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产鱼塘怎么加水

鱼塘怎么加水

时间2022-11-19 14:35:04发布中国社会帮扶网分类水产浏览66
开机后水面出现较多的泡沫不散或固体悬浮物增加时必须换水,4、改善水质和底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光合菌和其他有益微生物制剂来培养有益微生物生长优势,水质恶化时首次使用需加倍。...

鱼塘抽水最佳时间?

抽水要根据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养殖普通鱼类,一般每隔7天左右向池塘加水1次。如天气酷热、温度高、水质过肥,或阴雨、闷热天,加水的间隔时间应缩短。尤其是高温期间最好是清晨加水。因为夜间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水体中各类生物的呼吸还需耗氧,至清晨3-5时会降到最低值。所以,选择清晨给鱼池注入新水,增氧效果明显。

鱼池白天一般不宜加水,尤其是高温期间闷热天气的中午、傍晚不能加水,否则可能会引起缺氧甚至泛塘造成损失。

白对虾塘加水最好时间?

养虾前期主要以添加水为主;中后期适量换水,换水量要因地制宜。虾苗体长5厘米之前一般以添加水为主,每3~5天加水3-5厘米深;体长6~8厘米每隔4~5天换水5~10厘米深;体长8厘米以上每隔2~3天换水10~15厘米深。

南美白对虾对盐度变化适应能力很强,只要每次盐度变化幅度不超过5%,对生长不会有不良影响。高位池养殖或使用增氧机养殖时,开机后水面出现较多的泡沫不散或固体悬浮物增加时必须换水,但要注意换水量不得超过30%,可先排到一定水位再进水,也可先排一部分后再边进边排。

4、改善水质和底质

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光合菌和其他有益微生物制剂来培养有益微生物生长优势,能有效地防止水质和底质恶化,抑制病原微生物增加。

养殖前期应以改善水质为主,可使用乾界优水菌每亩取500g均匀散布,每10天使用1次,水质恶化时首次使用需加倍,可有效分解冗余有机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净化水质。

养殖后期应以改善底质为主,可全池均匀抛洒底净片,日常使用300g每亩每米,底质严重恶化时用量增加到500g每亩每米,次日再使用一次,可迅速改善池底,对池塘水体老化、死藻、残饵、粪便过多产生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有毒胺类等有毒有害物质

养鱼进水的正确方法?

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水源。进水前测一下几个指标,包括pH(最好在7.5-8.5范围内,太低太高都可能是严重污染的水)、盐度(与池塘盐度一致)、硬度(50dh以上)等,总碱度由于波动太大,检测意义不大(但肥水之后检测就非常重要了,一般60-120较好)。

其次,建议要适当抽多点水(1.2~1.5m以上,消毒后要抽排掉20~30公分的底水)。进水并没有特别明显固定的时间段,不过最好在白天进行,尽量用大寸泵抽水(6寸以上)。由于进水后要经过消毒,现在养殖常用的漂白粉,静置两三天后会絮凝沉积,所以最好通过底排污系统或抽水系统,抽排掉底层水20-30公分(尤其是放苗适应后会沉底,这层底水如果不排掉,不利于苗种正常生长,甚至还会导致死亡),而我们最适合放苗的水深为0.8-1.2m,所以,要保证排掉20-30公分水后仍然保持有0.8-1.2m的水深,需保证前期进够一定量的水。

养殖中后期加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水的时候对水源要求更高,需要考虑整个养殖区域,包括上下游是否有人排水污染,防止交叉感染;阴雨天气,东风,闷热,大潮期(一般农历初一、十五)以及虾苗蜕壳期都不适合加水;加水不能一次性加太多,以防引起应激,可以1-3公分/天的频率增加加水量,如果水质恶化,需要换掉至少50%的水,也需要分几次逐渐增加,可以第一次换掉5公分,然后按3-10公分每天的增加幅度增加换水量。

进到池子里的水要注意消毒,改底,补菌(一般使用EM菌),同时适当补充氨基酸保菌保藻;有条件的可在刚开始进水的前3天晚上22:30-23:00补钙以防应激性蜕壳。

养殖过程中进水是很好的选择,一,加入新鲜的水源,池塘水质活力更好,不易老化,起到稳水的作用,尤其是高温天气;二,加水同时也在增氧,对虾活力更好,免疫力更强。

加水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问题:一,外源水是否干净,有害藻类是否多;二,自己池塘的水质是否适合加水,比如蓝藻甲藻较多,越加水,有害藻繁殖越快;三,虾的情况和天气是否适合加水,翻风期、用药期、蜕壳期、发病恢复期等,不宜加水,避免因加入未消毒的水源带来风险;四,加水应该注意不要一次加太多,以免引起池塘水质变化。水源富营养化的谨慎加水或晚上少量加入,避免造成池塘水浓或有有害藻类起来;五,加水之后,注意补充钙镁和水质的消毒处理。之后观察虾的变化(体色、活力、吃料情况),以相应的做出反应,是停止加水还是间隔几天再加水。

养殖前期加水一般是加经过消毒处理的淡水(前期加淡水虾长速快),且在对虾大量蜕壳期不加水。其次,养殖中后期加水多为加经消毒处理的咸水,有助于对虾硬壳结肉。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位逐渐加深,以满足对虾对空间分布的需求。

加强水质调控,是夺取池鱼优质、高产的必要保证。而给鱼池加水是调节鱼池水质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加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酌情加水。加水要根据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养殖普通鱼类,一般每隔10天左右向池塘加水1次。如天气酷热、温度高、水质过肥,或阴雨、闷热天,加水的间隔时间应缩短。

清晨加水。给鱼池加水,最好选择在清晨进行。因为夜间无光照,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水体中各类生物的呼吸还须耗氧,到清晨3~5时会降到最低值。所以,选择清晨给鱼池注入新水,增氧效果最明显。鱼池白天一般不宜加水,因为白天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水中溶氧充足,此时注水不但不能增氧,反而会使水中溶氧逸出。

加注活水。注入鱼池的水必须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且温差不宜过大,一般鱼苗池温差不超过2℃,鱼种池温差不超过5℃。抽水时应抽取水源上层水,一般将抽水管插入水面下30厘米左右,这样的浅层水有机质含量低、溶氧含量高、水温与池水温度相近,注入池塘后会有利于鱼的生长发育。

加注方法要得当。加水前应排出池塘底层部分原池水,然后注入新水,并且进水口用密眼网过滤,严防野杂鱼、敌害生物进入鱼池。加水时应将注入的新水沿着池水的上层水平线冲入,这样可促使上层水搅动,超到增氧的作用。切忌让水流从高处落下,以防池底沉积物、腐殖质泛起污染水质。

适量加水。加水量过少达不到加水的目的,加水量过多易使水中浮游生物密度降低,从而影响鱼类摄食与生长。一般每次加水深度以20厘米~30厘米为宜。当池中发生缺氧,或池水恶化时应放出1/2~1/3的原池水,再加注新水。

补肥培水。池塘注入新水后,往往水质肥度减弱,水体颜色变淡,所以应及时适当补施化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使池水的透明度达到30厘米左右,确保鱼类在丰富的饵料生物和良好的水质环境中健康快速生长,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鱼塘杀虫后几天能加水?

鱼塘杀虫杀菌以后,一般要保持7天以后再灌水,因为有一些细菌必须长时间的保持杀毒状态才可以免除。

生石灰是常用的一种消毒方式,其原理是生石灰遇水会产生极强的碱性物质,从而散发出大量的热量,以此来实现杀菌效果。

使用方法:从消毒手法来说,生石灰分干法消毒以及湿法消毒。干法消毒并不是说塘中没有水,而是水比较少,可以留20-30公分的水,然后每亩用50-80kg的生石灰全池泼洒,再经过3-5天的充足阳光暴晒,再灌入新水。湿法消毒,按每亩水深1m来算,用生石灰100-150kg溶于水后,全池均匀泼洒。

清水养鱼最佳配方?

鱼种放养前15天左右,须对养殖鱼塘进行清洗消毒。每平方米鱼塘用生石灰0.3千克或漂白粉20克兑水全塘泼洒,2-3天后排干池水,日晒10天左右,进水放养。清水鱼放养品种以草鱼为主,少量搭配鳊鱼、鲤鱼、卿鱼。放养时间在每年立冬后至春节前后。鱼种规格要求体长在15厘米以上,-龄草鱼尾重250克左右。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草鱼种10-13尾左右。

怎么
金线莲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冬季如何寻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