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苗退壳怎么就死
虾苗退壳怎么就死,为什么龙虾能在臭水沟生存?
为什么小龙虾能够臭水沟生存,反而在这个养殖场里面养殖,死亡率特别地高呢?
首先大家对小龙虾能够在臭水沟生存,有一定的误解在里面。
相信许多人都是因为在臭水沟里面见过小龙虾,就误认为小龙虾,一直呆在这么臭的臭水沟里面去生存。我们在臭水沟里面所见的小龙虾一般的是一只两只三只,极少看到过七八只,甚至10只以上。
那是因为臭水沟里面,所滋生的浮游生物比较多,小龙虾是为了觅食才到臭水沟里面去找食物吃,并不代表着它们是住在臭水沟里面的,大家平时看到在臭水沟里面那些小龙虾,一般都是由于别人在田野里面饲养,下大雨冲走出去极少部分的小龙虾 ,或者是因为别人买回家煮小龙虾来吃,偷偷的跑出了几个,然后跑到家里面附近的臭水沟里面去了,其实臭水沟里面的小龙虾它的数量极少。
但是你也是只能够偶尔在这个臭水沟里面发现有小龙虾,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些不小心,游到这个臭水沟里面去的小龙虾,过了十几天它们就销声匿迹了,再也看不到它们的身影,那是因为它们也无法长期在这个受重度污染的恶劣环境里面去生存,臭水沟里面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还有大量的有毒物质,最终小龙虾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就死在这些臭水沟里面去了,臭水沟那么大,它的数量又那么少,所以你极少会发现一只已经死在臭水沟里面的小龙虾。
就比如我们人类饲养的家畜,在我们人类喂养的时候特别的肥,特别的壮,但是我们把它丢到十分恶劣的生存环境,就比如这个臭水沟,刚开始它还能够在臭水沟里面找到一点生物来吃,后面的一段时间根本都找不到食物来吃,身体越来越差,最后面扛不住了,就饿死在臭水沟里面了。
在我们的日常养殖当中,为什么小龙虾死亡率那么高呢?
小龙虾在养殖的过程中死亡率最大的原因就是,养殖密度太大,超过了整个池塘所能够承受的那个数量。在养殖小龙虾过程中,一旦某一些小龙虾感染了某种严重的疾病,你养殖量过大的话,它的传染性和传播性就十分的快,小龙虾每天的活动空间都十分的大,喜欢从这里跑到那里去的,它们跑的过程中都会接触到其它的小龙虾,或者是拉下排泄物,一下子你整个池塘的小龙虾都感染上的这种死亡率比较大的疾病,你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做出任何措施,小龙虾已经病入膏肓 ,五脏六腑都被细菌感染腐蚀掉了,最终就会看到整个鱼塘里面大片大片的小龙虾死亡。
小龙虾养殖密度过大,一旦这个鱼塘,它的供氧量不足时,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小龙虾缺氧,如果你供氧不及时的加大,你又没有发现这个问题,那小龙虾就会出现大批量的死亡了。
小龙虾是一个比较贪吃的生物,一旦你某段时间投放的粮食不足,这些小龙虾就会为了争夺食物,从而发生争夺食物打起架来,这些小龙虾打起架来很凶的,经常的是用它那一对大剪刀,用户力去撕咬对方,所以小龙虾经常会受伤,受伤了,伤口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消炎,就会引起伤口感染恶化,最终小龙虾就死亡了。
总而言之,在养殖的过程中看到小龙虾有死亡,要捞出来观察小龙虾是什么情况,死亡,分析他的病因,多去别人沟通询问,减少自己的损失。
在臭水沟里面生存的小龙虾,它是活不久的,寿命很短,吃的小龙虾啊,大量死亡的话,一般是由于养殖密度过大,有传染病,水中氧气不足,或者是投放的食物不够吃,等等原因引起的。
大家看过之后觉得写得还可以的话,就顺手点个赞收藏关注转发一下吧。
为什么出现红黑水之后又要换水消毒呢?
稻虾养殖中,将秸秆浸泡腐烂是一种肥水养田养虾的方法,但出现红黑水后很多时候又要换水消毒,很多人感是费力不讨好。这是为什么呢?这里说说我自己的理解,欢迎大家交流探讨。
目前稻虾养殖主要包括2种模式——稻虾共生模式和稻虾连作模式。要根据自己的种植实际情况和需求加以选择。
1、稻虾共生模式
既种植水稻,又养殖虾子,可以采取一年双季放养幼虾模式,一般是4-8月和8月到第二年的4月份进行虾苗投放。
2、稻虾连作模式
9—10月中稻和晚稻收割后,稻田要空闲到第2年的4—6月才开始种稻。利用一年中7-8个月的空闲时间来养殖小龙虾。
不管用哪种模式,一般在都会水稻收割时留20公分左右的稻蔸,同时将稻草整理好并堆放在稻田中的不同地方,然后灌水进田。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主要正面作用如下:
1.利用稻梗的浸水腐烂(过程会产生红黑水)分解转化成有机肥,可以肥沃农田,为来年稻谷丰产储备营养,顺带解决一些稻草问题。
2.利用稻梗腐烂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浮游生物滋养小虫是小龙虾天然饵料。
除了正面作用外,红黑水大量爆发也有它的负面效果:
1. 水体缺氧:有机质快速腐败导致耗氧物质增加,另外植物腐烂还会释放出含硫基和氨基基团的化合物,在水体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导致水体缺氧,种虾出现上草爬坡甚至死亡的现象;
2. 释放有害气体: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在缺氧条件下释放出来,对种虾和虾苗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可导致种虾死亡;
3. 底质恶化:底质腐败、恶化发臭,使小龙虾底板变黑,甚至产生纤毛虫,尤其是在种虾孵化虾苗过程中,种虾体质较弱,环境恶化往往会导致死卵增加,甚至出现种虾死亡。
由上可知:小龙虾养殖,将秸秆浸泡腐烂而出现红黑水后又要换水消毒就是为了能肥水肥田,并在这个前提下将负作用消除而适合当前或后续的养虾,一般我们在浸泡三次之后水体就会不再变得那么黑,这时候就不用再换掉了。
这里针对两种稻虾养殖情况交流下经验:
1.稻虾共生模式:尽量做到稻谷与虾在邻近时间内相继收获,以避开红黑水大爆发对虾的危害。如果避开不了,刚要注意稻梗腐烂程度的控制。具体措施有四。一是控制稻垛数量并高堆;二是控制单次入水量,缓慢多次入水;三是利用改底药剂和稻梗分解剂辅助改良水质,控制红黑水对虾的不良影响;四是密切注意气温的变化,避开或减少红黑水大爆发对虾造成的损失。
2.稻虾连作模式:文上内容主要就是针对这种模式的,主要就是收割稻谷后利用稻梗堆肥,在肥水肥田的前提下将不利小龙虾生长的红黑水处理完善后再进行后续小龙虾养殖。
以上仅个人理解,欢迎大家沟通交流!
有的虾为啥到春天会死?
一、正常死亡
无论是在池塘养殖还是稻虾连作共作精准种养模式中,龙虾经过漫长的越冬,体内脂肪消耗非常大,一些大的体质差,它们的活动能力也减弱,有些大的亲虾个体本身已接近生命的终结,会逐渐死亡,这些都是自然现象,属于正常死亡。采取对策:就在春天到来时,龙虾已经活动了,这时就用地笼进行捕捞,并送上餐桌,由于这个时候的龙虾个体大且市场的数量少,因此价格是一年中最高的,可以及时回收部分资金,例如在2018年春节之后,龙虾开始上市,此时的价格非常高,规格为25只/千克的龙虾,田头的收购价格达到86元/千克。
二、水质恶化造成的死亡
一旦发现有小虾或者中等虾死亡时,这时就要对所有的虾进行观察,如果发现伴随大虾死亡的现象时,这时可能就是田间里的水质发生恶化了,通常先用肉眼观察,然后在用水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在用肉眼观察时,如果发现水稻田的水位较浅,由于水草等经过一个冬天的腐烂,导致水色发黑,这表明稻田里的水体已经没有自我净化能力,水质已经变坏了,采取的对策有:1、及时泼洒生石灰或者磷酸二轻钙来改良水质,2、及时换水或者冲水进入虾沟来缓冲水质的恶化。
三、营养不良、蜕壳不遂造成的死亡
尤其是那些在秋天没有好好喂养的龙虾,他们体内储存的能量不足以维持冬眠所需,导致它们在冬眠后营养不良,体色发黑,蜕壳不遂而死亡,正常生长情况下,苗种期间3-5天蜕壳一次,成虾15-20天蜕壳一次,蜕壳不遂死亡原因与营养素钙缺乏有很大的关系。采取的对策有:1、饲料中添加蜕壳素。2、及时泼洒钙。
四、自相残杀造成的死亡
有些地方环沟中虾苗规格达到4-5厘米时候,亲虾还有没有捕捞,在春季虾的食欲大开时,如果投喂量不足时,这些龙虾就会出现残杀现象,采取的对策就是当环沟内出现虾苗脱离母体后,要及时捕捞亲虾,提高虾苗成活率
怎样清理虾池底部?
现在养殖水产品的农户不少,咱们不说那些海边的渔民,就说说常见的池塘养殖户朋友,如果想要把水产品养好,水质非常关键。经常有水产养殖户朋友问到池塘底部的青苔有哪些危害?该如何清除?下面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
水产养殖:池塘底部的青苔如何清除?
一、池塘底部青苔有哪些危害?
如果池塘水的温度达到了二十度左右就容易让青苔大量滋生,尤其是在春末夏初和秋天的时候,大量繁殖的青苔会需要消耗很多的营养,对肥水有影响作用。这个青苔对水草的生长也容易造成营养,水草本身的作用可以净化水质和增加含氧量,如果水草长不好,水质肯定不好。而且青苔死亡以后会导致水变臭变黑,形成有毒物质,消耗水中的氧气。
水产养殖:池塘底部的青苔如何清除?
二、处理办法
如果还没有把水产品的放下去,青苔就长出来的话,这个时候可以先把池塘里的水排干,然后泼洒一些漂白粉下去,杀灭青苔。过一段时间之后再重新操作一遍进水肥水的工作。如果在养殖过程中慢慢的长出青苔的话,可以使用人工的办法把他们捞出来。要是长得已经非常多的话,那么就只能使用药物的方法来进行杀灭了,再选择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会影响到池塘的水质环境,千万不要影响到水产品的生长。
水产养殖:池塘底部的青苔如何清除?
三、预防
关于青苔除了治理以外,还可以进行预防,一般只要预防工作做得好,青苔就不会疯长。可以将全部的水产捞上来以后,进行清塘工作,将淤泥清理掉,抽干水晒塘都可以很好的杀死青苔。还可以在池塘地下撒上生石灰和水混合,也能杀死青苔。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关于水产养殖池塘底部青苔的处理方法,大家还有哪些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
关于池塘底部青苔处理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6/6 分步阅读
首先,经烈日曝晒呈龟裂状,其至表层淤泥全部由黑色氧化为黄色。般晒池数天至15 天。台湾养殖斑节对虾在冬季收虾后,晒池45 -60 天,使池底出现龟纹状,清除表层淤泥,然后根据虾地底质与污染程度不同,再进行处理。
2/6
然后,在底土污染为3~10厘米厚,排干池水后,利用阳光充分晒干底土,使土壤氧化,再撒人石灰,每亩100~15 千克
3/6
然后,在底土污染10~20厘米以上,按上述(1) 法处理后,再用牛犁或机械翻耕底土,使下层泥士也接受阳光曝晒,这样还原情况更好,然后每亩撒上石灰100~150 千克。清淤是把池底淤积的泥,彻底搬出池外。
4/6
然后,进行人工清淤将淤泥搬出或用推土机推出,无法排千水的,可用泥浆泵抽吸等方式。禁止淤泥推到坝坡上,以防灌水后再被风浪或雨水冲回池中。
5/6
然后,冲洗与浸泡高位精养虾池或者普通虾池能排干水的,收虾之后,可以马上用水枪或小水泵冲洗池底或地膜,冲洗干净后,再让太阳曝晒数天至1个月,再养虾。土池能排干水,排于水后晒数天,以杀死表层的各种病原体及有害生物。然后灌入海水以浸泡池底为度,浸泡数日,排出池水,晒1~2天再灌人海水浸泡冲洗,也可以结合耕耘,如此反复多次,起到池底无黑泥为止。最后池底撒上石灰,杀死病原与调节土壤pH。
6/6
最后,虾池位置较低的土地,无法排干水,但应尽量降低水位,可杀死有害生物及调节土壤pH,要用胜石灰100~150 千克/亩,待10 天以上石灰药效消失之后才能养虾。在土池无法排十水,急于放苗养虾,可用有效氯含量25%以上的漂白粉,按水体的OO克/米施人,结合滚动他底,使池内的有害病原体死亡。
茭白田养龙虾会黑底吗?
茭白田养小龙虾基本不会黑底茭白田养小龙虾属于生态种养,“以茭白种植为主,小龙虾养殖为辅”,因为茭白和水草的净水能力很强,而且放养的小龙虾密度不大,所以小龙虾基本不会黑底。
茭白田放养的小龙虾不多,每亩茭白田投放虾苗60斤左右,小龙虾基本靠吃田里的虫子、浮游动物、水草等天然生物饵料进行生长。如果田里的生物饵料不够小龙虾吃,可以适当投喂一些人工饲料,一般每隔两天在晚上投喂1次,投喂一些廉价的麦麸、米糠、蔬菜、瓜果等,能让小龙虾吃饱就行。
因为很少在茭白田里用饲料喂小龙虾,所以水中几乎没有饵料残渣,水中有机质非常少,基本都能被有益菌分解掉,然后被茭白和水草吸收掉,水体比较清洁,小龙虾基本不会黑底。
但还是要注意日常管理,养殖期间必须要保持水质良好,水质要肥,溶氧要充足,一般5-7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在1/3左右。
在长期高温缺氧的环境下,水草和茭白生长比较缓慢,净水能力降低,水中有益菌因为缺氧会大量减少,分解有机质的能力降低,有害菌逐渐增多,对有机质进行厌氧分解并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水质会逐渐恶化,影响小龙虾的生长。
所以每隔15-20天要对茭白田中的虾沟进行一次改底,清理虾沟中过多的有机质,防止小龙虾黑底、生病。
以上是我个人看法,如有错误或不妥之处,请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出,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