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最怕什么病(又到了锚头鳋病的高发期)
鱼塘最怕什么病,又到了锚头鳋病的高发期?
你好,我是晴格格,锚头鳋是对鱼类影响是很大的寄生虫,下面就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锚头鳋以头胸部插入鱼的鳞片下,用似锚头的口吸器叮入鱼体内吸血供养自己,寄生处鳞片脱落,出现出血的红斑。这是锚头鳋寄生以后最明显的特征。锚头鳋的种类大体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多态锚头鳋,在花白鲢、团头鲂上比较常见;第二种就是草鱼锚头鳋;第三种就是鲤、鲫和鳗鲡锚头鳋。鱼出现异常跳出水面,鱼体身上有许多红点,或者鱼的尾部翘出水面,大多是寄生虫锚头鳋引起的。每年的5-6月,9-10月是锚头鳋的发病高峰期。
鳋头鳋的繁殖速度惊人,一昼夜就可以产成百上千个卵,锚头鳋排出的虫卵孵出无节幼体,经过5次蜕皮变成桡足幼体,桡足幼体再蜕4次皮,需要3-4天,当锚头鳋在第五桡足幼体时,达到性成熟,在鱼体上交配以后的雌性苗头鳋寻找合适的寄主,开始寄生生活。在最适的温度下,产出的卵,只要5-7天后雌性的锚头鳋就将寄生上鱼体,如果水体里有一条雌性苗头鳋,7天以后,水体里就可以发展成几百条锚头鳋。
雌性锚头鳋经过变形,头部深深的扎入鱼体的肌肉内,一般的外用药物很难将锚头鳋杀灭。但锚头鳋的生长特点,寄生在鱼体上分童虫、壮虫和老虫三个时期,可以杀灭锚头鳋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一般的氯氰菊脂或者阿维菌素都能达到杀灭的效果,但对于寄生在鱼体上的童虫效果比较差,特别是壮虫,很难将锚头鳋的壮虫杀灭。所以只有根据锚头鳋的周期性,每间隔5-7天用一次,连用三次药,才能达到理想的杀灭锚头鳋的效果。可以根据锚头鳋的生长特性,可以在锚头鳋还没有大量繁殖的时候,在有虫的情况下,提前进行杀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时一条鱼的体表严重的时候可以寄生几百乃至上千条锚头鳋,而且每条锚头鳋尾部都有两个卵囊,每个卵囊都怀有几十至几百粒卵,这些卵囊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在产卵,这就给锚头鳋的杀灭带来了难度。
对于锚头鳋需要杀两次用药才能彻底解决这个寄生虫的问题。这里就有一个间隔多长时间的问题。因为从卵孵化成无节幼体,经过五次蜕皮大约是2-3天,然后变成桡足幼体,再从第一桡足幼体蜕皮四次至第五桡足幼体,达到性成熟,在鱼体上完成交配,雌性锚头鳋寻找合适的寄主开始寄生生活,在水温20摄氏度度左右,又要4天,所以总的时间就是6-7天,大量锚头鳋寄生以后,第二次杀虫选择的时机是按水温乘以天数等于100来计算,也就是说水温20摄氏度只间隔5天,当水温15摄氏度,则间隔7天,以此类推。水深超过2米只按2米计算。
锚头鳋最适繁殖水温在20-25摄氏度,即使只有几条也应该杀死。因为当发现的时候只有几条,但1周以后就已经呈了几何倍数的增长,即便不死鱼,也会影响鱼的生长。如果水质清廋,透明度可以达到40-50厘米,这种情况再加上是温度比较低的时候,是可以考虑不杀的;假如水体中有机质多,很容易使锚头鳋的繁殖生长,那肯定也是要杀的。
锚头鳋属于大型寄生虫,虫体脱落以后会在鱼体表留下伤口,细菌会乘虚而入,特别是一些条件致病菌,比如:嗜水气单胞菌,养殖水体里无处不在,一旦有伤口,鱼机体免疫力降低,就会通过伤口、肠道进入血液,一旦侵入成功,就在血液里分泌溶血酶,血液里的血红蛋白被溶解以后,渗透出血管壁,鳃盖、鳍条基部和腹部发红,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菌性败血症。所以杀虫以后的消毒也很有必要。
以上就是锚头鳋的防治方法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吧!祝大家都能够成功的消灭锚头鳋这种寄生虫!
鱼塘的鱼身上有红点怎么治疗?
在养鱼生产中,发生鱼病在所难免。但只要我们及时的进行治疗。一般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损失。当然了,要治疗鱼病,肯定就要对症处理。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鱼患了什么病,然后才对症用什么药才行。
鱼患了某种疾病后,常常会表现出一些与之对应的各种特征。判断鱼患了何种疾病,常常需要我们仔细观察,鱼的体表与解剖后的特征(情况),鱼类生病时采食活动的情况,以及通过科学仪器检测器,看到或检测出的结果等。而题主只提到了鱼体有红点。这点儿体表特征(证据),显然不足以准确的判断鱼病。下面我罗列几种,可能造成鱼体出现红点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首先,鱼体出现红点最大的可能,是被各种体表寄生虫叮咬所致。也就是说,那些红点其实就是寄生虫叮咬的伤口。当然,这种情况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寄生虫正处于爆发状态。第二种是,寄生虫其实已经没有了,但伤口依然存在。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我们肯定最主要的,就是针对性的杀虫。但鱼到底患了什么寄生虫,肯定无法判断。但一般的体表寄生虫,对晶体敌百虫,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等都较为敏感。使用晶体敌百虫杀虫时,每亩/米水面,需90%的敌百虫300~350g兑水全池泼洒。而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杀虫时,每亩/米水面,需硫酸铜350g,硫酸亚铁250g,兑水全池泼洒。而第二种情况,主要是针对性的对水体进行消毒,防止伤口被其它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如每亩/米水面,用20kg生石灰或者650g漂白粉,用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等。
其次,这种红点,有可能是我们操作不慎引起的外伤,或者由于各种特殊原因,造成的鱼类应急性出血所致。当然外伤进一步发展,会变成"打印病","赤皮病","水霉病"等各种疾病。单纯性的轻微外伤,一般不会引起鱼类死亡。但是如果水体条件差,水体中病毒,细菌等数量庞大,那么就可能造成伤口感染,从而引发其它疾病。因此,如果是外伤造成的红点,那么最主要的还是对水体进行消毒,以杀灭水体中的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方法同上。
当然,如果是应急性的出血病,那么可能会造成大量的鱼死亡。这种病一旦发生治疗较为困难。因此,应主要以预防为主,如平时保证合理的放养密度,科学的饲养与管理,合理投喂饲料,保证饲料营养均衡等。有条件的可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乳化剂,或者一些保肝利胆的中草药等。
另外,鱼体出现的红点,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病毒性出血病。如果是这种病,预后较差。因此这种病也应预防为主,现在也可以注射疫苗预防。出现这种病,一般外用杀病毒的药物全池泼洒,如10%的聚维碘酮,每亩/米水面需500mL。或生石灰,每亩/米水面需30kg。此外,还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内服药进行内服,如在饲料中拌入,占饲料量1%~1.5%的大黄粉,三黄粉或者大蒜素等制成药饵,进行投喂等。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户如何防范鱼塘缺氧翻塘?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户如何防范鱼塘缺氧翻塘?
今年的持续高温天气,使许多地方的水产养殖遇到这类问题。高温,怎么就缺氧了呢?
池塘高温季节缺氧,一般认为主要有几方面的因素所致:
1、 天气因素:
a) 在自然状态下,溶解氧的含量和温度成反比。也就是说,当水温上升的时候,溶解氧实际上是减少的。
b) 气压低,池塘溶解氧含量会降低。开增氧机无效,而且可能造成缺氧加剧。因为开增氧机,加剧了物理耗氧过程,是中层、深层水溶氧加快向空气中逸散。
c) 高温与连续阴雨容易交替出现。阴雨天光合作用减弱或停止,藻类变化,导致水体内溶氧不足。
2、 水体环境
a) 水体较肥、有机物多的池塘。平时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就需要大量耗氧;在天气异常或雷阵雨,池塘水体发生上、下层对流,池塘底部积累大量的有机物进入上层水体,在分解时大量消耗氧气,导致水体中氧气急剧降低;
b) 随着养殖进程,残饵、粪便量在水体中增加,导致池塘中氨氮含量持续升高。消耗氨氮等物质,需要大量耗氧。
3、 水生生物
a) 高密度饲养,需要高溶氧维持。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目前采取的饲养方式,实际上都可以称为“高密度饲养”。这种饲养模式,必将带给养殖水体巨大的“净化”负担。
b) 养殖水体中藻类、菌类、虫等,其代谢过程均需要大量耗氧。其死亡后的“尸体”分解,同样需要大量耗氧。因此,一旦出现“倒藻”,大量死亡的藻类分解,就需要更多地耗氧。
c) 高温期容易发生水体中藻类单一的状况,而这种藻类在晚上大量耗氧,则容易引起水体内缺氧加剧。
4、 管理因素
a) 增氧机设置不合理。增氧设备不足,例如,有的池塘增氧机配置<0.7千瓦/亩,则在需要增氧时,经常会出现增氧不足的状况。
b) 料台(线)周围溶氧偏低。可能是由于料台(线)周围残饵遗留量大,导致有机质大量积蓄,有机质分解需要消耗大量溶氧。
下图是在下午4点测定的鱼塘个区域溶氧情况。可以明显看出这个现象,离料台越近,溶氧越低。
如不及时处理这个问题,养殖动物不喜欢在此区域采食,造成“吃料差”的假象。实际上,是由于此区域溶氧低,水生动物不喜欢在此活动和采食。
c) 高温期,池塘物质循环减弱,代谢受阻,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物质快速累积。其分解需要大量耗氧。
d) 其它如未定期改底、换水等,可引起水体溶解氧含量变低;杀虫等药物使用,引起缺氧;等等。日常管理的一点疏忽,都可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如,经常有养殖人员外出喝酒、喝多了,回来未开增氧机,连续将近一天时间。结果水体缺氧,养殖动物“游塘”。
所以,高温时节,防范池塘缺氧、翻塘,需要各个方面小心。
预防池塘缺氧、翻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正确增氧
a) 增氧机配置需注意。
不同的池塘,适用不同类型的增氧机。比如水深的池塘适合使用充气式的鱼塘增氧机;养殖密度大的池塘适合射流式的鱼塘增氧机;水比较浅的池塘适合水车式或者喷水式的鱼塘增氧机;在水面达到一米五和两米之间的适合叶轮式的鱼塘增氧机;条件比较好的水产养殖户还可以将鱼塘增氧机和溶氧仪配合使用,以此来更准确的检测水池中氧气的含量,做好记录观察,及时的对池塘进行增氧。
b) 选择好合适的增氧机之后,要正确的使用。
i. 每天开启增氧机的时间有讲究,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段、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如,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可以打破水流的上下分层,使氧气到达水的最底层。
ii. 料台(线)附近多增氧。
c) 用电安全尤为重要。在使用鱼塘增氧机的过程中,夏季温度高,用电方面尤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时间较长的时候,线路负荷较大,安全隐患时刻存在。最好是定期的对线路进行检修,确保安全使用。
d) 备用增氧机及设施必不可少。一旦增氧设备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必须有后备增氧机作为应急之用。
2、 提前进行水质处理。不管是天气异常不异常,都应及时进行调水。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和鱼类的抗应激能力。
3、 加强日常预防管理。做好池塘清塘工作,避免池塘底部有机质的大量留存。对池塘底质和水质定期进行管理,保持水体良好的藻相和菌相。
4、 合理投喂饲料。根据动物生长状况、天气变化等,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
5、常备短效氧和长效氧产品。特别是高产池塘,养殖后期,晚上一定要注意使用长效氧。
以上为个人观点,敬请指正。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鱼塘里鱼患有指环虫病怎么办?
定期用桉树精油乐畅以预防代替治疗、以驱虫代替杀虫,有效防控草鱼、鲢鱼、鲤鱼、鲈鱼、黄颡鱼等多种淡水鱼的指环虫病,使指环虫数量控制在零或者数量极少不引起发病的状态下,避免指环虫病爆发引起的大面积伤亡和损失。
乐畅是桉树精油制剂,原料取自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特产的多苞桉。
桉树精油乐畅具有以下特性:
1、高效:广谱驱虫,可有效防控水产养殖中的孢子虫、车轮虫、指环虫等多种寄生虫,抗虫的同时抑菌消炎,只用一种产品就可以防控多种虫害,降低使用成本。
2、安全:桉树精油是纯天然的植物成分,安全无毒刺激,不伤害鱼,不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可长期使用。
3、环保:桉树精油的植物成分易于生物降解,没有药物残留,不污染水质,不会产生抗药性,不需要轮换用药。
鱼怕什么东西?
鱼对油漆和杀虫剂的味道是比较敏感害怕的。
在习惯新的环境可以开始喂食,一般把鱼放在水缸半天后,若发现鱼开始啄食缸壁或缸底所铺的沙粒,即说明可以开始喂食了。有的鱼在转变环境时,拒绝进食,因此要喂养鱼喜欢的饲料,可均衡喂食人工饲料和生活饲料。
要注意分量,避免出现吃剩的残渣,因为残渣会腐败,破坏水质。适合热带鱼存活的最佳温度为25℃,但是不同种类的温度要求还有差别,有的要高至30℃左右,也有些喜爱20℃。因此全体平均起来,25℃是普遍可接受的温度。
扩展资料:
养鱼的注意介绍如下:
很多人看见水族馆能把很多可爱的鱼放在一个鱼缸里,所以也在家中鱼缸饲养很多鱼,这种饲养方法,不论是哪一种鱼都会死去。如果在饲养多种不同种类的鱼时,必须考虑每种鱼适存的空间,减少鱼的数目。
不管什么种类,缸小鱼多,决不是好事。饲养热带鱼的原理与饲养金鱼很相似,要求饲养水面比较宽阔,并且要与饲养的数目保持正常的比例,以保证热带鱼具有充足的氧气供应。热带鱼生病原因很多,包括由买来的病鱼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