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花卉西湖有哪些名花

西湖有哪些名花

时间2023-01-01 06:16:03发布大小新闻分类花卉浏览88
描写西湖海棠的诗?西湖海棠正安繁云化作身,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古人诗人为何如此爱梅花。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

西湖有哪些名花,描写西湖海棠的诗?

西湖海棠

正安

繁云化作身,

芳风自惹人。

穹空万海湛,

映我不染尘。

海棠花:是中国特有植物,素有“国艳”之誉。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是众多诗人墨客笔下的佼佼者。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有“玉棠富贵”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用来比喻美人。

南宋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能让古代诗人如此喜爱它?

古人诗人为何如此爱梅花?梅花到底有何魅力?

先从梅花讲起: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歌赋,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南朝宋人陆凯在《赠范晔》诗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

林逋画像

如林逋是北宋诗人,后半生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喜欢梅、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以“梅妻鹤子”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咏梅诗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梅花》),成功地传写出梅花清幽香逸的独特风姿,是广为传诵的佳句。

陆游画像

唐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称赞梅“花中气节最高坚”,俨然是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真正进入元人景元启所叹“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他也因为爱梅花,而在官帽上别梅花,得到上司申诉第一人,可见其爱梅花之深!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

杨维帧画像

如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提到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特点,不能不想起唐朝诗人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境界,含蕴丰富。

梅花甘于寂寞,妩媚脱俗。它不因没有彩蝶缠绕而失落,亦不为没有蜜蜂追随而沮丧,更不似那癫狂柳絮随风舞,也不学那轻薄桃花逐水流,而是无私、无怨、无悔地默默绽放于严寒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和美的享受,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陈亮《浪淘沙•梅》一词中有“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之句,乃以梅花的清高自比。

辛弃疾画像

辛弃疾喟叹“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则以梅花冰肌玉骨的仪态自诩。

李清照在《玉楼春•红梅》中以“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写出了梅花特有的高格:其香几多,虽难测定,其意无限,却易感知。暗示梅花不以浮动于外的飘香来媚俗,来博得庸人的喝彩,而是以包藏于内的深意来警世,来觅取知己的赏识。

王冕墨梅图

元代诗人王冕在《墨梅》中写到“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之兰亭序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虽然外表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梅花品格高尚,铁骨铮铮。它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霜刀风险,不屈不挠,昂首怒放,独具风采。人们见到梅花,便会受到坚强、刚正和高洁气质的熏陶和激励。

“穷冬万木产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苏轼)梅花的孤高绝俗成为君子情操的代名词,成为诗人品德风骨的自我写照。

王安石画像及《梅花》一诗书法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此诗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几千年来,诗人对梅花深爱有加,梅诗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诗人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谢谢大家观看阅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库)喜欢我的回答,请点一下关注、转发、评论、收藏和点赞!

昆山亭林公园有什么好玩的?

园中有一座明清式的仿古建筑,是昆曲博物馆。在马鞍山南半山腰处的龙泉池,白、青、黄三个龙头喷出水柱,直泻水池,气势壮观,景色诱人。 园中的迎华亭、翠微阁古朴幽雅,别具风格。山后的遂园经梅花墩奇石筑岸,曲折回旋,它以松、竹、青翠的后山为背景,花木、溪流作点缀,青山绿水,优雅秀丽。园中有昆石馆、盆景园、华藏寺、儿童乐园以及顾亭林纪念馆、顾鼎臣祠堂。为纪念南宋秦国公魏景的文笔峰伫立在紫云岩上。 最著名的是玉峰三宝:昆石、琼花、并蒂莲。亭林公园的风景点还有很多,亭林公园的风景点还有很多,披上新装的亭林公园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四方来客。 昆石产于昆山市玉峰山,即马鞍山中。马鞍山所产之石与众不同,举世独夺,所以称为巧石,又名玲珑石。昆石开采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历来被视为艺术欣赏品。 昆石天然多窍,色泽白如雪、黄似玉,晶莹剔透,形状无一相同。故喜爱者都视为珍奇,竞相重价购买,如偶然得一精品,更是深藏不肯轻易出示。他方人亦争相求购以供清玩。宋代以来屡有玉石爱好者邮书乞取昆石的记载。 在马鞍山麓亭林公园东侧两个方亭内陈列着的是目前最大的两座昆石,东亭内的名曰“春云出岫”,西亭内的名曰“秋水横波”,嶙峋冰清,体态飘逸。 琼花是我国独有的古老珍稀花卉,昆山亭林公园的琼花被誉为“昆山三宝”之一。其中最大的一棵花树,连理交枝,树冠周整,玉花繁盛,堪称今世“琼花之最”。每年花开盛期,天天吸引上万的中外游客前来观赏。 琼花的花期从4月中旬第一个蓓蕾初放一直到5月中旬。不但在花期时很美,而且一年四季都色彩鲜丽,富于变化。真可谓白虎 、青龙、朱雀、玄武四方之色,它四季占尽。“天下无双”的称号,看来琼花确是当之无愧的。 昆山琼花在布局上更是别具一格,标新立异。当时栽培它的人有意识地将琼花与广玉兰种在一起,依了古人“ 玉环飞燕原相敌”的诗句, 将飞燕迎春式的玉兰花比作我国汉代美女赵飞燕,而将八朵一环,环环相连的琼花比作唐代美女杨玉坏。两种花几乎同时开放,这样一来,既能欣赏名花风采,又能追想美人丰姿,那可真是匠心独运、绝妙无双! 并蒂莲是元代末年诗人顾阿瑛(又名德辉)所称“玉山佳处“的名胜之一,原在正仪镇东亭,所以又称“东亭荷花”。相传由顾阿瑛手植,有“双萼并头”、“四面拜观音”、“九品莲台”诸色,花头簇生有多至13个的,而以“双双并蒂”为最佳。 并蒂莲是珍奇的观赏植物,叶小、藕窳,又不结莲蓬。 东亭并蒂莲在50年代迁至县城亭林公园,并移植到苏州拙政园和杭州西湖,周瘦鹃 曾作文记之,称它“色香双绝,不同凡卉”。如今亭林公园内的并蒂莲,开得比以往繁盛,看它红姿映翠,清香远溢,真可谓赏心悦目。 目前门票价格是20元

三大观梅胜地?

梅花是岁寒三友之领头羊,生性坚毅、不服输,是我国的名花。在寒冷的天气里,风吹雪压之中,却仍能傲然怒放,为大地点上一抹色彩,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预示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元代王冕曾有诗云:“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自古以来,人们对赏梅就情有独钟,不乏文人雅士的赞美之词,在江南形成了三大赏梅胜地:苏州的邓蔚、无锡的梅园、杭州的超山。而杭州超山被誉为三大赏梅胜地中的第一胜地。

超山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塘栖古镇边,因超然屹立于皋亭、黄鹤之外而得名超山。是一座风光绮丽、古迹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平原小山,自古就以“梅景”闻名天下。每年初春,花蕾爆发,十余里梅海如飞雪漫空,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美誉,众多游客纷云踏至。景区内名胜古迹有几十处之多,最著名的有大明堂、宋梅亭、吴昌硕纪念馆等。

超山之梅以“古、广、奇”三绝而著名。一绝为“古”,超山种植梅花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中国目前仅存的五大古梅,超山独占其二:唐梅与宋梅。唐宋以来,历朝历代文人雅士络绎不绝,都喜欢前来超山赏梅,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诗文书画、摩崖石刻等艺术珍品,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超山文化。“梅花院士”陈俊愉老先生曾称之“超山天下梅”。

二绝为“广”,超山梅树数以万计,平辅漫延方圆十余里,品种有白梅、红梅、绿萼梅等五十多种,以白梅居多。老干虬枝,疏影横斜,赏梅季节万花怒放十余里,颇为壮观。三绝为“奇”,一般的梅花都是五瓣花,而超山梅花却非常独特,几乎都是“六瓣梅”。特别是非常珍贵的宋梅,立于大明堂前,原有树身已是半枯,犹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但只要春天一到,它还是会萌发出蓓蕾,开出六瓣梅花,令人感慨嘘吁。

游览超山景区,除了对梅花的观赏外,印象深刻的还有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的熏陶。特别是位于超山北麓的大明堂,庭园中遍种梅花,中间石坛内有一株古老的“唐梅”,饱经风霜,傲然独立。唐梅的后面就是两层木结构的浮香阁,匾额是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亲书,如今它是游客休息茗茶的地方。院外的“宋梅”旁建有“宋梅亭”,由吴昌硕、王一亭等名家撰书联句,镌刻于亭柱之上。

吴昌硕,是我国已故的金石书画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非常喜欢超山的梅花,晚年常常居住超山,留下了千古佳作《忆梅》“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处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并选择死后葬于超山,长与梅花为伴。大明堂左侧山麓有吴昌硕之墓,旁边的吴昌硕纪念馆,至今还珍藏着他八十岁时作的超山《宋梅图》。

超山之上的寺庙更是沿着山坡源远流长,自古一直香火鼎盛,形成了独特的禅宗文化,与梅文化、金石书画文化交相呼应,使超山赏梅成为了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首。

遗山寺古诗?

五绝•己亥夏游遗山寺感怀》

(下平•一先)

作者/白子

百代佐州魂,千秋溯梦源。

凌山君自笑,更谒故年繁。

《七绝•己亥夏游神山胜景感怀》

(上平•二冬)

作者/白子

青峦卧谷临熙暮,曲径通幽入隐踪。

醉舞桃源寻野处,犹知古景变今容。

《七绝•己亥夏游神山》

(下平•七阳)

作者/白子

野径孤山不是客,寻风幔诉近嵩堂。

何时暮鼓鸣清晓,故引凌云向北苍。

《七绝•己亥夏游遗山寺感怀》其一

(下平•七阳)

作者/白子

旧日寻香春已远,临幽探秘访神乡。

谁知碧寺孤悬处,襟翼西风向霭苍。

《七绝•己亥夏游遗山寺感怀》其二

(下平•一先)

作者/白

寺外荒途何尽远,明川碧野落青烟。

岩台嶂阁无穷处,白马驮经历度缘。

《七绝•己亥夏游神山功德寺感怀》

(下平•七阳)

作者/白子

世道泽烟花易散,抚尘漫步上云苍。

孤途怎度经年遇,便使东风引故霜。

《七绝•己亥夏游魁星庙感怀》

哪些
美人梅有什么作用獭兔哪个品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