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稻田鱼
稻田鱼养殖全过程?
1,养殖之前稻田地的建设。种植稻的农户在开始养殖之前最好先把稻田堤坝进行加厚加高夯实的工作,在稻田里边设置好鱼坑,这是为以后稻田晒田工作做好准备。最好养殖的农户可以设置两块挨在一起的稻田里边饲养,中交同样是用堤坝隔开,不同的地方是在堤坝上有一部分是可以挖开的。在堤坝上边最好设置一些鱼栅栏,防止鱼跳到其他稻田里边,也是为以后的排水或者大雨防止鱼逃跑做准备。
2,稻田管理和养殖管理。养殖者需要注意,种植稻田会进行施肥,晒田等工作,所以最好分片间隔饲养,在进行这些工作的时候 进行轮流进行的方式,避免鱼的死亡。
3,鱼种的投放以及喂养工作,养殖者需要注意,投放鱼苗的时间最好在水稻种植之后的一周之后投放。投放的鱼苗大小最好在五十克以上一百克以下,一亩地投放的鱼苗在十公斤到而是公斤,投放之前进行鱼种盐水消毒工作,时间在三到五分钟最好。养殖者需要注意,稻田里边的饲料虽然有但是并不能完全足够鱼的食用,所以时常撒鱼饲料在稻田里边就可以了。没有太多的要求。
稻田里养鱼的模式是怎样的?如何在稻田里养鱼?
稻田里养鱼是非常智慧的方法,是我国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的一种传统模式,被称为“稻底鱼”。这种方法是经过劳动人民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优良农田生态。稻田都施用有机肥,一般以人畜粪便、稻杆、绿肥为主,当被施入稻田后,会产生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这正是鱼的好饲料。
稻田里养鱼的好处:稻田养的鱼以浮游生物和田间杂草为食,鱼不但不与水稻争肥,还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其次,在掉入水中的害虫也被鱼吃掉,从而减轻水稻的危害。
稻田养鱼的操作流程1.稻田工程建设 2.鱼养殖种类的规格数量,放养量 3.稻田水质调控管理 4.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5.日常的养殖管理
稻田地里能养鱼吗?
稻田里当然可以养鱼了,不仅可以养鱼,还可以养虾蟹、龟鳖呢!
稻田养鱼作为生态种养的典型模式,在我国有很久的历史。关于稻田养鱼,在陕西省有这样的说法:“六月鱼苗放下田,九月再闻稻花香”,意思就是6月份时,水稻已经长得比较高,这时候将鱼苗放入水稻田中能够有效防止鱼苗咬食水稻幼苗,9月份水稻快要丰收的时候,鱼儿还可以再长一段时间。
稻田养鱼完全是一种生态的养殖模式,鱼类等水产品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时清除稻飞虱等害虫,鱼类产生的粪便还可以被水稻再度利用,大大减少了化肥的投入。
稻渔共作最大的优势在于生产出来的水稻和水产品都是绿色有机产品,质量安全有保证,市场价格更高。以水稻为例,有机水稻的市场价格大多在5~10元一斤,而传统的水稻则在1~2元一斤,有机稻米在市场竞争力上有压倒性的优势,水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实,单纯的套养鱼类收益并不是特别理想,如果把混养的鱼类(一般是禾花鱼)换成经济价值更高的虾、蟹以及龟鳖等水产动物,那么附加值还会再翻几番。
为促进传统农业升级,目前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推广试点。有些省份还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对贫困户发展到于稻田养鱼技术,每亩地补助1000元,对经营主体发展稻渔产业的每亩补助500元。如果一个片区稻田养鱼的面积达到1万亩,那么预计每年水产品可以额外增长60万公斤,增值1200万元。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稻渔综合种养对养殖及种植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控制不住水稻田的病害,就不得不使用农药来控制,那么生活在水稻田里的鱼类、虾蟹类等水产动物必定会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绝收。因此要想实现双赢,就必须在病害发生之前提前预防,加强管控,这使得稻渔综合种养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
另外,水产动物的选择与水稻的品种是有一定关系的,不同地区适宜种植的水稻品种不一样,生长周期也不一样。建议根据当地的水稻品种合理选择水产养殖品种、确定合适的放养时间。
总之,以稻田养鱼为代表的生态养殖模式是将来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水产与稻田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一田双收、一水两用、粮渔共赢。将来,“专业合作社+普通农户+企业”是这一模式高效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而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则会为稻田养鱼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于稻田养鱼的前景,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稻田挖沟养鱼新技术?
因为稻田的田珂比较矮水位自然就低,在稻田挖沟养鱼,可以提高水位深度给鱼足够生活空间,所以在稻田挖沟养鱼是新技术。
农村稻田养鱼实施方案?
3—4月,宣传发动阶段: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制发宣传资料,乡镇负责面积任务落实; 4—5月,技术部门负责技术培训,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完善稻田基础设施建设。
5—6月,苗种投放阶段:完成稻田养鱼基础设施和技术措施,免费发放鱼苗,实现鱼苗入田; 6—10月,技术管理阶段:推行健康养殖,实施技术服务,实现稻鱼共生; 10—11月,验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