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头鳋怎么繁殖(死水塘可以养什么鱼)
锚头鳋怎么繁殖,死水塘可以养什么鱼?
死水塘由于换水不便,水质一般都较肥沃,水中藻类等天然饵料丰富,所以,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应以耐低氧的鳙鱼、鲢鱼、鲤鱼、鲫鱼等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夏季高温季节在不投放任何饵、肥料的前提下,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都较高;而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可少放或干脆不放,避免草食性鱼类产生的大量粪便加重塘水的污染程度。建议养殖品种搭配比例为鳙鱼30%、鲢鱼40%、鲤鱼20%、鲫鱼10%,并挑选大规格鱼种进行放养,要求鲢、鳙鱼尾重0.2~0.4千克。每亩池塘放养量控制在400~600尾,具体根据池塘的蓄水能力和水位深浅调整。
死水塘养鱼技术措施要点:
1.清塘消毒
对死水塘而言,原有的存塘水尤为珍贵,应加以利用,不能白白浪费掉,故年初进行清塘消毒时,应采用带水清塘,而摒弃干法清塘。在清塘剂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块状生石灰,化浆后立即全池泼洒,既能杀菌消毒又能改良塘底淤泥的理化特性。生石灰每亩水面具体用量为:水深30厘米时用80千克,水深1米时用120~150千克,水深超过1米时最多用200千克。在清塘消毒的同时加固、加高塘埂,堵塞所有漏水孔洞,为鱼塘的顺利蓄水做好准备。需要注意的是,露出水面的塘埂内壁也应泼洒生石灰,以增强清塘除害的效果。
2. 鱼种放养
带水清塘消毒后7~10天就能进行鱼种放养,不用像干法清塘消毒要等塘水慢慢蓄到一定深度后才能放养。
死水塘由于换水不便,水质一般都较肥沃,水中藻类等天然饵料丰富,所以,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应以耐低氧的鳙鱼、鲢鱼、鲤鱼、鲫鱼等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夏季高温季节在不投放任何饵、肥料的前提下,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都较高;而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可少放或干脆不放,避免草食性鱼类产生的大量粪便加重塘水的污染程度。建议养殖品种搭配比例为鳙鱼30%、鲢鱼40%、鲤鱼20%、鲫鱼10%,并挑选大规格鱼种进行放养,要求鲢、鳙鱼尾重0.2~0.4千克。每亩池塘放养量控制在400~600尾,具体根据池塘的蓄水能力和水位深浅调整。
3. 饵料投喂
应尽可能提高投入池塘内的各类饵料的利用率,避免浪费和剩饵对本来就不多或交换不便的水体造成污染。在气温较低、水体较清瘦的春季或初夏,草类可多投些,鱼类摄食后产生的粪便可培肥水质、提高塘水水温,促进鲢、鳙鱼的快速生长。随着气温的升高,特别是在盛夏高温阶段,池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此时应少投或不投草类和其他农副产品废弃物,有条件的可选用颗粒配合饲料。气温降低后再适当多投喂,使鱼体快速增重。
4. 水质调控
死水塘中的水一般不要随便外排,平时尽可能保持深水位。在多雨的夏季和预期有雨水补充的情况下,可排掉部分较浓的老塘水,这样可增加池水的透明度和提高溶解氧水平,改善水体环境。有条件的可在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在天气恶劣或突变时定期开机增氧,避免发生缺氧或泛池。对常有生活污水进入的塘口,应避免一次性大量进水,引起水体水质突变。在水质调节上,推荐使用,每15天或20天使用1次。
5. 病害防治
死水塘养殖要更加注重鱼病的预防,提前做好防病措施的落实。在发生寄生虫时,应避免采用多次重复全池泼洒杀虫剂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免有毒成分逐渐累积,给水体水质造成长时间的毒害,对鱼类的生长也不利,可改用内服杀虫药物拌饵投喂的方法,同样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如治疗锚头鳋病,一般采用外泼晶体敌百虫、或溶液来治疗,但也可采用鱼虫净(主要成分为复方阿苯达***)等拌饵投喂的方法,不仅用量省、成本低,而且对水体中藻类等的生长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在发生细菌性和病毒时,治疗同样以内服给药法为主,如内服、三黄粉等,外泼给药法为辅。另外,挂袋法也是较好的鱼病防治方法。给药途径的改进,目的是尽可能减小治病用药对水体产生的影响,维持池塘水质的相对稳定。
6. 捕大留小
因鲢、鳙鱼鱼种规格较大,经过2~3个月的精心饲养,6月份以后就可将部分已达上市规格的鲢、鳙鱼捕捞上市,此时是鱼类上市的淡季,鱼价相对较高。捕大留小还能降低了池塘的总载鱼量,腾出水体空间促进小规格鱼类快速生长,减少鱼类缺氧等突发事故的发生概率。如果有条件,捕捞后还可再套养一些当年繁育的夏片鱼种,培育后作为第二年的鱼种。
硫酸铜在水产起什么作用?
硫酸铜在水产起什么作用?
大家好!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德哥。关于硫酸铜用在水产养殖上起什么作用,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硫酸铜,然后再来分析使用当中的作用,这里有好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不利的作用。德哥是不赞同在水产养殖中使用硫酸铜的。
一:什么是硫酸铜?硫酸铜是重要的无机原料,农村人常叫石胆、蓝矾。硫酸铜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内的铜盐之一,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粉末,吸水后呈蓝绿色。如溶于水中后,水体都呈蓝色。
硫酸铜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选矿以及水产养殖当中。人们也常常把硫酸铜和生石灰配合成混合液,也就是我们生活当中使用普遍的无机农药波尔多液了。
因为硫酸铜有很强的杀虫除菌性,对水产养殖中的寄生虫、青苔、蓝藻等都有杀除作用,曾经很多一段时间内,硫酸铜在德哥的家乡,都被鱼虾养殖户普遍使用,作用明显,但负面影响更大。
二:水产养殖使用硫酸铜的好处。硫酸铜可治疗水产养殖中各种鱼虾的寄生虫病,如鞭毛虫、吸管虫、鱼蚤、治鱼虾出血等。也可以清除鱼塘青苔、蓝藻等。
①硫酸铜有较强的杀灭病原体作用。
硫酸铜溶液泼洒于鱼塘后,对鱼虾因为鳃隐鞭虫、车轮虫、吸管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病症有显著的消杀治疗作用。②硫酸铜除藻作用。
硫酸铜对清除鱼塘内的青泥藻、水网藻、青苔等影响水体生态的有害藻类,清除效果明显。但切记:用药后及时对池塘增氧,有条件的水产养殖户基本上池塘内安装有增氧机。若无,则加注清水,防止藻类死亡后产生有毒物质引起鱼虾中毒。③对鱼虾种苗的消毒作用。
鱼虾种苗买回来,投放之前有必要进行必要的除虫杀菌工作。可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5:2)配制水溶液,对鱼虾种苗药浴10分钟,能杀除体表95%的病原体。④硫酸铜使用,必须注意几点:
硫酸铜的药性,随池塘温度变化而变化。水温升高,药性加强。反之减弱。所以,水温低时,适当加大药量。溶解硫酸铜配制水溶液时,水温不可超过60℃,否则药效失去作用。不在早晨和中午对鱼塘施药,最好是下午6点左右。硫酸铜不与碱性药物一起使用,否则降低药效。三:硫酸铜对水产养殖的负作用。虽然说硫酸铜对治疗鱼虾许多病害及除藻作用明显,但事实上,经过早几年德哥当地水产养殖户的使用,结果表明,常使用硫酸铜,负作用更严重。具体有以下表现:
①经常使用,鱼塘水体重金属超标严重,导致养殖的鱼虾体内重金属含量也普遍超标,影响水产食品安全。
②硫酸铜铜离子对各种鱼虾普遍有很大的副作用,轻则导致畸形,重则造成死亡。
③使用不当,容易造成鱼虾铜中毒,影响鱼虾各项生理机能,不利于鱼虾生长发育,使得养殖周期加长。
④需引起注意的是:硫酸铜对鱼虾的鳃有刺激、腐蚀作用。使用不当或经常使用,往往导致鱼虾继发性烂鳃甚至大面积死亡,造成养殖户的极大损失。
↓下图:使用不当引起鱼的大面积死亡
▲总结:综合硫酸铜对水产养殖中的正作用和负作用,不难看出,弊大于利,因此,德哥是不建议水产养殖使用硫酸铜的。在讲究科学养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更环保、更安全的药剂或其他防治措施,并多学习,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获得水产养殖的高产丰收。
以上就是德哥的看法,希望朋友们多给予建议,共同学习。谢谢!
我的鱼身上腐烂怎么治疗?
我的鱼身上腐烂怎么治疗?求指教,还有救吗?
从你所发的照片来看鱼出现这种情况问题还不是很大,至少目前还远没到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这个你尽管放心。这种情况在锦鲤养殖过程中也很见,就是一个简单的感染发炎而已,只要治疗及时完全可以好起来。
来说下这是怎么引起的,通常情况下是鱼在运输或是养的过程中体表受到了外伤之后没有及时用药而引起细菌感染。如运输过程中的擦伤、养鱼过程中虫子叮咬之后伤口出现细菌感染、或者是大的寄生虫(如锚头鳋之类的)咬过之后直接引起的都有可能。这种情虽然不会引起鱼大的问题,但若是不及时处理在低温季节很易让鱼长水霉,这种才是最难治。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鱼捞出水面,之后用手轻压鱼的伤口处,将伤口里面的一些血水尽量挤出来,看一下有没有伤到鳞片,如果有伤到鳞片或都鳞片快要掉的那种可以直接将其拔掉不要,这样更方便治疗。这些全部处理好之后在鱼的伤口处抹上消炎药物,如常用的红药水、碘伏、紫药水之类的都可以,一般一天用一次连用两到三天之后只要水质好都会好起来。
如果严重的话可以在鱼抹过药之后再整个鱼缸用一次黄粉或别是杀菌药物都行,其目的就是抑制水体中的细菌和霉菌不要过多繁殖,以防伤口再次发炎或是感染霉菌之后长水霉,如果在冬季水温低于20度时可以将鱼缸中的水温用加热棒加到25度以上其恢复更快。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锚头鳋用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锚头鳋用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锚头鳋为鱼类的一种大型体表寄生虫,因所寄生的鱼种类不同锚头鳋的品种也不一样,例如寄生在鲢、鳙鱼体表、口腔的叫多态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鳞片下的叫草鱼锚头鳋,而寄生在鲤、鲫、鲢、金鱼等体表的叫鲤锚头鳋。其中对鱼类危害最大的为多态锚头鳋。
这种寄生虫寄生在鱼体表上不会立即引起鱼死亡,但是会让鱼慢慢消瘦下来最后导致抗病力下降而引起其它的病,其中当水温在22-32度时是锚头鳋的发病高峰期,那么对于锚头鳋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好呢?对于这一问题踏火根据个人经验的建议为:
清塘:对于前一茬在养殖过程中出现过锚头鳋的塘口,在放苗前一定要仔细消毒,常用的生石灰都可以但将量稍加大一些,尽量将塘里的杂鱼之鱼的全部处理干净。药物扑杀:对于已出现锚头鳋的塘口,可以用敌百虫来扑杀,用敌百虫来杀锚头鳋我们常用的量以90%的晶体敌百虫为例,常用的浓度为每方水0.5-0.7克的量,用过之后隔一周再用相同的浓度再杀一次,如果严重的话再过一周还得用一次药,否则水中的虫卵还有可能再次长起来。鱼体消毒:这种主要在观赏鱼中用的较多,在食用鱼中有时我们在放苗之前也可用这一方法来消毒鱼体,以起到防寄生虫的目的。其方法为水温在20-30度时用1/100000~1/5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5~2小时,可杀死全部幼虫和部分成虫。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为什么金鱼养一段时间后?
可能是因为你喂食太多,导致水体浑浊,然后致使你的鱼死去的!和大号饲料无关,但每次喂的量要控制!饲料上的都会有说明的!水浑的话一定要换! 养鱼先养水 对于养鱼的人来说,水分四种:一是新水,也就是刚刚晾好的自来水或新打的井水水。这种水尽管十分干净,但却与自然界中鱼生活的环境相差很大。由于水中没有硝化细菌群落, 鱼儿的排泄物、散落的食物残渣腐败变质后分解为氨,鱼儿极易中毒。二是老水,呈浅绿色或是淡琥珀色,富含腐殖质和有益的微生物及藻类,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经过氮循环,分解为对鱼无害的硝酸盐。这种水对鱼的生长极为有利。三是绿水,水中的有机质含量过多,于是蓝藻、绿藻及褐藻大量繁殖,细菌微生物的含量暴增,水的呈浓浓的绿色,有时会发出臭味,极易造成整缸的鱼死去。四是回清水,又叫咬清水,是绿水中藻类和微生物含量太多,将水族箱里的氧气消耗殆尽,造成藻类和嗜氧性细菌的死亡,使水变成清澈无比、没有氧气而且有大量的厌氧性有害细菌的死水。 由此我们可知并不是所有的水都适合金鱼的生活,最适合金鱼生长的水是老水,所谓养水就是让新水转变成老水的过程。 现在我们用来养鱼的水多半是自来水,因此养水第一步就是要去除自来水里的有毒物质——氯。除氯的方法比较简单,将水盛好后静置2-3天,或燥晒1天(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苏打,即硫代酸钠即可立刻使用)。 新水晒好后就应入缸打开过滤,让泵使静水变成流动的水,然后放入闯缸的鱼。“闯缸”即把几条既便宜又强壮、易养的鱼放养入新缸中,养上几天后鱼的粪便就会在水中分解出氨来,这与自来水带有氨是一样的,氨太多就会致鱼死,因此养水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水中的氨除掉。通常我们会利用硝化细菌来去除水中的氨。硝化细菌可以外加入水中,但它们在水中存活是需要附着物的,如果没有适合的附着物,加再多的硝化菌也起不到作用,它们会在水中死掉,硝化菌通常会附着在滤棉或者底砂上。其实水流动的水过了几天自然就会产生硝化菌,这也是我们培育硝化菌最常用的方法。硝化菌的培育就是养水的第二步。 以下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微妙的氮循环的化学变化,看看硝化菌是怎么工作的。 鱼入缸后,它们就会排出氨和其他废物到水里,水中的氨浓度会升高,活水中的硝化菌可以分解氨,(注意:硝化菌的形成需要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里,鱼受害比较严重),当硝化菌群落形成,氨的浓度就会降低,直到为零。 但是,事情并不这样简单,因为硝化菌只能把氨转化为亚硝酸盐,但对鱼还有毒害!所以大家要明白,当氨浓度下降的同时亚硝酸盐的浓度却在升高。所以不要以为生态建立好后就可高枕无忧了要想减少亚硝酸盐就要定时定量的换水降底其浓度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让水始终处于老水状态。 还应告诉大家的是,老水是我们所追求的,绿水对金鱼也有许多好处。比如绿水可以让金鱼的体色较深,但这种水中藻类太多,看不见鱼,不适合观赏。而且当藻类过多时鱼会缺氧,所以用绿水养金鱼要注意控制水中藻类的含量。 一、勤观察,早治疗 一般鱼被病原体感染或侵袭后,都有一段过程,有一些征兆,如病鱼活动迟钝,常缓慢游于水的表面,不聚群,若有惊动,略下沉后,即浮出水面。也有一些鱼刚发病时,狂游急窜,或体色灰暗,鳞片脱落等。再如,白鲫出血病发生后,早期鱼塘中的野小杂鱼死亡等。当发现鱼池中出现鱼病征兆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避免病情扩展。 二、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首先根据气候特征,水源情况,鱼种来源,混养比例和密度饲养管理,历年鱼病流行规律,鱼群食欲、行动、体色等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然后将濒于死亡的病鱼或死亡而未腐变的鱼尸,对其体表、鳃丝、肌肉、内脏等部位进行肉眼检查或镜检。看其体表有无出现大型的寄生虫中华鳋、锚头鳋等,或出血点块、鳞片脱落、烂鳍、肛门红肿等现象。鳃部,鳃盖充血腐蚀,鳃丝的颜色、粘液多少,寄生虫寄生,鳃丝腐烂带泥。剖开鱼腹后,是否有腹水、肠道发炎、充血,肝脏和脾脏等器官的充血。剥开鱼皮,肌肉是否出血等。根据检查的具体症状,首先诊断出寄生虫、细菌性、病毒性疾病或并发症,再根据病鱼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三、准确测算,用准药量 准确测算,用准药量是治疗鱼病效果好坏的另一关键。对外用药,全池泼洒,要准确计算池水体积,并应考虑到水质特点及当时水温等的影响,如有机质多,水质较肥、水温较低时,用量应多些。池水体积的测算要以实有水面和平均水深计算。平均水深的测算,以池塘几个深浅不一的深度的平均数为准。内服药物的剂量以每千克鱼体摄食到多少药物来表示的,具体常有两种计算方法:按重量计算和按摄食率计算,应灵活运用。当池塘中大多数鱼摄食旺盛时,按塘鱼的总重量计算较为准确;当池鱼病情严重或气候不好,导致食欲减退,应根据估算的摄食率,以较高比例将药物拌入饵料中,以保证尚能吃食的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量。配制药饵时,还应考虑到药物在水中丢失的情况。注意估算塘鱼的总数重量,要考虑到各阶段生长增重的比例,不能以投放鱼种计算药饵的投喂量。 四、掌握药物特性,科学用药 鱼病常用药物都各有其理化特性,在保存使用时应注意合理化,避免药物因保存使用不当而造成失效。如哪些药物只能外用,哪些药物内服效果好、哪些药物不能合用。哪些药物合用效果会更好,哪些药物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药饵应考虑到鱼的生活习性,制作浮性、沉性、微粒等不同的药饵。一般如青、鲤、鲫鱼发病应投喂沉性药饵;草鱼发病以投喂浮性的药饵或拌药在水草上较好;白鲢发病应投喂微粒药饵,制作时要拌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以防药物在水中散失。药物泼洒要将药物充分溶解后均匀泼洒全池,泼洒时间以下午进行比较好,因下午水温高,药效高。泼洒药物时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泼洒,泼洒后的剩渣残粒未溶解的药物,不能泼入池中。否则鱼吞食会引起中毒死亡。 五、根据病类,用足疗程 疗程是治愈鱼病的根本保证,没有足够疗程,就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体,起不到用药的效果。因此,用足疗程是彻底消灭病原体,巩固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实践中疗程的长短,应根据鱼所患疾病的具体类别。如侵袭性疾病,是寄生虫寄生所引起的,一般使用杀虫药物1~2天为一个疗程,就可以起到治疗的目的;如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一般3~5天为一个疗程。至于使用的疗程多少,则应视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缓急而定。对于病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疾病就必需使用两个至三个疗程,否则疗效不彻底,有重发感染的可能。 六、几点注意事项 1.使用药饵投喂前应停食1天,让鱼处于饥饿状态,药饵投喂后,能迅速吃完。 2.在治疗期间及刚治好后,不宜大量换水和捕捞,以免给鱼带来刺激,引起应激反应,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 3.治疗鱼病应采用内服外消相结合的办法,单纯依*内服药不能起到内外夹攻的作用。 4.治疗鱼病时,不能单独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免使病原体对该药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药物。 5.一旦发病后,无论治疗效果好坏,都避免不了损失的发生。因此,平时需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