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偷死怎么办
罗氏沼虾偷死怎么办,虾池里面的水气泡多怎么办?
虾池里面的水气泡多怎么办?
虾田(塘口)气泡多,是因为塘底有机质过剩,腐殖质过多引起的。这些气泡主要组成部分是油脂以及各种生物腐烂分解之后形成的氨气和硫化氢以及二氧化碳等气体。
所以,朋友们应该能够发现,解决这些气泡治本的方法是改底,转化分解这些过量的有机质。
哪么究竟应该如何操作呢?1.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换水,换水可以稀释问题水质里的有害物质,气泡当然也能够适量清除。但是这个不是治本的方法。
2.尽量保证水藻丰富,水草茂盛,一方面它们可以生产足够的氧气,让塘口溶氧量充足,充足的氧气能够有效分解有机物,另一方面,适量的水藻和水草具有净化水质,吸收有害物质的能力,因此,一定要保证水藻和水草适量。
3.利用生物菌的微生物循环来解决有机物过剩的难题,这个是治本的方法,利用光合菌来生产氧气,然后利用硝化菌以及em菌来将氨氮和亚硝酸盐生成无毒的分子铵以及硝酸和氨基酸,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氨氮超标和亚硝酸盐的生成,最终减少甚至消除各种气体的产生。
总结:在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水面气泡多绝对不是好事,这是水质出现了问题,不过出现气泡表明水质恶化还不是很严重,改善水质还来的急,一般这个时候七月份,温度还比较高,而且水位比较低,这种情况水面下容易出现气泡现象,提前预防是最好的思路。
9月份水产养殖户需关注和预防哪些疾病?
9月份,将迎来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全国大部气温逐渐下降,水产养殖生产需注意防范昼夜温差变大和因池塘载鱼量加大带来水质变化等不利影响。根据近几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情况,9月份需重点关注以下水生动物疾病。 一、病情预测 (一)鱼类疾病 1.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和1足龄青鱼,临床以红鳍、红鳃盖、红肠子和红肌肉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症状为特征,水温20℃~30℃,25℃~28℃最易发病,该病具有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危害性大等特点。各草鱼、青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2.锦鲤疱疹病毒病:主要危害鲤和锦鲤,病毒传播迅速,可感染任何年龄的锦鲤与鲤,死亡率高,发病最适水温23℃~28℃,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3.鲤浮肿病: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水温为7℃~28℃,发病急,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为昏睡、凹眼、烂鳃、皮肤溃烂等,与锦鲤疱疹病毒病症状极其相似。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4.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主要感染异育银鲫,发病水温15℃~33℃,以24℃~28℃最为严重。各鲫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5.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可感染除草鱼、青鱼外的大部分养殖鲤科鱼类,具有病程较急、死亡率高等特点,特别是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时发病率高,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6.细菌性肠炎病:是草鱼、青鱼的高发病,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受害,鲤、鳙也有少量发生。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死亡率高,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各草鱼、青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7.烂鳃病:鱼类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鲢、鳙、鲤、鲫等淡水养殖鱼类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水温15℃以上开始发病,20℃以上开始流行,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和赤皮病并发,水温越高,致死时间越短。各草鱼、青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二)虾类疾病 1.白斑综合征:水温在18℃~30℃时易暴发,主要危害对象为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另外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虾(俗名小龙虾)主养区也需要重点防控。 2.桃拉综合征:俗称红尾病,主要危害凡纳滨对虾,发生在虾的蜕皮期,病虾不吃食或少量吃食,发病对虾尾扇发红,甲壳下皮肤出现点状坏死。通常在气温剧变1~2天,特别是水温升至28℃以后易发病。全国各凡纳滨对虾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3.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俗称“偷死病”,主要危害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具有传播广、致病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症状表现为昏睡、厌食、生长缓慢、软壳等,全国各对虾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三)蟹类疾病 河蟹颤抖病:从幼蟹到成蟹皆有发生,流行水温23℃~33℃,立秋后水温在25℃~25.8℃发病最为严重,水温降至20℃以下该病逐渐减少。全国各河蟹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另外,鱼类还需注意防控赤皮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和指环虫病等,罗非鱼需注意防控链球菌病和罗湖病毒病,斑点叉尾鮰重点防控鮰类肠败血症,大黄鱼需重点防控刺激隐核虫病;虾类还需注意防控烂鳃病、肠炎病和弧菌病等。 二、防控措施 (一)做好水质调控工作。加强水质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通过适量换水、增氧、使用水质改良剂等措施调控水质。 (二)加强养殖后期生产管理。勤巡塘,防止发生缺氧泛塘;及时根据气温变化调整投饵时间和投喂量,确保养殖动物营养需求及减少残饵产生;控制合理养殖密度,使水体负荷适度;加强养殖动物保健与应激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 (三)做好台风、降雨和降温等突发性天气的应急准备工作。做好因突发性天气引起水环境变化的应急防范工作, 同时做好减少水生动物应激反应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