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药有哪些(鱼塘用什么消毒不伤鱼)
鱼的药有哪些,鱼塘用什么消毒不伤鱼?
生石灰,强氯精。
抽干池水,用生石灰、强氯精等药物清塘,可以达到不伤大鱼杀小鱼的目的。彻底杀灭野杂鱼、螺,水生昆虫以及细菌和寄生虫等,对放养鱼苗很有好处。
鱼贩子卖鱼的水里加了什么药?
一般养鱼的都放很多黄粉或二氧化氯。黄粉也叫呋喃西林,是一种常见的消毒药物,由于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需要控制好用量,不然对鱼儿的健康很不利。
而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兴的消毒药物,相较于传统的高锰酸钾而言,它的好处是极低的含量就有很强的杀菌效果。
怎样才能做到让鱼少生病?
悟空,你问“池塘养鱼怎样才能做到让鱼少生病,鱼病的预防措施有……”
本作者认为你应对你已有池塘进行大规模、大范围消毒才能做到让鱼“少生病”,不生病成长。由于鱼类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作的结果,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的机体自的抗病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是环境、鱼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养鱼疾病的预防控制中本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包括:
(1),彻底清池:
清池包括清除池底污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育苗池、养成池。育苗池和越冬池一般都用水泥建成,新水泥池在使用时一个月左右就应灌满清的水,浸出水泥中的有毒物质,浸泡期间应隔几天换一次水,反复浸洗几次以后才能使用。已用过的水泥池,在再次使用前只彻底洗刷,清除池底和池壁污物的才能使用。再用1/1000左右的高锰酸钾或漂粉精等含氯消毒剂溶液消毒,最后用清洁水冲洗,就可灌水使用。经过一个养殖周期的池塘,因在底泥中沉积有大量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质,形成厚厚的一层黑色污泥,这些有机质腐烂分解后,不仅消耗溶解氧、产生氨,亚硝酸盐和琉化氢等有毒物质,而且成为许多种疫病体滋生基地,因此应在养殖的空闲季节即冬或春季将池水排干,将污泥可能地挖掉,放养前再用药物消毒。
消毒时应在池底留有少量少,盖过池底即可,然后用漂粉精20~30/米3或漂白粉50~80/米3,或生石灰400克/米3,溶于水中后均匀泼洒全池,过1~2天后灌新水,再过3~5天后就可放水。
(2),保持适宜的水深和优良的水质水色:
①水深的调节:在养殖的前期,因为养殖动物个体较小,水温较低。池水以浅些为好,有利于水温回升和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后随着养殖动物个体长大和水温上升,应逐渐加深池水,到夏秋高温季节水深好达1.5米以上;②水色调节:水色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这些水色一般以硅藻为主。淡绿色或绿色以绿藻为主,也还适宜。水色变为蓝绿、暗绿、则蓝藻较多;水色为红色可能甲藻占优势;黑褐色,测溶解或悬浮的有机物质过多,这些水色对养殖动物都不利。透明度的大小,主要说明浮游生物数量的多少,以40~50厘米为好。③换水:是保持良水质和水色的最好办法。但要适时适量才有利于鱼类的健康和生长。当水色优良、透明度适宜时,可暂不换水或少量换水。在水色不良或透明度很底时,成养殖动物曾多时,则应多换水、勤换水。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放养的种苗应体色正常,健壮活泼。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和饵料状况,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决定适宜密度,切勿过密。
(4),饵料应质优良适:质优是指饵料及其原料绝对不能发霉变质,饵料的营养成分要全,特别不能缺乏各种维生素和矿质物。量适是指的每天投饵量要适宜,每天的投喂量要分多次投喂。
(5),改善生态环境:人为改善池塘中的生物群苗,使之有利于水质的净化,增強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抑制病源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在养殖水体中使用水质改良剂,益生菌、兴合菌等。
‘ (6),细心操作:在对养殖鱼类捕捞、搬运及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细心操作,不使鱼类受伤,因为受伤的个体最容易感染细菌。
(7),加強日常管理防止病原传播:①对生病的和带有病原的动物要进行隔离;②在生病的池塘中用过的工具应当用较大浓度的漂白粉、硫酸铜或猛酸钾等溶液消毒,戒在強列的阳光下晒干,然后才能用于其他池塘。有条件的也可以在生病池塘中设专用工具;③对病死或无可救药的鱼,应及时捞出并深埋他处或销毁,切勿丢弃在池塘岸边或水源附近,以免被鸟兽或雨水带入养殖水体中;④已发现有疫病的鱼在治愈以前不应向外移殖。
(8)药物预防:水产养殖动物在运输之前或运到之后,最好选用适当的药物将体表携带的病原杀灭,然后放养。一般的方法是在8克/米3的硫酸铜或10克/米3的漂白粉或20克/米3的高锰酸钾等溶液内浸洗15一30分钟,然后放养。在饲养动物的池塘中,于生病居节到来时,针对某种常发疾病定期投喂药饵或全池泼洒药物也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9),人工免疫:对一些经常发生的t害严重的病毒性及细菌疾病,可做人工疫苗,用口服,浸洗或注射等方法免疫接种,让鱼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增強鱼体对特定性疾病的抵抗能力,如草鱼在接种草鱼出血病灭活鱼后将产生较強的抵抗能力,降低草鱼出血病的发病率。
(10),先育抗病力强的种苗:利用某些养殖品种或群体对某种疾病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力的原理,选择和培育抗病力的苗种作为放养对象,可以达到防止该种疾病的目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从生病池塘中选择始终未受感染的或已被感染的但很快又全愈了的个体,进行培养并作为繁殖用的京体,因为这些动物本身及其后代一般都具有了免疫力。
鱼怕什么药一碰就死?
鱼怕农药,但是不建议弄,犯法。
二氧化氯能治鱼溃烂吗?
鱼身上溃烂有两种病因:
1、烂鳍病。即鱼的鳍等腐烂的一种疾病,导致鱼鳍腐烂,不早作治疗,鱼鳍会全部腐坏脱落,甚至伤害鱼体。此病大都是由于水质污染或被其他鱼刺伤,伤口感染细菌所引起的。
治疗方法:1.最便宜就是盐水泡鱼。1%盐水泡浴鱼儿,连续5——10天最好是海盐,食用盐也可以。比例还可以到2%——3%。有利无害。不过腐烂很厉害就无法救啦!另外,鱼缸彻底清洗后,2.消毒。消毒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来苏水。养鱼先养水,要消毒,要不然还要得病。把鱼先放到洗脸盆等里面泡浴,然后清缸、消毒。自来水刚接出来不能用,要晾几天。
2、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 。症状:病鱼体表寄生有灰白棉絮无毛状菌丝。主要是因为水温变化较大超过了鱼类本身的适应能力引起的。这种病的病程较长,开始的几天并不明显影响鱼,再以后鱼变得迟钝和厌食,身上的絮状白点增多,最后死亡。白点是一种小虫子,吸附在鱼身上。
防治方法 :1.孔雀石绿0.2ppm~0.4ppm浸泡;2.福尔马林0.5ppm浸泡;3.食盐400ppm~500ppm和碳酸氢钠400ppm~500ppm配成合剂,将病鱼用小池集中施药。
金鱼烂鳍病,是指金鱼因细菌、霉菌自伤口所引起的疾病。
病因:
1、换水不合理:在阳光短缺的天气,对金鱼缸池饲水更换太勤,严重地刺激金鱼体表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导致尾鳍软组织的腐烂。
2、换水不及时:由于水质的老化,光照的过强,引起各鳍膜内充满气泡,没有及时换水排泄殆尽,导致各鳍膜破裂腐烂,而引发细菌感染。在盛夏季节,大尾金鱼和幼鱼的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3、水质不良:主要是水质pH起了急剧变化,鱼体不适应,引起内分泌紊乱,久而久之致使各鳍软组织腐烂,最后受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