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鲢鱼养殖
哪里有鲢鱼养殖,一亩出5千斤白鲢养殖技术?
常见的养殖技术,因为大部分精养塘都是以草鱼为主;这个模式下注意放养花白鲢的数量不要贪多,花鲢180尾,白鲢50尾就够了;这样草鱼即使不赚钱,花鲢的规格和产量都能起来,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通过多年试验探索,发现一亩水面无论如何加大菌藻肥来培育花白鲢需要的浮游生物,都只能让花白鲢产量维持在600-800斤左右的载鱼量,再增加投入只能增加成本不能增加产量。这个时候,我们又考虑增加外源性人工饵料: 可以供大家选择的有菜饼、米糠、豆渣、饲料粉料、生物发酵粉料、膨化微囊颗粒等。
这些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对比试验,总结了使用增加人工饵料能够在花白鲢摄食浮游生物产量最大化的基础上增加400-500斤单产,从而达到亩产花白鲢1000-1200斤的好成绩,利用目前的产品、技术如果还要增加产量,是特别困难的了,这个技术是生产成本最低
鲢鱼的养殖优缺点?
又叫胖头鱼。它们的身上是有着许多的花纹的,头部比其他的鱼类也要显得大一些,所以我们称之为胖头鱼。这种鱼是非常适合我们来进行人工繁殖的,它也是人工繁殖当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品种。
但是它有个缺点,就是耐低氧的能力相对于其他的鱼来说是比较差的,所以我们在养殖过程当中就会很容易造成缺氧这一现象,从而导致花鲢鱼的死亡。
我有个40亩的水塘但水深只有一米可以养殖草鱼?
可以的!
鱼池条件: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_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为何还有不少养殖户养殖?
这几天的天气非常热,也可能是因为前天突然升温的缘故,在我们这附近几个村子,几天前就出现了大面积鱼塘死鱼的现象,走在马路上,远远就能看到鱼塘上面有白花花的一层死鱼,看着实在是可惜。村里不少养鱼的农民说,这可能是因为气温突然上升了,水中缺氧导致的。笔者村里的几口鱼塘,也死了不少鱼。笔者也去看热闹了,发现死的都是大鱼,像草鱼、鲢鱼这些死得多,并且都是个头很大的死掉了。当时笔者就有一个疑惑,鲢鱼的价格虽然便宜,但是购买的人很少了,为何很多的养殖户还要坚持养殖鲢鱼呢?
笔者还特意向村里养鱼的老师傅请教了一下这个问题,他说之所以要在鱼塘里面混养一些鲢鱼,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个是可以合理利用鱼塘的空间,在农村鱼塘里所养的鱼一般是以四大家鱼为主,当然了也还有其他的鱼类,但是不同的鱼类活动的空间是不同的,像鲤鱼喜欢在水底层活动,而草鱼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活动,而鲢鱼则主要是在水体的上层活动,所以放养一些鲢鱼,这样就是为了了合理的利用水体空间。
第二是为了防止蓝藻爆发。这也是多数人要特意在水塘里面放养鲢鱼的主要原因,蓝藻这种生物如果在水中过多,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水中氧气的不足。而白鲢鱼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主食,它会把水体中的蓝藻大量清除掉,从而保存水中有足够的氧气,为其他鱼类的生存提供条件。
第三点,养殖鲢鱼还能增加收入。鲢鱼的价格虽然便宜,购买的人不多,但是依然还是有人购买的,尤其是一些饭店、餐馆里面就是鲢鱼的主要消费场所。这种鱼如果会烹饪,制作出来的美食还是不错的。另外鲢鱼还可以加工成为多种美食,比如鱼头可以做成剁椒鱼头,鱼肉可以做成鱼丸等等。把它放在鱼塘里面混养,只好合理控制好了比例,那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关键是混养还能增加经济收入。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很多的养殖户都会在鱼塘里面搭配着养殖一些鲢鱼。
笔者虽然不太爱吃鲢鱼,但是感觉并不是鲢鱼不好吃了,而是现在养殖的鲢鱼因为养殖方法不同了,味道有差别了。像一些水库里面的野生大鲢鱼,还是非常美味好吃的。各位网友朋友们,对此大家怎么看,你们喜欢吃鲢鱼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养白鲢是水深还是浅好?
水深池塘深度至少要2m左右。养殖鲢鱼的池塘一定要在底部铺上200-300kg腐熟牲畜粪尿肥或者其它有机肥,水质透明度必须在40-60cm左右,这样可以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生长,为鲢鱼提供食物。
2、养殖鲢鱼时要注意。如果以养殖白鲢为主,一亩产量大概在300-400公斤,如果进行搭配混养,一亩产量大概是80-100公斤左右。
3、在鲢鱼还是鱼苗阶段时,主要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食。等它长到1.5cm以上时就可以吃浮游植物,偶尔也可以吃一些豆浆、豆渣粉和米糠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