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鲢鱼怎么养殖(养草鱼底部需要有泥土吗)
土鲢鱼怎么养殖,养草鱼底部需要有泥土吗?
养草鱼底部需要有泥土吗?
不请自来!
草鱼是所有养殖户的首选品种!它以生长快,经济效益好,易饲养,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深受养殖户的喜爱。
那么,养草鱼底部到底要不要有泥土呢?
答案是肯定的:要!但是要的是沙性硬质土壤,并非稀泥!为什么呢?
所有养殖户都知道,草鱼以食草为主。在把一尾从三寸长的草鱼苗,培养成能够上市的成品鱼,八到十斤,至少要花三到五年时间。在这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它食草无数。即然食草无数,成正比的是,它的排泄物也是相当可观的!在养殖草鱼的同时,为了净化水质,会按比例养白鲢和鲢鳙,因为这两种鱼有着水体清道夫的称呼。而经过这两种鱼吸食后的残渣,就会沉落水底!
这时候如果底部是稀泥,它们之间就会沤制发酵变质,从而产生大量的细菌病毒,那样的话,对生活在此水域的所有鱼类,都是灾难!特别是草鱼,白鲢和鲫鱼最易感染细菌病毒!如果施治不及时,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而底部如果是硬质沙性土壤,就能有效的避免以上的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沙性土壤自带过滤系统,草鱼的粪便,经过白鲢和鳙鱼的再次食用后,所剩的残渣己及白鲢鳙鱼的粪便,沉入水底后,沙性土壤就会过滤掉很大一部分,所以底部永远是干净的,这样就减少了细菌病毒的繁殖,对所有鱼类的生长都极为有利。
但是,养殖草鱼,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有固定的投喂区——称为食台!那么为什么要有固定的食台呢?
众所周知,草鱼只食植物的嫩的茎和叶!而植物的根部,由于太老太硬,草鱼是无法食用的!而这些老的根茎就会沉入水底,今天沉一点,明天沉一点,日积月累,水底就会有厚厚的一层,这可是细菌病毒的最佳繁殖场所!所以养殖草鱼,必须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定期打捞食台周边沉入水底的植物根部!
只有始终保持水体清洁,底部干净卫生的水域,才能使鱼儿少得病或不得病的健康成长。
总结,养殖草鱼底部一定要有泥土!但是一定要沙性硬质土壤!并非稀泥。
本人观点!
南部县升钟湖产些什么鱼类?
升钟鱼”系国家商标总局注册的绿色、纯天然无污染优质食品。产于省级风景名胜区、西南第一湖——升钟水库。水库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风景宜人,常年盛产土鲫鱼、土鲢鱼、鲈鱼、青波、叉尾蛔、红尾参、桂鱼、武昌鱼、翘壳、银鱼、花白鲢、鲤鱼、草鱼、土团鱼、大口鲶等珍稀名贵鱼系列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外,是老百姓放心食用的产品。
八胡鲢鱼的养殖?
八胡鲢鱼饲养技术
(一)修建鱼池及水体消毒和培肥利用塑料日光温室。 修建鱼池时,可砌干砖,也可挖33厘米深的坑,用挖出来的土培在四周,使坑深达1米;或挖坑加砌砖也可。然后将池内地面锄平搂松,拾净根茬,最后用一整块塑料棚膜(不足时可进行人工粘合)铺严池底,将四边提起附到墙上盖到墙顶,并扯用土压住,然后再在底部塑料布上铺一层厚8-10厘米的肥土。
接着放满水(深70-80厘米),再按每分地加入15-25公斤生石灰,以后再按每分地加入人粪便60公斤,或香油饼8公斤,以肥育水体。一般放水应在放鱼苗前 15-20天进行。
(二)鱼苗投放及管理。八胡鲶鱼有大鱼吃小鱼的习性,所以在鱼苗培育期间和投放鱼苗时,一定要把鱼苗按大小分级,做到分级喂养。初始鱼苗小时可用厄龙纱网做成网箱放入池内隔离喂养。以便集中投饵料和防上大鱼吃小鱼;鱼苗长大以后放入水池时,也要注意做到大小鱼分级饲养。同时要注意控制水温在30℃左右,阳光强烈时,对孵化池和培育地要进行覆盖。另外,放养时间以6月上旬为宜。
鱼苗稍大后,要投放饵料并增喂动物蛋白质饲料(一般每天要投放1-2次),以新鲜的动物饲料效果最好。如一家一户饲养,一般可投以蝇蛆、丝蚯蚓、孑孓、鱼粉、蚕蛹、浮萍、米糠、豆饼、鸡禽家畜内脏等。每天投饲量约为鱼体重的5-10%。或投放发酵的棉籽饼、豆饼,或畜禽内脏、畜禽尸体腐烂后所生的蛆,或活蛆加脱落后的腐肉。但投放动物内脏和尸体时,一定要剁碎后再进行饲喂。
饲养期间要每二三天向池内冲添一次清水,但千万注意不要一次把池水放净,重新放入清水,那样会造成鱼不进食,饲养失败。
(三)防治鱼病。八胡鲶鱼抗逆性强,一般较少得病。常见病有肠炎和腐皮病(打印病)等。
1.肠炎。患有肠炎的病鱼多浮于水面,不取食也不下沉,腹部大,且可见腹部有淡黄绿液从[非法词被屏蔽]流出(肠内无食物)。
治疗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兰矾)0.5克、硫酸亚铁(黑矾)0.2克混合水溶液在全池内进行泼洒。
2.细菌性腐皮病。病鱼身体初起红斑,后扩大成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分界明显,似烙印,继而发生表皮腐烂,严重时深入肌肉,甚至芽孔,内脏外露。本病发生极快,病,鱼多浮于水表,行动呆板,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用20ppm呋喃西林(1克药兑1公斤水)液,将病鱼放入其中10-20分钟,然后放还鱼池,再用氯霉素或四环素等药物拌入饵料中进行喂食即可。
3.黑体病。主要症状是鱼体消瘦,体色变黑,病鱼坚直浮于水面,吻部和背部有时可见白色绒毛状斑块,形似水霉,胸鳍内侧有一圆形红色血斑,多发生于鱼苗阶段。当饲林不足时和水质被污染后,最易发病。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采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用药后更换池水再施药一次,并注意保持水质清新。
4.车轮虫病。是由于车轮虫寄生鱼体引起。发病后病鱼消瘦,停止摄食,鱼体变黑,在池中离群旋游打转,不久死亡。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硫酸亚铁0.2克全池泼洒,单用0.7克硫酸铜亦可。或用食盐(2%)溶液浸洗鱼体15分钟,或用3%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
5.三代虫病。为三代虫寄干鱼腮、体表所引起。病虫体色变黑,口须卷曲,鱼体逐渐消瘦而引起死亡。
治疗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5克全池泼洒。
长10米宽5米深2米?
我挖一塘,长10米宽5米深2米,能养什么鱼?比例多少好?
很多朋友喜欢在家里挖个塘来养鱼,像我们这里几乎每家都在房子周边挖有一个小的鱼塘来养些鱼自己吃,因为只是自己养些鱼来吃因此塘也不是很大。来看下你挖的鱼塘,这是一个长10米宽5米水深2米的鱼塘,也就是说是一个50平方米的塘,水体在100方。
相对来说只从鱼池这一方面来说,这种鱼池还是很好养鱼的,至于养殖什么鱼则要看你本人挖塘时是计划养什么类型的鱼(食用鱼还是观赏鱼),如是养殖观赏鱼或风水鱼的话,这种水体用来养殖锦鲤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只要鱼池水源和过滤好这种水体养20-30尾40-70部的鱼是完全没问题的。
当然,如是计划用来养殖食用鱼的话,则要看鱼池里是用的什么水源及水源的大小来论,同时鱼池有没有增氧设施,如果有增氧设施则养殖密度也会大很多。拿我们这里的鱼塘来说,全部采用山泉水或溪水来流水养殖,鱼塘一边进水一边出水,主要以养殖草鱼为主,同时配一些鲤鱼和鲫鱼、鲢鱼和少量鳙鱼之类,而且平时也喂的不多,只喂青草给草鱼吃,有一些人家偶尔会喂一些米糠或剩饭之类的给鱼吃,但不会经常这样去喂。
至于比例则也同样要看你的养殖模式了,如是采用流水养殖,则草鱼可以占50%,鲢鱼和鳙鱼一起30%,鲫鱼和鲤鱼一共占到20%的量。因为这种模式主要养殖的品种是草鱼,鲢鱼和鳙鱼是用来吃水中的浮游生物从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而鲤鱼和鲫鱼则是用来吃鱼池底部的一些有机质,同样是起到调水的作用。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大头鲢怎么钓?
一、要巧选位:渔谚说:“出钓看天时,选点看地利。”
选择钓位要远离公路、码头、工厂、矿山等地鲢鱼容易受惊,听到车、船行驶震动、机械轰鸣声,会吓得群体逃遁。更要远离捕鱼拦网。
许多大、中型水库,进入夏季都下网捕鱼,大网多处布阵,鲢鱼一见到下网和起网,如惊弓之鸟,惊恐万状纷纷逃命,所以在这些地方是很难钓到鱼的。
鱼的活动规律是,白天常群集到远离近岸僻静宽阔的水域活动觅食,晚间游至近岸湾沟处栖息。故选择钓位要选在河流入库口,有“活水”、溶氧充足的深水岸边;
外界无干扰水域宽阔,常有鲢鱼游弋的高崖下;
土航道与支叉相连接,鲢鱼巡游觅食必经的“咽喉”部位;
湾沟中有水草、浮游生物多、鲢鱼爱集群活动觅食和栖息之地。
二、要巧用饵
配适口对路的饵料是丰收的关键,而适口对路饵在于味,饵料的酸、臭、香、甜、腥味的浓与淡,还要根据水情而定,水瘦宜淡,水肥宜浓.
三、要巧施钓
1、海竿浮钓鲢,看似很容易,其实在操作上有许多技巧性的环节,必须解决好,重点钓深钓浅,在找准鱼的适温泳层,根据鲢鱼活动变化的规律,灵活调定钓鲢深度,方能奏效。
2.要科学地匹配好钓组。浮漂最好用无气孔、不吃水、浮力大的优质泡沫浮漂,铅坠用瓷眼环型坠,组钩用能随时更换的活钩。
钓组组合要简便快捷,抛投落水,浮漂的浮力大、上浮快;环坠孔光滑,滑落水底快、定位快;“活钩”随时更换,能保持整组钩的锋利,中鱼率高。
3.解决好飞钩挂线、挂坠问题。方法是在组钩上饵时,将钩分别轻轻按在饵团底部,不宜按得太深,这样在抛投时,就不会出现·飞钩挂线、挂坠的现象,确保出竿的成功率。
饵团入水后稍一溶化,钩就会外露下垂,一旦鲢鱼吸食,会立即中钩。
4.掌握好抛投技巧。海竿主线经多次使用,由于鲢鱼中钩挣脱,会出现打弯拧劲现象,容易使铅坠滑落受阻。
所以海竿抛投,在组钩即将落到水面的瞬间,要快速扬竿,即用力“抖一下”,把钓线拉直,使钩、坠快速顺利地滑落定位。
5。把握好提竿时机;咬钩一般浮漂表现为轻轻摇动,旋转走动,剧烈跳动,黑漂下沉。
观漂提竿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提竿的最佳时机是黑漂下沉,它表明鲢鱼已中钩,此时提竿十拿九稳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