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如何繁殖(钓黄骨鱼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吗)
黄颡鱼如何繁殖,嘎牙子怎么养?
塘口条件。凡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土池、水泥池均可,面积2-15亩,水深1.5-2m为宜。
苗种放养。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放养,放养前池塘应清淤消毒,消毒后3天,加注水0.8-1m,然后施入有机肥。毒性完全消失后,亩放养10g左右的冬片鱼种8000-10000尾,另搭配15-20cm的花白鲢鱼种150尾调节水质。当年繁育的2—3cm的苗种亩投放10000-15000尾,另在黄颡鱼长到约7cm时搭养5-10cm的花白鲢鱼种200尾。当年鱼种也可养成100-150g的商品鱼。
苗种放养。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放养,放养前池塘应清淤消毒,消毒后3天,加注水0.8-1m,然后施入有机肥。毒性完全消失后,亩放养10g左右的冬片鱼种8000-10000尾,另搭配15-20cm的花白鲢鱼种150尾调节水质。当年繁育的2—3cm的苗种亩投放10000-15000尾,另在黄颡鱼长到约7cm时搭养5-10cm的花白鲢鱼种200尾。当年鱼种也可养成100-150g的商品鱼。
日常管理。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7-9月份10天左右换加水10-5cm,保持透明度35cm左右。日常管理还应加强防病,定期(一般一个月)对池水进行消毒。正常养殖情况下,池塘每亩可产100g左右的商品鱼200-300kg。黄颡鱼池塘主养应特别注意的是,最好投放人工繁育的苗种,如投放天然苗,生长速度慢,规格不整齐,成活率低。
钓黄骨鱼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黄骨鱼分布广泛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是钓鱼人最爱钓的鱼种之一;而且黄骨鱼食性凶猛,吃口稳且快,不像别的鱼,会试饵,挑饵,黄骨鱼的中鱼率十分可观。每到初夏,黄骨鱼会逐渐开口,待到气温稳定的仲夏就到了钓黄骨鱼的高峰积极。
黄骨鱼味道鲜美其实钓黄骨特别简单,不需要特别高的垂钓技巧,也不需要特别的挑选钓位,也不需要什么特别名贵的饵料。直接用蚯蚓、小虾、鸡肝就能钓到。但是钓到是一回事,钓多、钓大是另外一回事。今天蓑笠哥给大家分享的是以黄骨鱼为目标鱼,怎么样才能钓的多的黄骨,怎样钓到大黄骨。
黄骨鱼为目标鱼钓黄骨鱼要打窝
很少有钓友知道钓黄骨鱼其实要打窝的,大多都是以为凭运气上两条。其实不然,打好窝能提高上鱼率,能让更远的黄骨鱼闻味而来。而且黄骨鱼的窝不同于其他鱼种的窝,黄骨鱼的窝要全是动物蛋白,而且味道一定要够重、狗腥!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打窝材料和方法:
钓黄骨鱼用鸡内脏打窝;杀鸡之后,鸡内脏不要扔,也不需要清理。直接剁碎之后混合鸭饲料打窝即可。这是最好的钓黄骨鱼的窝料,如果家里没有杀鸡,去菜市场找几副剁碎打窝,在水深1-2.5米左右半小时左右即可发窝。
钓黄骨鱼用猪肝打窝;买两斤猪肝剁碎,要注意剁很碎很碎。剁碎之后掺入黄土打入钓点即可,没有黄土也可以掺入鸭饲料。猪肝打窝留窝持久,而且诱鱼迅速。
钓黄骨鱼用蚯蚓打窝;直接把蚯蚓用石头捣碎,然后掺入黄土/鸭饲料打窝即可。蚯蚓打窝虽然成本高,但是效果也是非常不错。
打窝后黄骨鱼更多钓黄骨鱼饵料
大粗蚯蚓;想要钓大黄骨,就不能用渔具店买的小红蚯蚓。而是要用那种大粗蚯蚓,最好有筷子那么粗,小拇指粗细更好;以那种绿臭蚯蚓最佳!
河虾;直接用虾笼捕捉河虾挂钩使用,别用太小的河虾,稍微大点儿的河虾能钓大黄骨。
鸡肝/猪肝;切一小块挂在钩上即可,除非不得已情况,不推荐用此方法。
冻料;冻料是可以钓黄骨鱼的,只是效果没有蚯蚓好。在没有鸡肝或者小虾蚯蚓的时候,用冻料钓黄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钓黄骨鱼钓组
主线:没有特别的讲究,一般推荐1.5/2.0主线足矣,野外环境最大的黄骨不过一斤多,不会因为太大而切线;如果你垂钓的水域有胡子鲶,那就要考虑稍微加大线组。
鱼钩:黄骨鱼食性凶猛,最好使用长柄钩,伊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子线:0.4-0.6PE系最佳之选,黄骨鱼牙齿多,容易坏线,用PE子线会好很多。
漂:没有多大讲究,普通漂即可,七星漂也没有问题。
钓黄骨鱼调漂
黄骨鱼食性凶猛,不需要很好的调漂技术,也不需要很好的鱼漂。黄骨鱼调漂推荐调平水钓两目,钓死口,钓黑漂。其实只要是钓钝就行,黄骨鱼吃食从来都是一口闷,不用担心滑口,也不用担心拉迟。
钓黄骨鱼的钓位
有草的滩涂;黄骨鱼有做窝的习惯,到繁殖气的时候会在一片水草下做窝。大约直径20-30CM左右的圆形窝。所以钓黄骨鱼最好是找水草多的地方,最好是软泥的滩涂。
平缓的小入水口;黄骨鱼爱吃小鱼小虾,在平缓有草的入水口是非常理想的觅食环境,这种地方黄骨和胡子鲶颇多,用粗蚯蚓往往有不错的收获。
乱石堆;黄骨鱼自己本身就爱藏身在石头缝隙里面,加上石头四周虾米多,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觅食地点,所以水底比较复杂的乱石堆或者桥墩附近比较好钓黄骨。
其他钓黄骨的方法
串钩钓黄骨;用一根很长(100-200)的尼龙绳做串钩主线,然后每60CM左右绑一根子线,用长柄钩挂粗蚯蚓用小船放到2米左右深的地方即可,第二天早上去收。
插杆钓黄骨;用一根50CM左右的竹竿,绑一根1.5米左右的主线绑一个鱼钩挂上蚯蚓即可,然后把竹竿插在岸边(也可以插入水中)钩子抛入水中即可。每隔半小时检查一次(线绷直就是上鱼了),中鱼后立马更换,一次可以插几十根竹竿。这个方法最好是晚上。
海竿串钩;做一个50CM左右的串钩,可以串5-8个钩子,挂上蚯蚓仍出去即可。
黄骨鱼得了斜管虫有哪些症状?
淡水鱼类的斜管虫病病原体只有一种,即鲤斜管虫。鯉斜管虫属于纤毛虫门,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鳃、鳍、体表缝隙。斜管虫病为低温季节流行病,是鱼苗、鱼种的大敌,会引起苗种严重死亡。养殖中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和高密度精养,水体恶化,鱼体抗病能力下降,斜管虫病经常暴发。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控制,鱼的死亡率超过80%,尤其在小面积人工水域环境内的鱼对斜管虫感染最为敏感。
斜管虫生活习性斜管虫一般生活在粪便、污水、淤泥等腐殖质丰富的水域。适宜斜管虫繁殖的水温为8~18℃,最适繁殖水温为5~12°℃。当水温低到2℃时也能繁殖;在水质恶劣、鱼体抵抗力低下时,水温28°℃时也能大量繁殖
斜管虫既可以无性繁殖,也可以进行有性繁殖。斜管虫离开鱼体后在水中自由状态下可维持生活1~2天,可以直接转移到其他鱼体或水体中。斜管虫主要侵袭鱼的鳃和皮肤,以鳃和皮肤上的黏液作营养。当鱼被斜管虫大量寄生时,鱼的鳃和皮肤遭受破坏,并刺激鳃和皮肤大量分泌黏液,使鱼呼吸困难,鱼体瘦弱发黑,鱼游动迟钝,随即死亡。
症状及诊断斜管虫少量寄生时,一般对寄主危害不大。在水温较低时,斜管虫在鱼鳃部爱慢繁殖,虫体活力也不强,并不表现出症状;随着水温上升,斜管虫大量繁殖,鱼的鳃和皮肤遭受破坏,并刺激鳃和皮肤大量分泌黏液,病鱼浮于水面,大量慢游或侧卧池底,鱼体有水霉症状,对外界刺激反应慢,甚至可以被轻松捞岀。随着病情的发展,日死亡量剧增。打开病鱼鳃盖,看到鳃有一层白膜,镜检发现大量斜管虫。鱼体发炎、发红、发黑,鱼很快死亡。
疾病预防.苗种放养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100千克亩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环境,増强鱼体抗病力。鱼种用10~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或8~10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浸浴10~30分钟。
泼洒生石灰后第3天,用鱼虫宁彻底杀灭养殖池塘的虫卵。泼洒生石灰后第5天,用解毒调水王、高效生物粒肥或肥水精华素混合使用调水。
入秋后用三黄散、水产用维生素C、E拌料内服,每月1次,每次连服5~7天。此外,要长期添加一些鲜活饵料、维生素和脂类,以增强鱼体自身的抵抗力。
经常泼洒微生物制剂、水质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中午开增氧机2~3小时,以翻动底层。
越冬前1个月左右,用复方硫酸锌粉、硫酸铜等杀灭鱼体上和水体中的寄生虫,次日用二氧化氯、解毒浄水宁全池泼洒。第5天,用高效生物粒肥和过磷酸钙15千克庙混合后加水拌匀,完全溶解后在晴天中午贴近水面全池泼洒。
治疔方法斜管虫病的发生与水质有很大的关系,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一定要改善水质,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疾病控制后,要视情况进行肥水,可用高效生物粒肥和过磷酸钙15千克庙迸行处理。
药浴,鱼种或亲鱼如发现有病原体,用8毫克升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约30分钟;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25°C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
用0.7毫克的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第2天可用葡萄糖200克、水产用∨C全池泼洒,以增强鱼体质。考虑鱼苗体质较弱,抗药性差,用0.35~0.4毫克升的硫酸铜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两天。
谁知道黄骨鱼怎么养?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也叫黄辣丁或者黄腊丁。
1.生活习性
黄颡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
2.苗种培育
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可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蛋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万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
3.成鱼养殖
(1)池塘主养 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品鱼。
(2)池塘套养 每亩水面套养黄颡鱼苗种500~1000尾,可产商品鱼35~60千克。
(3)网箱饲养 每平方米可放养黄颡鱼苗种500尾左右,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
2.黄颡鱼的养殖
在珠江三角和我市的茶楼、食肆、海鲜酒家,食客可以尝到一种叫黄颡鱼的新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黄颡鱼是我国优质的名贵鱼类,俗称黄骨鱼、骨鱼。它生长在江河、湖泊、水库或其支流等水域,栖息于底层,以各种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小杂鱼、虾等为饵,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广,对营养和其它环境因素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条件较好的水域均可以进行养殖(或增殖)。
黄颡鱼鱼体粗壮,头略平扁,躯干、尾侧扁,背倾斜,胸、腹宽阔平坦,头顶皮肤单薄,表皮比较粗糙,吻纯圆,眼中等,口裂大,齿细小呈绒毛状,唇薄而简单,上枕裸露,有一根向后延伸的骨刺,须4对,鳃盖8条至10条,尾鳍深分叉,其特征鱼一般鱼类有较大的差异。
黄颡鱼是一种广为分布的鱼类,广东省珠江水系和其它河流、湖泊都可以发现它的踪影。在广东,属于黄颡鱼的鱼类共有三种,分别是黄颡鱼、中间黄颡鱼和互氏黄颡鱼。
黄颡鱼的养殖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 养殖条件
不论池塘、网箱或其它养殖水体,其水源必须充足并无污染,底质及周围生态环境都必须适合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
二、 鱼种来源
鱼种可以是从江河湖泊捕捞的,也可以是人工繁育出来的,不论其来源如何,都必须进行标粗培育,放入成鱼塘、网箱的鱼种规格达到30至50克,这样的规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较快,能及时地达到上市的商品鱼规格(150克以上)。放养鱼种在当年3月底以前完成,当年12月之前能捕获上市,减少过冬的损耗和死亡。
三、 投喂质量高的饲料
饵料质量较高是提高黄颡鱼成活率、上市规格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因此,投喂的饲料的粗蛋白应在35%以上,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 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改变投喂饲料的数量和次数。每天定点投喂1至2次。
四、 注意水质的调节和疾病的防治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6.5至8,每月换水一次,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定时或不定时开机,增加水中的溶氧,避免或减少浮头或泛塘现象,使黄颡鱼生长正常。鱼有病要及时防治,做好预防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黄辣丁是小黄鱼吗?
不是
黄辣丁和三角峰的区别:
1、体型不同:
黄辣丁以小鱼虾昆虫为食,随着泛滥捕捞和水环境恶化,体型越来越小。三角峰原产地在湖北,生产快速,与黄辣丁相比,体型要巨大得多。
2、生活环境不同:
黄辣丁只生活在流水环境中,在水库基本上无法生存和繁殖。三角峰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生存,对水质要求也没有黄辣丁高。
3、颜色不同:
黄辣丁全身金黄,三角峰只有肚子是黄的。
4、外观不同:
黄辣丁胸鳍刺比背鳍刺长,三角峰胸鳍刺比背鳍刺稍短。
5、锯齿不同:
黄辣丁前后缘均有锯齿,三角峰前缘无锯齿,后缘有锯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