合饲料基本都集中到排污附近时,水车安装就达到要求了。
3.2 排污操作
在养殖生产阶段,排污前,关闭微管(或纳米管)增氧,开动水车 5 min 后,排放池塘污水,污水排放结束后,养殖池添加新鲜达标养殖用水至预定水位。
3.3 排污期间的注意事项
3.3.1 污水排放时间控制 换水排污选择在晴天8:00 以后进行,上午光线好的时候排污,光合细菌或藻类等生长旺盛,水质稳定,排放污水不容易出现问题。
对虾生病时或者水质理化因子超标时,全天均可以换水,但最好选择在白天光线强时进行。排放污水的时间要控制在上次投喂饲料 1 h 之后和下次投喂饲料 1 h 之前进行。
避开对虾大量蜕壳的时间排放污水,如夜间及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尽量不排水。
如果不是情况特殊,阴雨天不换污水。水环境出现较大变化时,不宜立即排污水,要在 1 h 后,水环境稳定再排放污水。比如在池塘内使用各种投入品等。
3.3.2 排污水速度控制 开始排污水时,缓缓的打开排水阀门,而后逐渐加大排水速度,一般阀门半开 1 min,再全部打开阀门。
对虾规格小时排污速度慢,对虾规格大时排污速度快,养殖 1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池,可以一直采用半开阀门排放污水;养殖 1 个月后至 2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基本是全部打开阀门排放污水;养殖 2个月后至 3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池,根据养殖水质情况,采用全部打开阀门排放污水,并间断性的使用池外与水平垂直的排污管排水;养殖 3 个月以后的对虾养殖池,使用池外与水平垂直的排污管排水。对虾生病时或者水质理化因子超标时,通过排污水及时调整好对虾的生态环境,但为了避免对虾对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应激,给对虾养殖造成更大的危害,排污水的速度以半开阀门排放污水为佳。
3.3.3 排放污水量控制 对虾养殖时间越久,养殖池的污水排放量越多。养殖 1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池,每次排放污水量为养殖水体的 5%~10%;养殖 1个月后至 2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池,每次排放污水量为养殖水体的 8%~15%;养殖 2 个月后至 3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池,每次排放污水量为养殖水体的 10%~20%;养殖 3 个月以后的对虾养殖池,每次排放污水量为养殖水体的 15%~25%。
结合对虾的养殖密度、养殖规格、水质情况等,灵活掌握每次排水量,如果对虾养殖密度偏高、养殖规格偏大,要酌情增加 5%~10%的换水量。如果换水后,水中的 pH、氨氮、亚硝基氮等其中一个或多个指标依然超标,要结合其他的技术措施,继续增加换水量,直至水质指标恢复正常。
3.3.4 换水次数的控制 根据养殖对虾时间初步确定养殖池换水次数,养殖 1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池,3~5 d 换水 1 次;养殖 1 个月后至 2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2~3 d 换水一次;养殖 2 个月后至 3 个月前的对虾养殖池,1~2 d 换水 1 次;养殖 3 个月以后的对虾养殖池,每天上下午换水 1 次。
结合对虾的养殖密度、养殖规格、水质情况等,灵活掌握每次排水量,如果对虾养殖密度偏高、养殖规格偏大,要酌情增加换水次数 1~2 次;如果换水后,水中的 pH、氨氮、亚硝基氮等其中 1 个或多个指标依然超标,要结合其他的技术措施,增加换水 1~2 次,直至水质指标恢复正常。
3.3.5 充气量的控制 池塘排放污水以后,排污时间一般持续 10 min,如果感觉排污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为了避免养殖对虾缺氧,要打开微管(或纳米管)增氧但气量要小,继续排污,直至直观污水中无明显沉积物为止。排污结束后,恢复微管(或纳米管)增氧,关闭水车。
3.3.6 对排放污水的观察 如果发现排放的沉积物从多逐渐变少,而且排放 10 min 后,直观基本看不到排放水中有沉积物,属于正常情况,这时,发现排放的污水中基本没有沉积物时可以停止排放污水;如果直观发现没有多少沉积物排出,要考虑是否过滤网网目小或者堵塞,必要时,要有专人下池排除故障。或者水车不能正常形成涡流,要及时对涡流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
3.3.7 对排污口对虾的观察 如果发现排污口出水速度很慢,而且越来越慢,似乎有管道被堵塞的感觉,可能是大量死虾堵塞造成的,要加大污水排放速度,如果问题还不能解决,可能有大量的死虾沉积池底,这时必须马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对虾病害继续蔓延。如果有对虾从排污口出来,要停止排污,重新调换过滤网。但对虾规格很小时,有小规格对虾排出,1 L 水看不到 1 只
养殖过程中水塘里如有青苔该怎么治理?
青苔简介:池塘中的“青苔”,又称“青泥苔”,是丝状绿藻的总称,属大型藻类,特别是水绵、刚毛藻、水网藻等。一方面会争夺其他藻类生活空间,并消耗池塘水中的养料,影响浮游生物的繁殖,会使池水变瘦,溶氧偏低,导致对虾缺氧。
一 长青苔原因
① :水质过瘦,透明度大,适宜青苔生长。
②:肥水方法不对,水没肥起来,青苔反而疯长。
③:外源水有青苔。进水处有大型藻类没有进行处理,蓄水池有青苔孢子。
④:消毒未彻底。在清塘的时候消毒药品没有用对,使用方法不当,或者剂量不够。导致青苔孢子得以保存,在合适的外源条件下即开始萌发,继而危害养殖动物。
二 青苔的危害
①:吸收营养物质,水难肥。
②:消耗水中溶氧。导致养殖动物缺氧,吃料缓慢。
③:影响有益藻类的生长繁殖,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
④:青苔死后沉入水底,如果不及时排污会污染地质,且死亡分解后产生毒素,发生中毒。
还会引起水质发臭,氨氮,亚硝酸盐等含量超标。
三 处理办法
处理思路一般可以从其生长特性入手, 主要还是以平衡水中菌相,藻相为重点。处理前请务必对对虾使用抗应激产品如(复合维生素)。以减少对虾应激反应带来的影响。
①:对青苔长得比较多的塘可以先进行人工打捞,再进行用药处理。
②:低水位晒塘,在晴天可排水50cm,露出池壁的青苔,利用紫外线杀一部分。持续2-3天。
③:利用青苔喜阳特点,用腐殖酸钠遮光,使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④:下菌,最好是高浓度的,如芽孢杆菌,乳酸菌。
⑤:最后进行吸底,改底,解毒工作。
上面所述的方法是物理+生物防治。当然还有其他手段:化学方法,即用硫酸铜,生石灰泼洒水体。此种方法见效快,效果也不错。但对养殖动物同样伤害巨大,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般养殖不建议使用。
鱼塘河虾自繁养殖技术?
一、虾塘处理
养殖河虾对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水质的要求,所以我们首先要选择养殖位置,我们要选择的位置要在一些没有任何污染的地方,而且要尽量远离工厂,因为有一些公厂的排污措施非常差,有的直接将污水排入了河流中。一个虾塘大概为3亩宽,深度2米深就可以了,虾塘中的底部基质可以使用沙质、淤泥少的土壤,进水口和排水口要装上2.5厘米规格的密网,这样才能做到河虾不会逃跑。
河虾
二、饲料准备
在往虾塘中投放虾苗之前一个星期我们要使用60-80目筛绢网进行过滤,先放入30厘米,每亩施基肥五十公斤,也可以施加五公斤尿素,这样培养基础饲料是非常棒的,还能节省一部分的成本,尽量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即可。
三、虾苗放养
将准备事项都做完之后即可放养虾苗了,放养最关键的要把控好放养的密度,养殖密度要在建立虾塘的时候就要控制好,根据虾塘的大小来决定密度把控,一般标准的情况来说加入一亩的产量要达到80公斤的话相应的投苗就要投放8万多尾,如果池塘条件有好有坏,如果好的并且有条件的可以给虾塘弄一个增氧机,这对于密度过大能够起到很好的增氧作用。
河虾
四、饲料投喂
河虾的喂食时很简单有很头疼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河虾的食性比较杂,所以相对来说饲料的多元性就要更加注重一些,不能将饲料喂的太过单一,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饲料,保证河虾的营养成分摄入均衡。
五、日常管理
在平时只需要观察水质的干净与卫生即可,其他时候主要是高温季节就要勤加换水,每过半个月就要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保证水源的无菌化,这样不仅改善了水质还能保证底部的基质,还能促进壳的生长。在每年的8-10月份,河虾的存塘量会巨增,因为在这时气候的变化非常大所以很容易导致发生缺氧的情况,所以最好在虾塘中准备一个增氧机。
河虾
以上就是河虾应该怎么养殖了,在养殖的河虾塘中要尽量避免农药的施加,因为河虾对农药是非常敏感的,不是很严重的情况或疾病尽量不要投农药。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亲农网
乡村创卫村周围塘坝污染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几年各级政府在创建卫生文明乡村工作中,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和物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绝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乡村治理所需经费筹措困难,资金来源还是主要靠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项资金的拨付。
既然题主提到了塘坝污染的问题,我就举一个我们村的实例。
我们村是阳泉市人居环境治理的重点村,2016年,国家投资120万元进行污水和雨水排水系统的改造升级治理。这项工程给村容村貌带来了极大的改观,但是确也存在极大的缺陷,排水系统绕过了村里原来收集雨水的池塘,导致近两年来,池塘成了垃圾倾倒地,每到夏季污水横流,蚊蝇肆虐。
所以说,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切记面子工程,谨防国家投入的巨额资金成了个别蛀虫的贪腐圣地。
下面图片是我们村池塘周边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