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塘放多少清虾
蟹塘放多少清虾,经过怎样处理后能养螃蟹?
可以养螃蟹
井水与河水的区别主要分为两类
微生物:井水中无细菌,藻类,虫子,因此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无法产氧,因此井水溶氧都是不达标的
理化指标:一般井水是没有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但重金属离子含量高,特别是二价铁离子与钙,镁等,少量加注,但是影响不大
只要作为补充水源来用,是可以的,我这边很多用井水的,养出的螃蟹都还可以
藕塘改造蟹塘注意什么?
1.底泥较厚:鱼塘由于养殖密度高、投喂量大,排泄物多,经过多年的养殖,池底积累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淤泥比一般蟹塘要深、要厚,特别是多年未清塘的老塘口,底泥更多。一旦进入高温,底质恶化严重(毒素、耗氧、泛酸、发热等),影响河蟹正常蜕壳生长。尤其是套样青虾及小龙虾的池子,若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偷死现象。同时长时间伏于深厚底泥中的河蟹,更易产生黑底板、锈底板,过量的有机质也更易滋生纤毛虫。
2.水体有机杂质多:鱼塘有机物较多,水质较肥,改造成蟹塘后水质更容易变浓、变浑,透明度较低,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导致前期水草长不起来,中后期伊乐藻漂浮、腐烂。
3.注意池梗渗水:鱼塘改为蟹塘后很容易出现渗水现象,无论是内渗还是外渗,都会影响水体平衡。渗水严重的塘口,螃蟹容易通过“水路”外逃,特别是河蟹成熟阶段,河蟹活动量及范围大,因此要加强巡塘管理,及时发现漏洞堵住,减少损失。
4.注意敌害生物:老鱼塘里经常出现的水老鼠、螯虾等对鱼影响不大,但对前期的螃蟹来说危害很大,一只水老鼠一天能至少吃掉8只幼蟹,因此前期一定要做好清塘除杂工作,尤其是养殖多年的老塘口,确保养蟹环境安全。
清水养蟹靠谱吗?
所谓“清水养蟹”指的是在清澈干净,透明度高的水中养殖螃蟹,而养殖的池水一般用水的肥瘦来界分,用数据说明分为瘦水,中肥,高肥,瘦水指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中肥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而高肥透明度在15厘米以下。
那么螃蟹更适合在什么样的水中养殖?很多人的理解是水越清越瘦越好,一旦水质肥了,通俗的讲就是,一旦水变得混浊一点,就迫不及待的换水,其实这是错误的。
养殖池或许塘或者水库中的氧气,除了人工设备的干预(开启增氧机),主要来源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池塘多以轮叶黑藻居多,而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相对于绿色的水生植物要弱很多,另一个途径就是池塘的浮游水生植物,清水(瘦水)是根本不具备有浮游水生植物的,相反,中肥水和高肥水水上浮游植物会特别多,光合作用下产生的氧气也多,并且在汽高温时,能使水的溶氧量达到饱和状态,为螃蟹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生存环境。
如果是刚刚养殖,水质太清,建议先不要投苗,先对池塘进行施肥,在投苗前15天,按每亩150公斤到250公斤施放发酵过的粪便肥料。
轮叶黑藻黑根怎么办?
1、在塘口早期发现少量水草烂根之后,要尽快把烂掉的部分拉除剪掉,然后对所有水草施用化水2000倍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水溶药后,用农药喷雾器喷头半潜水进行消毒作业,也可以把杀菌剂化水后,施放到水里所栽种的草丛头茎区域。
2、若发现水白浑、草头红、挂脏并伴有黄根等现象,不分时间,用边进边出法迅速把塘口水连续抽换1周(每天3~6小时,看塘口大小)。如果发现螺蛳上草头、水线,河蟹异常,应是水草底层烂根,可用过碳酸钠护底,连续二次以上,用药在晚上7~8点后,塘口开始高耗氧时间点。等水下溶解氧环境改良,长出新根之后,再加入以黄腐酸钾肥,草木灰(碳酸钾),铁肥(三氧化二铁复合粉)配合的基础营养液进行根部插管法施肥。
3、草头发红、挂脏且水浊,排除了鲢鱼、杂鱼、泥鳅、龙虾、青虾等水生动物过多造成的饲料不足问题后,先用阿维菌素类杀虫药混虫安灭虫外,可以用一次过硫卫克或季磷盐类药品进行全塘口净水杀毒。
4、若蟹塘中螺蛳不足250斤/亩,应在6月份为板田补螺150~200斤/亩的螺蛳。
螃蟹塘杀虫阴天有什么反应?
连续阴雨天光照不足,水中藻类及水草光合作用弱,导致水体溶氧不足,尤其是伊乐藻过旺及水色过浓的塘口。
(阴雨天并不是没有光照,而是光照较弱,水草及藻类仍然有一定光合作用。
阴雨天池塘生物及化学耗氧量增加,而水体总产氧不足,尤其是底质恶化的塘口,产生“氧债”,易导致河蟹及青虾青虾缺氧,出现上岸、浮头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