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吃饱多久(草鱼放野塘一年可以长多少斤)
草鱼吃饱多久,草鱼放野塘一年可以长多少斤?
草鱼的生长速度很快,如果是体重0.5斤的鱼苗,在饲养期间主要喂草,那么一年下来可以长到3斤左右,也就是说草鱼一年可以长2.5斤。典型的食草性鱼类。体重2.5千克以上的草鱼,每条每天的食草量可达120~180克,但在用草喂草鱼时,一定要把好以下"四关"。一是多投喂鲜嫩草料。鲜嫩草料营养丰富纤维素少,草鱼喜食,易消化,能使草鱼长得快少生病,可减少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投喂草鱼的草料,应尽量选用新鲜嫩绿草料,草料应是平形脉的长叶青嫩草,不宜投喂草鱼厌食的网状脉的团粒草料,以种植的黑麦草、苏丹草等和野生的长叶嫩草投喂为好。
二是减少水生水草的投喂。据试验,草鱼吃陆生植物,吃量少长肉多,而吃水生水草吃量多,长肉并不多。但在陆生植物来源不足的时候,可少喂水生水草。
三是按鱼嘴的大小投喂不同草料。草鱼在幼鱼期嘴小,不能投喂粗大、坚硬的草料,宜投喂莎草、小浮萍等。或将鲜嫩的长叶草铡碎后投喂,以后随着鱼类逐渐长大,便可过渡到投喂常规的草料。
四是投喂方法要得当。给草鱼喂草,每天要定时、足量、均匀投喂,力求将草料撒开,让鱼吃饱,吃好,吃匀,以提高养殖效果,还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活动等情况,调整投喂量,适应鱼对草的要求。要严格禁喂存放过久和发霉变质的草料,避免鱼感染疾病。
切除内脏后就只有两斤半了好像被坑的很惨?
草鱼内脏有鱼的四分之一吧,因为是吃草的,很难吃饱,所以要吃很多,肚子大。
草鱼怎么养?
鱼是典型的食草性鱼类。体重2.5千克以上的草鱼,每条每天的食草量可达120~180克,但在用草喂草鱼时,一定要把好以下"四关"。
一是多投喂鲜嫩草料。鲜嫩草料营养丰富纤维素少,草鱼喜食,易消化,能使草鱼长得快少生病,可减少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投喂草鱼的草料,应尽量选用新鲜嫩绿草料,草料应是平形脉的长叶青嫩草,不宜投喂草鱼厌食的网状脉的团粒草料,以种植的黑麦草、苏丹草等和野生的长叶嫩草投喂为好。
二是减少水生水草的投喂。据试验,草鱼吃陆生植物,吃量少长肉多,而吃水生水草吃量多,长肉并不多。但在陆生植物来源不足的时候,可少喂水生水草。
三是按鱼嘴的大小投喂不同草料。草鱼在幼鱼期嘴小,不能投喂粗大、坚硬的草料,宜投喂莎草、小浮萍等。或将鲜嫩的长叶草铡碎后投喂,以后随着鱼类逐渐长大,便可过渡到投喂常规的草料。
四是投喂方法要得当。给草鱼喂草,每天要定时、足量、均匀投喂,力求将草料撒开,让鱼吃饱,吃好,吃匀,以提高养殖效果,还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活动等情况,调整投喂量,适应鱼对草的要求。要严格禁喂存放过久和发霉变质的草料,避免鱼感染疾病。
草鱼生长迅速,就整个生长过程而言,体长增长最迅速时期为1~2龄,体重增长则以2~3龄为最迅速。当4龄鱼达性成熟后,增长就显著减慢。1冬龄鱼体长为340毫米左右,体重为750克左右;2冬龄鱼体长约为600毫米,体重3.5公斤;3冬龄鱼体长为680毫米左右,体重约5公斤;4冬龄鱼体长为740毫米左右,体重约7公斤;5冬龄鱼体可达780毫米左右,体重约7.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40公斤左右。
草鱼难养吗?
草鱼难养吗?草鱼难不难养,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得看你的的日常管理水平如何,今天村小农网就从零教你养高产草鱼:你要这样建设池塘,投放鱼种,科学喂草,才能高产卖高价。今天村小农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草鱼高产的养殖技术,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草鱼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草鱼吃法多样,可清蒸、可红烧、可醋溜等等,男女老少多爱吃,所以草鱼具有极高的养殖前景和养殖价值。
草鱼的池塘建设草鱼养殖基地应具备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进排水畅通,鱼塘之间互不相通,交通运鱼方便,饲料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条件良好。池塘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2~2.5米,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每10亩池塘配套功率为3千瓦的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各1台。冬季排干池水,冻晒20天以上,鱼种放养前15天,进水10~2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消毒。
草鱼的鱼种投放草鱼养殖必须选用健康活泼的优质鱼种,自繁自育的鱼种的亲本应来源于有资质的国家认定的原料场,苗种经无公害培育而成,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具备品种优良性状,条件具备的最好自繁自育为好,如从外地引进鱼种须经检疫合格方能引入。
鱼种放入前须经消毒处理,可选用二氧化氯每5~10分钟20~40毫克/升、食盐每5~20分钟用1~3%、每15~30分钟用8毫克/升,高锰酸钾每15~30分钟10~20毫克/升等药物浸泡消毒。放养比例按80∶20放养模式投放鱼种,即主养草鱼占80%,配养鱼(鲢、鳙、鲤、鲫等)占20%。
草鱼的喂草注意1、多投喂鲜嫩草料
鲜嫩草料营养丰富、纤维素少、易被消化,草鱼摄食鲜嫩草料,能使草鱼长得快,少生病,亦可减少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投喂草鱼的草料,应尽量选用鲜嫩草料。草料的种类应是平行脉的长叶青嫩草,不宜投喂草鱼厌食的网状脉的团叶草料。以投喂种植的黑麦草、苏丹草等牧草和采集的野生长叶嫩草为好。
2、投喂方法要得当
对草鱼喂草,每天要定时、足量、均匀投喂,力求将草料撒开,让鱼吃饱、吃好。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类活动情况等具体情况调整投喂量。要严禁投喂存放过久和霉烂变质的草料,避免草鱼感染疾病。
3、减投水生类水草
据试验观察,草鱼吃15公斤陆生水草就可以长1公斤肉,而吃60~80公斤水生水草才能长1公斤肉,因此在陆生水草来源充足的情况下,可少喂或不喂水生水草。
4、要按鱼口径投喂
草鱼在幼鱼阶段口径小,不能投喂粗大、坚硬的草料,宜投喂小浮萍、莎莎草等草料,或将鲜嫩的长叶草铡碎后投喂。以后,随着鱼龄增大,口径也逐渐增大,便可过渡到投喂常规鲜嫩草料。
草鱼需要的生长的环境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有河湖洄游的习性,性成熟的个体在江河、水库等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村小农网,让农民这一职业时尚起来!
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10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摄食的植物种类随着生活环境里食物基础的状况而有所变化。
草鱼的生长周期草鱼生长迅速,就整个生长过程而言,体长增长最迅速时期为1~2龄,体重增长则以2~3龄为最迅速。当4龄鱼达性成熟后,增长就显著减慢。1冬龄鱼体长为340毫米左右、体重为750克左右,2冬龄鱼体长约为600毫米、体重3.5公斤,3冬龄鱼体长为680毫米左右、体重约5公斤,4冬龄鱼体长为740毫米左右、体重约7公斤,5冬龄鱼体可达780毫米左右、体重约7.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35公斤左右。
以上就是草鱼的养殖技巧了,各位可以收藏备用哟!
村小农网,让农民这一职业时尚起来!关注三农,就点击关注村小农网!
你觉得如今里面最大的鱼能有多大?
山高藏猛虎,峡深隐蛟龙。作为截流流淌了几千年的长江形成的三峡水库,有大鱼生长那是一定的。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8日,成功实施大江截流合龙。
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库开始蓄水,6月中旬,蓄水至135米。这是三峡工程首次蓄水。
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成功蓄至175米!
从2010年到2021年,三峡工程连续12年完成175米蓄水任务。
现如今,三峡水库正常的蓄水位高程为175米,总库容达到393亿立方米,水库的总面积达到了1084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水库,没有之一。
在三峡工程之前,葛洲坝是万里长江第一坝。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
1970年12月30日破土动工。
1974年10月主体工程正式施工,整个工程分为两期。
第一期工程于1981年完工,实现了大江截流、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
第二期工程1982年开始,1988年底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葛洲坝的出现,是第一次在长江上出现了对于鱼类来说难以逾越的天堑。它们能跳过龙门,但真的越不过这种人造天堑。
从葛洲坝建成开始,估计大坝上下游的鱼儿们就郁闷地开始新生活了。原来还可以顺流而下,到海边溜达溜达;或是逆流而上,到上游走走亲戚、串串门。这下好了,一道道大坝把长江裁成一截一截的,鱼儿们的活动区域被人为地限制了!
下游的鱼儿想回上游的出生地老家瞅瞅?不好意思,有本事你飞过大坝去;没本事?那你就老老实实在下游呆着吧!哪里的水不养鱼儿?
上游的鱼儿想“行千里路”,到海边长长见识?不怕被大落差的水流拍死,你就过坝去呗!还有,不担心回不来,你也过坝去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呢!呵呵……
所以,聪明的鱼儿们,只能是接受现状,努力进化,改变生活、生存习性,艰难地繁衍下去……
距葛州坝建成,已三十多年过去了,距三峡大坝建成,也二十多年过去了,它们适应了三峡水库这个新家了吗?
它们喜欢这个新家吗?
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改变没有?
种群增多还是减少了?
在三峡水库这个比以往更广阔的天地里,它们的个头也比以往更大了吗?
最大的能有多大?是哪个种类的鱼呢?
反正也没啥屁事,闲得皮痒,我就顺手在网络上查阅了一番,了解了一些信息,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三峡水库里,会有大型的洄游性鱼类生存吗?不知道大家听过这句话没有?——“千斤腊子万斤象”。这句话里包含了两种长江里的大型洄游鱼类:腊子鱼——中华鲟;象鱼——白鲟。
洄游洄游,在长江上还没有拦水大坝的时候,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想啥时洄就啥时洄,想洄到哪就洄到哪,6300多公里的江水,就是它们的全世界。
可是,当大坝横空出世,截断江水,长江被拦腰斩为两截,长江就不再是它们的全世界了,它们的全世界变成了要么是上游,要么是下游。对人类来讲尚是连通无阻的长江,对它们来说是两个世界了。
想回老家的回不去了,想闯闯世界的也没门路了。
白鲟这是长江里体型最大的鱼类。因为长着长长的吻,几乎可以达到身长的一半,像大象的鼻子一样,所以人们又把它叫“象鱼”。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公斤,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体重一千公斤以上。(就像下图这个样子)
白鲟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成年白鲟主要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游,也可在河口咸淡水水域成活,偶尔进入沿江大型湖泊中,大的个体多栖息于干流的深水河槽,善于游泳,常游弋于长江各江段广阔的水层中;春季溯江产卵,产卵场主要在四川省宜宾市距柏树溪镇 8 km 的金沙江河段和四川省江安县附近的长江河段内。一般产卵个体体重约为100~ 150 kg ,在晚上至黎明产卵,产卵时有追逐和跃出水面现象。幼鱼则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看了上面这段介绍,我们大概可以理解出白鲟的生活习性:长江上游产卵,幼鱼在产卵地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沿江而下,来到长江中下游和出海口,在这里长大成成鱼,成鱼会洄游至长江上游产卵,如此循环往复。
凭着这个习性,它们扛过了“冰河期”,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
但是它们没扛过现代人的“水利工程”!几道拦江大坝阻断了它们回家和生长的步伐,大坝下游的它们没法回家产卵、繁衍后代;大坝上游的它们没有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这可不就给它们带来了灭种的危险?
白鲟寿命一般在30年左右,中国最后发现白鲟自然繁殖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2003年至今没有发现白鲟,也没有人工养殖个体存留,可以推断其已灭绝。终于,2020年,白鲟被宣布灭绝。
一般来说,宣布一个物种灭绝,是必须在确定某一物种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后,才能宣布这个物种的灭绝。但是对于大多数野生动物而言,实际上很难获得关于一个物种最后一个个体是否存活的确切证据。
这就给了我们希望。
我们在大坝以下是再也没看到了白鲟,那大坝以上的库区内呢?
有没有幸存者,它们在幼鱼时期,恰好被大坝所阻,留在了库区,经过这二三十年的修身养性,它们终于明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生活,要“物竞人择、适者生存”。
于是,三十年来,它们艰难地适应环境、默默地把自己养大,终于活出了和它们祖先不一样的生命历程。但是他们选择不再在人类面前出现,无论人类是怎样地召唤,它们也不会像过去那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自然是非常好的。大千世界,需要生物的多样性,让这个世界五彩缤纷、精彩纷呈。
三峡水库会有幸存的白鲟吗?我们希望有!
中华鲟:也就是“千斤腊子万斤象”里的“腊子”,这是长江里体型、重量仅次于白鲟的鱼类。
中华鲟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有“长江鱼王”之称。
中华鲟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是底层鱼类,具有洄游性或半洄游性。春夏季5-6月间喜群集于长江口;秋季上溯而至长江上游,每年9~11 月间,由海口溯长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带进行繁殖。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到长江口育肥。
中华鲟的洄游是生殖洄游。如果洄游鱼类不能完成这种洄游或洄游受到阻碍,则这些鱼类的生命周期将遭到破坏,并影响群体的增殖,甚至危及种族的生存。
1981年葛洲坝大坝的建设阻断了中华鲟的迁徙路线,使它无法到达长江上游的产卵场(金沙江至屏山一带)。现如今新形成的产卵场,位于葛洲坝水坝下方(4公里长的河流)。这个新产卵场与传统的产卵场条件相去甚远,聊胜于无罢了。2003年,三峡大坝建成,进一步改变了一系列的环境条件(水温状况、秋季和冬季的水位等等),中华鲟的自然繁殖越来越困难。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中华鲟被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又是大坝的影响。
我们希望,在大坝上方的水域内,有一群被大坝拦住,没来得及去闯世界的中华鲟幼仔们,通过这三十来年的成长,已成为大坝上游水域内的巨无霸!如此幸甚!
三峡水库里,会有中华鲟在默默成长吗?我们希望有!
三峡水库里,会有大型的定居性鱼类存在吗?那简直是一定的,还用怀疑吗?
先说一种长江里的大型定居性鱼类——长江鲟和白鲟、中华鲟不一样,都是鲟,但这两个鲟是洄游性鱼类,而长江鲟是定居性鱼类。
长江鲟成熟个体的体长分布在75~105厘米,体重为4.5~12.5千克;雌性为6~8龄,体长为99~108厘米,体重为9~15.9千克。
看看这个数据,比白鲟和中华鲟要弱得多。
同样都是鲟,做鱼的差别咋那么大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
长江鲟属淡水定居性鱼类,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上游,在长江上游的各大支流中也有分布,如嘉陵江及其支流渠江以及沱江等支流的下游也可捕到。
看到没有?长江鲟的活动范围要比白鲟和中华鲟小得多,也许它从未有过去见见大海的想法,它的思想境界就是“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小富即安。
也挺好的,如果所有的鱼都想跳龙门,那谁来当分母呢?何况一条普通的长江鲟已经不小了,1米左右的体型,也得让捕鱼人吃力才能拿得住它呢!
说到定居性鱼类,自然少不得要说一下我国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还有大鲶鱼
上述这五种鱼,三峡水库里一定是数量众多的。
这都是些没有理想的鱼,吃饱饭长身体是他们一生最大的事业了。至于在哪里吃,有什么影响呢?三峡水库水面宽阔而深邃,正是他们理想的生活天堂呢!
我没仔细去找三峡水库里出水的这些鱼的体重数据,我大略搜了一下这几种鱼的一些零散消息。
最大的青鱼:青鱼被称为淡水鱼王、水中“巨兽”,它似乎没有生长极限——只要环境合适,几乎可以一直生长。2018年,丹江口水库,曾出水“300斤巨青”,而这条需要动用“起重机”来吊起的巨型青鱼王,据说有300来斤,鱼身超过两米(成年男子站立也只到其第一对鱼鳍部分)。
而2019年,一段模糊的影像中,一条“有两人高”的超级青鱼震惊了许多网友,尤其是钓鱼爱好者,更是表示刷新认知,据传,这条大青鱼有3米5长,重500多斤。
三峡水库可比丹江口水库大得多、觉得多了,如果说这里有十数条,甚至成百上千条这种体型的大青鱼,没什么好奇怪的。
最大的草鱼这个就有意思了,当我在搜索框内写上最大的草鱼时,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和三峡有关的。
草鱼是一种淡水鱼。在成年之后,它们的身体长度一般会在1米左右,比较大的草鱼个体身长可能会超过2米。
草鱼的体型比较大,一般来说至少可以达到5千克重。有一些草鱼的体型是非常大的,它们的体重可以达到40千克。
这么看来,草鱼不要说和鲟鱼们比了,就是和青鱼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这种规格的草鱼,我估计在三峡水库里,应该是很多很多。
最大的鲢鱼鲢鱼,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头大,约为体长的1/4。常生活于大江河水深浪大之处,生长速度比较快,在天然河流中可长到30-40公斤。
世界上最大的鲢鱼是在西班牙被捕获的,记录是206磅,转换过来约为93公斤。
而中国渔民捕获的最大淡水鲢鱼,是人工养殖的,出自张家界某养殖场,长约1.4米,重量达到了100斤。
一般而言,在水库中野生的鲢鱼都可以长到30斤左右,如果不被捕鱼人抓住,能平安多长几年,也可以长到30-40公斤左右,算是淡水中的大型鱼类了。
鲢鱼,三峡水库里应该一抓一大把,不缺货。而且以三峡水库这么大的水面,大鲢鱼也应该不缺货,只是不会像青鱼那么大就是了。
最大的鳙鱼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等。鳙鱼和鲢鱼比较像,我们这里一般都叫“花鲢”,比白鲢(鲢鱼)好吃,是做剁椒鱼头的好选择。
鳙鱼最大能长100斤,但是非常少见。一般的野生大鳙鱼个头在30斤左右,属于淡水鱼中较大的一种。从生长速度来说,10斤重的鳙鱼需要生长5年,30斤重的鳙鱼需要生长10年,50斤重的鳙鱼需要生长25年。
有确切报道说,世界上最大的鳙鱼是美国一个渔民捕获的一条巨型鳙鱼,重达57公斤,也就是114斤,创造了新的美国记录,也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还有一个来自国内的传说,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信度比较低。
像鳙鱼这种常见的鱼,三峡水库也应该一抓一大把,只不过不会出现像青鱼那么大的个头,所以也引不起哄动。
最大的鲶鱼鲶鱼,又名胡子鱼、塘鲺,周身无鳞、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分布广泛,主要产于长江和珠江流域。
有人说,鲶鱼是世界上最脏的鱼。理由是鲶鱼可以在污水等恶劣环境中生存,吃垃圾、粪便,是吃腐物长大的垃圾鱼等等。但这恰恰也说明,鲶鱼生存适应能力比较强,是鱼类中打不死的“小强”。
鲶鱼和青鱼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可以一直吃,一直长,只要没有天灾,没被人类抓住,它就可以继续长下去,所以,大鲶鱼非常常见。
据报道,在2005年,泰国渔民在湄公河中捕获到一条身长2.7米,体重586斤的雌性湄公河巨鲶。
长江里的鲶鱼,没出过这么大的。下图是国内一位钓鱼爱好者在长江里钓到的大鲶鱼,据说有19斤重,目测一米以上的长度。
2009年的时候,还曾经有钓鱼高手,在三峡附近,钓起一两近两米长的大鲶鱼,跟成年人一样高,非常惊人!
国内的这两则消息都是来自长江,后一则更明确地指出是来自三峡。
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的三峡水库里,鲶鱼的数量不在少数,巨型鲶鱼也不会缺,只是暂时还没露面而已。
好了,上面我把可能出现大鱼的鱼类品种大体都说了一下,其它品种的鱼类,因为品种的原因,不大会出现体型巨大到超出人们常识的鱼类。
也就是说,三峡水库里最大的鱼,大概率会在上述这几类鱼里产生,不会超出这几类鱼了。
回到问题:
三峡水库里最大的鱼能有多大?如果我们人类还有幸,白鲟还没灭绝,在三峡水库的某个角落里,若干条白鲟过着隐居的生活,那三峡水库最大的鱼就非它们莫属了。2~3米长,200~300公斤重,很正常,如果有某位鱼兄真的长到7~8米长,1千公斤以上,那就壮观了。
退一步,没有白鲟,中华鲟也行啊,“千斤腊子万斤象”,大腊子也是不错的呢!这是幸事一件啊,值得所有人“浮一大白”。
如果很不幸,三峡水库里没有了鲟鱼了,那最大的鱼应该是青鱼和鲶鱼争霸了。
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草鱼、鲢鱼、鳙鱼很难和青鱼、鲶鱼比个头、比体重。原因就是青鱼和鲶鱼这两哥们可以一直吃、一直长,直到自然老死为止。
这么一来,蓄水20多年的三峡水库里出上几条数百斤重的青鱼或鲶鱼,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吗?这是毫无疑问的。
好了,这就是我的结论,那就是“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2021年初,长江干流全面进入了十年禁渔期,三峡库区内的渔业资源也因此得到了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
我们就静待长江十年休渔期结束,看看十年后,三峡水库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和奇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