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菊酯类多久培藻
用菊酯类多久培藻,水质恶化如何做紧急处理?
水质恶化如何做紧急处理?
做水产的朋友都知道水质对于水产品的影响,可以说鱼塘的水质将直接影响到鱼塘水产品的产量。水质养好了整个养殖过程会变的更加顺利,可以说离养殖成功也将更近,但有时因各种因素水质还是会出现波动,那么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恶化之后,如何做紧急处理呢?对于这一问题,踏火建议先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再来处理就会好很多正常情况下可如下来紧急处理:
换水:当水质出现恶化时我们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换水,通过换水可以让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的含量降低,从而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如果是水质变差的初期,通过换水可以让水变好。
增氧:这种主要针对水中氨化物、硫化物过多的水体,通过增氧可以让水中的溶氧增加而加速水中有机质的分解,同时通过曝气可将水中过多的有害物散发掉,这些都可以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停喂:当水质恶化时一定要先停止投喂,因为水质不好时鱼本身就不会怎么吃食,如果再喂饲料,那些吃不完的饲料会加重水质恶化,同时鱼在水质不好的情况下吃食后也会引起鱼的不适,久之易引起鱼生病。改底、培藻:这个对于那些水质恶化严重的塘口是很有必要的,一般出现水质恶化说明水体中的藻相已失去平衡,因此用药改底之后,再用一些益生菌来培养水中的益生菌群的藻类,让水体的生态平衡慢慢得到修复。
不过踏火以为想让养殖水体的水质不出现异常,最好的办法还是平时做好预防,如合理投喂、适时换水、改底及合理的养殖密度等,而不是等问题出现之后再来救火式地处理。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鱼池红水怎么去除最快方法?
按照产生的原因可将红水分为3种:由淡水甲藻过度繁殖引起的红水、池塘藻相单一引起的红水和池塘急性倒藻引起的红水。
1、处理前两种采用方法:
池塘下风口处用硫酸铜250~350克/(亩.米)或者强氯精100克/(亩.米)等杀藻药物在下风处泼酒,杀灭部分藻类。间隔1天向池塘中冲注新水并立即用磷肥5千克/亩或者磷酸二氢钾0.5~1.5千克/亩全池泼酒,促进其他藻类生长。
2、处理第三种采用方法:
①使用粒粒氧进行全池泼洒,瞬间增氧,缓解鱼类浮头症状,减少损失。
②用杀虫药物(菊酯类)沿池塘边缘喷洒,连续2~3次,清除过多的浮游动物。
③当天补充外源新水,同时补充磷肥(5千克/亩)或者磷酸二氢钾(0.5~1.5千克/亩)。
④待浮头有所缓解后,使用肥水素进行肥水。
鱼塘水6月上中旬水体发黄是啥原因?
鱼塘水6月上中旬水体发黄是啥原因?
从您的照片上来看塘里的水位不很深而且没有增氧机,在这种高温天气中出现水体发黄是很常见的事情,其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有机质含量过高:这种情况大都是平时换水不够,让塘底的有机质积累过多,当水温一高时可能分解不过来,这时一些有机质会转变为对鱼有害的物质,而引起水质发黄或是带一点点红色,但是这种情况的发黄如果天气转凉或是下过大雨之后,水会绿几天。。
藻类失衡:在一些水质较瘦的水体,因水体营养失衡,再加上水温高部分藻类会大量繁殖,这时水体也会呈现黄色而且水体的透明度较大。水体中的浮游动物过多:过多的浮游动物将一些水藻吃掉了,使水体成为了死水,对于这种情况可在早上天刚亮时到塘口去多看下,如果是水促的浮游动物过多的话,会在塘口看到水中有很多的小虫子。水源问题:如果水源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或是一些矿物质的话,水体很易出现这种情况,一般用地下水的塘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在这种高温天气下出现水发黄的情况,建议如下来处理:杀死过多的虫子:如是水中的浮游动物所引起的,这个好办,只要用药将这些虫子杀掉之后就可以了,一般的杀虫药如阿维菌、氯氰菊酯、或敌百虫(虾、蟹不要用)都行,一般用药之后三天左右水会转绿。
改底:如果是水质过老的塘口先多换一点水试一下,如果还是解决不了的话,可用药来改底,这种情况一般的改底药物都可以解决,如果是用化学药物的话三天之后再一次益生菌效果更好。培藻:这个才时关键,如果水质较瘦我们可用市面上的一些肥水药物来肥水培藻,也可以用无机肥来肥水,用无机肥的话,1米深的水体每亩以氮:磷为8:8公斤左右为佳。净化水质:如果水源问题的话可尽量想办法换个水源,如果实在不方便换的话,可先将水抽在一个空塘里净化好之后再用。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虾塘每天起龙虾100多斤?
如何肥塘培藻 这几年“肥水难”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究基原因有几方面: 一是养殖水体环境的污染:由于滥用清塘消毒剂、杀虫药剂、高位池塘底部乱排污、近海赤潮生物污染等原因,近几年来养殖池纳入的海水或抽取的地表井水的一些水质理化指标如有益微生物,藻种、水体的硬度碱度、重金属指标等越来越不适应藻类的生长,有益藻类难以繁殖成种群优势,造成肥水困难。 二是老土塘池底老化酸化:经过近十多年的开发养殖,两广大多土塘池底酸化严重,底泥粘度大,酸性大,板结,底泥养分与水体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停滞造成藻类难以持续吸收到均衡养分,造成藻相不稳,水色易落清,池底长青苔,泥皮反面等。 三是市场上肥水产品鱼龙混杂,没有明确的行业生产和使用标准,也没有明确的产品推广使用思路;部分厂家生产没经过发酵,杂菌、有害菌多、耗氧大的有机肥或营养单一的复合肥给虾农肥水是造成藻相菌相失衡,有益藻类难以定向培养成优势种群的原因。 四是大多虾农不注重了解生产厂家肥水产品的原理、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不尊重藻类生长的客观条件,盲目乱用肥水产品,是造成肥水成本高、肥水困难的根本原因。 要做好池塘的肥水育藻工作就必须做到尊重藻类生长的自然规律,正确使用肥水产品进行肥塘育藻。大家都知道藻种能迅速繁殖为种群优势需要的环境条件有三:一是光照条件;二是具有藻类能迅速、直接、持续吸收到的各种营养成分;三是具有适合藻类生长的水体环境如水温、PH值、水的硬度碱度等。光照是外部条件,不受人为的控制;藻类能迅速、直接吸收到的各种营养成分及适合藻类生长的水体环境如水温、PH值、水的硬度等是内部原因,是人为可以控制和调节的。所以要视不同的气候、水体环境状况采取灵活、正确的肥水方法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肥水难题及长效维持肥、活、嫩、爽的水体环境。 肥不起水(肥水难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两个原因:一是养殖池水中没有藻种;二是有藻种,但藻种不能持续、均衡、迅速吸收到各种养分,不能迅速繁殖为种群优势。一般抽取的井水、海水都有一定的藻种,施肥肥不起水色主要与藻种的生长水体环境和所用的肥水产品、肥水方法有关。 如何处理培藻难肥问题 培藻难肥的原因有: (一)藻类原因: (1)藻种缺乏:消毒药用量过大致使藻种大量死亡;进水时过度过滤(沙滤井、滤网超过80目);池水放置时间过长;杀虫剂使用不当等都会导致藻种缺乏。只能重新引进20厘米的有新鲜藻种的水。 (2)藻种抑制:消毒剂选用不当,药物长时间残留。 (二)营养原因: (1)缺乏营养:使用肥料太少,水色一般呈现浑浊偏黄状态。 (2)营养失衡:使用肥料不当或病害多发的老塘常见。 (3)营养流失:营养被土壤吸附络合(固体难溶性肥水产品常见)。 (三)环境原因: (1)天气差,光照不足:应等天气好转后再肥。 (2)土质偏酸:如红树林地带的酸性硫酸盐土壤、老塘、严重饲喂污染的池塘,富含腐殖质,若不经活菌分解很难被藻类利用吸收。 (3)水位过低(低于80厘米):藻类生长空间不足,氧机打水容易浑浊影响藻类生长。缓慢加深水位即可。 (4)重金属、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过高:会抑制藻类生长。须检测水化后针对性处理。 (5)硬度过低:水体缺乏钙、镁离子会导致藻类很难正常生长。可在肥水前泼洒熟石灰(每次2-5千克/亩)或石粉(每次10-20千克/亩)调节水体碱度和硬度。 (6)污染过重:如硫化氢、可溶性有机质、碱度过高等。科环底优一瓶2亩连用两次后,用沸石粉一亩20斤+生物解毒剂一瓶4亩或益生菌一包2亩,两天后再追肥。 (7)死藻过多:死藻及其藻毒素对于藻类是最致命的,所以在藻类大量死亡之后如不先行处理死藻及其毒素,直接肥水往往效果不佳。 (四)生物原因: (1)丝状藻类(青苔)过多:水绵、刚毛藻、水网藻(这三种俗称都叫青苔,同属绿藻门)属于附着类绿藻,会抢夺其他藻类所需营养,导致浮游藻类缺乏营养而消亡或无法生长。 (2)水生植物过多:水草(如轮藻、浮萍、水浮莲、席草、金鱼藻、黑藻等等)大量滋生会吸收水体营养,导致藻类缺乏营养死亡或无法生长。 (3)附着类水生动物(海鞘、藤壶、固着类纤毛虫)过多:这些动物会大量滤食藻类及水体营养,导致藻类难以生长。缓慢降低盐度即可令其死亡,之后再注意肥水即可。 (4)浮游类水生动物(水蛛、浮游类纤毛虫、水昆虫等)过多:水蛛(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浮游类纤毛虫、原生动物等水生动物会大量摄食藻类及水体营养。 (5)敌害生物(水母、杂鱼、杂虾、杂蟹等):这些都会大量摄食藻类。水母可以降低水体盐度抑制;杂鱼可以用茶麸(每次5-10千克/亩)来杀灭;杂虾、杂蟹可以用氯氰菊酯杀灭。 (五)操作原因: (1)下肥过多:天气不佳或使用劣质产品无效时养殖户常会反复下肥导致营养过剩或失衡,反而更严重的抑制藻类繁殖。处理方法同上“(三)(6)污染过重”。 (2)用菌过量:活菌制剂使用过多,会大量消耗藻类所需营养。直接追肥即可。 (3)氧机搅水:早期水温不足时,如果肥水时开太久的增氧机,就会因严重搅水导致水温偏低、水质浑浊、从而影响藻类生长。 (4)消毒过量:(消毒剂、杀虫剂、除草剂)用药不当,导致藻类死亡或被抑制。 水产养殖培藻控藻环节需要系统理念 培藻控藻环节的直接目的是为对虾养殖全程提供一个所需藻类保持适量、长期、持续生长的状态。有两个说法说明了藻类对对虾养殖的重要性。一个是“我们培的不仅仅是藻,还有对虾‘过料’时期的良好开口饵料及溶氧”。另外一个是“人工增氧仅仅是对虾养殖需要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还是靠藻类的光合作用来提供”。由此我们看到藻类必须培。 养殖前期培藻工作在不同造其操作方式有所不同。 首先是年初首造培藻。我们根据这两年出现的问题进行有联系分析。藻类的生长不但靠营养物质,还要靠适宜的气候条件。这两年日期和气候出现了一点偏差,日期比较超前。而部分客户就只看日期,不看气候,相对于气候提前了放苗,结果出现排糖。究其原因,培藻失败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们要针对气候,适时培藻和放苗。年初池塘及水体经过晒塘和消毒后,营养物比较少,必须进行补给,其中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盐等。等到藻类肥起,即可进行放苗工作。 中造和后造的前期培藻方式则有所不同。通过早造虾的养殖,池塘底质中沉淀了大量的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基本能够满足培藻需要。所以部分客户所采用的“清水放苗”其根据就来源于此。藻必须培,但无须再补给有机物和无机盐等。考虑到底质有机物是一个缓释过程,所以可以适当将放苗时间提前一点,这也就变成了所谓的“清水放苗”。 养殖过程中我们对藻所做的工作就转变成养藻和控藻,但这个工作依然很重要,并且操作更为精细。单一藻体要经过发育、生长、繁殖以及凋亡过程。整个池塘的藻类整体也有其有始有终的发展过程,也即藻相。但是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尽量保持延长藻相,推迟衰老和死亡,并且在藻类死亡之前要做好藻类的换相工作,防止藻相的大起大落。 针对于此,首先我们要通过控制整个池塘水体的肥度,减慢藻相起落。过肥时,我们要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