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塘后怎么处理(养殖池塘亚硝酸盐氨氮过高怎么办)
泛塘后怎么处理,养殖池塘亚硝酸盐氨氮过高?
首先不知道老板您养的是什么鱼,但是处理方法大同小异。
一、先说氨氮。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
吸附法:
膨润土、天然或合成的沸石、高岭土及活性碳等可以用来吸附废水中的氮氮,其中人工合成的沸石具有最高吸附铵离子的能力。
吹脱法:
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一般认为吹脱与湿度、PH、气液比有关。
另外,我这里整理了一下关于鱼塘氨氮超标的主要危害PH值超标:
1、氨氮超标的原因:池底老化,放养密度过高,超量投饵或档次过高,排污不彻底或水源污染,不科学施用氮肥
2、通过鳃入体内,当其在血液中浓度升高时,pH值也会提高,鱼体内多种酶活性受阻,血液输氧能力降低,破坏鳃上皮组织使氧气和废物的交换受阻而窒息;同时氨能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影响脑组织的正常功能,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极强的毒性。结果是:
2.1、机能亢进、惊厥、丧失平衡能力、昏睡甚至昏迷,慢性中毒出现亚致死性生长量减慢,或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容易感染其它疾病,鳃受损,氧气运输能力差;
2.2、急性中毒发生浮头、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窒息死亡;
2.3、亚急性或慢性中毒表现为体色改变,食欲不振,投饵率下降,游动无力,或浮头有缺氧症状,鳃上粘液分泌亢进,随后出现粘液分泌减少,上皮细胞肥大、增生,进而出现坏死现象,肝、脾、肾等出现实质性细胞肿胀、出血和炎症
3、治疗:同“亚硝酸”,关键:清整池塘及控制投喂量和投喂档次。
二、再来说,亚硝酸盐。
亚盐偏高是怎么引起的?
亚盐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喂。投喂不合理,造成水体残饵、粪便等垃圾堆积;
2.施肥。施肥不合理,特别是含氮高的难溶性有机肥;
3.氧气。氧气供应不足。
4.藻类。藻类少或者死亡。藻类自身能够吸收一定量的亚盐作为营养自身繁殖,如果缺少,容易产生亚盐偏高。
5.水质。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引入水本身可能亚盐就偏高。
亚硝酸盐过高怎么处理?
首先,不要只想着迅速降低浓度,亚盐浓度突变产生的应激比短暂高浓度对鱼类造成的危害和损伤更严重。
不要盲目增加增氧剂,一味使用增氧剂是无法解决鱼类缺氧的问题的。由于过量使用化学增氧剂(如过氧化钙、过硼酸钠等),因其剧烈的放氧作用反而会加剧鱼虾蟹的应激反应,从而加速了鱼类的死亡。
亚硝酸盐预防方法
在日常养殖中,一定要对每一步都精心对待,投喂、施肥、藻类、氧气等,都会对影响亚盐的浓度。
1、定期检测水质(个人建议每天检测)
如果养殖中,能做到每天都测量水质,那就能及早发现水体亚盐浓度在水体中每一天的变化,从而及早采取措施,化解危害。
2、控制好水体的菌藻平衡
根据天气、池塘水质情况,适时肥水,调节水质,培养或增加优质藻类。
3、科学投喂
亚硝酸的产生,主要原因就是由饲料产生的,所以严格控制投料的合理性,是高位池养虾成败的一个主要因素。
不仅仅是亚盐,养鱼、养虾、养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数不胜数,肠炎、水肿、肝坏死、烂鳃、甲壳溃疡......很多朋友一遇到问题就慌了神,错误对待引起重大损失。平时做好基础工作,多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先确保水体环境良好,底部良好,再对症用药事半功倍。以下我分享一些生物活菌制剂发酵使用方法,希望能够对您起到参考作用,由于这个涉及到具体使用方法,所以我就没有抹去产品的商家LOGO,但我不在这里提及产品广告就是了。大家可以使用同类产品进行替代。
三、处理办法:
1)芽孢菌类发酵液制作,用于处理氨氮亚硝酸;
1、糖蜜类,10Kg/袋;
2、芽孢菌类,500g/袋;
3、清水40Kg。
以上三种进行混合静置一晚,第二日全池泼洒20Kg。隔天再使用一次。发酵液用完了之后再继续混合发酵。
2)光合素使用
5Kg/桶,4桶/箱,一天一亩使用2桶(各个厂家由于菌群数量不一样,可能使用指导量不一样)。
3)、乳酸菌拌料
10g乳酸菌+5Kg糖蜜类+10Kg饲料进行拌匀。
拌匀静置2小时。
手工输入,较辛苦,希望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望采纳,多谢。
堰塘漏水怎么处理?
1、清淤深挖法 有的鱼塘由于年久失修,池底淤泥积聚较深,池坡坍塌渗漏,一旦天旱池水蒸发,极易造成缺氧泛塘(鱼浮头现象)。对这种较浅的鱼池,在捕鱼后要进行合理规划,清淤深挖,使之正常水深保持在2米以上。
2、 泥浆渗堵法 对于一般渗漏的鱼塘,清池后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细碎的黏土,然后注水,借水流使黏土均匀颁于池底,以起到护底堵漏的作用,或加适量水将黏土搅和成泥浆,让其自行渗进池底土壤颗粒的间隙之中,以降低透水性。
3、 黏土铺垫法 对于含沙量较大的鱼塘,首先将池水排干,挖去淤泥杂物,晾晒15~20天以后,在池底和边坡均匀地铺垫一层15~20厘米的厚的黏土,然后用机械碾压或夯实。另外,还可在边坡上撒播一些草种,实行草皮护坡。
4、 碾压坡底法 对于面积较大的老池塘或新开挖的池塘,可根据渗透的区域和程度用机械进行碾压,或刨松渗漏部分的池底土壤,加入适量的黏土或生石灰,搅拌均匀后再进行碾压。
5、砖灰衬砌法 对于渗漏严重的鱼池塘,应先将池水排干,清淤晾晒几天,然后整平夯实池底和边坡。边坡用灰泥衬砌砖块,表面用水泥抹平使之光滑无缝隙,有条件的可预制方块状水泥板铺砌池坡,坡板间隙用水泥填实抹平;池底铺垫20厘米厚的黏土和生石灰后进行碾压,或均匀铺垫30厘米厚的黏土,加入适量水后用机械搅和,让其自己落干,板结后形成保护层。
6、铺设薄膜法 对于面积较小的精养鱼池塘,可将四面边坡铲平并夯实,先用稀泥抹2~3厘米厚,然后铺设一层塑料薄膜,薄膜的下端埋入池底15厘米左右,上端用泥土压实;池底用黏土和生石灰铺垫碾压,或均匀铺垫20~30厘米厚的黏土,加水或人粪尿后搅合成泥浆状,让其自然渗透落干,以不漏水为好。
溪水鱼养殖?
一、因地制宜建池 一般选择溪河边有一定落差且不被洪水冲淹的荒地建地,河岸开渠引水。鱼池多建成长方形,长、宽比3:2,每个鱼池约10~60平方米,池深1.5~1.8 米,水深0.8~1.2米。条石或片石浆砌池堤,100号水泥砂浆勾缝。进、出水口安置用钢筋或木料制成的空隙为1厘米的半圆形拦鱼栅,进水口比出水口高10~20厘米。
二、养殖品种适当 山溪水水质好,溶氧高,养鱼病害少,而且山区草料丰富,故应主养草鱼,搭配10~20%的鲤鱼,这样饲料成本才低。鱼种放养量视水的流量确定,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全长17~25厘米的鱼种10~30尾,若鱼池每小时能彻底换水2~3次,每平方米可投种30尾左右,否则少投。养殖10个月,草鱼出池规格可达到1.5千克。大规格鱼种可发展稻田养鱼配套解决,亩投寸片鱼种800~1000尾,可产20厘米左右的鱼种500尾。
三、“三定、两看”投饵 三定两看即定时、定质、定量,看天气、看鱼情。主要投喂各种鲜嫩的青草、菜叶和浮萍等青饲料,有条件的可投喂30%的配合颗粒饲料。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晴天多喂,阴雨天少喂;7~9月多喂,投饲量为鱼体重的40%以上;4~6月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0~15%;3月和10月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10%,原则上以鱼3~4小时吃完为度。
四、加强管理防鱼病 山溪流水养鱼除日常饲养管理外,要勤查勤看,搞好防洪、防旱、防害、防毒、防偷、防泛塘和防治鱼病的七防工作。
这个会不会影响塘中的鱼的品质?
池塘通常有如下表现:(1)大多数情况下,池塘透明度异常高,通常瞬时达到50厘米以上;(2)池塘水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红色;(3)大部分时候,池塘溶解氧非常低,各水层养殖品种出现不同程度的浮头现象,甚至泛塘;(4)部分情况下,绝大多数鱼丧失顶水或靠增氧机的意识;(5)很多时候,池塘边上通常能见到大量浮游动物(以枝角类、桡足类为主);(6)在短时阃内即出现大量死亡。
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按照产生的原因可将红水分为三种,即:由淡水甲藻过度繁殖引起的红水;池塘藻相单一引起的“红水”;池塘急性倒藻引起的“红水”。由于它们产生的条件与发生机理不同,所以其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由甲藻引起的红水
由甲藻引起的红水目前最受关注,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甲藻藻相所特有的水体颜色—红色;二是甲藻所产生的甲藻毒素。
当养殖池塘的红水是由于甲藻引起时,鱼类基本不会处于严重浮头状态,更不会有泛塘的可能。但由甲藻引起的红水反映出该池塘藻相单一,稳定性不高,容易发生大规模的倒藻。因此需要从水质管理的角度对这种池塘水质进行调节,使池塘藻相多样化。
在池塘下风口处用硫酸铜(250—350克/亩·米)或者生物蓝藻灭等杀藻药物在下风处泼洒,杀灭部分藻类,并且全池泼洒金露(5亩·米/桶)。间隔一天向池塘中冲注新水并立即用磷肥(5千克厂卣)或者磷酸二氢钾(o.5—1.5千克/亩)全池泼洒,促进其它藻类生长。次日使用复合枯草芽孢杆菌101(4-5亩.米/包)全池泼洒,第二天视水质变化情况使用益水素。
二、池塘藻相单一引起的“红水”
此种“红水”多出现在8月份以后的苗种池塘中。引起这种形式的红水的单一藻相可能有多种,绿藻门的种类是最主要的。
这种水色的特点:(1)池塘水色较浓,晴天上午呈现出黑绿色,下午为红色;(2)将池塘水用烧杯打起后,与对照池塘相比呈现出浓绿色,说明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大;(3)池塘透明度异常大,通常在5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非常少,氨氮、亚硝酸盐基本为0,早晚pH差值在0.5以上;(4)此种水的产氧能力较强,打起来后的瓶壁即有溶解氧气泡析出来;(5)早上鱼类活动不正常,吃食较差,上午出现不同程度的浮头;(6)在显微镜下镜检,水体藻相非常单一。 此种红水通常出现在连续晴天,气温较高时。池塘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大,晚上耗氧严重 所以这种都会影响鱼的品质的。
春季池塘水质有哪些变化?
首先:感谢您的邀请。
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都知道,池塘的水质好坏,常常制约着各种鱼虾养殖。而春季,池塘的水质,也经常出现各种异常,很不稳定,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给池塘里的鱼虾带来各种危害。
那么,春季池塘水质有哪几种变化?又如何处理如何调控呢?针对题主邀请的问题,结合本人的了解,来回答。
——————————————————————
一:池塘绿浊水。池塘水质形成绿浊水,常发生在淤泥过厚的老池塘。投喂草料过多,鱼虾未消耗完,也会引起绿浊水发生。
▲特点:①池塘表面水呈绿色,透明度低。②拨开表层,下层水现浑浊状。③水质氯氮含量较高、溶氧低、池内藻类稀少,有机质和杂质较多,极容易引起各种寄生虫和各种细菌性病毒。
▲形成原因:①池塘投喂草料过多,鱼虾未消食完的草料在池塘堆积、腐烂,从而影响水质。②池塘内鱼虾密度过大,拥挤,搅动,致水体经常浑浊。③池塘底部淤泥过厚、多年未清塘,使的池塘有机质含量多,为形成绿浊水创造了条件。
▲解决方法:
①控制每天草料的投喂量,未吃完的草料尽量捞出,避免成为隔夜草料,污染水质。
②适当给池塘补充新鲜活水,净化水质。可以配合使用生石灰进行池塘消毒和改善池底环境。目前我们当地有养殖户直接使用“海联科3212"浊水清药剂撒施,改善效果不错。
③平时适当给池塘补充营养盐,推荐使用“海联科3302"型优质磷肥。目的是促进池塘内各种微生物生长,调节水体生态环境。
——————————————————————
二:黄浑水。▲形成特点。①常发生在水位低的砂质土壤池塘。②水体透明度低、呈黄浑色。③悬浮颗粒增多,易滋生各种寄生虫。
▲形成原因。池塘水位低,鱼群不停搅动,加上春季风雨过多,导致池塘水体经常波动。
▲解决方法。
①提高池塘水位。
②使用海联科3212浊水清药剂净水,可使水中悬浮的颗粒沉降。
——————————————————————
三:黑水。池塘黑水也是春季池塘常见的水质情形,水质发黑,极易引起鱼类浮头甚至泛塘。
▲形成原因。①有机质过多,池塘水质老化。常见于多年未清淤的老塘。沤肥的鱼塘也经常发生。②池塘中隐藻大量繁殖。这是一种耐低温低光的藻类,喜欢高氯环境,多在春季规模性爆发。使的池塘水色发黑,晴天极易引起气泡病,严重危害池塘中的鱼类,甚至导致死亡。
▲改善措施。
①每年冬季对池塘进行清淤,改善池底环境。
②池塘平时如果需要施肥,不能过量。特别是氮肥。
——————————————————————
四:青苔水养殖的朋友都知道,有些池塘经常会大面积的长出很多绿色的青苔来,一看,整个池塘的水都呈现绿颜色。这也是春季池塘常见的,人们把这种因为青苔引起的水质叫做青苔水。
▲青苔水特点:水体透明度很大。池塘水质清瘦。溶氧能力低。水呈深绿色或黄浊色。
▲形成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池塘内青苔生长,导致池塘水中溶氧含量低,使得水质变差。
▲预防措施:
①越冬时配合清塘,使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并晒塘,可减少来年春季青苔产生。
②加深池塘水位。青苔多生长在看的到塘底且水体偏瘦的浅水池塘,利用这一特点,加深池塘水位。保持在20cm-40cm深即可。
③适当在池塘内种植些水草(如芦笋)。水草可以改善池塘生态环境,也可以抑制青苔的生长。
④使用药剂清杀,“特效清苔净”就可以很快速的消除青苔危害。
其实春季池塘还会有其他水质异常,因时间关系,只介绍了上述四种常见的异常。对于我们来说,总的调控原则还是预防为主,平时多注意各种小细节,尽量从源头上杜绝这种异常发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