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产纤毛虫如何处理

纤毛虫如何处理

时间2022-12-24 00:26:03发布三农趣生活分类水产浏览54
主要会危害大黄鱼的头、鳃、口腔等部位。大黄鱼感染小瓜虫的症状和危害大黄鱼一般是在海水里用网箱养殖,大黄鱼预防小瓜虫的措施小瓜虫是海水里的寄生虫,最主要的原因是高密度网箱养殖造成水体交换困难,最直接的预防措施就是改善网箱的养殖环境,可以在饵料...

纤毛虫如何处理,大黄鱼的劲敌小瓜虫?

大黄鱼全身金黄,这个名字就由此而来,它的营养价值极高,很受人们的欢迎,野生的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在我国近海地区有很多养殖户开始人工养殖大黄鱼。养殖过程中,大黄鱼很容易发生小瓜虫病害,给养殖带来比较大的损失,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病害的发生。

什么是小瓜虫

小瓜虫一般是在越冬期间发生,低温和缺少光照的条件下就会爆发,特别是刚从室内的培育池转到外面的池塘进行养殖,就很容易感染这种病害。它也是属于寄生虫中的一种,主要会危害大黄鱼的头、鳃、口腔等部位。大黄鱼的耐寒能力不强,很容易被它感染,虫卵是圆形的,感染时会寄生在鱼的体表及鳃部,呈现白色的颗粒,所以也叫做白点病。成虫的体内有一个蹄形的内核,体表外面还长着纤毛,和纤毛虫有点相似。

大黄鱼感染小瓜虫的症状和危害

大黄鱼一般是在海水里用网箱养殖,流动的水体也加大了感染小瓜虫的机率。在初期感染时,肉眼很难看到体表的虫卵,大黄鱼也不会表现出不适的反应。如果继续发展,到了中后期感染严重时,抓起大黄鱼就可以看到体表及鳃部布满了白色的小点,长大的虫体也会钻入到皮肤里面的组织,引起感染部位的溃烂。

鱼的鳃部被小瓜虫寄生,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液,鳃丝也会变为暗红色,附着海水里的脏污,导致大黄鱼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也会下降,常常会浮出水面。若是发病后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以达到70%以上。

大黄鱼预防小瓜虫的措施小瓜虫是海水里的寄生虫,特别是在网箱养殖的水域会流行,最主要的原因是高密度网箱养殖造成水体交换困难,流能不畅,水里的有机物增多,就会爆发小瓜虫。它的传染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协助,虫卵和幼体就可以直接传播。最直接的预防措施就是改善网箱的养殖环境,定期清理网箱的污垢,不要造成网箱的网孔堵塞,影响网箱内的水体交换。在投放大黄鱼鱼苗时,要控制好养殖密度,小瓜虫的爆发与养殖密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按一亩的面积来算,养殖600条就比较适宜。合适的养殖密度便于后期的管理,水体环境的压力也没那么大,可以有效减少小瓜虫发生的机率。

养殖大黄鱼时,除了投喂商品饲料外,还要补充一些动物性的饵料,比如蚯蚓、黄粉虫、鱼肉等,增加大黄鱼的蛋白质补充,转化成更多的能量,应对温度比较低的气候,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预防小瓜虫的危害。

在平时配制饵料时,可以在饵料中渗入专门针对防治寄生虫感染的药物,前提是正规,安全无毒的药物,这样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预防寄生虫感染也有一定的效果。

大黄鱼感染小瓜虫后的防治方法

生态的防治方法

采取生态防治,安全无污染,也不会引起大黄鱼的过激反应。如果是在封闭的池塘养殖,在小瓜虫发病的初期,可以将池塘里的水全部换掉,用两周的时间完成,每天的换水量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在换水的时候,要选择没有污染的水源,采取静放过滤的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和小杂鱼去除。在开放式的海水网箱养殖时,可以将发生小瓜病的网箱进行拆分,清除里面的沉积物,进行消毒以后,再到其它没有污染的水体组装网箱暂养,可以缓解小瓜虫病害进一步发展。在规划网箱养殖时,网箱的密度要适宜,不能过密,只要保证鱼苗不能逃脱就可以。网箱的排列要科学规划,保证海水流动畅通。小瓜虫对高 温很敏感,当水温超过30度时,成虫也就会停止发育,温度再升高一些,就可以达到控制小瓜虫的目的。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采取高温或是用紫外线进行照射消毒的方式,来杀灭小瓜虫。

药物防治方法

在发病严重的季节,可以用福尔马林或适量的硫酸铜浸泡喂养工具及网箱,可以杀灭隐形的虫卵及幼虫,阻断小瓜虫传播的途径。到了晚上网箱的四周可以用挂瓶装药物来杀虫,避免虫体进入网箱。在小瓜虫爆发的时候,每立方米可以用亚甲蓝化水2~3克,进行泼洒,也可以用同样用量的大蒜素代替。小结

养殖大黄鱼,发生小瓜虫的机率达到了80%以上,是很顽固的一种寄生虫,它的传播速度快,不管是网箱养殖还是池塘养殖,感染后期很难彻底清除。这么高的发病率,平时就要注意预防,避免发生虫害。在小瓜虫爆发期间,尽量使用生态的防治方法,这样对鱼的刺激也小一些,不得已要用药物,要做好解毒措施,保持水体生态平衡。

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作用?

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

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

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毛虫、纤毛虫和吸管虫。

活性污泥成熟时固着型的纤毛虫、种虫占优势;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

桂花鱼繁殖技术?

1、亲鱼选择

选择无病无伤的健壮个体做亲鱼,雄鱼选择2~3龄的亲鱼,规格0.8~1.1公斤,雌鱼选择2~3龄,规格在1~1.8公斤,雌雄比1:1.2~1.5。

判断雄鱼是否成熟,主要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很快散开,这样可以证明性腺成熟良好,捕捉亲鱼的时候不能捏压亲鱼腹部,会影响到亲鱼发情产卵。

2、催产

桂花鱼的人工催产季节一般是4~9月,注射药物用DOM和LRH-A2混合使用,用量为DOM 5IU/kg, LRH-A24~6微克/kg。雄鱼注射的是雌鱼的一半,在鱼的鳍部一次性注射,在水温24~28℃时,雌鱼约24小时开始产卵。

经注射催情剂后,亲鱼受激素的作用产生生理反应,出现雄鱼追逐雌鱼的兴奋现象,发情时亲鱼上浮水面逆水流沿环道外壁游动,雌鱼在前雄鱼在后,这样可持续产卵3-6小时。

3、孵化

桂花鱼鱼卵的收集是利用水流旋转到催产池中心漩涡,鱼卵从漩涡进入环道鸭嘴池,全部鱼卵收到一个环道池,等到产完卵后5~6小时,然后把卵平均分到四个池,每池约15kg鱼卵,每千克卵约15~20万粒。

桂花鱼受精卵为沉水性卵,卵粒小,所以要加大孵化池中的水流速度。防止受因精卵的下沉集聚而造成鱼卵缺氧坏死或水霉爆发,鱼卵孵化出膜的时间与水温密切相关,在环道池流水孵化中,水温23~28℃时约需要48个小时左右,为了防止水霉等真菌污染,使用5~9mg/L的高锰酸钾浸泡1~2min,孵化的水质要求清新无泥沙,含氧量充足,水流速约为1~2m/s。

4、清除污物

桂花鱼生长环境的水质要清新,桂花鱼出膜后,要使用筛网滤除卵膜及死卵等污物。

5、苗种管理

桂花鱼水花在鸭嘴环道池或圆池进行下一步的培育。刚出膜的鱼苗只能上下游动,不能平行游动,出膜2~3天后就可开口摄食,要准备刚出膜的活鱼为饵料鱼,以泰鲮,麦鲮为开口饵料鱼较好。

桂花鱼苗原池培育4~5天就要处理育苗池的污水和鱼的粪便,每天早晨换水一次,并加以消毒,以二溴海因、粗盐为消毒药物,如果培育池密度过大,那就需要再次分池培育。

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AAO工艺?

如果SV30>90%,SVI>200ml/g,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说明发生了污泥膨胀。投加液氯、次氯酸钠、提高PH值等化学法杀丝状菌;投加颗粒炭、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DO;间隙进水,加大排泥。出水TP陡增和污泥膨胀有关,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TP应该会回复到运行稳定时的水平。氨氮30,TP是7,TN:TP应该差不多是5:1,再测一下进水COD的浓度,如果不是很失衡,也不需要添加碳源,10:5:1只是一个最佳的营养配置,实际运行中很难完全达到的污泥出现絮体结构松散,絮粒变小,观察到大量的游动型纤毛虫类(豆形虫属、肾形虫属、草履虫属、波多虫属、滴虫属等)生物、肉足类生物(变形虫属和简便虫属等)急剧增加的生物相,出现这种生物相时,污泥沉降性差,影响泥水分离。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污泥负荷过低,菌胶团细菌体外的多糖类基质会被细菌作为营养物用于维持生命需要,从而使絮体结构松散,絮粒变小。若同时观察到大量的游离细菌的生物相时,则是由污泥负荷过高引起的,这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丰富,促使游离细菌生长很好,絮凝的菌胶团细菌趋于解絮成单个游离菌,以增大同周围环境的比表面,同样使污泥结构松散,絮粒变小。此外,由于污泥絮粒的解絮或变小容易被微型生物吞噬,使得微型生物因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对由于污泥负荷过低,应采取减少污泥回流量、投加营养物质、缩短泥龄等方法提高污泥负荷运行;对由于污泥负荷过高,则应采取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等措施降低污泥负荷运行。

螃蟹身上出现纤毛虫该怎么处理?

鱼虾蟹,就这三种,如果想要螃蟹长得好,可以在池塘里样些小虾,给螃蟹吃的。这样应该能让螃蟹健康的成长吧

如何
藏獒怎么喂养小龙虾如何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