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鲢为什么死亡(高密度养花鲢一亩能放10000尾吗)
花鲢为什么死亡,花鲢鱼杀后内质是水咋回事?
不良商家在鱼杀后趁机将水灌入口中,内腹进水某取暴利。
花鲢是人们喜食的一种鱼类,买鱼时商贩敲打鱼头致晕,然后趁机将水灌入腹中增加重量,再称重,然后取内脏,刮鱼膦。动作行云流水,很快,实则掩盖加水带来的不当利益。
花鲢被杀后,内质水分增加是人为造成,这是商贩投机某利之道。
野生鲢鳙的繁殖?
鲢鳙的繁殖条件与温度、水流、水底石块环境都有关。一定的温度下在有乱石的水底并且水流速适合才行。
鲢鳙鱼的卵要求在流水中翻滚着才能被孵化出小鱼,一般的塘库条件是达不到的。所谓鲢鱼不能自行繁殖是因为鲢鱼的养殖场所大都处于完全封闭的稳水环境,没有让鲢鱼卵孵化的水流条件,其实稳水水域中鲢鱼也会产卵的,只是孵化不成功罢了,因此鱼苗培育都必须通过人工水流孵化过程。再者鲢鱼必须6龄(30斤)以上的大鱼才能达到性成熟,而一般养殖出鱼标准远远达不到那么大。
高密度养花鲢一亩能放10000尾吗?
答高密度养花鲢,正常养成花鲢一亩只能养1350尾成花鲢鱼。如果增氧得好一亩可养花鲢鱼不能超过四千尾。养10000尾成花鱼是有困难的,可能会产生缺氧生病或死亡。所以养一万条鱼,最好来用大河大湖网箱养殖是完全可以的,这样也不会缺氧!请审核!
淡水花鲢的室内养殖温度?
鲢鱼是一种典型的中上层品种,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当中会存在于水体的中上层,入冬之后将会进入深水区域。作为一种滤食性鱼类,鲢鱼在进食过程中,将会应用鱼鳃过滤选取水中有用的浮游生物,当鲢鱼为鱼苗阶段时,主要以水中的浮游动物为食;当生长到 1.5cm 左后之后,主要以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为食,比较喜欢吃草鱼的排泄物、鸡、牛的粪便、豆渣粉以及人工微颗粒饲料。鲢鱼的饵食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性,在春秋时期除了浮游生物之外,还会摄入很多的腐屑类饵料;在夏季时因为水位较低,所以摄食量较大了;冬季鲢鱼往往是少吃少动。综上所述,鲢鱼适合在肥水中与养殖。
鲢鱼是一种喜高温鱼类,最为适宜的温度为 24~30℃,夏季的鲢鱼食欲十分旺盛,因此我国北方地区的鲢鱼生长迅速期一般集中在 7~9 月份,立秋之后鲢鱼的食欲会逐渐下降。鲢鱼本身的性格较为活泼,喜好跳跃,但是较为笨拙。
鲢鱼生活的水体需要有足够氧气,如果水中缺氧会立即浮头,很快死亡。但是整体来说,鲢鱼的生长周期较短,并且成活率较高,通常情况下,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 1-2 年。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 3 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每年 4~5 月产卵,绝对怀卵量 20-25 万粒,产卵期与草鱼相近。在池养条件下,如果饵料充足的话,当年鱼可长到 500~800 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 千克,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 30-40 公斤。
蓝藻爆发出现大量死鱼?
蓝藻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原始的绿色自养植物群类,它们主要分布在各种水体中,包含有很多个种类。是我们水产生产中,常提到的浮游生物中的一种,它们对水产养殖生产,有一定的有益作用。但是物极必反,如果蓝藻大量繁殖,就会给我们的水产养殖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了。
比如蓝藻死亡后,尸体腐败,会引发水质恶化;一些种类的蓝藻,本身具有毒素,鱼类采食后会发生中毒;以及蓝藻大量聚集,形成水华后,会使池塘中的溶氧降低等。事实上,不光是蓝藻大量繁殖,会对水产生产造成危害,其它的一些低等藻门的藻类大量繁殖,同样对水产生产也有较大危害。那么发生了这些藻类危害后,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最常用的就是药物清除。如使用硫酸铜杀死这些藻类。一般每亩/m需用500g硫酸铜,兑水全池泼洒。施用硫酸铜后,应立即开动增氧机,或者在第二天清晨时注入清水,防止因杀死后的藻类腐烂,而引起的鱼类浮头或中毒。此外,还可每亩使用沸石粉十公斤全池泼洒,间隔三四小时后,再全池泼洒500g/亩的溶藻芽孢杆菌。使用后同样应开动增氧机,以及次日加入新水等。
如果鱼池中因这些藻类过多,已经形成了水华。也可将水华赶至池塘一角,再撒生石灰粉于水华上,连用两三天,也有较好的效果。
其次,可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来减轻这些藻类,对水产生产的危害。事实上,这些藻类,有些鱼类是可以将它们作为饵料的。比如罗非鱼,日本白鲫,鲢鱼,鳙鱼等,都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藻类。而鱼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藻类的危害,往往是这些滤食性鱼类放养数量不足。因此,适当增加这些鱼类的放养量,可以有效的防治这些藻类的危害。
当然了,这些藻类的大量繁殖,往往是由于水体营养过剩,主要是氮含量太高造成的。而如果是水体中氮磷比例平衡,往往就不会产生这些无用的低等藻类。因此,当出现这些藻类危害时,可通过泼洒无机磷肥,使水体中氮磷含量平衡。这样就会使一些优质、有益的藻类快速生长,从而抑制这些低等的无用藻类的生长,减小它们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
事实上,防治这些藻类危害的办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当然了,与其让这些藻类危害发生后再来治理,不如提前做好预防,防止危害的发生更为妥当。而要做好预防,就要从清淤,防止富养化的生活污水注入,合理搭配鱼种比例,适时调节鱼塘水质等,诸多方面着手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