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产泥鳅怎么取卵

泥鳅怎么取卵

时间2022-11-21 00:17:04发布帮三农分类水产浏览66
1、泥鳅的自然产卵繁殖是怎样的?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泥鳅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产卵池中设置卵巢,将产卵巢用竹竿固定在产卵池的中央。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

泥鳅的自然产卵繁殖是怎样的?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4 月上旬开始繁殖,5一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 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18一30 ℃ ,最适水温为22一28 ℃ 。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 5 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8 厘米时,2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 1 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8 厘米,怀卵量约2 000 粒左右,10 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一100 00粒,体长12 厘米的怀卵量12000一14000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000一 18000粒,体长20 厘米怀卵量为 24000粒左右。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5 万粒。卵圆形,卵径 0.8 一 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1.3一1.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50 %一60 %。

泥鳅繁殖一般什么时候?

泥鳅繁殖4 月上旬开始繁殖, 5 一 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 9 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 18 一 30 ℃ ,最适水温为 22 一 28 ℃ 。

泥鳅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面积5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水为经曝晒的机井水,水温控制在23-25℃。产卵池中设置卵巢,用沸水煮过的棕皮或水草做成,将产卵巢用竹竿固定在产卵池的中央。催产药物用绒毛膜激(HCG),每尾雌鳅用1000国际单位,雄鳅剂量减半。药液注射量为0.1-0.2毫升。

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

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泥尘污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

泥鳅在野外是怎么繁殖的?

泥鳅繁殖时期因地区不同而异。通常是4-8月,但5-6月为产卵旺盛期。

产卵时数尾雄鳅追逐纠缠1尾雌鳅,并不断用嘴吸吻雌鳅的头部和胸部,不久1尾雄鳅将身体缠绕于雌鳅肛门的腹部,刺激雌鳅产卵,同时排出精子,完成体外受精。不久就会产卵,2~3天就可以孵出幼苗。

买养殖的泥鳅鱼回来放到自己鱼塘他会自己繁殖吗?

可以的。

泥鳅养殖场应选择交通方便,有一定水源条件的地方,靠近江河、小溪更好,采用地下水也是可以的。池塘区域在涨水季节不会被水淹,池塘四周较空旷,塘边最好没有落叶树木,以保证采光,且没有树叶掉入池塘造成污染。养殖泥鳅的池塘与养鱼塘相似,所以若有现成的鱼塘,可以稍做防护处理则可使用,没有现成鱼塘则需要进行改建。泥鳅的活动能力极强,十分灵活,而且善于逃跑,所以,在养殖泥鳅的过程中,就要做好泥鳅防逃的管理和准备,在入水口和排水口,以及水量控制上,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强化管理。在夏季雨季做好水量的控制,做好对排水、入水的网布防逃,排水和入水口呈现对角线设置,可以在养殖场周围做一些塑料的简易围墙,防止泥鳅天敌蛇、老鼠等的入侵和偷食。

家养泥鳅怎么产卵?

一、泥鳅怎么繁殖

泥鳅繁殖时期因地区不同而异。通常是4-8月,但5-6月为产卵旺盛期。产卵时数尾雄鳅追逐纠缠1尾雌鳅,并不断用嘴吸吻雌鳅的头部和胸部,不久1尾雄鳅将身体缠绕于雌鳅肛门的腹部,刺激雌鳅产卵,同时排出精子,完成体外受精。不久就会产卵,2~3天就可以孵出幼苗。

二、亲鳅的选择与培育

(1)亲鳅的来源。可以从稻田、池塘、沟渠、河川等水域中捕捉;也可以从越冬池中挑选;或是在市场或泥鳅养殖场购买。

(2)亲鳅的选择。亲鳅必须是体形端正、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具体说就是个体要大些,雌鳅体长要15cm以上,体重20g以上,腹部膨大,富有弹性;雄鳅体长10cm以上,体重15g以上,行动活泼者为好。选择亲鳅的时间,江南地区为可在3-4月。

收集来的亲鳅,体质不一定都那么理想。因此,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育,使其体质更为强壮,性腺发育更为良好。经过培育,亲鳅的性细胞能快速成熟,从而会相应提高受精率、孵化率甚至是仔鱼的成活率。

亲鳅培育池面积60-100m2,深1m为宜。使用前7-10天,应在池底铺20cm的肥土。每平方米用150~200g生石灰泼洒全池消毒,并注水40-50cm。注水要经40月筛绢过滤,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池中在注、排水口用铁丝网设置拦鱼栅,防止泥鳅逃逸。

在5月初水温稳定在18℃左右时,就可将选择好的亲鳅转入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放养密度8-10尾/m2。培育期间,尽可能投喂动物碎肉、动物内脏或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日投饵量可占亲鳅总体重的3%~5%,并辅以少量米糠、麦麸及鲜嫩水草等植物性饲料。由于泥鳅在夜间觅食,投喂时间应以傍晚为好。每2-3天充换新水1次,每次换池水以1/4~1/3为度。

泥鳅怎么
泥鳅怎么打捞绒针怎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