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浮头是什么原因
鲢鱼浮头是什么原因,夏天海竿钓鲢鳙什么时间最好?
一般晚春至初夏,钓鲢鳙的最佳时间为中午10点到下午3点。仲夏至秋初,钓鲢鳙的最佳时间为早上天刚亮至早上10点以前,下午天黑前两个小时。仲秋到晚秋,钓鲢鳙的最佳时间,又变成了中午9点至下午4点。
原因是:晚春至初夏水温还较低,中午10点到下午3点,中上层水温要高一些,更适宜鲢鳙觅食。仲夏至秋初气温过高,早上10点以前和天黑前两小时气温偏低一些,更适宜鲢鳙觅食。仲秋到晚秋,早晚气温低,中午9点至下午4点气较偏高,更适宜鲢鳙觅食。
鲢鳙鱼不但喜高温,而且也喜高氧!水域中水溶氧量偏低时,鲢鳙会出现“浮头”现象。这时它们虽然在水面游动,但活跃度差、觅食不积极,作钓时很难有好的渔获!如此,在选择作钓时间时,除了温度还要考虑天气带来的水溶氧量问题。
一般晚春至夏初,出现西南风的天气,钓鲢鳙的最佳时间为早上9点至下午1点左右。仲夏至秋初,出现闷热无风的低气压天气,钓鲢鳙的最佳时间为早上8点以前,下午6点至夜间11点。仲秋至晚秋多为晴天,但是出现下雨天时,南方地区还可作钓,北方地区几乎没口。
原因是:晚春至夏初西南风天气较多,刮西南风时气压偏低、水溶氧量不足,早上相对气压高,鲢鳙觅食积极些。仲夏至秋初,闷热无风的气较多,同样低气压造成水溶氧量不足,早上和晚上相对气压高,鲢鳙觅食积极些。仲秋至晚秋的雨天,气温、水温下降明显,鲢鳙受水温影响,处于短时停口期。
花鲢浮头怎样处理?
花鲢浮头解决办法有下面几种:加注新水、开增氧机、降低养殖密度等几种办法。
首先出现花白鲢浮头,可以考虑到是水体溶氧不足;还有就是水体中溶氧不缺,而是由于浮头的鱼鳃出现的病变,影响了对水体溶氧的摄入。以花白鲢为例,都是滤食性鱼类,在滤食过程中,容易引发烂鳃类疾病,如鳃霉、水霉等。此等原因下,处理的办法就是外泼水霉烂鳃康加碘,或是烂鳃腐皮康。
其次,有机质多,才有条件致使轮虫大量繁殖,由于轮虫的过度繁殖,会消耗掉水体中的大量氧气。过去,有种认识,就是认为轮虫不会影响到水体中的溶氧。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轮虫是吃藻类的,所以轮虫的数量肯定比藻类少,所以不至于构成对溶氧的影响。但实际上呢,轮虫除了吃藻类,还会吃有机碎屑,而且轮虫把藻类吃掉的越多,越容易引起藻类的产氧不足,所以轮虫过度繁殖,是会影响到水体中的溶氧。
而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水体,轮虫特别多,却没有表现出缺氧呢,那是由于藻类极度丰富,所以这就给我带来了处理只是花白鲢浮头的两个处理方法,一是快速有效的方法,用蛛虫杀净按水面除以三使用池塘周边,傍晚时轮虫靠边,沿塘边使用,就可以快速处理花白鲢浮头的问题。二是通过平时的芽孢原粉调水,控制水体中有机质的量,减少有机质耗氧,并通过补充活藻素、氨基酸肥水膏等促进藻类生长。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毕竟轮虫越多,花鲢长得越好,杀了多可惜,多放几条花鲢不也解决了吗?
一亩水面应该放养多少花白鲢?
花鲢与白鲢都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也是现在常见的淡水鱼养殖品种,在我国淡水鱼养殖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在淡水养鱼的生产中,养殖的密度,是养鱼生产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那么一亩水面能放多少花鲢与白鲢才合适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花鲢鱼与白鲢,不但可以作为套养品种,而且在一些较大的水体,常常被作为主养品种。作为主养品种或套养品种,其放养的密度肯定就不一样。此外,影响花白鲢放养密度的原因还有很多,如鱼种的规格,水质条件,水深,期待的上市规格,我们的饲养管理水平等。以下仅根据一般条件列举,养殖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花白鲢夏花培育,每亩水面一般可放养15万尾左右。以单养为主,不提倡混合放养。一般养殖一个月左右应进行分池(减小密度)。
花白鲢达到寸片规格后,即可进入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这一阶段的放养密度,单养一般为每鱼5000~10000尾。这阶段可提倡混合饲养。混合放养时,主养鱼应占到总放养量的60%左右。这个养殖阶段,一般是一个养殖周期(放养后到越冬前)。说明一下,这个放养密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调整空间。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如果希望出塘的规格大一些,那么就尽量少放。而想出塘的规格小一些,那么就适当多放一点。同样我们管理粗放一点,就少放一些,管理细致一些,又可适当多放一点等。
花白鲢在池塘养殖中,很少用于单养。主要是作为套养品种。一般来讲,花白鲢占总产量的20%左右。当然放养的数量,也应占到总放养量的20%左右,放养以大规格鱼种为主。以主养草鱼为例,传统的养殖认为,"三草可带一鲢,三鲢可带一鳙"。而一般的以草鱼养殖为主的鱼塘,每亩的草鱼放养量在600尾左右。因此这样算来,可放养花白鲢200尾左右,当然是白鲢150尾,花鲢50尾。不过由于现在,鱼塘亩产大幅提升,加上大量投喂人工饲料等,使鱼塘水质变得较为肥沃,那么我们就应该,适当的增加花白鲢的放养量。
花白鲢作为主要放养品种,在大型水体,如湖泊,水库等较为常见。一般以放养大规格品种的花白鲢为主,其放养量,从100尾左右到300左右不等。
总之花白鲢比较喜欢,水质较肥,水体较深而宽阔的水域,这样的水体,也更适合与花白鲢的生长与高产。
钓大头什么天气什么温度最好?
我是大别山小农人,首先感谢邀请!
大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花鲢,以头大闻名著称,也行成了一道特色菜,剁椒鱼头。要钓大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
一,鰱鳙的习性。白鲢即为鰱,花鲢即为鳙,鰱鳙属于中上层鱼类,花鲢有时候也生活在水底,它们主要靠过滤水体,吸食水中的蜉蝣生物,藻类植物为主,喜欢温度高的水域,因此在夏季生长迅速。
二,出钓天气。钓鰱鳙主要是在夏季,以超过30度为宜,天气越热越好钓,此时钓鲫鱼等鱼种难钓可以选择钓鰱鳙。天气方面考虑晴天,气压要高,最好超过1000百帕,不能太闷,太闷的话鰱鳙会因水体缺氧而浮头,这时更难钓。如果有小风的话可以接受,风大了就会对鱼口有影响,一方面鰱鳙喜静,胆小,另一方面风大会把水面的食物吹走,造成水体缺少食物,鱼儿自然会跟着食物跑走。
三,施钓方法。钓鰱鳙可以用海杆也可以用手杆,海杆的话比较省事,人轻松一点,用水怪挂笼子装饵料抛到钓点,最好用几根杆子一起钓,这样效率更好。最主要的还是寻找鱼层,一开始钓半米深,然后其他杆子钓的水深递增,以钓获鱼的水层为标准来确定鱼层。如果想追求手感和刺激,可以用手杆来钓,用大一点的钩子,吃铅量大的浮漂,调高目,挂上饵料钓两三目,以饵料一分钟雾化完为宜,调整饵料状态,使其达到最大雾化效果,一开始注重抽杆频率,适时寻找鱼层,也是从距水面半米水深开始搜,当找到鱼层时,可以将饵料打黏一点,延长雾化时间,增加饵料被鱼吸入口中的概率。这里说一下,饵料挂钩时,上钩挂饵,下钩空钩,下钩会随着饵料一起被鰱鳙吸入口中,这样就中鱼了。
好了,今天的问答分享就到这里,喜欢的钓友可以关注一下!
海浮钓鲢鳙的调漂方法?
海竿钓鲢鳙在调漂的时候最好是挂饵调漂,首先挂上双钩,保证双钩之间的距离在10厘米左右,然后在下钩的位置挂上重铅,将鱼漂移动到鱼钩的位置,然后鱼漂完全沉入水中的时候逐渐的向上移动浮漂一直到漂尖,就说明是找到底了。
然后就是开始剪铅皮,一直到浮漂露出水面大约八目左右就可以,浮钓鲢鳙调漂的时候还是要注意挂饵调漂,增加精准度,确保饵料在合适的水层,挂饵之后浮漂下沉的过多可以继续修剪铅皮,一直到浮漂露出水面2目。
在刚开始垂钓的时候要以挂双饵为主,结合一定的打竿频率,保证在水下的鱼饵附近可以形成雾化的立体诱鱼区。
有鲢鳙进窝的时候只要上钩挂单饵,下钩的时候不需要挂饵,保证中鱼率,这之后浮漂应该控制在5-6目左右。
钓鲢鳙一般选水深,风平,浪静,含氧量大的流水闸口,水温要达到10-20度就可钓鲢鳙,鲢鳙是高氧鱼类,对氧气的依耐性高,氧量太低重则直接浮头死亡,轻则不会出现咬口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