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产鲟鱼苗怎么养

鲟鱼苗怎么养

时间2022-11-20 05:33:03发布益阳日报分类水产浏览86
请他就相关技术进行讲解———我省的自然条件比较适合养殖名特优鱼种,基本条件水质要求养殖池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池鱼的生长发育,鲟鱼的水质指标主要是溶解氧和温度,苗种放养前还必须先用5%的食盐水溶液洗浴20分钟后再投放鱼池。...

俄罗斯鲟的养殖技术?

池塘咋养俄罗斯鲟

俄罗斯鲟鱼主要分布在里海、亚速海、黑海及与之相通的河流,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我国,我省养殖户也将俄罗斯鲟鱼作为了养殖对象。由于它是新的淡水名特鱼种,一些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还存在着技术缺陷,希望了解新的知识,提高养殖收益。为此,笔者特地走访了成都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壮志,请他就相关技术进行讲解——— 我省的自然条件比较适合养殖名特优鱼种,其中包括鲟鱼。鲟鱼属于亚冷水鱼类,对水质要求很严,要求完全无公害养殖。鲟鱼品种很多,我省主要养殖的品种是俄罗斯鲟鱼。养殖鲟鱼技术一定要过关,不仅要水质好,还要饵料丰富。

基本条件

水质要求养殖池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池鱼的生长发育,俄罗斯鲟也不例外。鲟鱼的水质指标主要是溶解氧和温度,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5度,同时,鲟鱼又是高溶氧的鱼类;溶解氧的适宜含量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低于1.5毫克/升出现死亡。

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0.2-0.33公顷为宜,水深2米左右,水质清新,过排水方便。考虑到其对水质的特殊要求,以有地下水可经常注入的池塘为佳。为防止其他野杂鱼苗进入,入水口处一般要做拦网。

苗种培育

培育鱼池可以用室外普通水泥池,单池面积为300平方米左右,水深1.5-2米。最好使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井水。培育前进行池塘的清塘、消毒。 放养规格放养鱼体长为18-30厘米,体重50-90克。同一池内放养的规格要整齐,大小一致,不同规格的鱼苗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0尾。鱼入池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20分钟,入池后第二天开始投喂。

投喂初期初期可用水蚯蚓进行饵料驯化,以后逐渐改投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成分含量为:粗蛋白37.82%、粗脂肪5.96%、粗纤维8.48%、灰分14.91%、无氮浸出物20.55%、水分12.28%,粒径2.0-3.0毫米。饲养期间保持水位1.5米以上,水温26度以下,溶氧每升6毫克。

苗种放养

清塘消毒苗种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用量300-400公斤,杀死野杂鱼,病菌及有害生物。苗种放养前还必须先用5%的食盐水溶液洗浴20分钟后再投放鱼池,入池第二天开始投喂。

幼鲟放养鲟幼鱼在2月龄时已具有成年鲟鱼的基本特征,所以放苗规格一般放养规格为每尾30克左右,放养密度每亩为1000-1200尾。池塘主养俄罗斯鲟,为有效利用水体,可适当搭养鲢、鳙鱼,因为鲢、鳙鱼为上层鱼类,俄罗斯鲟为底层鱼,各自活动不受影响。另外鲢、鳙鱼还能摄食浮游生物,净化池塘的水质环境。搭配比例:每亩水面可搭养鲢、鳙夏花4500尾。

小体鲟怎么养?

1、池塘条件

小体鲟驯养池塘驯养池塘宜选在进排水方便、无污染且比较安静的地方,池壁无渗漏水,池底最好为沙石底,如果是泥底,淤泥厚度不能超过10cm。

2、小体鲟放养规格

一般体长10cm以上的小体鲟幼鱼可放入水库坝下流水池塘进行养殖,有条件的地方,培育的规格最好大些再转入水库坝下流水池塘,以利于提高成活率。达到规格的苗种选择摄食旺盛、活动力强、健康强壮的放入池中;体质较弱、活动力差的培育规格大些再放入池中,这样能免除不必要的损失。

3、饲料投喂

小体鲟配合饲料粒径的选择以适口为宜,粒径宜小不宜大,因为小体鲟属吞食性鱼类,人工配合饲料有一定硬度,理想的粒径是小体鲟既吃到饲料、吞下去后又无哽咽感为宜,换较大规格的饲料时,一般滞后一段时间,这样也可适当照顾较小的鱼。小体鲟有避强光、趋弱光特性,其每天的摄食高峰在早晨和晚上。中、下午光线强,小体鲟的活动量减少,吃食也相对减少。因此,在投喂饲料时,上午和晚上多投喂,中午和下午相对减少投喂量。

4、生长与环境

小体鲟的生长受外界影响较大,特别是水源的影响。本试验中检测的NO3-浓度较高是因为水库中投喂了大量的尿素所致。在高温的6~8月,平均水温达29℃,虽然采取了加高水位(加大到最大水流量)和搭建遮阳网的方法,小体鲟的生长速度还是受到了影响,因此在实际养殖操作中,此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饲养管理有一定的困难。若养殖户避开高温期间再放养,则水库坝下流水池塘养殖不失为较好的养殖模式,为开发鲟鱼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养殖自然条件,有利于我国鲟鱼养殖业的推广和发展。

5、日常管理

除了定期巡塘,勤观察鱼体生长、摄食、疾病发生以及检测水质,特别对养殖重要水质指标动向(如氨态氮浓度、水温等)予以关注外,还做好防逃、防盗的安全工作,因为小体鲟有很强的顶水钻缝能力,进排水口应用密筛绢网扎牢,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6、疾病防治

养殖小体鲟较其他鱼类发病少,对小体鲟疾病防治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

(1)肿嘴病

症状:小体鲟幼鱼肿嘴,嘴四周充血,不能活动,有时伴有水霉着生,排泄孔红肿。

发病原因:为一种细菌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吃了变质的饵料所致。

治疗方法:发现病鱼,及时捞出,并换注新水,定期对饵料台进行消毒,不投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残饵。目前此病无更好的方法治疗。

(2)水霉病

不同阶段此病均有发生。

症状:患处滋生大量水霉,严重的行动缓慢,消瘦不摄食,直至死亡。

发病原因:鱼体受伤、水体不清澈而感染,滋生水霉。

治疗方法:将患病鱼放入浓度为30~50g/m3的孔雀石绿和1%的食盐混合溶液中浸泡20~30min,有一定疗效。

中华鲟养殖条件和成本?

1、养殖条件

(1)水温

鲟鱼对于水温的要求不高,可以很快的适应各种水温,最低可以承受0°的水温,高温不超过35°即可,人工养殖时适应水温在20°左右即可,孵化器和生产期要将水温控制在19°左右,冬季温度过低时,鲟鱼的食欲会下降,甚至停止进食,因此冬季要将水温控制在15°左右,保证鲟鱼能够正常的进食。

(2)溶氧量

鲟鱼对于溶氧量的要求比较高,养殖时,如果水体中的溶氧量含量不稳定,是不是养殖鲟鱼的,要将水体中的溶氧量控制在5mg以上,低于这个数值会降低鲟鱼的食欲,低于3mg时,鲟鱼会停止进食,并出现缺氧的症状,导致移动缓慢、出现昏迷甚至是死亡。

(3)酸碱度

养殖鲟鱼的水体中,酸碱度是非常重要的,鲟鱼无法生长在长期偏酸性的水中,要将水体PH值控制在7.5左右,偏碱的水体会比较适合鲟鱼生长,偏酸性的话,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大大的增加,导致溶氧量急剧下降,对鲟鱼的生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增加氨氮等气体,导致鲟鱼的发育受阻甚至出现死亡。

(4)光照

鲟鱼对光照的需求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如垂直游泳时,对光照会有一定的惧光性,随着鲟鱼慢慢进入底栖阶段后便会逐渐消失,在夏季高温的环境下,太阳直射水面会提高水温,从而对鲟鱼的生长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在养殖池上合理搭建好遮阳棚。

(5)透明度

在养殖时,为了保证鲟鱼的健康生长,要保证养殖池至少有50厘米左右的透明度,控制浮游生物及其他物质的数量,及时清理鲟鱼的粪便及残留饵料,避免降低水体透明度,以保证水质。在鲟鱼逐渐成年后,可以将透明度降低至30厘米左右,可以观察到鲟鱼的生长。

2、成本

养殖一条鲟鱼的成本大概在50元左右,利润空间较为可观。

红膏鲟养殖办法?

1.池塘条件

池塘的规模最好在4亩左右,池塘底质最好是沙质,可在池塘设置独立的进水口跟排水口,在进水口跟白水口挡上铁丝网,这样可以防止鲟鱼逃跑。池塘附近最好有干净水源,养殖最好活水养殖,流动水养殖。

2.养殖准备

放养前要先泼洒石灰溶液,浸泡一周左右,再换清水浸泡几天。养殖前放掉,重新灌水进来水位在1.5米左右的水深。在新水灌满池塘以后,也不能马上放养。得等到消毒水的药效消失了以后,这样对鲟鱼来说比较安全。

3.鱼苗放养

放养前鱼苗要消毒,可用盐水或是石灰水浸泡几分钟,彻底杀菌后,清洗干净放养。放养前用几尾鱼先试水,无不良反应后再将苗种放入。幼苗培育放养密度为600尾/m2;苗种放养密度250~300尾/m2,放养规格15~20g/尾。

4.饲料投喂

一般是放养第3天就会给鲟鱼投喂饲料,前期可以按照鲟鱼体重的5%到7%来给鲟鱼喂饲料,后期按鲟鱼体重的4%到5%喂饲料。鲟鱼是食肉鱼类,主要吃水底生物,鱼虾之类的,池塘是有的,因此可以投放小鱼虾、昆虫幼虫、养殖的饲料虫,蛆虫、蚯蚓之类,也可以喂食人为配制饲料。

5.水质管理

鲟鱼对水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水质要比较干净而且清洁,每天最好把污水排出去一次,让池塘的透明度保存在可以看到水下30厘米。鱼苗阶段最好是每个星期都要清理一次池塘,鲟鱼鱼阶段需要每半个月换一次水。

6.病害防治

鲟鱼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车轮虫病、肿嘴病、斜管虫病等,车轮虫病可用5%的食盐水或者是15%-25%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流水饲养疗效不错。肿嘴病防治要及时捞出病鱼,清除残饵,换注新水,定期对饲料台进行消毒,保证饲料的质量。斜管虫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将病鱼转入流水池中饲养,死亡率可降低到4%以下。

红鲟怎么养殖?

鲟鱼是最古老的鱼类,也是目前名贵的一种鱼,其营养丰富,柔嫩鲜美,食用价值高,市场很受欢迎,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有不少人开始人工养殖鲟鱼。下面一起来学习了解鲟鱼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池塘的规模最好在4亩左右,池塘底质最好是沙质,可在池塘设置独立的进水口跟排水口,在进水口跟白水口挡上铁丝网,这样可以防止鲟鱼逃跑。池塘附近最好有干净水源,养殖最好活水养殖,流动水养殖。

2.养殖准备

放养前要先泼洒石灰溶液,浸泡一周左右,再换清水浸泡几天。养殖前放掉,重新灌水进来水位在1.5米左右的水深。在新水灌满池塘以后,也不能马上放养。得等到消毒水的药效消失了以后,这样对鲟鱼来说比较安全。

3.鱼苗放养

放养前鱼苗要消毒,可用盐水或是石灰水浸泡几分钟,彻底杀菌后,清洗干净放养。放养前用几尾鱼先试水,无不良反应后再将苗种放入。幼苗培育放养密度为600尾/m2;苗种放养密度250~300尾/m2,放养规格15~20g/尾。

4.饲料投喂

一般是放养第3天就会给鲟鱼投喂饲料,前期可以按照鲟鱼体重的5%到7%来给鲟鱼喂饲料,后期按鲟鱼体重的4%到5%喂饲料。鲟鱼是食肉鱼类,主要吃水底生物,鱼虾之类的,池塘是有的,因此可以投放小鱼虾、昆虫幼虫、养殖的饲料虫,蛆虫、蚯蚓之类,也可以喂食人为配制饲料。

5.水质管理

鲟鱼对水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水质要比较干净而且清洁,每天最好把污水排出去一次,让池塘的透明度保存在可以看到水下30厘米。鱼苗阶段最好是每个星期都要清理一次池塘,鲟鱼鱼阶段需要每半个月换一次水。

6.病害防治

鲟鱼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车轮虫病、肿嘴病、斜管虫病等,车轮虫病可用5%的食盐水或者是15%-25%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流水饲养疗效不错。肿嘴病防治要及时捞出病鱼,清除残饵,换注新水,定期对饲料台进行消毒,保证饲料的质量。斜管虫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将病鱼转入流水池中饲养,死亡率可降低到4%以下。

以上就是关于鲟鱼人工养殖介绍了,据了解,鲟鱼1个月左右的养殖即可达到7-10厘米,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经过9-10个月即可达0.75-1千克左右,是生长速度非常快的鱼,养殖经济效益可观。

鱼苗怎么
猪精怎么用怎么运输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