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苗应激上岸怎么办
蟹苗应激上岸怎么办,蟹苗脱壳前补什么?
蟹苗脱壳前要加强营养,投喂冰鱼或者45%以上蛋白高品质饲料,再配合补钙加vc会更好,vc具有解毒、抗应激、提高免疫力的功能。使蟹苗更有食欲。多吃饲料,体质好,提高脱壳成活率。
兄弟们请教下我养青蟹的?
仔细看,希望有帮助到您[机智]
⑴ 放苗前的肥水培藻
肥水培藻可以获得良好的光合生态系统,获得持续稳定的溶解氧,并对蟹有遮蔽作用,更可以稳定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和吸收有害物质,用强微发酵水肥,还可以培育水体中的乳酸菌相,显著增进螃蟹的免疫抗病力,抑制螃蟹的细菌性疾病。
肥水使用强微产品发酵的饼肥为宜:发酵的饼肥既有氮肥,也有碳肥,是一种平衡的水肥,制作水肥的方法是:一包强微豆粕发酵剂(或一包强微靓水素) + 一包水产通用饲料发酵剂,用来发酵400公斤左右的植物蛋白原料(如豆粕、花生麸、菜粕,棉粕,油料饼粕等都可以)+ 红糖15公斤+ 碳酸钙10公斤 + 硫酸镁5公斤 + 氯化钾5公斤 + 水400公斤,搅拌均匀后,密封进行发酵夏天7~15天(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冬天15天以上,即可使用。如果没有硫酸镁和氯化钾也可以不用这两样。
如果能再添加5公斤槟榔粉一起发酵,则可以显著提高槟榔粉驱虫药效,则可以同时作为一种预防螃蟹寄生虫的“水肥-培藻-培浮游动物-驱虫”四合一功效的生物菌肥。
每亩施用以上发酵水肥5公斤左右,观察培藻情况,以培育翠绿、黄绿、茶褐色水色为准,观察到不肥时,继续施用5公斤/亩,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本发酵水肥中有大量的乳酸菌活菌,所以,在培藻的同时,也培育了水体中的乳酸菌,显著增强的青蟹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如果您是用的其他市场上的肥水膏等产品,则建议另外使用一包王者归来用于2亩,用红糖3公斤,加水50公斤,活化6~12小时后,全池泼洒,以另外培育水体的乳酸菌相。
追肥:根据水的透明度来决定是否追肥,透明度大于40 厘米时,每亩追加以上发酵水肥2~4公斤 + 过磷酸钙2公斤,注意观察肥水效果,以少量多次的原则来追肥肥水。
使用强微发酵水肥的第二个目的,是培育水体中的乳酸菌相,因为发酵饼肥中乳酸菌活菌含量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制作发酵水肥的,建议每隔30天左右,泼洒一次王者归来,方法如上;
⑵ 放苗
苗种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池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放养量:大型平原型水库,1.5米左右深,亩投蟹苗300只;池塘、河道、苇塘、湿地等水面精养亩投约1000-2500只蟹苗;稻田养蟹每亩水面投放700只左右。放养规格尽量一致的苗种,以利于青蟹群体蜕壳同步,便于管理和投喂

4、水质管理
⑴ 水位管理
把握“春浅、夏满、秋适当”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水位调节。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米,6~8月份控制在1.2~1.5米(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水位),9~11月 稳定在1.0~1.2米。特别要注意青蟹蜕壳期间应保持水位的稳定。
⑵ 水质理化参数控制管理
及时调控水质。水体溶氧应常年保持在4.5毫克/升以上,pH稳定在7.0~8.5之间,氨氮小于毫0.6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2毫克/升、硫化氢小于0.1毫克/升。
如有下列情况,需要换水或采取其它措施:pH日波动幅度大于0.5,pH小于7或pH大于9;池水透明度大于70厘米或过于浑浊而小于20厘米;池水颜色显著变暗,无机悬浮物的数量增加,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有机物多而耗氧量增加;动物浮头,池塘底质发黑。换水时先排除池底老水,后灌入外河新鲜水。每次换水量控制在池水的1/5,加水应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不宜在傍晚加水。
建议用菌来控制藻相和整体水生态环境。
① 强微水精翠和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交替使用:每隔7天,交替使用强微水精翠和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用量为强微水精翠前期每包15亩,后期每包10亩,不要超量;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前期每包8亩,后期每包5亩。
② 进入6月份后,定期使用强微生物脱硫剂:螃蟹养殖中动物性饵料的残留,产生过多的硫化氢,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水色浓蚀底泥发黑意识着硫化氢的超标,对蟹的影响是隐性的但却危害比较大:每5~7天用一次,每亩用量为100克,消除硫化氢对甲鱼的危害,同时有清爽水质、降低氨氮和亚盐的作用。
③ 氨氮和亚盐超标时,第一次用强微反硝化细菌不要太多,用30克/亩,过3~5天后增加到50克/亩,然后接连隔5天用一次,连用3~5次;如果藻色过清,则配合用前面所制作的发酵水肥2公斤/亩 + 过磷酸钙2公斤/亩进行培藻处理,可辅助降低氨氮和亚盐;没有发酵水肥的,可以用强微靓水素一包2亩,用红糖3公斤+水30公斤浸泡1~6小时全池泼洒,同时配合市场上的氨基酸水肥+过磷酸钙追肥即可。
④ 水体PH管理,PH超过8.5时,用强微靓水素一包2亩 + 葡萄糖或红糖6~9公斤 + 水100公斤,浸泡5小时以上,全池泼洒,一般可以稳定降低PH值。
PH过低时,低于7.5时,可用生石灰15公斤/亩全池泼洒,但宜先溶化于水,并在下午三点后泼洒为宜。
⑤ 蟹池水草黏泥,腐烂时处理:先用表面活性剂型苯扎溴胺(新洁尔灭)溶液2~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有剥离脏泥的作用,并适当消毒;一天后,用强微靓水素1包2亩,用红糖3公斤加水50公斤浸泡1~6小时后,全池泼洒进行分解处理,五天后用强微生物脱硫剂1包5~8亩处理一次。
即采用了先清洗灭菌,后培菌分解的方法。处理后,水色过清的,适当追加发酵水肥培藻。
⑥ 应激措施:出现危机和紧急状态如应激时,使用王者归来一包2亩 + 生物解毒泼洒剂1包2亩 + 小苏打粉2公斤/亩。

⑶ 特殊情况下的水质调节处理
① 出现蓝藻泛滥时的处理
第一步:白天泼洒腐殖酸钠5公斤/亩进行辅助(用来降低蓝藻光合作用,遮阳,和适当降低PH值);
第二步:1包强微生物蓝藻净用于2亩池塘面积,加4~6公斤红糖,加水40~80公斤,浸泡4~24小时,强烈建议白天浸泡,留到傍晚才均匀泼洒于2亩池塘;(注意当天夜间开增氧机辅助);
泼洒以上浸泡菌液的同时,每亩泼洒葡萄糖3-5公斤,目的是提高水体碳氮比,同时为乳酸菌提供碳源产生乳酸降低PH值,越多越好(注意当天夜间开增氧机辅助);
使用方案处理蓝藻严重的池塘,需要隔3~4天处理一次,一共处理2~3次左右,方可控制得很好,并不会反弹。或即使一直仍然有蓝藻存在,只要使用以上方案,鱼虾健康状态也依然良好,生长吃食情况受影响不大。
第三步:强烈建议养殖户勤观察,在蓝藻刚有迹象时而未爆发时,即采用本方法处理一次。
配合1:泼洒本品的第二天,建议使用生物解毒泼洒剂一次,以吸附藻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并促进有益藻相的形成来覆盖蓝藻。
配合2:在已发生蓝藻的下风口水华上,适当泼洒一些漂白粉有显著的帮助。适当在配养一些与养殖对象,对缓解蓝藻有显著的帮助。
配合3:尽量开水车,让水流动起来,蓝藻喜欢静水,流动的水可以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以抑制有害的蓝藻
② 倒藻情况下的处理
水体在营养失衡,高温藻类过浓情况下,易导致藻类急剧大批量死亡,使水质严重缺氧,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其过程一般由原来的浓绿或蓝绿急剧变成暗黑色,以后逐渐变得澄清透明,其水体中浮游植物残存极少,光合作用停止,而增加的大量浮游植物死骸及原来的有机质在水体中剧烈氧化分解,使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最终酵解而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青蟹摄食及抗病能力下降。
首先应及时排掉部分旧水底层水而注入新水,减少池中的有机质,降低有害物质的危害和腐败,其次应施放发酵水肥促进优质藻相的繁殖,由于水变水体总氮含量偏高,因此应以施磷肥为主,以达到调节水体氮磷比例,促进优质藻类生长的目的。
方法是:先用生物解毒泼洒剂1包2亩 + 强微生物脱硫剂1包5亩 + 小苏打粉2公斤/亩处理;然后第二天,泼洒王者归来一包2亩,然后施用发酵水肥4公斤/亩 + 过磷酸钙3公斤来肥水;选择晴天阳光充足的上午进行肥水。
③ 控制水生浮游动物
例如6月份正是红虫(轮虫)生长旺季,由于部分养蟹池塘底部有机质较多,往往产生红虫(轮虫)过度繁殖,从而影响河蟹生长,必须对红虫(轮虫)进行人工杀灭。具体方法:在早晨太阳未出来前,由于池塘溶氧较低,红虫(轮虫)会大量聚集在池塘沿岸浅表水面。此时用1%伊维菌素溶液加水混匀后沿池塘四周进行局部泼洒,用量为每3亩每米水深使用100ml。如红虫(轮虫)量较多,可隔天再按此方法使用一次,即可达到较好效果。
5、保护和控制好水草的生长
及时保护和控制好水草,按照不同生长期控制水草的覆盖率。春季占20~30%,夏季占50~60%,秋季占30~40%,水草过少时,应适当进行补种或移栽,水草过多时,应及时采取割茬清除、缓慢加深池水、增加池底溶氧等技术措施。水草应控制在水面向下20-30厘米为最佳。水草应注意防枯萎、烂茎、变黄、烂根、粘泥、疯长等,具体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及时加以处理。

6、喂料管理技术
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螃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为主的精饲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全价性螃蟹专用配合饲料;二是动物性饵料:海、淡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是植物性
青蟹上岸不下水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到了7、8月份,青蟹养殖池塘经常会出现青蟹上岸不下水症状,尤其是梅雨过后以及连续闷热天气,青蟹大量上草上岸,时间一长就会引起部分伤亡,表现为活动乏力,岸边吐白沫,不吃食、易受惊吓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导致:
1.缺氧。
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质恶化严重,耗氧因子增多,水体自净能力差,导致水体严重缺氧,青蟹上岸。
2.底质恶化。
池塘底质积累大量腐败物质,没有及时改底,导致底质发酸发热,青蟹待不住而大量上岸。
3.毒素偏高。
长时间不改底调水导致底部积累的氨氮、亚盐等毒素偏高,尤其是梅雨过后很容易短时间内浓度升高,造成青蟹不适,此类青蟹上岸后有部分直接死亡。
4.应激加重。
恶劣天气来临后表现的应激反应,同时过量的刺激性药物使用也会导致青蟹上岸上草,一般换掉部分水及时解毒后,症状会有所缓解。
5.寄生虫。
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很容易滋生大量寄生虫,尤其是到了养殖中后期,大量寄生虫附着于青蟹鳃部,导致其呼吸困难,上岸上草,时间一长就发展为黑鳃、烂鳃,同时身体上附着的寄生虫也会引起青蟹不适,使得其活动量增大,导致水混。
防治方法:
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抓好两点,即“改善环境、增强体质”。
对于青蟹经常上岸的塘口,建议高温季节要定期换水,定期交替使用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强微水精翠改底调水,保持良好水环境;遇恶劣天气或大雨及时泼洒生物解毒泼洒剂解毒抗应激,同时虾偷乐、强微水产苷拌料,增强青蟹体抗力。
梭子蟹的正确暂养方法?
一、育肥
又称"育膏",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8月份~9月份,梭子蟹规格在50g/只~100g/只左右,此时梭子蟹的个体较小、较瘦,须经过强化培育,养至体肥膏满的商品蟹为止。这里仅以海水池塘养殖为例,请注意以下几点:1、交配期规格在50g/只~100g/只的梭子蟹,雌雄放养比例以4:1为宜。交配期后,宜雌雄分开养殖。雄蟹交配后经过短期育肥立即出售;而雌蟹应养至性腺发育良好后,即育成红膏蟹后再起捕。2、饲料管理养殖户大多以小杂鱼虾投喂梭子蟹,其实投喂低质贝类效果更好。经反复试验,投喂贝类后梭子蟹生长快,病害少,雌雄个体更加体肥膏满,优势明显。3、病害防治养殖中期,一是经常发现梭子蟹在蜕壳时患有软壳病,应及时补充矿物盐,如磷、钙、钾等,进而缩短每次蜕壳时间,减少个体间的互相残杀;二是 池中有肉食性鱼类时,应注意不要施用漂白粉,可施用茶籽饼浸出液来杀死敌害鱼类;三是海草丛生、纤毛虫严重时,除了消灭苔草和纤毛虫虫体以外,还需进一步 改底、换水,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池内残饵、残尸、粪便等都已构成为池水与底质的污染源,应定期使用药物改底,定期更换新水,加大池水循环量,保持水 体新鲜。二、暂养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下旬起,收购从渔场捕获的、已交配的、比较丰满的雌蟹,再暂养60天~90天,在春节前后出售,效益明显。从市场角度看,10月份属梭子蟹上市旺季,价格平淡,暂养一段时间可应季节、地区的不同而获得价格差价,利润颇丰。当地暂养方式以小型土池铺沙暂养和海水池塘暂养居多。从暂养角度应 注意以下几点:1、暂养蟹的收购以笼捕的近海区的梭子蟹为上品,拖网梭子蟹死亡率较高,故近海或远洋拖网的蟹体不宜作暂养。笼捕的远洋海区的梭子蟹也可作暂养用,但相 对近海来说蟹体的应激反应强烈,有的放养1星期都不摄食,暂养成活率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是远洋海区盐度、温度等环境因子与近海池塘水体差距明显,加上原来 以捕食鲜活鱼虾为食改为摄食冰鲜鱼虾或配合饲料,蟹体肠胃明显不适,暂养风险可想而知。2、暂养期换水小型土池暂养必须勤换水,水流要缓,日换水量前期要加大,后期可适当减小。宜在早晨开始排水,傍晚前加满水,水位最好达到50cm以上。3、病害防治收购后,蟹体一般先进行药浴消毒,暂养成活率可以得到明显提高。蟹体开始摄食以后,可内服大蒜素、免疫多糖等药物调节和缓解应激反应,以尽 快适应新的水体环境,提高成活率。暂养一段时间后,蟹体发生最多的疾病是"牛奶病",死亡率很高,主要症状是病蟹肝脏变散且颜色发白,腹腔内充满白色糊状物,建议内服药饵,治疗效果明显。对虾养殖中大蒜素粉与有机酸和果酸有反应吗?
近年来有机酸广泛应用在水产养殖中,成为水产养殖中不可缺少重要成份,尤其在鱼、虾、蟹、贝类等养殖中。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水产养殖中用的最多的有机酸主要有:乳酸、苹果酸、柠檬酸(枸橼酸)、抗坏血酸(维生素C)、牛磺酸、草酸、醋酸等。虾苗、鱼苗、蟹苗在使用有机酸时必须先试用安全后才可以大量使用,以防损失。目前有些厂家为了增加效果添加无机酸(盐酸)、色素、粘稠剂等。
【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0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有机酸绿色环保,成为一种新型无毒无害的抑菌物质。
近年来有机酸广泛应用在水产养殖中,成为水产养殖中不可缺少重要成份,尤其在鱼、虾、蟹、贝类等养殖中。
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是多溶于水或乙醇,难溶于其他有机溶剂。
水产养殖中用的最多的有机酸主要有:乳酸、苹果酸、柠檬酸(枸橼酸)、抗坏血酸(维生素C)、牛磺酸、草酸、醋酸等。
促进消化
有机酸作为酸化剂通过提高饲料的酸度,使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的活性增强,代谢活动变强,增加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效率,促进生长。
有机酸可促进水产动物对食物的吸收、提升蛋白质的利用率,进而提高鱼类、虾类、河蟹等水产品的产值与品质。
降低毒性
有机酸以水体泼洒的方式进入养殖环境中,通过吸附、氧化或者络合Pb、Cd、Cu、Zn等重金属,缓解重金属的毒性。
有机酸还可使养殖废水中的分子氨转化为NH4 ,然后结合氨离子生成稳定的铵盐,降低水中有毒氨的毒性。
平衡水体
有机酸本身就显弱酸性,具有平衡碱性的作用和缓冲的能力,稳定水质。
降低应激
在水产养殖中,由于水质环境污染、集约型水产养殖、有毒药物及使用饲料不当等因素。
会使水产动物受到pH值、溶解氧、光照、有毒和有辐射重金属、电磁场等的影响而处于应激状态。
使其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升高,免疫功能弱化,机体活动减少,抑制繁殖,降低水产品产量。
有机酸可降低当养殖密度过大、氧气含量低、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水温骤变时等引起应激反应。
净化水质
有机酸能够使水中絮凝和悬浮颗粒、有机物等沉降下来,让水体透明度增加,水质变好,达到净水作用。
去除油污
养殖塘有藻膜、油膜,使用有机酸后它们很快会消失。
维持藻相
当水环境不良时,藻类会引起中毒,生长不良,衰老,死亡。
使用有机酸后,能快速解毒,提供营养,稳定酸碱度,保护藻类和维持藻相平衡。
抗菌抑菌
有机酸可通过解离出的酸根离子或者氢离子进入细菌细胞膜内使胞内渗透压增加。
内环境的酸值降低,导致细菌正常代谢紊乱,甚至裂解死亡,间接降低有害细菌的数量。
有机酸不仅可以降低环境中的pH值,还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干扰细菌酶的合成、影响细菌DNA 的复制等达到抑菌的目的。
有机酸对水产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具有显著持续的抑制作用。
注意事项
1、 当池水PH值偏低时,切勿使用。
2、 有机酸不是万能的,必须正确了解有机酸的品种和功效。
3、 虾苗、鱼苗、蟹苗在使用有机酸时必须先试用安全后才可以大量使用,以防损失。目前有些厂家为了增加效果添加无机酸(盐酸)、色素、粘稠剂等。
4、 对虾养殖期间最好每7~5天全塘泼洒有机酸,以利于水体稳定和藻相平衡。
渔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抓好水体环境卫生,确保养殖的水产动物不受病害侵袭。日常生产中,养殖消毒不可缺少,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养殖消毒方法,供各地养殖户参考使用。
1、曝晒消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和自然力的杀菌作用,将渔池、渔具等物品在阳光下曝晒。一般来说,在阳光直射的条件下,经6个小时的日晒,多数细菌就会死亡,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养殖户可以利用冬闲季节或养殖空闲期,结合养殖茬口安排,将塘中水抽干,让池底、池塘曝晒数日,以消灭底泥及池边的细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为下一季的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冬季及阳光不充分的条件下,应尽量延长日晒时间;在夏季及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则应适当减少日晒时间。
2、冲洗消毒将渔池及渔具、食台等地方,用干净的水源进行机械清洗,可直接冲走污物、残饵等杂质,也可间接消除吸附在其表面的细菌、虫卵,以增强消毒效果。
3、蒸煮消毒蒸煮能使细菌体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大多数病原体经过15分钟至30分钟的蒸煮均可死亡。在催产亲鱼虾时,可使用此方法对注射器、解剖刀等金属和玻璃制品等进行消毒。
4、焚烧消毒焚烧是最彻底的一种消毒方法,常适用于渔池边的废弃物及病死水生动物的尸体。焚烧时,可先将这些物质晒干,人需站在上风口,焚烧后的灰烬要及时消除,最好深埋,不要随便放在池边,以防造成污染。
5、冰冻消毒多数病菌及寄生虫在0℃以下的环境下都不能存活。渔池在冬捕完毕后,可经冰冻10—20天,可彻底消灭残存的细菌及寄生虫。
6、泼洒消毒养殖过程中,由于污物的积累及残饵的日益增多,待水温适宜时,水中也会大量滋生细菌、病毒及寄生虫,若不及时采取水体消毒措施,就会造成水生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漫延,最终将会给养殖户带来损失。这时,养殖户可用生石灰、氯制剂、碘制剂等有效药物,按要求的用量全池化水泼洒,泼洒时应力求均匀,最好不留死角,能够达到消毒的目的。
7、药物消毒起捕后的空闲渔塘,若来不及冰冻、日晒,也可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加重用量全池泼洒,即可达到池塘药物消毒的目的。通常每亩用量是:生石灰干法消毒75—100公斤,带水消毒平均1米水深用100—200公斤;漂白粉平均1米水深用13—15公斤,一星期后,池塘即可放养。
8、鱼虾体消毒放养鱼虾种前,用药物化成溶液后浸泡鱼虾体,能快速杀死鱼虾体表面及鳃部的寄生虫,还会愈合伤口,快速恢复鱼虾、虾、蟹等水生动物的体质。养殖户应根据季节、时间、温度、鱼虾种等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鱼虾体消毒药物。通常鱼虾体消毒药物的浓度是:硫酸铜8mg/L、漂白粉10mg/L、高锰酸钾10—20mg/L、敌百虫3mg/L、食盐3%—5%。
9、涂抹消毒人工催产后的亲鱼虾及龟、鳖等特种水生动物体表发炎或受伤,都可用药膏涂抹在伤口及病灶处,以杀死细菌、消除感染,使身体快速生长。常用的体表涂抹药物有:氟哌酸软膏、四环素可的松软膏、硫磺软膏等。
10、给饵消毒在鱼虾病高发季节或养殖过程中,可以不定期地向投喂的饵料中拌入一定比例的药物,通过摄食,药物进入体内,也能达到消毒鱼虾体,防治病害的目的。常用的拌饵药物有:大蒜素、敌百虫、三黄粉、止血灵等。
不利于大闸蟹生长的是?
1、在养殖螃蟹期间,螃蟹会经常上岸。很多养殖户在巡视期间,经常会发现这种问题,若是有大批螃蟹爬上岸边的现象,其实是有问题的。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只有两个,第一是因为水质有问题,第二是因为水中的氧气不足。这两个问题都会导致螃蟹无法在水里面生存,只能选择上岸,一旦长期出现这种问题,那么螃蟹的腮部就会腐烂,所以养殖户应该及时换水,增加水中氧气。
2、若是在养殖期间,发现螃蟹在潜水区,经常打洞的现象,也应该引起养殖户的重视,而且洞里面经常是出着螃蟹的,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养殖密度太高,然后螃蟹的壳活动区域就会减少。或者是因为潜水区的坡度太高,而且比较滑,石笼中的养鸡会比较低,也会导致螃蟹无法上岸呼吸。这些都是引起螃蟹打洞的原因,他们是在给自己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
3、如果在养殖期间,发现螃蟹苗进食慢,也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长时间进食慢,会影响后期螃蟹的生长。在我们刚开始放入蟹苗的时候,就应该经常观察他的状况,如果发现很多蟹苗都开始出现进食慢的现象,那么就是有问题的。常见的因素主要是因为水温比较低,蟹苗不适应,还可能是因为养殖池的消毒之后,没有仔细清理,残留了许多消毒剂,螃蟹就出现了应激反应。也有可能是因为螃蟹苗不健康引起的。
4、在养殖过程中,也有养殖户发现有螃蟹在水里面不动,如果是数量很少,偶尔几只是正常现象,若是大批量出现不动,那么就是有问题,这样会不利于它们的生长。出现这种情况的螃蟹被叫做懒蟹,大都是因为水生环境不利于它们的生长引起的。
螃蟹是一种不习惯的生物,如果经常被光照,那么他们就会不喜欢走动。导致螃蟹懒惰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首先就是因为光照太强,参透到了水底,而且水里面没有职务可以给他们遮挡。还有可能是因为水中的氧气过低,导致螃蟹不愿意动,严重的影响他们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