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养多少盐度(吴川东海岛南三岛雷州遂溪)
鲎养多少盐度,鲎可以在淡水里养殖吗?
可以。鲎主要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喜欢居位於盐度较低的河口,同时具有溯河而上的习性。鲎类主要为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
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但鲎资源现在已经急剧减少。由于填海造地、滩涂开发等原因(因为鲎它很挑地方生长)鲎失去了赖以生息的浅海沙滩。
半圆形有个尾巴的海洋生物叫什么?
半圆形有个尾巴的海洋生物叫圆尾鲎
蝎鲎:鲎类中个体最小的一种,体长40厘米(加尾长)。鲎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最大的部分是头胸部,然后是分节的腹部,再下边是一根长长的尖尾刺。它的头胸部侧面有一对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另外还有一对感受紫外线的单眼。它们也有一对钳子,称为螯肢,是专门捕食蠕虫、薄壳软体动物用的。
栖息地一般喜欢选择在泥泞的河流,河口沼泽和红树林,喜欢居位於盐度较低的河口。和该属的其他物种不同,在海水退潮时不返回大海。成年蝎鲎,多见于深水,而幼鲎多见于潮间带浅水区。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
吴川东海岛南三岛硇洲岛雷州遂溪?
湛江市三面环海,有海滨之城之称。全市海岸线有1555多公里,绵长而曲折,港口密布盛产海鲜。关于湛江市的海鲜,广大的湛江农民普遍把它划分为东海(以湛江港、吴川、东海岛、太平等)和西海(包括江洪、乐民、草潭、杨柑等)。经常听到很多人争论东海什么鱼最好吃,西海什么鱼最好吃。作为湛江人,我也来浅谈湛江海鲜哪里的最好吃。
本人认为,湛江各个海域的海鲜,都有那么一二种因好吃而出名。但是,湛江海鲜最好吃的,当算遂溪县草潭镇下六圩的沙虫。沙虫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产品,它盛产于遂溪草潭、下六、杨柑至北潭一带的沿海沙质滩涂,其中以下六产区最为好吃、出名。
下六的滩涂广、平坦且肥沃,底质和盐度适宜,有机质和浮游生物丰富,低值小贝多,特别适宜沙虫的生长。沙虫既有自然生产,也有投放养殖,投放养殖的并不需要投播饲料,一般半年收获一次,经济效益非常好。
沙虫的体质呈圆条形,淡红色,长约100毫米-150毫米,平时藏于沙中,潮水涨后出来觅食,以其星芒状触角摄取食物。它的味道十分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高,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是老年人及小孩子最理想的保健食品。
1989年前,下六产区的沙虫和各地一样多足用来干品上市。干品煮汤、煲粥、煎蛋、炒菜样样可,随心所欲任意烹调,既是家庭常菜,又是席上佳肴。当地人常常将它烧烤来吃,也可将它放落油锅里炒得半生半熟,然后取出蘸盐下酒,非常松脆可口。干沙虫用来炖狗肉,更是雷州半岛的著名补品,因为狗肉已经是热补了,再加上一味沙虫,那是锦上添花,补上加补。当地群众每到寒冬腊月,便吃沙虫炖狗肉来滋补身体,抵抗寒冷。沙虫还具有药用价值,如果谁肾亏夜尿多,用沙虫煮汤或熬粥,吃了后当晚立即见效,小便明显减少。
1989年后,下六沙虫已远近闻名,成为湛江的特产和海鲜品牌,令人喜爱。尤其鲜沙虫味道清甜可口,爽脆香滑,食用价值更高,已逐渐登上宾馆酒楼以及各种宴席,“韭黄沙虫”、“香茄沙虫”、“白灼沙虫”、“粉丝蒜蓉沙虫”等名菜相继兴起。
遂溪沙虫由于具有滋阴补肾等各种有益于人体功效,因而日益声名海外,不少港澳客商乃至外国嘉宾慕名而来采购,产销日益兴旺,干沙虫价格于2005年就每公斤800元左右,鲜沙虫每公斤50元左右。有不少客商采用保鲜的办法将沙虫远运到珠江三角洲等地销售,供不应求。
另外,湛江海鲜好吃的还有太平的胶腊鱼、徐闻毛蟹、硇洲鲍鱼、吴川生蚝、沈塘腌仔蟹等等,都是各种宴席必备的海鲜。欢迎您来海滨之城湛江,不管您身处何镇何村,总有一二种海鲜,令您赞不绝口。
最原始的古生物?
1.蓝藻细菌
年龄:35亿岁
已知的最古老的蓝藻菌化石在澳大利亚西部的太古岩中被发现。蓝藻细菌又名蓝绿藻,是一种能利用光合作用生成能量的细菌。人们认为这一过程促进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形成,使地球更加适宜已知生命生存。
2.海绵
年龄:5.8亿岁
海绵源自一个原始的动物门,这个动物门的历史能追溯到生命起源。在澳大利亚、中国和蒙古境内的岩石中发现过玻璃海绵的化石。虽然现在所发现的海绵中约有90%都属于寻常海绵纲,但此类海绵化石比其他类型的更加罕见,因为它们的骨骼由相对柔软的海绵硬蛋白组成,不易形成化石。
3.水母
年龄:5.05亿岁
水母与珊瑚、水螅、僧帽水母、海葵、海鳃、海鞭以及海扇同属刺胞动物门,又名腔肠动物门。它们的身体几乎由水组成,难以形成化石,不过现有的化石记录表明它们比我们预想的更加古老。
4.马蹄蟹
年龄:4.5亿岁
马蹄蟹素有“活化石”之称,最古老的马蹄蟹化石可追溯到奥陶纪。这类海洋节肢动物主要栖息在柔软的砂质或泥质底浅海区。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以及过度捕捞,它们的数量一直在减少。
5.腔棘鱼
年龄:4亿岁
腔棘鱼是一种罕见的鱼,相较常见的辐鳍鱼,它们与肺鱼、爬行动物甚至哺乳动物才是近亲。最近一次发现活体腔棘鱼是在1998年。
6.银杏
年龄:2.7亿岁
银杏是银杏目植物的唯一成员,属裸子植物门,最早能追溯到2亿7千万年前的二叠纪。由于地质灾害频发,只有三四个物种在第三纪(6500万年前)幸存下来。恐龙的灭绝作为银杏树种子传播的潜在媒介,有可能对这类植物的衰落产生了影响,这种推测与化石记录一致。
7.鹦鹉螺
年龄:2.35亿岁
有“活化石”之称的鹦鹉螺起源于三叠纪末期,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在希腊语中意为“水手”。鹦鹉螺仅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区域,栖息于珊瑚礁的深坡中。
8.三眼恐龙虾
年龄:2亿岁
这个小家伙被列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现存物种,生存了2亿年仍一成不变。也就是说,三眼恐龙虾存在的时间可能没有名单中前几名那么长,但和它2亿年前的化石比起来,如今它的模样几乎没什么变化。
9.鲟鱼
年龄:2亿岁
鲟鱼和近亲白鲟鱼在形态上发生了非常细微的变化,这说明它们进化缓慢,且“活化石”的殊荣它们当之无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鲟鱼通过漫长的进化,对水的温度和盐度的耐受范围很广。受体型大小的影响,加上底栖生物环境中食物充足,以至于它们几乎没有天敌。
10.火星蚂蚁
年龄:1亿岁
火星蚂蚁(Martialis heureka,原名大致意为“哇!从火星来的!”)是蚂蚁中最原始的物种,它的DNA在过去的1亿年中几乎没有变化。公元2000年在亚马逊雨林发现了这种蚂蚁,它们通常栖息在地下。
中华鲎身上有寄生虫么?
中华鲎身上没有寄生虫。
中华鲎(hòu)(学名:Tachypleus tridentatus):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鲎由三部分组成:头胸甲略呈马蹄形(故名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两侧具棘刺,尾部是一根长的尾剑。鲎似蟹,比蟹大,它们虽然都具有关节的附肢,但鲎和蟹的亲缘关系远不如和蜘蛛密切。鲎和蜘蛛的第一对附肢呈螯状。都有四对足,分类学上称为有螯动物。鲎除外形具尾剑外与蜘蛛主要区别在于.鲎的附肢基部有许多刺状突起并围在口的周围以咀嚼食物,故又称肢口动物。
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主要是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有时也取食海底藻类。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鲎的血液因含有铜离子显示蓝色。中华鲎血液为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