蚧螬怎么繁殖
蚧螬怎么繁殖,独角仙何时产卵?
6~8月。刚产下的卵为乳白色抄椭圆形,尔后渐渐变大变圆,约7~10天,卵壳内隐约可见幼虫之大颚,此时即将孵化成为一龄幼虫。 幼虫期:卵经7~10天后孵化为幼虫,俗称“鸡母虫”,专业术语则称为“蛴螬”。幼虫刚孵化时尚须等大颚变得够硬,才可开始进食,常常会先吃自己的卵壳,接着取食周遭的腐植质。幼虫一般为C形卷曲,腹部有九对气孔,幼虫期长达10个月,幼虫期的生活环境及营养摄取关系到将来成虫的体型大小。终龄幼虫可由腹部是否具有两个黄色的卵巢藉以分辨雌雄。
油莎豆种植全过程?
油莎豆的种植全过程油莎豆种植条件 油豌豆的土壤需求量很低,可以完全种植在河滩和废弃的荒地上。不与大田作物争夺好土地可以有效缓解中国和世界土地资源减少的资源危机,还可以改善土壤,减少盐碱,固沙,防风,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植被,改善当地气候。 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土地选择 油莎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红、黄、沙壤土均可种植。由于油莎豆根系发达,块茎生长在地下,要获得高产,减少收获用工,栽培上要选择通气状况好的沙质土,或沙壤土种植,或者选择肥沃疏松的旱地、坡地、果园、菜地种植,这样有利于块茎形成,便于收获。 水田,尤其是渍水烂泥田,粘重的土壤、低洼易涝的地块,不宜种植油莎豆。这些土地,由于土质粘重紧实,不利于油莎豆块茎的生长发育,更严重的是落果率高收获困难,影响产量。 2、精细整地 整地质量与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有密切的关系。种植油莎豆整地要细致,整地质量要求做到,平整,疏松,细碎,湿润。油莎豆整地要求起畦或起垄,畦宽不宜太大,沟宽20cm,沟深30cm,排水要好,如果在播种时渍水,会严重影响出苗。 油莎豆的根系发达,属于浅根系,多分布在直径4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块茎则分布在直径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深度距地表10厘米左右,所以播前应耙一次地,深度20-30厘米左右,以利于块茎形成。如果翻得过深,则加深了块茎形成的部位,落果率高,收获困难。耙后要及时起垄镇压,以利于保墒保苗。在使用机械收获时,可根据机械作业的要求,适当调整畦宽和垄宽。 3、施足基肥 油莎豆一般种植在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施用化肥时很容易流失,为使油莎豆获得高产稳产,在整地时要施足肥。结合深耕整地,施足基肥是夺取油莎豆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基肥要求量足、质优、养分全,以有机肥、农家肥和缓释肥料为主。一般在整地时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并可加施30公斤复合肥做基肥,底肥一定要足。 (二)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 油莎豆种子要尽量选用上年收获的新种子,精选果大、饱满、无虫无损的种子,要选除小粒、破粒与虫粒。浸种催芽前晒1-2天,以提高发芽力和发芽势。 2、浸种与催芽 油莎豆的块茎有大有小,有的饱满,有的不饱满,种皮比较坚实,播种后吸水时间较长,因此,往往出苗慢而不整齐,而且缺苗率高,严重影响产量。 为了早出苗、保全苗,播种前必须进行选种和浸种催芽。浸种用45℃的温水浸种1-2天,每天换水1-2次,以免变酸霉烂,影响发芽。 种子充分吸水后可进行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夏播时可以不催芽。 催芽方法有: (1)堆放催芽:将浸泡过的块茎装在草袋或筐里堆积在一起,盖上麻袋或草袋进行催芽,每天用30-40℃的温水冲洗二次,经2-3天后发芽率可达60%以上。 (2)沙床催芽法:把浸好的块茎放在沙床上,上面盖一层塑料薄膜,经2-3天发芽率可达60-80%。 (3)土坑催芽法:将浸好的块茎拌上一半沙土,在室温保持20℃的条件下, 放在7寸左右深的坑里,上面盖上1寸厚沙土,保持块茎湿润,经3-4天发芽率达80%左右。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油莎豆一般在20℃左右的条件下发芽最快,当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比较合适。(四)田间管理 1、病虫害防治 油莎豆生长期间,常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危害油莎豆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地老虎、金龟子、蝼蛄等,常咬食幼茎基部,造成缺苗断垄。播种前,可用50%辛硫磷乳油加适量水,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600——800倍液灌根防治,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0.2%。 2、查苗补缺 油莎豆出苗后,要进行查苗补缺,确保齐苗,这是高产稳产的基础。油莎豆出苗后10天,未出苗的可进行补种;或者选择阴天从苗多的穴中移苗补栽,补栽后淋定根水,保证移苗成活。 3、适时中耕除草 油莎豆苗期生长较慢,易受杂草为害,要及时中耕除草,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铲除杂草,利于根系生长、促进分蘖和块茎膨大。由于油莎豆的根系比较浅,中耕时要浅耕,防止伤根。 4、科学施肥 油莎豆生育前期,以营养生长和分蘖为主,需要较多的氮素营养,应以施氮肥为主。选择阴天或傍晚,每次用稀人畜粪尿,或用尿素15——20kg兑水200kg 泼施,或大雨来临前撒施。在生长中后期,油莎豆是结果和果实膨大的重要时期,对磷、钾肥需要量较大,施磷、钾肥, 增产效果显著。 5、合理灌溉 油莎豆抗旱力较强,但需水量比较大。在整个生长期内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特别是在分蘖期和果实膨大期,如果此时缺水则分蘖少、果少、果小、产量低。在分蘖期和果实膨大期,遇天旱时,应浇水灌溉,以土壤湿润为度。 6、控苗促果 油莎豆茎叶生长极为旺盛, 土地肥沃,氮肥施用过多或过晚,特别是在广西夏季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极容易导致徒长,严重影响产量,应注意控制茎叶过分生长。 (1)刈割控苗 在油莎豆生长期间,若地上苗茎生长过度旺盛,可以刈割控苗,以抑制生长。整个生育期中刈2——3次为宜(可轮流分批割),在睛天下午割为好,割苗时以全草高度的1/3——1/2,切忌像割韭菜一样贴地割。刈割的油莎豆茎叶,是良好的畜禽青饲料,也是果园改土的好肥源。 (2)多效唑控苗 在生长中后期,为促进结果及茎果膨大,可在株高达40——50cm时常量喷施矮壮素,以控制茎叶生长,促进果实膨大和干物质积累。生长中后期,视苗长势按常规用量,喷施多效唑1-2次,以壮大果实,提高产量。 八、适时收获 适期收获很重要,如收获过早,单株结豆少,干燥后太瘪,产量低。 如果收获过晚,一是地上草枯萎后无法拔蔸,增加收获难度;二是霜冻后油莎豆会发出阵阵油香,会引来许多害虫,造成减产,三是所含的脂肪也会逐渐降低。 油莎豆草叶变黄后,地下籽实绝大多数已变硬,用牙咬时响脆,断裂面平整,即可收获。夏播较晚,在霜来临前,应趁地上草未枯萎时抓紧收获。 收获时应将地上草留20厘米,其余部分割掉。土质疏松时,可用手连蔸拔起,蔸下有果70%左右,或用锄挖起#果实朝上,晒1-2天,再用手摘或用短木棒对蔸锤打,最后用筛子将果实筛净#晒干贮藏。 如用于榨油,应将鲜果装入篾篮,用清水冲洗泥土后,剔除空壳,须根,石块等杂质,晒干备用。 油莎豆的晒干率在65%左右,脱粒后,应及时充分晾晒。当水分降到12%以下时入库贮藏。最好贮存在地窖或室内,以免冻伤休眠芽,降低发芽力,贮藏室要保持通风透气。 油莎豆的收获, 比较费工,需要进一步开发收获机械。 九、油莎豆的育种策略 油莎豆原产非洲,我国油莎豆的种质资源比较缺少,这给油莎豆育种工作者带来了不少困难。油莎豆以地下膨大的块茎无性繁殖,品种混杂退化现象比较严重。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油莎豆品种比较少,并且大多数品种都比较混杂,粒型大小不一,使油莎豆的商品性大大降低。窃蠹虫是怎么生成的?
窃蠹科,Anobiidae Fleming,鞘翅目长蠹总科的1科。小型卵圆型;跗5节;前足基节球形,基节窝开放;后足基节板状,有沟可容纳腿节,幼虫蛴螬型的甲虫。分布世界各地。窃囊为小型种类,卵圆与长椭圆形,红褐与褐色。触角10~11节,少数8~9节,锯齿状、栉齿状与棒状。前胸背板常隆起。腹部5节。幼虫蛴螬型,乳白色。足4节,跗节端部具弯曲的爪。多以幼虫越冬。由于物品的运输,一些种类得以广泛传播。
生 活 史 及 主 要 习 性: 每年繁殖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南北方各异。在南方,成虫在被害枝梢内越冬。越冬成虫于翌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离开越冬处,侵入松枝梢头髓部补充营养,以后在健康的树梢、衰弱树或新伐倒的树木上筑坑、交配、产卵。在杭州观察,卵于4月中旬孵化,幼虫孵出后即行蛀食为害,形成坑道,坑道为单纵坑,在树皮下层,微触及边材,坑道长一般为5~6厘米,子坑道在母坑道两侧,与母坑道垂直,长而弯曲,通常10~15条。幼虫期约1个月。5月中旬化蛹,蛹室位于子坑道的末端。5月下旬到6月上旬出现新成虫,再侵入新梢进行补充营养。成虫在梢枝上蛀入一定距离后随即退出,另蛀新孔,在1条枝梢上侵入孔可多达14个。辛辛苦苦种的花生被田蛴糟蹋了?
花生要想亩产上千斤,地下害虫的防治肯定是少不了的。近来,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花生进入快速生长期,但随之而来的是害虫蛴螬的泛滥,据了解,在花生刚出苗的时候,一头蛴螬能咬死12株左右的幼苗。能够导致花生减产50%以上,严重的甚至有可能直接导致绝产。那么,蛴螬泛滥怎么办?如何有效防治蛴螬呢?
蛴螬危害特征
蛴螬危害花生一在苗期,二在荚果期。苗期危害常常导致缺苗断垄。荚果期危害,不论是新孵化的低龄蛴螬还是大龄蛴螬,都咬食荚果与果针,严重影响荚果的形成和发育,造成烂果、破果,降低产量和品质。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花生田蛴螬危害轻重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密切的当属作物的轮作制度。小麦、玉米、花生轮作的地区和地块,有利于大黑蛴螬的发生与繁殖;小麦套种花生的地区和地块为多种蛴螬的繁殖和生存提供了优越的生态条件,形成了明显的“老虫窝”地带。而在我国,尤其是山东、河南、安徽大都是这两种轮作制度,发生危害重,防治难度大。树林尤其是榆树、杨树和灌木丛较多的地区,为蛴螬成虫捕食提供了丰富的食源,发生也重。
蛴螬生活习性
蛴螬终生都生活在土中,并在距地面30厘米以下的深土层中越冬。来年4月中、下旬,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越冬幼虫就由深土层逐渐向上移动到10厘米左右的耕土层,开始为害春季移栽定植的菜苗。蛴螬在土壤中的上下移动与土壤的温度密切相关。当夏天耕层土壤温度升高时,蛴螬就向下面的深土层移动;到秋天耕层土壤温度降低时,则又向上移动到耕土层。因此,作为地下害虫,蛴螬对蔬菜的为害主要是对春、秋两季蔬菜、花生的苗期为害最重。
一般情况下,有机质含量高、湿润疏松的土壤有利于蛴螬的发生;施用未经充分腐熟肥料的地块花生受害严重。
蛴螬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蔬菜收获后应及时翻耕,以将土壤中的部分成虫和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或被鸟类等天敌捉食。在肥料的施用上一定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这样,既可促进蔬菜根系的生长发育,又可通过腐熟时的高温杀灭混在农家肥和土杂肥中的虫体。
2、土壤处理在菜苗移栽定植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可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4~6千克,或5%毒·辛颗粒剂1.5千克,或15%毒·辛颗粒剂0.5千克,或5%二嗪磷颗粒剂1.2千克,与40千克细沙土混拌成毒土,均匀撒施在土表翻混到耕层土壤后,再行整地移栽、定植。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0.25千克,兑少量水稀释后拌细沙土20千克,制成毒土,先在定植穴内撒施后,再进行菜苗的移栽和定植。
3、药液灌根在目前菜苗已移栽定植的情况下,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或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等进行灌根,每穴用药液200~250毫升即可。
以上就是农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花生田蛴螬泛滥如何防治,蛴螬的有效防治方法的相关信息。
栽植黄精哪种方式来的最快?
黄精主要有两种种植方式块茎种植&种子育苗,种子育苗相对比较繁琐,有一定培育难度技术,建议新晋药农不要轻易操刀。
块茎繁殖
每年春秋两季适合种植选1~2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挑选尾端有芽头的部分作为种源,按行距22~24厘米,株距10~16厘米,深5厘米栽种,上覆盖腐殖质土混合少量沙土为宜。浇灌定根水,定植后3—5天浇水一次,此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
注意选择秋冬季种植最好使用地膜或在表面覆盖圈肥和干草以保暖。
种子繁殖
8月种子成熟后选取成熟饱满的种子立即进行沙藏处理:种子1份,砂土3份混合均匀。存于背阴处30厘米深的坑内,保持湿润。
待第二年3月下旬筛出种子,按行距12~15厘米均匀撒播到畦面的浅沟内,盖土约1.5厘米,稍压后浇水,并盖一层草保湿。
出苗前去掉盖草,苗高6~9厘米时,过密处可适当间苗,1年后移栽。此法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缺点是相对湿度很难保持,湿度过大种子霉变,水份过干萌发无力,培育风险较高。且培育总时较长。
选地整地
温暖湿润气候和阴湿的环境。耐寒,对气候适应性较强。可选择半高山或平地栽培,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土壤栽培为宜,良田种种可稍加改造。
播种前先深翻1遍,结合整地每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耙细整平,作畦,畦宽1.2米。预留深度30公分左右的排水沟。
田间管理
生长前期要经常中耕除草,黄精地的地上植株部分可生长长度约1.5米左右且为草本,倒伏现象比较严重,每年于4、6、9、11月各进行1次定期除草,宜浅锄并适当培土。日后巡查随时发现随手拔出。
向阳、干旱地方的需要及时浇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前3次中耕后每亩施用土杂肥1500千克,与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50千克,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人,施后覆土盖肥。黄精忌水和喜荫蔽,应注意排水和间作玉米。
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可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黑斑病:多于春夏秋发生,为害叶片。防治方法:收获时清园,消灭病残体;前期喷施1:1:100波尔多液,每7天1次,连续3次。
蛴螬:以幼虫为害,为害根部,咬断幼苗或咀食苗根,造成断苗或根部空洞,危害严重。防治方法:可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0.l%拌种;或在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
采收与加工
一般春、秋两季采收,以秋季采收质量好,栽培3~4年秋季地上部枯萎后采收,挖取根茎,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去泥土,置蒸笼内蒸至呈现油润时,取出晒干或烘干,或置水中煮沸后,捞出晒干或烘干。
留种技术
黄精可采用根茎及种子繁殖,但生产上以使用根茎繁殖为佳,于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后,选取健壮、无病的植株挖取地下根茎即可作为繁殖材料,直接种植。