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底泥怎么
虾塘淤泥多怎么改底?
一、物理改底
立竿见影的方法是清塘挖淤泥,但是耗时耗力而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也可以使用增氧机为水体增氧,但是只能解决水体缺氧的问题,池底的有害物质不能被清理,依旧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二、化学改底
化学改底主要是使用过硫酸氢钾,好的地方在于过硫酸氢钾在改底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而且还能一定程度上增氧。
三、生物改底
这类改底方法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通过投放有益菌,来分解水底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等有益于藻类生长的元素,但是在高温时期不利于有益菌生长,部分有益菌在高温情况下直接进入休眠状态。
人工清淤池塘一般多少天?
对于不便用机械(如推土机、泥浆泵)清淤且面积较小的池塘(如三亩以下),可采用人工清淤。人工清淤比较耗费时间,效率也低,但是,费用也比较低。一般要耗时1星期。
经过一轮养殖周期后,池塘底部积累大量饲料残渣和鱼类粪便,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导致底泥发黑发臭。干塘、清淤、晒塘是养殖户普遍采用的一种底质处理措施,一般养殖户在出鱼干塘后,在冬季用挖掘机清理淤泥,并将环沟挖宽(10-15米)、挖深(1-1.5米),然后晒塘2-3个月。
为什么有些鱼塘的泥巴是黑色的?
为什么有些鱼塘的泥巴是黑色的
这鱼塘的泥巴是黑色的也是很正常的呀,像清水塘家这边,养鱼的鱼塘泥巴基本最后都会是黑色的。我们来说下鱼塘的泥巴为何会变成黑色。
平常我们在开挖新鱼塘的时候会发现,一般深挖一米多两米的池塘,底部的泥土颜色都是带黄色的黄泥巴或者是灰色的土壤。当然,像在部分地区土壤的颜色是红色的,深挖以后自然也就是红色的鱼塘底了。
之所以最后它们会变成黑色,主要是因为在养鱼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引起了变化:
一,池塘中大量的饵料投喂,造成一些饵料浪费,这些没有被鱼迟到的饵料沉入水底或者松散开来悬浮在水中,时间一长就会慢慢的腐烂分解,我们都知道腐烂了的东西是黑色的。这些东西积累越来越多,池塘底部就积累了一层厚厚的有机质,这些东西与下雨时从岸上冲下来的泥水中沉淀下来的稀泥搅和在一起就成了黑色的淤泥。
二,鱼在水体中也会有大量的排泄物,排泄物沉积在池塘底部,这些东西就与淤泥混合到了一起,加快了淤泥的堆积。
三,池塘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更新换代比较快,那些死了的浮游生物也会沉积在池塘四周以及底部,它们在微生物作用下也会腐烂分解。
四,池塘中还会投喂一些水草或者栽种一些水草,水草总会有死亡腐烂的,当他们沉入池塘任何一个部位的时候就会在那里慢慢的腐烂,造成土壤也跟着变黑。
总之,池塘中所有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都会腐烂,在这个过程中造成池塘底部以及池塘四周的泥巴变黑这是一个满长时间的生化过程。特别是那些没有彻底分解掉的有机质和土壤混合到一起,就让土壤也跟着呈现出黑色。所以,每年干塘后,大家都会晒塘,经过一段时间的暴晒,有机质经过充分的分解后,土壤逐渐恢复原来的淡黄色或者灰色了。
大家说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鱼塘底泥是白泥对养鱼有什么?
答:鱼塘底泥是白泥对养鱼的危害1、养殖鱼类产量低
由于白泥增厚增多,池底抬高,池塘水温变化增大,饵料生物的产量就会不稳定并随之降低。同时,水层薄、鱼类的活动空间减少,这些都不利于密养高产,池水浅则产量低。
2、产生浮头、泛塘
白泥过多,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会影响池塘发底部溶氧,造成溶氧不足的情况,尤其在黎明前表现突出。
一旦遇到阴雨、气压偏低等不良气候就会造成鱼类因缺氧而泛塘。
池塘有泥皮怎么处理更好?
这是池塘浮游植物、底栖植物死亡后的残骸,多夹有泥巴呈绿黑色,常漂浮在池角、池边,是从池底上来的。因此,今天把塘面的“泥皮’”捞走了,明天“泥皮”又在塘面出现。这是绿色植物在池底死亡积累和在水体中死亡下沉积累,经一段时间受细菌分解,其比重比水轻才浮上水面的。在刮东风、东南风、西南风时,这些植物残骸还未经分解,还保持原有的绿色,也被大风从塘底刮起浮上水面,这是池塘绿色植物大量死亡形成的结果、引起其大量死亡的原因是:
①池塘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从繁殖高峰期进入老化期而大量死亡;
②池塘因水深增加或浮游生物茂盛,而障碍了池底绿色底栖植物的光合作用。致使底栖植物大量死亡。池塘泛起泥皮,是池塘水质开始恶化或正在恶化的一个征兆。它对养虾生产的主要危害有:①植物残骸占据池底,影响了虾类潜沙钻泥的生活习性,使对虾有紧迫感;②残骸的腐烂,增加池中氨氮的浓度;
③残骸的分解过程,增加了池塘生物耗氧量,因而降低了池水溶解氧。对池塘泛起泥皮的处理办法是,往池中直接泼洒压缩宝,均匀入池,患处多泼。用量为 8~10千克/亩。7天后再追施1次,用量为 6~8千克/亩,可根除植物残骸的形成。在施药同时,把池面上已漂浮的泥皮捞走。池塘泛起泥皮的预防是,在池塘毒塘和生产管理中,不用或少用生石灰、尿素。因为它们是池塘大量繁殖绿色植物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