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如何养殖.
鲫鱼如何养殖.,鲫鱼水花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鲫鱼有喜集群、潜入淤泥和逆水跳跃逃逸的习性。主养鲫鱼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2亩左右为宜,不应超过4亩;要求池塘底质较硬,一般淤泥厚度在10厘米以内,超过10厘米时必须清淤,以利于对鲫鱼的捕捞(捉);池埂坚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要安装牢固可靠的拦鱼栅,拦鱼栅应高于池塘最高水位50厘米。
二、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鲫鱼品种较多,难免出现良莠不齐。实践证明,异育银鲫和高背体形异育银鲫(简称高背鲫)适合主养,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分别快2倍和3倍。异育银鲫和高背鲫鱼相似,异育银鲫与普通鲫鱼的区别为:异育银鲫侧线鳞为31-32片、普通鲫为28-29片;异育银鲫与高背鲫的侧线鳞数目相同,但高背鲫头短、背高体厚、腹部呈圆形。
三、放养密度
从养殖经济效益看,放养数量超过2000尾/亩,虽然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养成商品鱼个体小,销售价格低,效益不理想;放养量少于1000尾/亩,尽管商品鱼个体较大,但总产量不高,销售收入少。每亩放养体重30克的鱼种1400尾或50克的鱼种1200尾,搭配适量的鲢、鳙和夏花草鱼,搭配鱼总数不超过600尾,可净产鲫鱼500公斤以上,其它鱼200公斤左右,效果理想。
四、水质管理
鲫鱼体内的钙、磷含量为其它鱼类的2倍多,因而要求水中有丰富的钙、磷以满足鲫鱼生理需要。要求20天左右施1次生石灰溶液,每亩每次用量为60公斤;每15天施1次过磷酸钙,每亩每次用量15-20公斤。施生石灰3-5天后方可施过磷酸钙,防止水体碱性过大降低磷肥效果。
鲫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氧气充足食物充足,养出来的鱼都很可以
现在养什么品种的鲫鱼好卖?
近两年,鲫鱼价格高涨,高产意味着高效益,要想养得好,良种不可少,本文总结了鲫鱼主要养殖新品种,供养殖者参考。
一、 异育银鲫
异育银鲫是用方正银鲫作母本、兴国红鲤作父本,人工杂交而成的异精雌核发育子代。异育银鲫与亲本相比具有杂交优势,制种简便而子代不发生分离。食性杂,生命力强,生长快,肉质细嫩且营养丰富,其生长速度比鲫快1――2倍,比其母本方正银鲫快34.7%。当年繁殖的苗种养到年底,一般可长到0.25千克以上。这是目前养殖最广泛的鲫鱼品种。
space
二、彭泽鲫
彭泽鲫是我国第一个直接从野生鲫鱼中人工选育出的养殖新品种。彭泽鲫原产于江西省彭泽县丁家湖、芳湖和太泊湖等自然水域。彭泽鲫经过十几年人工定向选育后,遗传性状稳定,具有繁殖技术和苗种培育方法简易、生长快、个体大、营养价值高和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经选育后的F6,比选育前生长速度快56%,1龄鱼平均体重可达200克左右。
三、湘云鲫
湘云鲫是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技术培育成功的一种三倍体鲫鱼,它的父本是鲫、鲤杂交四倍体鱼,母体为日本白鲫。湘云鲫体型美观,具有自身不育、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抗病能力强、耐低氧低温和易起捕等优良性状,且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肋间细刺少。含肉率高出普通鲫鱼10%――15%,生长比普通鲫鱼快3――4倍。
space
四、异育银鲫“中科3号”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通过异育银鲫和高体型异育银鲫两个品系间的有性交配、从中筛选出生长快、体型好的优良个体用作亲本,再用兴国红鲤精子刺激进行雌核生殖经6代以上的异精雌核生殖方式扩群,获得的一个异育银鲫的新品种(A+)。鉴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已推出异育银鲫和高体型异育银鲫两个品种,该新品种为第3个,因此命名为异育银鲫“中科3号”。
异育银鲫“中科3号”具有如下优点:①生长速度快,比高背鲫生长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②遗传性状稳定;③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④寄生于肝脏的碘泡虫病发病率低。异育银鲫“中科3号”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内养殖。一经推广就深受渔民喜爱。
异育银鲫“中科3号”在苗种生产和示范推广养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湖北、江苏、广东、广西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进行了推广养殖,并对多个地区的渔技人员和养殖户进行了养殖培训。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多个综合试验站推广了该新品种,各综合试验站统计数据表明,异育银鲫“中科3号”相对于高背鲫等银鲫养殖品种表现有明显的生长优势。银川综合试验站主养2公顷,平均规格40克;套养66.7公顷,平均规格60克,比本地鲫鱼平均增重33%。扬州综合试验站试养结果表明,与普通异育银鲫相比,生长速度提高15%――25%,饲料系数降低0.1――0.2,养殖亩获利能力增加200――300元。石首综合试验站在纯自然套养情况下,比普通鲫鱼生长快近50%,成活率高8%。武汉综合试验站统计结果表明,在洪湖养殖示范片共收获异育银鲫“中科3号”486吨,单产972千克/亩。
五、芙蓉鲤鲫
杂交鲫鱼新品种――芙蓉鲤鲫于2009年在第四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品种审定(品种登记号GS-02-001-2009)。芙蓉鲤鲫是运用近缘杂交、远缘杂交和系统选育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经20年研究培育的新型杂交鲫鱼。在8%――10%选择压力下,以形态和生长为主要指标,进行群体繁育混合选择,以连续选育3代的散鳞镜鲤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进行鲤鱼品种间杂交,获得杂交子代芙蓉鲤;再以芙蓉鲤为母本,以同等选择压力下选育6代的红鲫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体型偏似鲫鱼的杂交种芙蓉鲤鲫。
芙蓉鲤鲫具有体型像鲫鱼、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性腺败育等优良特性。其质量性状稳定,没有明显分离,其体色灰黄,体型侧扁,背部较普通鲫鱼高且厚,全鳞且鳞片紧密。芙蓉鲤鲫的形态学特征尤其是与体型相关的性状偏向父本红鲫。
芙蓉鲤鲫生长快、肉质好。芙蓉鲤鲫当年鱼的生长速度比父本红鲫要快102.4%,为母本芙蓉鲤的83.2%;2龄鱼生长速度比红鲫快7.8倍,为芙蓉鲤的86.2%。芙蓉鲤鲫1龄和2龄鱼的空壳率平均86.8%,明显高于普通鲤鲫鱼(70%――80%),芙蓉鲤鲫肌肉蛋白质含量高(18.22%),脂肪含量低(3.68%),18种氨基酸和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双亲,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略高于双亲平均水平。
芙蓉鲤鲫两性败育,没有发现其自交繁殖后代。解剖观察,芙蓉鲤鲫性腺发育异常的个体占83.63%,性腺外观基本正常的个体占16.36%。组织学观察,芙蓉鲤鲫性腺可分3类:两性嵌合体占21.13%,其中以精巢为主的16.90%,以卵巢为主的4.23%;雌性个体占40.84%,在生殖季节卵巢可发育到第IV时相,但未见其细胞核发生偏移;雄性个体占38.03%,在生殖季节只能发育到精子细胞阶段,不能产生成熟的精子。对发育较好的芙蓉鲤鲫进行人工催情,有发情追逐行为,但雄鱼不能产生精液,极少数雌鱼可产卵,但卵粒大小不匀,不饱满,缺乏弹性和光泽,即使与其他鲤、鲫鱼交配也不能受精。
芙蓉鲤鲫制种规范,适合规模化生产应用。该品种制种繁殖技术与普通鲤鲫鱼相似,可以实行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亦可人工采卵授精后上巢孵化或脱黏流水孵化。芙蓉鲤鲫适宜在全国范围人工可控的淡水水域,进行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稻(莲)田养殖。芙蓉鲤鲫1993年开始生产养殖,1997年以来先后在湖南、湖北、广东、江苏、山东、重庆等13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过试养,累计养殖面积达1万公顷,新增产量过10万吨,受到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广泛好评,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space
六、长丰鲫
长丰鲫以异育银鲫D系为母本,自2008年起以鲤鲫移核鱼(兴国红鲤系)为父本进行异精雌核生殖。以生长性能和倍性为主要选育指标,兼顾体型性状,经过连续6代雌核发育生殖发育获得的遗传稳定的四倍体群体。长丰鲫主要特征:①长丰鲫染色体观察众数为208条,含有3套鲫染色体和1套鲤染色体。②长丰鲫外观与普通银鲫一致,可数和可量性状与普通异育银鲫无明显区别。③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一龄长丰鲫平均体重增长比异育银鲫D系快25.06%――42.02%,二龄快16.77%――32.1%。④肉质细,单位面积内肌纤维数较彭泽鲫和普通银鲫多23%和37%。⑤有益脂肪酸含量高,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比异育银鲫D系提高
115.16%,DHA含量较异育银鲫D系提高255.17%。⑥鳞片紧密,不易脱落。⑦遗传性状稳定,长丰鲫采用异精雌核发育,子代性状不分离。
南方鲫鱼养殖方法?
1、养殖准备
选择合适的养殖池塘,最好在背风向阳、排水方便的地带,将池塘水排空,利用太阳暴晒几天后,用生石灰消毒后放水。选择要养殖的品种,鲫鱼经过多年的人工养殖和选育,产生了许多新品种,建议选择高背鲫,这个品种是其他品种生长速度的2-3倍。选择养殖的优质饲料,要求蛋白的含量要达30%以上。
鲫鱼的养殖方法
2、放苗
放苗时水温要稳定在10度以上,水温过低会影响幼苗的成活率,为了便于养殖和出售,放苗是要一次放足,不要分几批放苗,这样养殖不便,放苗前对种苗进行一次消毒处理,减少常见的病害发生几率,一般每亩放苗2000尾左右,过密不利于生长,还可搭配其他鱼类一起养殖,养殖效果比较明显。
鲫鱼的养殖方法
3、水质管理
鲫鱼富含钙磷元素,这两种物质是其他鱼类的2-3倍,因此在养殖要确保水体的钙磷含量,以满足它的生长需求,在半月左右施加一次石灰溶液和磷酸钙。其他的微量元素也不可缺,所以要根据水质的变化施加有机肥,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在池塘中培育浮萍或小球藻。在高温时要注意水质的变化,一旦水质过差要及时换水。
鲫鱼的养殖方法
4、投喂管理
鲫鱼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选择要符合鲫鱼的喜好,投喂时要少量多次投饲,每天投饲6-8次,每次投饲不宜过多。春季温度较低,鲫鱼摄食量下降,可以减少投饲次数,而夏季高温,鲫鱼摄食量增加,正是快速生长的时期,要加大投饲量和次数。
中科5号鲫鱼养殖成鱼技术?
中科3号”异育银鲫是异育银鲫第三代新产品, “中科 3 号”异育银鲫具有遗传性状稳定,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发病率低等特点。相比“中科 3 号”异育银鲫, “中科 5 号”异育银鲫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较强、养殖成本低、养殖效益高等优势。从2019 年 4 月-2019 年 12 月,光泽县安财生态农林场在县水技站的指导帮助下,在 1 口 10 亩的池塘开展“中科5号”异育银鲫主养试验,取得了亩产 900kg,亩产值1.44 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中科“五号”异育银鲫主养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选择池塘水源为山涧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池塘面积 10 亩,水深平均 2.2m,池底平坦,配备颗粒氧和微孔增氧机、增氧机及投饵机等渔业机械设备,有完善的进、出排水系统。
二、放养前准备
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干塘曝晒,清除塘边杂草杂物,清整池底,留淤 15cm 左右,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每亩 100-150kg 生石灰块化浆趁热全池泼洒,曝晒5-7天。再在池底均匀施撒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100kg/亩,加水60-8cm进行培水,5-6天池水淡黄绿色,有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鱼种。
三、鱼种放养
2019 年 4 月 28 日,从顺昌县顺兴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购买规格为5.5g/尾的“中科5号”异育银鲫31000尾,鱼种规格齐整,体质健壮,无伤病。同期套养规格为100g/尾的青鱼 100 尾和规格为40-50g/尾的花白鲢 840 尾,以调节水质。鱼种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消毒。
四、饲养管理
1. 饲料投喂:根据生长规格及气候变化、水温高低决定投喂量。前期饲料选用健马牌AO(浮性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 1%-2%。中后期饲料选用健马牌罗非鱼配合饲料(浮性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一般每天投喂3 次(7:00-8:00、11:30-12:30、5:30-6:30),夏季投喂时间调整为(6:00-7:00、10:30-11:30、4:30-5:30),投喂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投喂坚持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吃食和活动情况)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