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圆锯怎么推不动(史前十大泰坦巨兽排名)
木工圆锯怎么推不动,史前十大泰坦巨兽排名?
第十名:泰坦蟒
泰坦蟒属于蟒,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类,它们就像是将现代蟒蛇放大后的产物,史前丛林之王。泰坦蟒平均体长可达到12米,体重超过1吨,这两个数字已经足以说明它们的可怕之处。它们的食物有4.57米长,半吨重的钝鼻鳄和3.05米的肺鱼以及当代的一些大型乌龟。
第九名:巨猿
生存于约100万~30万年前,这是巨大的、类似猩猩生活于地面的猿,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猿。勇猛的巨猿篚够用后腿站立,站立后能达到非常高的高度。它咆哮起来震耳欲聋。巨猿是历史上出现的肌肉最发达的猿,身高达到近10英尺(约合3.04米),体重超过1000磅(约合453公斤)。
第八名:邓氏鱼
是一种活于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约3.6亿至4.3亿年前)的大型古生物,平均身长6米、体重1吨,最大值身体长约8米、重量可达2吨,咬合力可达5000千克。邓氏鱼被视为泥盆纪时代最大的(海洋)猎食者,是当时地球海洋里面的顶级掠食物动物。
第七名:远古蜈蚣虫
远古蜈蚣虫生活在石炭纪时期,距今3亿年前的二叠纪时期灭绝。身长可达到8.6英尺(约合2.59米)外形与现代蜈蚣类似,模样十分可怕,体型巨大。相比没有人看到这么大的蜈蚣不害怕的吧。
第六名:普鲁斯鳄
生活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是地球上曾经生存的最大型鳄类动物之一。普鲁斯鳄的研究估算其体长可达14米,后来体长降至12.5米,体重可达8吨。普鲁斯鳄的体型巨大,其脑袋长度1.5米,宽度超过1米。普鲁斯鳄的头骨和下颌骨非常厚重,嘴巴之中长有又粗又长的锋利牙齿,它的大嘴巴张开时如同通向地狱的大门,吞噬了一切敢于靠近的生命。
第五名:恐鸟
恐鸟生存于距今6400万年到1万年间,如今已全部灭绝。它可能起源于欧亚大陆,来到美洲后由于处于食物链顶端,没有生存竞争对手,一度进化得相当巨大。恐鸟身高达3米,体重400公斤,是一种不能飞翔的鸟类,它们天性喜好食肉猎杀,可以一口吞下一只狗,还具有惊人的奔跑速度。当它将猎物尸体饱餐一顿后,会用强壮的腿部把猎物骨头击碎,吸食碎骨中的骨髓。
第四名:苍龙
苍龙不是恐龙,但是,它们与恐龙在同一时期生活,并在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白垩纪大灭绝)中灭绝。是一种巨大的肉食性动物。生活在侏罗—白垩纪海洋中,长达20m,是最大的海洋爬行动物之一。
第三名:鲨齿龙
属于兽脚亚目鲨齿龙科,生活于10000万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生存时代为白垩纪的阿尔布阶到土仑阶。鲨齿龙是种巨大的肉食性恐龙,也是目前发现最大的兽脚亚目和食肉恐龙之一,成年的估计可达14米,体重6吨到11.5吨。
第二名:丽齿兽
丽齿兽外形像狼,是首次长有犬齿的动物,这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大重要突破。它有一个称号是“二叠纪野狼”。但是该物种于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中灭绝,是恐龙出现之前陆地上最强大的掠食者之一
第一名:棘龙
埃及棘龙是21世纪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龙,体长12到20米,臀高270至400厘米,体重4到26吨,生存于白垩纪的北非,而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就是棘龙。
二战德国的mg42机枪真有德粉说的那么强吗?
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出色的武器!这是后世的轻武器学家们用来形容MG42的出色所使用的词组。下面就简单说说这款机枪的故事。
话说1942年,德国军工又推出了一款通用机枪,后来命名为MG42。此枪一出世,当时同盟国阵营的间谍特工们纷纷给上级发报,德国快不行了,看看他们推出的新机枪,是多么的粗制滥造,简直是一堆钢板加了个水管,外表丑陋,做工粗糙,造价低廉。。。
总之,言下之意,就是说,德国搞出档次这么low的武器,就意味着,德国不行啦,快玩完啦!
因为在武器界,一直有这样一个规律,颜值就等于威力。颜值越高的武器,威力越大。即使到现在,这条规律也依然适用。不信大伙可以自己印证一下。
而德国新推出的这款机枪,和德系武器以往的精密,精良,精致的外表截然不同,一丁点儿贵族气息都没有,反而是充满了落魄者的气息。
看看那机匣零件,没有采用当时各国普遍采取的铣削工艺,而是采用了冲压工艺!装上枪管,装个方形散热筒,塞上一堆小零件,这不完全是为了省钱才出此下策嘛!
总之,当时各国情报界根据情报得出的结论就是,MG42是德国已经日薄西山的形势下,匆忙搞出的应景滥作。由此可以推断出,德国的经济已经到了无法支撑起大规模制造一款精密的机枪的光景了。。。
只是,大家都忘了,外表再丑的枪,也是一支枪,属于现代武器工业的制成品。而其威力是需要上战场来实际展现的。
很快,这一天就到来了。在1943年春季的北非战场,凯塞林山口之战中,德军步兵手中的的MG42的声音给美军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只要这种类似于撕布声音的机枪响起,美军第二军必然伤亡惨重。美军的机枪完全不能压制德军这种外表简陋粗糙但是射速极高的机枪。此战美军战死6300,被俘4000多,是一场彻底的惨败。
当然,客观评论,这仗美军的失败,是由于一系列因素决定的。但是,对于身处一线的士兵来说,MG42机枪的战场威力是最直接的体现。于是,口口相传之下,MG42的战场收割机的名声就传播开来。
捎带说一下,美军凯塞林山口之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美军第二军军长换人,失败的指挥官弗洛伊德·弗雷登道尔黯然离去,接替他职位的就是鼎鼎大名的巴顿,此外还来了个副军长,布莱德雷。
在此后的二战战场上,MG42打满全场,成为德国步兵的标志性装备,也给苏美英等各交战国的步兵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在诺曼底之战中,据信一支MG42造成了美军至少4000人的伤亡。
该枪的特点,第一就是射速高。该枪设计采用枪管短后座原理,射速最高可达1500发每分钟。如此高的射速,直接后果就是显而易见的泼洒弹雨的能力。当时别的国家的机枪射速都在600+发每分钟的水平,遇到MG42,明显抵挡不住。
第二,这个枪的可靠性非常好。不管是莫斯科的严寒,还是西欧的沼泽,北非的沙漠,都不影响MG42的发挥。反而因为本身是气冷式机枪的缘故,在低温条件下,发挥的性能更好。
第三,低廉的造价,爆兵的能力。MG42诞生的比较晚,初次亮相在1942,战场初啼在1943,然而到二战结束,就一共生产出了100万支!冲压,铆,电焊的生产工艺,带来的成本优势是惊人的。生产一挺MG34需要327马克,而生产一挺MG42只需要250马克!
但是正所谓花无常开,月有圆缺,再好的武器,也会有缺点。MG42虽然各方面表现堪称完美,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缺点。而这个缺点,恰恰是它的长处带来的。
前面讲过,MG42的一大优势就是高射速。然而高射速也带来了两个明显的缺点。
一个缺点是,弹药消耗量过大。MG42的一个短点射,不是其他机枪的三发,而往往是9发到15发!没有经验的射手,甚至一下子就能打出去一个50发弹链!
所以,MG42的弹药消耗量是惊人的。机枪三人小组自带的子弹是三个300发弹箱,4个50发弹鼓,加上机枪上自带50发弹鼓,一共是900+200+50=1150发7.92mm机枪弹。但是作战行动时往往步兵班的普通士兵也要帮忙再背点弹药,这样就加大了士兵的作战负重。
此外,在战场上弹药消耗过快,也需要后勤兵不断的补充。而如果由于战场局势的变化,不能得到后勤兵的及时补给,也是非常麻烦的。
另一个缺点是,高射速导致的枪管过热。MG42这个枪是通用机枪,作轻机枪使用的时候,需要士兵能够方便携行,在战场上迅速转移阵地。所以,为了减轻枪的重量,枪管本身的厚度很保守。在西线战场环境,打个250发就要换枪管了。在东线的寒区环境下,这个数字可以提高到600发。
一挺机枪一般配两根枪管,枪上一根,备用一根。在高烈度发射条件下,可能两根枪管都会过热,这时候可以采取往热枪管上泼水或者撒尿的办法,让枪管强制冷却。问题又来了,假如战场上缺水喝,士兵们连尿都没有了呢?
MG42更换枪管不过瑕不掩瑜,MG42的成功的设计思想,深刻影响了二战后各国的机枪设计师。二战后各国设计的机枪,都多多少少带有MG42的影子。德国本身研发的MG1,MG2,MG3都和MG42一脉相承。而在有的国家,MG42则一直用到了21世纪。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七鳃鳗什么时候灭绝的?
有“僵尸鱼”之称的七鳃鳗(lamprey)绝迹英国200年后,近日再在当地的河道中被发现。据报道,七鳃鳗是史前生物,比恐龙还早2亿年面世,其外形有如蛇状,隧道形的口部有无数倒钩利齿。英国早有七鳃鳗的记载,11世纪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便被怀疑进食过量七鳃鳗身亡。随着工业革命污染河道及兴建水坝,七鳃鳗便绝迹于英国河道。
环保组织称,七鳃鳗的出现是因为英国近年的河道污染降至100年来最低水平。环保组织为了保育七鳃鳗采取多项措施,包括移除阻碍七鳃鳗游徙的人工障碍物。
盘点自然界已灭绝的远古凶猛动物
感谢上帝,从古到今自然界的进化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即赋予动物强大的思考能力,进而允许我们人类上升至食物链的顶端。如果生活在远古时代,我们可能就没有现在这么幸运了。不同的时代要求动物具备不同的生存能力,曾几何时,巨大的体型和凶猛的习性一度成为动物最重要的特性。以下列举的是12种远古已灭绝的巨大凶猛动物。
1.旋齿鲨
2.上龙
上龙曾出没于远古世界的海洋,强大的力量和可怕的速度赋予它们惊人的攻击能力。上龙的脖子较短但颚部巨大,是效率极高的杀戮机器。根据当前发现的最大的上龙骨架化石,这种动物体长可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52英尺(约合15.84米),仅头部长度就达到近8英尺(约合2.43米)。
尽管生活在近3亿年前,旋齿鲨仍与它们的现代近亲类似。现代鲨鱼长有数排锯齿状牙齿,一旦有牙齿脱落便会长出新牙。相比之下,旋齿鲨颚部位置较低,牙齿排列出的形状看上去有点像一个圆锯,它们的新牙会不断长出并把旧牙推到前端。对于旋齿鲨这种怪异牙齿结构所处位置,科学家仍存在一些异议,但不管是位于口腔内还是喉咙深处,这都是一个独特而令人吃惊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