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白斑病怎么防
龙虾白斑病怎么防,感染白斑病的小龙虾有哪些典型症状?
我是湖北仙桃的,养小龙虾3年,找老养殖户专门学了养殖经验,不过该得病还是得,到了5月份头一天看着虾还好好的 到第二天虾就死了一片,第三天死的更多,调水用药都不管用,越看越心急找技术老师给看了看,诊断是白斑综合征,一开始确实看不出什么病症来,过了几天虾壳摸着很软,头盖壳易分开,打开看肝胰腺已经模糊不清了,最后只能把死虾捞出来,还吃料的虾用抗菌药+白便白斑宁+免疫多糖+胆汁酸连用7天,外加消毒改底的产品,到了后期用安进巨能钙+复合免疫多糖外泼,总算是挽救回来些,这个病太吓人,听我的还是提早预防,能省一分是一分,至少能不赔本,我邻居养的小龙虾不知道用的是什么好产品基本没有死虾,赚了不少。
如何有效控制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白斑综合征是小龙虾近年来较易发生的主要病害,此病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危害较大。其发病症状主要是:病虾活力低下,附肢无力,无法支撑身体,应激能力较弱,大多分布于池塘边;病虾体色较健康虾灰暗,部分虾头胸甲处有黄白色斑点;解剖可见胃肠道空,一些病虾有黑鳃症状;部分虾尾部肌肉发红或者呈现白浊样。其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发病最早在4月下旬,首先危害成虾,后期也能感染幼虾。主养塘口的发病率高,发病塘口死亡率可达20%以上。
白斑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养殖环境上,大多数发病塘口存塘虾密度较高;水草少,淤泥多,水质差,且换水困难等。养殖技术上,饲料投喂不足,养殖虾体质弱,抗病能力差;病后乱用药物,不进行科学的疾病防控;发病后未能做到适当的隔离,易加重病害的发展。
预防方法:(1)改善栖息环境,加强水质管理。主要是清除池底过厚淤泥,勤换水,种植水生植物,使养殖水体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不投腐败变质的饲料,解决池水老化等问题。(2)放养健康、优质的种苗。注意苗种来源塘口是否有白斑综合征感染病史,苗种经病毒检测为阴性后方可入塘。(3)控制合理的放苗密度,放养量不宜过多。(4)提早投喂精饲料,提高虾的抗病力。(5)调控好养殖水质,定期泼洒生石灰;在水温25℃以上时,可有选择地使用一些光合细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环境的稳定,此外也可适当投放一些河蚌、螺蛳、花白鲢鱼苗等调节水质。(6)病害易发期间,用0.2%维生素c加1%的大蒜(打成浆)加2%强力病毒康,水溶解后用喷雾器喷在饲料上投喂。
治疗方法:(1)对发病塘口进行必要的隔离(病虾、死虾、用具,水源等),及时清除病死虾,并做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进一步蔓延。(2)对发病塘口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兑水全池泼洒,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3)在饲料中添加新霉素等抗生素制剂治疗继发细菌感染。
对虾白斑病好治吗?
一般病毒性白斑病高发期为放苗30-45天左右,影响3-6公分的对虾的成活率。感染病毒性白斑病的对虾,严重的会出现摄食下降、红体、游塘,一旦出现游塘基本会大量死亡,难以控制。
二、虾白斑病的症状
早期白斑病在头胸甲上可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数量不多,不易观察到,此时对虾胃内还充满食物,头胸甲不易剥离。中晚期白斑病白斑大且连成片,严重的全身甲壳都有白斑,胃内空无食物,肝胰腺发白肿大等现象,头胸甲容易剥离。
白斑分细菌性白斑和病毒性白斑。细菌性白斑可控制;病毒性白斑在发生早期未扩散前(俗称“未开花”)有治疗的价值,一旦扩散基本无法治疗。
三、影响白斑病发生的可能因素
1.苗种因素及体质因素
2.养殖池塘底质情况恶化
3.水质环境恶化
苗种病毒隔离的不彻底或苗种体质弱是白斑病发生的基本因素。在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现,病毒性白斑病经常发生在底质或水质条件恶化的池塘;有时一次不当的换水或加水,抑或改底不及时甚至气候引起的应激都有可能造成白斑的发生。
四、 虾白斑病的预防方案
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1.放苗15天后
内服: 芪黄素+ 金美康+生泰蓝 3-4天/周,2餐/天,连用2周。
提高对虾体质、增强免疫水平,减少感染的几率,从基层上防止病毒的侵袭。
2.白斑病易发、高发季节或放苗25-30天内
外泼 金美康+天清素+生泰蓝连用两次
内服 金美康+芪黄素 3-4天 2次/天
3.放苗20-25天需要进行底质处理,减少病毒白斑病诱发的环境因素
控制和杀灭底部的致病菌;改善底部环境,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对虾的侵害。
外泼: 本草粒粒净+底改
五、虾的白斑病怎么治?
发病后及时将病虾隔离,及时将死亡虾捞出进行深埋处理,控制病害进一步扩散。在这里以南美白对虾白斑病为例,介绍下对虾的治疗方法,以控制病情。
如果确定对虾白斑病尚属初发期,大多数对虾胃内充满食物,即可对症治疗。
治疗白斑病应以内服药为主,结合水体泼洒中草药制剂及水体消毒。消毒前先泼洒中草药制剂,目的是为了减少死亡。
内服药由抗病毒药(大多为中草药制剂)、强抗菌药、保肝护胆药和维生素类药物组成处方。
西药对付病毒病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无能为力,而中药可显神威。抗病毒中草药制剂种类不少,有病毒刹星、对虾抗毒净、对虾解毒散、对虾病毒净;非中草药抗病毒制剂有百毒净(成分利巴韦林);强抗菌药有虾病消、虾病宝、伟达康等;保肝护胆药有肝胃宝、虾肝宝。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维生素C应选用包囊型,非包囊型维C损耗大,疗效不确定。外用水体泼洒中草药制剂可选虾用泼洒剂。水体消毒可用碘制剂、海因类消毒剂。
※注意:在选择中草药制剂治疗白斑病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配伍中必须有一剂中草药有效成份提取剂,否则见效慢,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而在预防用药时,为了节省成本,可以多使用中草药微粉剂。同时,养殖水体消毒和使用生物制剂在对虾养殖生产中也十分重要,另外,预防对虾白斑病一定要注重实效,若大多数南美白对虾已不摄食,则用药意义不大。
龙虾养殖中的黑色五月该如何预防?
每年的春季小龙虾总是以高额的价格走进有钱人的饭桌,而到了5月随着小龙虾长势逐渐饱满并大量走向市场,往往出现一个大的跌幅,此时,小龙虾正式走进平民的视野。但对虾农来说,5月是他们最不想度过的时期,不仅小龙虾价格直线下跌,而且此时的小龙虾极易患上各种疾病,因为对虾农来说这是个“黑色五月”。
5月相征着真正夏季的到来,由早前的气温忽冷忽热逐渐变得稳定,小龙虾的生长也进入了旺盛期,但有些虾农总会遇到小龙虾无力,小龙虾大量死亡,各种菌类感染疾病和软壳症的出现,今天借题主问题,在三个方面做个分析和解决:
其一,夏季初期,气温温和稳定在18到24度左右,此时最适合水中植物的生长,比如青苔,大量的青苔生长极易造成小龙虾受困死亡,而且青苔极易造成水质的PH值增高呈碱性,又会争夺水中的营养使水质变瘦,降低水层的容氧量。随青苔的代谢死亡,更会增加水中氧的消耗,并产生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使小龙虾生长缓慢,造成小龙虾水底缺氧,运动无力,严重的大面积出现死亡。因此,首要就是清除青苔,即采用草木灰、生石灰对青苔集中地清理,也可过滤青苔并更换虾塘水质。
其二,如果早期虾苗密度过大,也很容易造成水质缺氧,并且小龙虾争夺资源也容易造成受伤,感染致病菌。因此,要科学投放虾苗,以我个人了解,每亩虾塘可以投100斤的虾苗。每斤30只,大概有3000只虾苗。
其三,5月夏初,受小龙虾旺盛生长期影响,虾农的投料量明显增加,但如不科学投饲料,很容易造成饲料过多沉降底部,发酵后产生有害细菌真菌滋生,而且5月水中温度极其适合细菌真菌的生长,又是很多小龙虾的蜕壳期,幼虾体质免疫力低下,像烂壳病,水霉病,纤毛虫寄生和肠炎等致死病。因此,必须科学投饵,因影响因素较多,建议您根据自身小龙虾生长和当地气候投饵。
以上三个方面为目前较多的5月养殖问题,建议养殖户不要过度关注市场价格走势,还是要把小龙虾的养殖工作放在首位,因为即便价格走低,一些优质的小龙虾仍然价格处于高位,比如小龙虾之乡的“潜江市龙虾”6至8钱、7至9钱的5月9日仍在25至30元/斤的高位,平民还是消费不起,但需求依旧旺盛。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三农信息,请关注“瞳影简生”!
小龙虾存在病虫害吗?
根据虾农们的实践经验表明,小龙虾养殖是存在病害的,一般是以预防为主,主要常见病有下列几种
1,小龙虾肠炎 :肠道无食,有空泡,充血。 建议预防:改底、三黄+大蒜素+乳酸菌(3-5天一疗程)
2,小龙虾纤毛虫:龙虾头胸甲、尾部出现绿毛、黄毛以及黑色泥垢。 建议预防:改底+调水、纤毛净+脱壳素+补钙
3,小龙虾黑鳃 :打开龙虾头胸甲,出现鳃丝发黑、发黄。 建议预防:改底+调水+碘制剂消毒
4,小龙虾弧菌病 :断须、断爪,末端发黑、发黄,尾扇边缘组织积水,只死大虾, 建议预防:消毒+调水+改底
5,小龙虾白斑综合征 :头观察头胸甲有花斑、虾体大面积死亡。 建议预防:免疫多糖增强免疫力+消毒+调水+改底
注意⚠️近年来,五月成了一个让无数龙虾人惧怕的月份。“五月魔咒”是指进入五月份后,小龙虾开始出现大量死亡,持续时间长,用药效果不明显,甚至很多塘口出现全部死亡的现象。建议以预防为主,改底,壮水草,水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